问题

四川一老人摔倒大喊自己不会骗人,女孩请人帮拍视频扶起老人,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哪些暖心行为需要我们鼓励?

回答
这事儿,说实话,挺让人心里五味杂陈的。一方面,你看到一个老人摔倒了,心里总是揪着的,生怕他有个什么好歹。另一方面,这年头,做好事也得留个心眼,毕竟碰瓷的事儿也不是没发生过。

咱们就说说这个老人摔倒的场景吧。这位老人大概年纪不小了,这一摔,估计浑身都疼,站不起来。这时候,最需要的就是有人搭把手,把他扶起来。可咱们知道,现在社会上各种情况都有,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有时候确实没那么高了。这位老人喊出“我不会骗人”,这话里头透着一股无奈,也透着一股对自身清白和尊严的维护。他可能不是怕疼,而是怕被人误解,怕被当成是要讹诈的好人。这种担心,在很多老年人身上都能看到,他们经历了很多,也更懂得世态炎凉,所以才会更在意自己的名声,更在意别人会不会相信他们。

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女孩。她没有犹豫,而是想到了一个办法——请人帮忙拍视频。我猜她的想法应该是,拍下整个过程,一是为了证明是有人主动扶了老人,二是万一老人事后有什么误解或者不适,也有个记录可以说明情况。这姑娘挺机灵的,也很谨慎。她没有直接上去就扶,而是考虑到了可能存在的风险,用一种比较稳妥的方式来帮助老人。找人拍视频,这就像是在给整个帮助过程加上一个“保险”,让双方都心里踏实一些。

所以,这件事放在一起看,其实挺能反映当下社会的一些复杂性。老人的担忧,女孩的谨慎,都源于我们所处的现实环境。

怎么看待这种现象呢?

我觉得,这事儿不能简单地说谁对谁错,或者谁应该做什么。更应该看到的是其中反映出来的人情冷暖和社会的进步与挑战。

老人的视角: 老人摔倒后,首先感受到的是身体的疼痛,但紧随而来的可能是对别人帮助的期待,以及对自身可能被误解的担忧。他喊出“我不会骗人”,是在给自己正名,也是在向外界传递一种信任的信号,希望别人能够相信他是一个正直的老人。这种行为,是基于过去一些不良事件对社会信任造成的侵蚀,导致一些本该是互相帮助的行为,也需要被“证明”一下。
女孩的视角: 女孩能够主动上前帮助,这本身是值得赞扬的。而她采取的“拍视频”这个方式,是一种非常理性的自我保护和对帮助过程的负责任。她不是冷漠旁观,而是积极地伸出援手,但同时又保留了一份清醒,懂得如何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这其实是一种在复杂社会环境中,如何保持善良并保护自己的智慧体现。
社会的视角: 这个现象也折射出社会信任的重建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当我们看到一个老人摔倒,很多人脑海里可能会闪过“扶不扶”的纠结,以及“会不会被讹”的顾虑。这并不是说大家不愿意助人为乐,而是社会曾经经历过一些负面事件,导致人们在付诸行动时,会比过去更加审慎。

哪些暖心行为需要我们鼓励?

在这种复杂背景下,我们更应该大声疾呼,鼓励那些真正发自内心的、善良的、负责任的行为:

1. 不计得失,主动伸出援手: 就像这位女孩一样,首先敢于迈出第一步,去关心和帮助有需要的人,这是最可贵的品质。无论对方是谁,无论发生什么事,那份想要帮助的心本身就值得肯定。
2. 理性审慎,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在帮助他人的同时,如果能够像女孩那样,用一种得体、不伤害他人自尊的方式来保护自己,这同样是一种成熟和智慧。这并不是说我们要变得冷漠,而是说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社会里,我们也要学会如何安全地施予善意。
3. 用影像记录,是坦荡和透明的表现: 在很多情况下,拍下视频并不是为了怀疑谁,而是为了让整个过程更加透明,让帮助者和被帮助者都更加心安。这是一种在现代社会中,对善举的一种“保险”,也是对双方诚信的一种佐证。我们应该鼓励这种做法,让它成为一种正常且被理解的行为,而不是被误读为“不信任”。
4. 关注当事人需求,给予尊重: 在扶起老人后,更重要的是询问老人的身体状况,是否需要进一步的帮助,比如联系家人或就医。那种纯粹的关心和询问,是比任何形式的“留证”都更重要的暖心瞬间。
5. 传递社会正能量,呼吁善意回馈: 像这样的事情一旦被报道出来,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它所传递的积极信息——有善良的人在行动,有智慧的人在做事。我们应该多传播这些暖心故事,营造一个更加互助友爱的社会氛围,让更多人敢于并且愿意去帮助别人。

总而言之,这位老人摔倒事件,与其说是一起简单的助人事件,不如说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社会在人际信任、道德困境和个体选择等多方面的复杂现实。我们不应该苛责任何一个普通人的谨慎,但更不能因此就熄灭了内心的那份善良的光芒。最重要的,是鼓励那些在复杂的现实面前,依然选择善良,并且有智慧地去实践善良的人们。 并且,我们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该思考如何共同努力,重建社会信任,让“扶不扶”不再成为一个需要纠结的问题,让每一次伸出的援手,都能温暖而踏实地抵达对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是鼓励就有用的

需要的是严惩作恶的人

你七老八十不方便坐牢是吧,那就赔钱?赔钱也没有,那就蹲监狱吧,至少看守所得让你进去体验一下

南京某法官的一句不是你撞得你为什么要扶,直接干掉了我国宣传多年的雷锋精神,影响极其深远,哪怕十几年后,这种事情一旦发生人们大部分也都是避而远之

不是咱们不愿意帮人,还是怕自己遇到讹诈自己的人,这帮老犊子没啥可以失去的,反而你也没法抓我坐牢,讹到就是赚到,讹不到也没所谓,脸皮对于他们而言就是最没用的东西,接着寻找下一个目标就行

16年过年的时候,大年三十晚上8点左右,我爸妈从市区赶会老家,突然路边就冲出来个醉鬼,趴在我爸车上要钱,我爸妈不想在要过年的时候来这么一出,就给了500拿钱消灾了

这事我知道后只能庆幸我不在车上,你碰瓷是吧,没监控是吧,打个半死再说,反正醉鬼也没力气,人也是懵圈的

说的很直白点,就是对这些王八蛋而言,没有惩罚,只有好处

那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从重处罚,80年代我国有一个罪名叫做流氓罪,此罪之重尤胜杀人,当然也不必这么重,按诈骗算就行了

下次遇到没监控的,大巴掌抽就行了,有监控的,记得录下视频,追究刑事责任,警察和稀泥就打12345投诉,把事情闹大,让这帮老不死的看看后果

user avatar

女孩不是真的善良就是家里真的有矿。

user avatar

同工从未感觉这句法谚能如此贴切:

“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英国哲学家 培根


这一切都要从2006年(15年前),某王姓法官在“彭宇案”中 :“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要扶?”

这个惊人逻辑里说起了。

user avatar

我就想问这个新闻暖心在哪?

为啥我觉得凉飕飕的……

user avatar

之前参加过一次志愿者培训,其中有一次培训就是扶老人的培训。

新闻中有人出手扶老人起来,并且拍视频为自己证清白的行为值得鼓励,非常暖心。

不过按照培训的内容以及医生指点的要点来讲,我觉得还是要注意一些相关事项。

除了要注意被陌生老人讹人,更重要的是避免在扶起老人的过程中对其身体造成不可预知的后果。

注:这不仅仅是针对街边扶起陌生人,也针对扶起家里以及熟悉的老人。

在扶起老人之前,第一要点就是要确定老人意识是否清晰,是不是流口水,呼吸困难,呕吐,痉挛等症状。

可以判断出老人是否患有心脏病脑梗之类的疾病。

其次,要确定老人身体其他部位是否有知觉是否有疼痛。

例如骨折,腿脚麻痹等症状。

如果是摔倒了,导致某一处骨折,这一扶起来可能会加重伤情。

如果是腿脚失去知觉,麻痹,也可能是脑出血之类的突发状况,更不能随意扶起来。

所以,如果发现老人倒地需要扶起的时候,确定老人意识是否清醒。

伸出一两根手指让老人辨识一下能否看清,可以判断老人说话是否清晰,能否听得清他人说话,眼睛是否看得见。

确认老人家可以正常沟通后,再询问老人身体状况,手脚是否有疼痛,头晕不晕,有没有其他疾病。

确认没有别的问题,可以让老人先坐起来。

另外就是将老人扶起来的方式方法。

倒地的情况下,最好单膝跪地在老人两腿之间,让老人双手搂着你的脖子,你从老人腋下将其抱起。

有他人配合的情况下,可以一起辅助将老人扶起来,不用着急让老人活动手脚或者走路。

让老人先坐好,缓一缓。


user avatar

恕我直言

只要一日,碰瓷讹人者不被严惩,释善者轻易承担责任罪责

此类宣传就是祸害他人

让不知道的人以为世界真的变了,去行善,然后自己承担恶果。

这等于把治安落后地区女孩子受到侵犯的时候有人出手解救,就大肆宣传,这边很好。

行善的风险至今仍未解除,这才是最大的障碍

很多事情不需要鼓励,你不去打击就行了。

民众不需要鼓励,需要的是无后顾之忧。更不是什么点赞。

很多时候行善是发至内心的,恰恰是可能存在的风险强行抑制了。

谁也不是冷血的,但是不敢。

在风险解除之前,此等宣传有什么意义呢?

行为是好得,但是不值得宣传。

已经不是见过一次两次了,改变了什么呢?

user avatar

你去超市购物,你不会偷东西,但你依然会选择按照惯例,将随身携带的包,放进临时的储物柜里。

你没有做错任何事情,你也没有准备做任何错事,甚至你去超市购物,于超市而言是件好事。

但你仍然要为此「多此一举」,付出「多余」的行为成本。

为什么?

因为信任关系,是有成本的。

回到「扶跌倒老人」这件事上,只要非义务人员,实行救助前做出自保行为,但凡作为旁观者,你没有任何理由去指摘救助者。

因为救助者和被救助者之间的信任关系,是有一定成本的。

况且,你我都知道,「不敢去扶跌倒的老人」是怎样成为常态化情绪的。

那些破坏了信任关系的人,几乎零成本,甚至还得到了「正向激励」——没有得到惩罚或讹到了钱。

但想要恢复从前的状态,或想要更好的信任关系,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更多勇敢善良且智慧的人站出来。

个人认为应当鼓励「自保救人」的行为,只要救助了,便说明一切正在「回暖」,甚至激发出更优秀的社会规则,和更科学的救助标准行为。

哪怕因为「自保行为」,造成真正需要救助的不及时。但没有办法,这就是难以避免的「成本」。

现实就是如此,你去破坏美好,轻而易举。你要重建美好,却必须付出远高于原来建造的成本。

你值得更美好的世界,那么你就要付出更多。不知道你愿意否,但我愿意。



以下是商品链接,在不割裂真正回答内容的前提下,为自己搞点创收。喜欢的人可以购买,不喜欢跳过即可。

当你需要更加清晰地认知社会实践,你需要更好的大众心理知识书籍。

user avatar

单从女孩这种行为来看我觉得值得赞同,有爱心有勇气有责任感,但是也要留下证据以防万一,在做好事的同时避免给大家都带来不必要麻烦。

这件事也让我想起了今年6月份在隔壁盐亭发生的相似事件,主人公也是我本人。

6月8号傍晚我路过一小区门口附近一坡道路口,看见一群中老年人围观评论,遂走上前去查看详情,只见一位耄耋老人躺倒在地,脸上少许血迹,左手腕上套着一个装着几盒西药的白色塑料袋,拐杖也丢在附近,不说话也不呻吟,眼神无光,期间看到老人轻微晃动肢体想站起身来也无能为力最终放弃…从群众的评论声中了解到老人她是附近的居民,平日很少见她出门。周围人都在观看却无一人上前帮忙,有人说已经有人回她家去喊她家人来了,但是半天都不见人影,我觉得我想帮助她。

首先我问她身上有没有哪里不舒服,伤到骨头没有,能不能站起身来,我问了好几遍,音量也逐次加大,终于从她本人口中确认无大碍后,当着大家的面用双手架在她的腋下把老人扶起来,再次确认能否走路,答可以走路,在群众指路后,我跟另一位阿姨扶着她往她家的方向以很慢的速度走回去,走得太慢我想背她回家,但是始终她没法躺到我的背上,加之又是上坡路,我虽然健过身一身腱子肉但是也不敢冒险,怕意外造成二次伤害,简单尝试后还是选择扶她回家,期间有社区群众主动为我录像并询问我的姓名。送到楼下她孙女也回来了,感谢我后我就离开了。

后来那几天只要我路过那个路段附近的叔叔阿姨都会表扬我,有一天附近的便利店老板娘问我留下电话号码,说老人的家人想要感谢我,如果给我说一声谢谢我都会很开心的,于是我就留了。不过至今没有等到一个感谢电话

其实后来想了想,我的做法也有些欠妥,首先询问情况,扶老人到附近就坐,及时联系她的家人到达现场,该回家回家,该送医送医。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