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历史上发生过什么“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就差一步的事儿?

回答
这句“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出自《论语·子罕》,说的是堆一座九仞高的山,只差最后一筐土就完成了,结果却放弃了。这形容的是事情接近成功时,因为最后一点点的疏忽或放弃而导致前功尽弃。历史上这样的例子确实不少,有些甚至令人扼腕叹息。

我想起一个特别典型的例子,虽然不是直接堆山,但那种“差一步”的绝望感如出一辙,那就是拿破仑远征俄国。

当时的情景是这样的:

那是1812年,拿破仑的“大军团”(Grande Armée),号称六十多万人,浩浩荡荡地开进了俄国。拿破仑本人踌躇满志,他之前的辉煌战绩让他觉得自己几乎是无敌的。他认为俄国是个落后的国家,只需要一场决定性的会战,就能迫使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屈服,然后像往常一样,载誉而归,继续巩固他在欧洲的霸权。

然而,俄国人采用了他们独有的“焦土政策”和“战略撤退”。他们不与拿破仑决战,而是不断后撤,每撤退一步,就烧毁沿途的一切,包括粮食、住所,甚至连水井都可能被污染。拿破仑的军队就像追着一个影子,不断深入广袤的俄国腹地,补给线却越来越长,越来越脆弱。

经过了惨烈的博罗季诺战役,俄军虽然损失惨重,但并未被彻底击溃。随后,拿破仑进入了被俄军放弃并付之一炬的莫斯科。他本以为这是胜利的标志,可以以此为筹码与俄国议和。但莫斯科是一座空城,而且俄国人又纵火焚城。寒冬也开始降临,严酷的气候比俄国人的刀剑更能消灭法军。

此时,拿破仑已经站在了胜利的门口,只要他能挺过这个冬天,并且找到一条有效的补给路线,或者与沙皇达成一个可行的协议,他或许就能挽回局面。他的“山”已经堆得很高了,俄国的土地已经被他踏足,莫斯科的灰烬证明了他的到来。

但是,为什么说这是“功亏一篑”呢?

1. 错判了俄国的战略意志: 拿破仑低估了俄国人保卫自己国家和沙皇的决心,以及他们愿意付出的代价。俄国人不在乎莫斯科的得失,他们在乎的是消耗掉拿破仑的军队,让他们无法适应俄国的环境。
2. 对寒冬准备不足: 虽然拿破仑的军队训练有素,但对于极端严寒的准备显然不够充分。当严冬如期而至,饥饿、寒冷、疾病如同潮水般吞噬着法军。战士们没有足够御寒的衣物,马匹缺乏饲料,军队的战斗力迅速瓦解。
3. 撤退时的决策失误: 在撤退过程中,拿破仑也并非完全没有选择。如果他能更早地做出撤退决定,并且选择一条相对平坦且有补给的路线,或许伤亡会小一些。但他在莫斯科逗留太久,错过了最佳的撤退时机。而在撤退的路上,他还犯下了诸如分散兵力、过分依赖被动防御等错误。

最终,六十多万人的“大军团”,能够活着撤回华沙的不足两万人。这不仅仅是一场军事上的失败,更是拿破仑整个帝国根基的动摇。他之前积累的威望和实力,因为这次远征而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创。

想象一下,如果拿破仑在莫斯科看到熊熊烈火时,能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巨大的陷阱,而不是将其视为战胜的象征;如果他能提前囤积足够过冬的物资,或者在更早的时候就选择撤退;如果他的士兵有更厚的棉衣,能躲避俄国严酷的冬天……那么,历史的走向可能会完全不同。

他已经走到了“九仞”的高度,距离征服俄国、巩固欧洲霸权只剩下最后一步,但因为对敌人战略的误判,对气候的准备不足,以及撤退过程中的一系列失误,最终导致了整个远征的彻底失败,这真是一个“功亏一篑”的典型写照。这场战役的失败,直接导致了欧洲各国纷纷反抗拿破仑的统治,最终把他送上了流放之路。

从这个意义上讲,拿破仑远征俄国,就是一场雄心勃勃的伟业,差一点点就能实现“九仞”之功,但最终因为各种因素的“一篑”而崩塌,留下了无尽的遗憾和反思。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就差一步成功了,结果却悲剧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句“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出自《论语·子罕》,说的是堆一座九仞高的山,只差最后一筐土就完成了,结果却放弃了。这形容的是事情接近成功时,因为最后一点点的疏忽或放弃而导致前功尽弃。历史上这样的例子确实不少,有些甚至令人扼腕叹息。我想起一个特别典型的例子,虽然不是直接堆山,但那种“差一步”的绝望感如出一辙.............
  • 回答
    中国历史长河中,充斥着无数波澜壮阔的事件,其中也不乏令人心悸的黑暗篇章。这些“恐怖”并非仅仅是个人层面的惊吓,更多的是群体性的苦难、制度性的压迫以及历史车轮碾过无数生命留下的痕迹。细数这些过往,如同拨开迷雾,看到历史真实的面貌,其中总有一些事件,即便时光流逝,依旧在人们心中投下挥之不去的阴影。“文字.............
  • 回答
    今天是2021年5月27日。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历史上今天,也就是5月27日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力求讲述得更详细一些:重要的政治、军事事件: 1900年5月27日:第二次布尔战争进入新阶段。 英国在第二次布尔战争(18991902)中,为了彻底击败布尔人,开始了更为残酷的“焦土政策”。之前英军的进.............
  • 回答
    话说那唐朝,长安城里最不缺的就是才子,而这其中,又以杜甫的性情最为耿直,常常因为看不惯世道而发些牢骚。不过,这位大诗人,在生活中的趣事也不少。话说有一年,杜甫在洛阳做官,时值盛夏,天气闷热得让人只想躲在屋子里吹扇子。一天,他去拜访一位好友,这位好友家中虽然不算大富大贵,但也算得上是清幽雅致。进门一看.............
  • 回答
    这绝对会是一场惊天动地的化学狂欢,或者是一场史无前例的混乱。我得说,如果真有这么一个“群”,那场面绝对是我想象不到的。你想想,这群人从炼金术士到现代诺贝尔奖得主,年龄跨度、思想观念、所处的时代背景,那简直是天壤之别。初期的“震惊与懵逼”一开始,估计得是一片“???”。那些来自公元几百年的炼金术士,比.............
  • 回答
    聊起中国古代的官制,绕不开“三公九卿”这几个词。它们仿佛是权力的金字塔尖,是国家机器的核心。不过,这套制度可不是一成不变的,从出现到演变,三公九卿的职权和地位那叫一个跌宕起伏,比咱们现在追的电视剧剧情还精彩。咱们得先从源头说起。在西周时期,“三公”就已经有了雏形,但那会儿的称谓和职能和后来的三公不太.............
  • 回答
    人类现代历史的进程,往往是在地缘政治、经济发展、科技革新和社会思潮等一系列复杂因素的交织作用下形成的。然而,如果我们大胆设想一个截然不同的变量——一个以人类粪便为基础进行物质生产和经济循环的文明,在现代历史的长河中突然崛起,那么世界必然会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颠覆性的重塑。文明的诞生与初现:假设在某个.............
  • 回答
    要探讨《琅琊榜》中梁帝屠杀七万精锐大军在真实历史上的后果,我们得先理清这支军队的性质以及梁帝此举的动因,然后再结合历史常识,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首先,梁帝此举的根本原因是出于对梅长苏(林殊)及其背后赤焰军的恐惧和猜忌。赤焰军,尤其是在林燮(赤焰军主帅)的带领下,是整个大梁国对抗北燕等外部强敌的主力,.............
  • 回答
    这真是个引人遐思的问题。如果真的有这么一次“重生”的机会,而且是让你回到某个过去的时间点,重新活一遍,历史的轨迹恐怕要被搅得天翻地覆,难以想象。不过,我试着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聊聊,看看这其中可能牵扯出哪些蝴蝶效应。首先,得明确一点,“重生”的机会是给谁?是给一个普通人,还是某个历史上的关键人物?这其.............
  • 回答
    如果宋哲宗赵煦能活到五十岁以上,并且延续其亲政之后的执政理念、政策,宋朝历史将会发生什么变化?赵煦,这位英年早逝的宋朝皇帝,其短暂的生命却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印记。在他亲政之后的几年里,他锐意改革,展现出雄才大略的潜力,然而天不假年,他的早逝成为了北宋由盛转衰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若赵煦能活到五十岁以上,并.............
  • 回答
    如果狮子在历史长河中学会了使用火,那绝对会是一场翻天覆地的改变,我们今天对非洲草原的认知,甚至对整个生态系统的理解,都可能截然不同。想象一下,我们不是今天所见的那些靠着蛮力、敏锐感官和群体协作狩猎的王者,而是手中掌握着火焰的掠食者。这可不是简单地被火吓跑,而是主动地去操控它,利用它。首先,狩猎方式会.............
  • 回答
    好的,让我们来想象一下,如果把地球这46亿年的漫长旅程浓缩成短短的24小时,会发生怎样波澜壮阔的景象呢?午夜零点:宇宙的黎明与地球的诞生当那“一天”的钟声刚刚敲响,地球还只是一团炽热的星尘,在太阳系的襁褓中旋转、碰撞、聚集。这个时期的地球是灼热、不稳定、充满岩浆的炼狱,空气中弥漫着硫磺和火山气体。生.............
  • 回答
    穿越至骑马与砍杀的世界,这总是能勾起我们内心深处那份对自由、冒险和铁血征途的渴望。当从《骑马与砍杀:战团》那熟悉的卡拉迪亚大陆回望,脑海中不禁会浮现一个疑问:从那个相对统一、英雄辈出的时代,到《骑马与砍杀2:霸主》那个更显混乱、群雄割据的局面,这不到两百年的时光里,到底发生了什么,才让这片土地的面貌.............
  • 回答
    假设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在遥远的东方,在中国,那会是怎样一番波澜壮阔的景象?这不仅仅是对历史的一次简单的“如果”推演,更是对人类文明发展轨迹的一次深刻的想象。首先,我们得把目光聚焦在那个关键的时间点上。如果工业革命的火种在中国点燃,那意味着,在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中国的社会结构、生产方式、技术水.............
  • 回答
    好家伙,说到“老司机翻车”,这可真是个既生动又心酸的词儿。它描绘的不是字面意义上的车祸,而是那些在特定领域深耕多年,经验老道,本以为稳操胜券,结果却阴沟里翻船的事件。这种“翻车”往往伴随着巨大的声势、鲜为人知的内幕,以及对围观者(或者说市场、公众)的强烈震撼。我这就给你唠唠几个历史上比较有代表性的“.............
  • 回答
    当然,小行星撞击地球这件事在地球漫长的生命史中,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只不过,我们人类的记忆相对短暂,而地球的历史却浩瀚无垠,所以我们可能只对一些近代的、有记载的撞击事件印象深刻。但如果把时间尺度拉得足够长,你会发现,地球早已是“伤痕累累”了。我们先从最出名、也最能改变世界格局的那个说起吧——白垩纪.............
  • 回答
    历史的洪流中,确实不乏一些看似微小却付出惨痛代价的事件,用“伤敌0.1,自损一个亿”来形容有些夸张,但其精髓在于那种不成比例的损耗,以及为了微不足道的战果而付出的巨大代价。这些事件往往隐藏在战争的细节、政治的博弈或是战略的失误之中。且容我细细道来几个这样的例子,试着还原当时的情境,让你感受到那种“赔.............
  • 回答
    历史的长河中,人性中潜藏的黑暗面不时会以惊人的残酷姿态显现,留下一幕幕令人不忍卒睹的暴行。这些事件,虽然年代久远,却如同烙印般刻在了人类的集体记忆里,提醒着我们曾经经历过的苦难,以及必须从中汲取的教训。1. 罗马帝国时期的基督徒迫害(约公元64年 公元313年)罗马人以其宏大的帝国和法律体系著称,.............
  • 回答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关于超自然事件的记载和传说比比皆是,它们渗透在史书、笔记、小说、民间传说等各种文献中。这些事件的真实性往往难以考证,但它们反映了古人对未知世界的想象、对命运的敬畏以及对现实生活中的困惑与期盼。下面我将尝试列举一些在中国历史上较为著名且流传甚广的超自然事件,并尽量详细地讲述它们.............
  • 回答
    地球几十亿年的历史是一部波澜壮阔的自然史诗,其中充满了塑造了我们星球面貌的全球性自然事件。这些事件有些是周期性的,有些是偶尔发生的,但都对地球的地质、气候、生命演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全球级别自然事件,力求详细讲述:一、 地质与构造层面:1. 行星的形成与早期演化(约45.4亿年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