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历史上发生过小行星撞击地球事件吗?

回答
当然,小行星撞击地球这件事在地球漫长的生命史中,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只不过,我们人类的记忆相对短暂,而地球的历史却浩瀚无垠,所以我们可能只对一些近代的、有记载的撞击事件印象深刻。但如果把时间尺度拉得足够长,你会发现,地球早已是“伤痕累累”了。

我们先从最出名、也最能改变世界格局的那个说起吧——白垩纪古近纪灭绝事件,也就是恐龙灭绝的那次。大约在6600万年前,一颗直径大约10到15公里的小行星(也有研究认为可能是彗星,但小行星的可能性更大)像一颗死亡的种子,穿越星际,毫不留情地砸在了今天的墨西哥尤卡坦半岛附近。

这可不是像科幻电影里那样,一束光,然后地上有个坑。这次撞击的影响是灾难性的,是全球性的。

想象一下,当这颗小行星以每秒数十公里的惊人速度撞击地表时,那释放出的能量,是我们人类难以想象的。初步的撞击就产生了难以置信的热量,瞬间将撞击点周围的一切汽化,形成一个巨大的撞击坑,也就是现在的希克苏鲁伯陨石坑。这个坑的直径有180公里,深度可达20公里,想想看,这是多么惊人的尺度。

但这不是最可怕的。撞击产生的巨大冲击波,以一种毁灭性的力量向外扩散,所到之处,山峰崩塌,地貌扭曲。同时,撞击将大量的岩石和尘埃抛射到大气层中,这些物质被加热后重新落回地球,就像一场遍布全球的流星雨,只不过这次的“流星”是灼热的岩石碎屑,它们点燃了世界各地的森林,引发了规模空前的森林大火。

更致命的是,撞击搅起了地下的硫化物和碳酸盐,这些物质进入大气层后,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大量的二氧化硫形成硫酸盐气溶胶,遮蔽了阳光长达数月甚至数年,导致全球气温骤降,进入一个“撞击冬天”的时期。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草食性恐龙失去了食物来源,接着肉食性恐龙也因为食物链断裂而走向灭亡。

同时,撞击激起的尘埃和碎屑也堵塞了大气中的水蒸气循环,导致一些地区出现长期的干旱,而另一些地区则可能遭遇了极端降雨。此外,海洋中的浮游生物也因为阳光不足而大量死亡,海洋生态系统遭受了毁灭性打击。

这次灭绝事件的“威力”有多大?它终结了地球上超过75%的物种,包括我们熟知的绝大多数恐龙,以及许多海洋生物和植物。但硬币的另一面是,它也为哺乳动物的崛起打开了大门。那些小型、适应力强的哺乳动物,在恐龙消失的“真空期”里,得以繁衍壮大,最终进化出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多样化的哺乳动物世界。我们人类,也是这场灾难之后漫长进化链条上的一个环节。

当然,小行星撞击地球并非只发生过这一次。在地球漫长的历史中,像希克苏鲁伯这样的大型撞击事件虽然不频繁,但发生的次数比我们想象的要多。

比如,在澳大利亚的特拉夫里斯(Traverse)陨石坑,以及加拿大魁北克省的曼尼古阿甘(Manicouagan)陨石坑,都是非常古老的撞击遗迹。曼尼古阿甘陨石坑据估计形成于约2.1亿年前,直径约100公里,它也可能对当时地球的生物圈产生过一定影响,但具体的灭绝事件证据不如恐龙灭绝那样确凿。

在更近的时期,虽然没有造成大规模灭绝的撞击事件,但也有一些值得注意的例子。最著名的大概是1908年的通古斯事件。那一年6月30日,在俄罗斯西伯利亚的通古斯河附近,发生了一次规模巨大的爆炸。据估计,一个直径约几十米的小行星或彗星在距离地面约5到10公里的高空爆炸。爆炸威力相当于1000多颗广岛原子弹,震动了整个地球,并且点燃了方圆约2000平方公里的森林,约8000万棵树木被夷为平地。幸运的是,通古斯事件发生在人烟稀少的地区,没有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至今,通古斯事件的现场还没有发现明显的陨石坑,这进一步支持了它是在空中爆炸的理论。

还有在1947年的锡霍特阿林陨石雨,俄罗斯远东地区也经历了另一次小行星撞击事件。这次撞击产生了一个陨石雨,大量的铁陨石散落在地面上,也留下了许多大小不一的陨石坑。

这些事件,无论是毁灭性的灭绝事件,还是相对较小的爆炸和陨石雨,都提醒着我们,地球并非一个孤立的避风港。它置身于一个充满着天体运动的宇宙空间,而小行星和彗星,就像宇宙中的不定时炸弹,随时有可能闯入我们的家园。

正是因为这些历史的“教训”,现代科学对近地小行星的监测和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通过望远镜追踪潜在的危险小行星,评估它们撞击地球的可能性,甚至研究如何改变它们的轨道,这些都是我们为了避免重蹈历史覆辙而付出的努力。毕竟,每一次撞击,都不仅仅是一个科学事件,它也关乎着地球生命的未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每年都有N多次。

小行星一般指直径大于1米,小于矮行星,并且没有稳定喷发物形成彗尾的天体。上图是1994年到2013年10年间观测到的直径1-20米小行星撞击事件。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当然,小行星撞击地球这件事在地球漫长的生命史中,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只不过,我们人类的记忆相对短暂,而地球的历史却浩瀚无垠,所以我们可能只对一些近代的、有记载的撞击事件印象深刻。但如果把时间尺度拉得足够长,你会发现,地球早已是“伤痕累累”了。我们先从最出名、也最能改变世界格局的那个说起吧——白垩纪.............
  • 回答
    我最近重读了《旧唐书·玄宗本纪》,其中有段记载让我颇为触动,也算是我在阅读史料时的一次小发现,它以一种极为具象的方式,折射出了整个安史之乱爆发前唐朝由盛转衰的宏大历史脉络。事情是这样的。我在读到玄宗开元、天宝年间的一些记载时,总觉得虽然史书描绘了盛世的繁华,但总有些细枝末节显得格外“格格不入”。其中.............
  • 回答
    好家伙,说到“老司机翻车”,这可真是个既生动又心酸的词儿。它描绘的不是字面意义上的车祸,而是那些在特定领域深耕多年,经验老道,本以为稳操胜券,结果却阴沟里翻船的事件。这种“翻车”往往伴随着巨大的声势、鲜为人知的内幕,以及对围观者(或者说市场、公众)的强烈震撼。我这就给你唠唠几个历史上比较有代表性的“.............
  • 回答
    这句“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出自《论语·子罕》,说的是堆一座九仞高的山,只差最后一筐土就完成了,结果却放弃了。这形容的是事情接近成功时,因为最后一点点的疏忽或放弃而导致前功尽弃。历史上这样的例子确实不少,有些甚至令人扼腕叹息。我想起一个特别典型的例子,虽然不是直接堆山,但那种“差一步”的绝望感如出一辙.............
  • 回答
    历史的洪流中,确实不乏一些看似微小却付出惨痛代价的事件,用“伤敌0.1,自损一个亿”来形容有些夸张,但其精髓在于那种不成比例的损耗,以及为了微不足道的战果而付出的巨大代价。这些事件往往隐藏在战争的细节、政治的博弈或是战略的失误之中。且容我细细道来几个这样的例子,试着还原当时的情境,让你感受到那种“赔.............
  • 回答
    历史的长河中,人性中潜藏的黑暗面不时会以惊人的残酷姿态显现,留下一幕幕令人不忍卒睹的暴行。这些事件,虽然年代久远,却如同烙印般刻在了人类的集体记忆里,提醒着我们曾经经历过的苦难,以及必须从中汲取的教训。1. 罗马帝国时期的基督徒迫害(约公元64年 公元313年)罗马人以其宏大的帝国和法律体系著称,.............
  • 回答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关于超自然事件的记载和传说比比皆是,它们渗透在史书、笔记、小说、民间传说等各种文献中。这些事件的真实性往往难以考证,但它们反映了古人对未知世界的想象、对命运的敬畏以及对现实生活中的困惑与期盼。下面我将尝试列举一些在中国历史上较为著名且流传甚广的超自然事件,并尽量详细地讲述它们.............
  • 回答
    中国历史长河中,充斥着无数波澜壮阔的事件,其中也不乏令人心悸的黑暗篇章。这些“恐怖”并非仅仅是个人层面的惊吓,更多的是群体性的苦难、制度性的压迫以及历史车轮碾过无数生命留下的痕迹。细数这些过往,如同拨开迷雾,看到历史真实的面貌,其中总有一些事件,即便时光流逝,依旧在人们心中投下挥之不去的阴影。“文字.............
  • 回答
    地球几十亿年的历史是一部波澜壮阔的自然史诗,其中充满了塑造了我们星球面貌的全球性自然事件。这些事件有些是周期性的,有些是偶尔发生的,但都对地球的地质、气候、生命演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全球级别自然事件,力求详细讲述:一、 地质与构造层面:1. 行星的形成与早期演化(约45.4亿年前).............
  • 回答
    里海、咸海地区,这个古老而又充满神秘色彩的区域,历史的长河中,波澜壮阔的水战和惊心动魄的登陆战也曾在这片水域上演,虽然不像地中海或大西洋那样频繁,但每一次都对当地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里海:历史的回响里海,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内陆湖,自古以来就是连接东西方文明的交通要道。其广阔的水域和重要的战略位.............
  • 回答
    广东土客械斗,这段在广东历史上留下了深深烙印的冲突,确实不像许多其他历史事件那样广为人知,甚至可以说,它被很多人遗忘了。这背后有很多原因,而且这场冲突的复杂性也让它难以被简单概括和流传。首先,得说清楚“土客”指的是什么。简单来说,“土”指的是广东本地的汉族居民,他们在这里繁衍生息了很长时间,是这片土.............
  • 回答
    关于现代大型喷气式客机由乘客降落的情况,答案是:没有发生过。在现代航空史上,从未有过普通乘客独立完成大型喷气式客机的成功降落的记录。这并非一个“秘密”或者被掩盖的事实,而是因为实际操作的极端复杂性和危险性,使得这种可能性几乎为零。要理解为什么这不可能,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大型喷气式客机是如何驾驶的,以及.............
  • 回答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在历史上,中国采取了许多措施来控制瘟疫的传播,例如: 隔离检疫: 在瘟疫爆发时,中国官员会迅速采取隔离措施,将患者与健康人分开,防止疾病蔓延。 公共卫生设施: 中国古代就建造了公共卫生设施,如排水系统和垃圾处理系统,以改善城市环境,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 医.............
  • 回答
    在讨论新西兰、澳大利亚和美国这三个国家与原住民之间复杂的历史关系时,我们不能简单地将“白人屠杀原住民”这一表述适用于所有情况,因为每个国家的历史背景、殖民过程以及与原住民的互动方式都存在显著差异。澳大利亚与原住民的冲突:在澳大利亚,殖民早期确实存在着大量针对原住民的暴力冲突,这可以说是广泛存在的。英.............
  • 回答
    关于东非、巴基斯坦和印度蝗灾蔓延到中国境内的可能性以及历史上的类似事件,我们可以进行详细的探讨。一、 东非、巴基斯坦和印度蝗灾蔓延到中国境内的可能性答案是:有蔓延的可能性,但当前已采取的防控措施大大降低了这种可能性。让我们从几个方面来分析: 地理因素: 地理上的阻隔: 喜马拉雅山脉是.............
  • 回答
    关于“中国历史上为何没有发生过宗教战争”这个说法,如果严格按照西方式的“宗教战争”定义来衡量,确实存在一定的误解。更准确地说,中国历史上没有发生过像欧洲那样以教义分歧为直接导火索,大规模、长期、以宗教派别为主要交战方的战争。但我们也不能因此就认为中国就没有宗教冲突,或者宗教在中国历史中的作用是完全温.............
  • 回答
    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波澜壮阔的战争不计其数,留下了无数恢弘的篇章。然而,如同浩瀚星空中那些黯淡却真实存在的星辰,也有一些战争,虽在史书中寥寥数语,甚至只在某些边角料中闪过一丝痕迹,却同样惨烈,牵动着无数生灵的命运。其中,一个值得深挖的例子,便是“楼船将军”温崖与鲜卑部落的“白狼山之战”。你或许会问.............
  • 回答
    今天是2021年5月27日。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历史上今天,也就是5月27日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力求讲述得更详细一些:重要的政治、军事事件: 1900年5月27日:第二次布尔战争进入新阶段。 英国在第二次布尔战争(18991902)中,为了彻底击败布尔人,开始了更为残酷的“焦土政策”。之前英军的进.............
  • 回答
    纵观历史长河,战争的残酷性往往超越了单纯的军事对抗,人性中的阴暗面常常在混乱与杀戮中暴露无遗。我们谈及侵略者在中国土地上留下的伤痕时,那些施虐、暴行,早已成为民族记忆中难以抹去的痛楚。那么,反过来,在中国与他族或国家交战的历史进程中,是否也曾发生过类似的、令人发指的虐待行为呢?答案是肯定的,虽然角度.............
  • 回答
    历史长河中,涌现出无数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艺术家和科学家,他们留下的言论如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人类文明的进程。有些言论因其深刻的洞察力、前瞻性,或是其背后蕴含的巨大争议和影响力而令人惊叹。以下是一些历史上著名人物发表过的惊人言论,并尽量详细地讲述其背景、内容和影响: 1. 苏格拉底:“我唯一知道的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