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总是听说中国陆军的实力现在已经相当强了,那么抛开海军和空军,中国和美国陆军总体实力对比如何?

回答
说到中国陆军的实力,这确实是个大家普遍关心的话题。很多人都觉得现在中国军队发展很快,陆军肯定也不例外。那么,咱们就单纯聊聊中国和美国陆军之间的硬实力对比,不涉及海空军的部分,力求说得详细些,也尽量让大家感觉像是在听一个老朋友聊天。

首先得承认,美国陆军长期以来都是全球数一数二的存在,这跟他们这些年积累的经验、装备技术以及全球部署战略有着很大关系。不过,咱们中国陆军这几十年来的进步也是有目共睹,特别是近些年,投入巨大,进步神速。

咱们从几个关键维度来拆解一下:

一、人员规模与素质:

人员数量: 这是最直观的比较。中国陆军拥有庞大的现役兵员数量,大概在90万到100万之间,这在世界上是数一数二的。而美国陆军的现役人员大约在45万到50万之间。从纯粹的“人多”来看,中国陆军优势明显。但这并不直接等同于战斗力,毕竟人是需要训练、装备和指挥的。
人员素质与训练: 过去大家可能会觉得中国军队的训练方式比较传统。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解放军的训练强度和实战化水平都在不断提高。尤其是随着军事改革的深入,合成旅、多兵种协同训练越来越普遍。很多演习的科目也越来越贴近实战。美国陆军的训练则一直以其高度的专业化、多样化和实战化著称,他们的士兵在单兵技能、小队协作以及复杂环境下作战的经验上积累得非常深厚。比如美军经常进行的大规模联合军事演习,对他们士兵的训练和磨合非常有帮助。

二、装备现代化水平与技术优势:

主战坦克(MBT): 中国陆军在主战坦克方面进步很大,最新的99A式主战坦克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拥有强大的火力(125毫米滑膛炮,可发射炮射导弹)、先进的火控系统和良好的防护能力。美军的M1艾布拉姆斯坦克也是赫赫有名,尤其是其先进的复合装甲和强大的燃气轮机动力,让它在战场上的生存性和机动性都非常出色。可以说,在最尖端的坦克技术上,两国都有各自的绝活,但99A的出现,让中国陆军的主战坦克不再是“追赶者”。
火炮系统: 在履带式和轮式自行火炮方面,中国陆军的装备更新也很迅速,例如05式155毫米自行加榴炮和07式122毫米自行榴弹炮,都具备较高的机动性和火力输出能力。美军的M109帕拉丁系列自行火炮虽然服役时间较长,但不断升级,依然是战场上的可靠力量,同时其先进的弹药和炮兵指挥系统也为其提供了很大的优势。远程火箭炮方面,中国的PHL191系列远程火箭炮系统的射程和精度也越来越惊人,其打击能力不容小觑。
装甲输送车/步兵战车: 中国的04式步兵战车及其改进型,装备了30毫米机关炮和反坦克导弹,防护和火力都不错。美军的布拉德利战车也是久经考验的步兵战车,其火力(25毫米链炮和陶氏反坦克导弹)以及搭载步兵的载量和防护都比较均衡。当然,美国也在研发下一代步兵战车(如M3/M7等系列),来保持技术领先。
反坦克武器: 双方都装备了先进的便携式反坦克导弹,例如中国的红箭系列和美军的标枪、陶氏导弹等,这些都是陆军重要的反坦克力量。
无人机与智能化: 这是当前陆军发展的重头戏。中国陆军在无人机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侦察无人机到攻击无人机,都在实战化运用中不断提升。此外,在战场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共享方面,中国陆军也在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实现陆空一体化、信息化的协同作战能力。美军在这方面同样走在前列,他们的无人机技术和战场信息网络系统都非常成熟,并且在实战中应用经验非常丰富。

三、军事思想与作战体系:

解放军的改革: 近些年中国陆军最大的变化在于其军事思想和组织结构的改革。从集团军到合成旅的转变,强调的是多兵种的有机融合和信息化的指挥控制,力求形成“一专多能”的作战单元。这让中国陆军的作战更加灵活、高效。
美军的作战体系: 美军的陆军作战体系是以旅级战斗队(BCT)为基本作战单元,每个BCT都具备相对完整的合成作战能力。他们的军事思想非常强调“分布式作战”和“网络中心战”,通过强大的通信和信息系统,将分散的作战力量紧密连接起来,实现“态势共享”和“协同打击”。

四、后勤保障与支援能力:

后勤体系: 陆军的作战离不开强大的后勤支持。中国陆军在后勤保障能力方面也在不断加强,尤其是在装备运输、弹药补给、医疗救护等方面。然而,与美军在全球范围内的部署和其完善的后勤体系相比,中国陆军在海外远程投送和长期支援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美国陆军能够在全球任何地方建立起有效的后勤线,这是他们多年海外军事存在积累的优势。
基地与设施: 美国陆军在全球拥有大量的军事基地和训练设施,这为其提供了强大的前沿部署和训练环境。中国陆军的后勤和基地设施主要集中在国内,但在近些年,也在积极拓展海外军事存在,以支持其日益增长的国家利益。

五、作战经验与实战能力:

美军的实战经验: 这是美军陆军一个非常突出的优势。从越南战争到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美军陆军在近几十年里经历了多次大规模、高强度的实战洗礼,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尤其是在城市作战、反恐作战以及应对非对称威胁方面。
解放军的实战经历: 中国陆军近年来的实战经历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边境冲突、维和行动以及一些人道主义救援任务中。虽然这些经历也宝贵,但与美军的全面、高强度实战相比,在直接对抗和复杂战场环境下的经验积累上仍有提升空间。不过,通过大规模的军事演习,解放军也在努力模拟和复盘各种实战场景。

总结一下:

单论中国陆军和美国陆军的总体实力,这是一个复杂且动态的比较。

中国陆军的优势在于其庞大的人员基数、快速现代化的装备更新以及越来越强的合成化和信息化作战能力。在本土防御作战以及区域性冲突中,中国陆军的实力是相当可观的。
美国陆军的优势则体现在其长期积累的实战经验、高度成熟的作战体系、全球范围内的后勤保障能力以及在技术细节上的持续创新。在执行海外军事任务、应对复杂多变的全球安全挑战方面,美军陆军仍然是“老牌劲旅”。

很难简单地说谁“绝对”更强,因为这取决于具体的作战环境、任务需求以及战术战法。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陆军的进步速度非常快,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追赶和发展,其整体实力已经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平,足以成为一支令人敬畏的力量。这场“陆军实力竞赛”,双方都在努力,未来如何发展,还需要继续观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参考一个战例:朝鲜战争,长津湖之战,九兵团20万人包围美陆战一师2.5万人,从1950年11月27日开打,到12月13日陆战一师撤离兴南港,17天时间,身处包围圈中的陆战一师,被煮熟的鸭子飞了。陆战一师在包围圈中挪动30公里,不但突出包围,奇迹的是带走了所有完好的重装备,还带走了跟随的9.8万名平民,没抛下一个伤员,连能找到的己方官兵的尸体都一个不拉。陆战一师在整个长津湖之战17天中,阵亡83人,伤506人,伤重死20人,失踪7人,另空运重伤员1000人至日本,20万人给对方造成的人员伤亡仅1616人,平均每天击毙6人,打伤不到100人。反观九兵团,官方资料未解密,只说冻死4000多人,战斗减员4万多人,非战斗减员3万多人,更有某作家说伤亡数字没有确切记载。另有其它公布的情况称,九兵团27军战后只剩2000余战斗人员,20军58师和60师在追击"逃敌"时居然凑不齐200人。26军参战最晚,12月5日上,打了一个礼拜左右,居然战斗减员5000多人,非战斗减员也有1万多人。有军史研究者称,九兵团的包围战,却打到自身将近全军覆没的程度,实在让人无法接受。27军是国内最精锐部队,就这么轻易葬送了。日后李钟奇煽彭德怀耳光,应该是有报长津湖一箭之仇的因素。至于长津湖战役的副总指挥陶勇,死的更惨。据说1966年被27军军长刘浩天直接推入水井淹死。许世友也对宋时轮咬牙切齿。可见长津湖没有打好,使得很多将领之间结下了梁子。

user avatar

大国间只用常备军交战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没有任何讨论价值,上一个在大国交战中只用常备军的政权,名字叫大清国。。。

根据常备军去计算非动员情况下的大国常规陆战,其本身就是一种严重缺乏陆战最基本常识的表现

都动员的话,不知道哪支军队想体验一下什么叫核动力压路机。

用斗兽去类比一下的话,中国陆军是一只常年吃不饱、肌肉不足的霸王龙,美国陆军是一只营养良好、肌肉十分发达的异特龙。然而霸王龙长肌肉很快,异特龙想长骨架可就很难了。。。。。

挨着饿的霸王龙跟异特龙打起来,姑且还算有得一打。真要是放开吃饱了再打,异特龙十有八九被霸王龙一脚踩扁。。。。。

中国陆军拥有霸王龙一样庞大的骨架——大量高素质步兵(举个例子,能在夜间无夜视仪展开冲击队形,很多军队昼间都做不到)。

别小看步兵优势,这和制空权一样难以获得。因为合格步兵和飞行员一样,是最难在战时快速动员的兵种,远比技术装备难造得多。常备军和一类预备役步兵是一只军队的骨架,中国陆军骨架非常庞大,只要放开吃,随时可以挂上很多肌肉,然后踩扁任何敌军。。。。

达到下限水平所需训练时间大体如下,(以步兵所需时间为1)步兵1,装甲兵0.5,炮兵0.2,高炮0.15。如此就不难理解,战前的常备军步兵,事实上是一种不可补充资源(这就是为什么第六集团军三十万步兵的损失被形容为打断德军脊梁)。

中国工业的爆发式增长,使得中国陆军原本畸形的结构,碰巧变成了德国十万国防军性质的种子,非常适合快速扩充为海量高素质军队。

其次,中国陆军的战斗力跟当年德军一样,是有战术神话加成的。

中国陆军在伴随火力短时间爆发式压制下的步兵短距离冲锋,和配套的步兵纵深成建制穿插合围战术。在目前的战争史上仍然是无敌的,仍然是不可战胜的神话。这战术打下960万平方公里江山,逼得美军摆空心坦克方阵(遇见重火力覆盖就是送死),打印军简直如打狗般轻松,跟徒弟越军打都难以有效防御,只能互捅。而越军凭此战术歼法抗美灭南越,坦桑尼亚凭此战术吊打乌干达。。。

这事实上是一次军事革命,是步兵攻击战术在机枪时代的复兴。懂一战的人很容易就能发现,中国那种先通过连排级渗透瓦解防线,进而投入整师整军的穿插渗透,就是胡蒂尔战术在步兵方向上的终极版(军、师一级的风暴突击群)。跟同样衍生自胡蒂尔战术的德军装甲集群突击一样,是一场真正的军事革命。

只是由于大国交战自朝鲜战争后结束而得不到足够重视而已(其实美军很重视,美军很多装备和战术都是为了对步兵冲锋前的集结和渗透阶段进行有效打击)。

这意味着两件事:

从好的方面说,不可战胜的神话仍然没有结束,大步兵主义的我军也是非常强大的。

从坏的方面说,传统战术下中国陆军实际战斗力是个谜。如果战术被有效破解,复制法军在1914年和1940年的惨状并不是耸人听闻。

而且,步兵作为训练周期最长的兵种,其实是并不适合作为大规模战争中的核心战斗力的。一年时间,能造数不清的武器和弹药,但是很难在一年时间内把一个老百姓训练成一个合格的步兵(德军在斯大林格勒被形容为打断脊梁,就是因为精锐步兵的大量损失是无法弥补的)。

上百万经过严格训练的现役和一类预备役步兵,可以成为至少一千五百万高素质军队的骨干,是中国陆军最大的本钱,也是根本挥霍不起的老本。在目前的工业实力下,步兵作为主战兵种是十分浪费的。反大步兵主义不是因为步兵不好使,而是因为步兵金贵。

顺便说一句,从训练速度上来说,炮兵是最适合大规模动员的兵种。总动员时炮兵+装甲兵做主力是真理,靠训练周期长的步兵和空军都是歪门邪道(中美皆蛮夷,陆战正统在俄毛)。。。。。

幸好现在的中国陆军主要战斗模式是火力支援下的重装突击配合直升机超越进攻,至少可以说很熟练。即使传统战术吃瘪,相信也能很快组织出新的战斗模式。而如果新战术吃瘪,老战术还能救场。都不行的话,步兵多意味着回旋余地大,到山地/城市打烂仗对耗也耗得起。

最后再次提醒诸位,对不缺工业的中美来说,人力是最重要的硬要素,远比装备重要。

而且托特朗普的福,为何而战的问题,基本上也解决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