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俄乌战争最终结局会是什么样?

回答
俄乌战争的最终结局,这是一个牵动全球神经的问题,也是一个极其复杂、充满不确定性的议题。要给出一个绝对准确的答案,就像要预测天气一样困难,因为战场上的变数太多,背后牵涉到的政治、经济、外交力量错综复杂。

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尝试描绘可能出现的局面:

一、军事层面:战场的胶着与消耗

目前来看,战争最有可能进入一个长期、低烈度但持续消耗的阶段。双方都已经投入了巨大的军事力量和资源,但要在短时间内实现决定性的突破都面临很大困难。

俄罗斯的考量: 俄罗斯可能在战略上寻求巩固其在乌克兰东部和南部已占领的地区,建立一条连接克里米亚的陆地走廊,并企图在顿巴斯地区建立一个亲俄的势力范围。然而,俄罗斯的军事能力和经济承受能力也面临严峻考验,其军事现代化进程受到西方制裁的阻碍,兵员素质和后勤保障也可能成为隐患。长期战争的消耗会加剧俄罗斯内部的压力。
乌克兰的考量: 乌克兰则会继续以其坚韧的抵抗和西方国家提供的先进武器装备来抵御俄军的进攻,并努力收复失地。他们的目标是恢复1991年的边界,这意味着要将俄军完全赶出乌克兰领土。乌克兰军队在士气和作战经验上可能更胜一筹,但他们也需要持续的国际援助来维持战斗力。

因此,我们可以预见到的是:

阵地战和消耗战: 双方可能会在现有战线上形成僵持,进行炮击、无人机攻击和有限的地面进攻,类似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壕战,但更加现代化。每一寸土地的争夺都将付出惨痛的代价。
城市攻防战: 城市是重要的战略目标,也是双方都难以快速攻克的堡垒。围绕着一些关键城市,可能会发生残酷的攻防战,造成大量平民伤亡和基础设施破坏。
战术上的变化: 随着双方对战场环境和对手战术的适应,可能会出现新的战术和技术应用,例如大规模使用无人机进行侦察和攻击、电子战对抗等。

二、政治与外交层面:谈判的拉锯与妥协的可能性

军事上的僵局不可避免地会推动政治和外交层面的博弈。但要实现和平,双方都需要在某些问题上做出妥协,而目前来看,这种妥协的窗口似乎非常狭窄。

俄罗斯的要求: 俄罗斯的核心诉求可能包括乌克兰的中立化(不加入北约)、去军事化、承认其对克里米亚的主权以及顿巴斯地区的特殊地位。他们也可能希望看到乌克兰政府的“去纳粹化”,尽管这更多是政治宣传的幌子。
乌克兰的要求: 乌克兰坚持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要求俄罗斯军队撤出所有占领区,并可能要求战争赔偿。他们对与俄罗斯就其核心利益进行谈判持谨慎态度,因为担心一旦让步,俄罗斯可能会再次得寸进尺。
国际社会的角色: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会继续支持乌克兰,提供军事和经济援助,并维持对俄罗斯的制裁。但与此同时,他们也会警惕战争的进一步升级,尤其是核战争的风险。中国、印度等国家则可能扮演更加中立的角色,呼吁和平,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扮演调解人的角色,但这取决于其自身的战略利益。

在这种背景下,可能出现的政治结局包括:

长期冻结冲突: 最现实的可能是一种“停火”而非“和平协议”。双方可能在军事上达成某种默契,停止大规模的敌对行动,但政治上的分歧依然存在,前线地区可能变成事实上的无人区或持续的冲突地带。乌克兰可能在形式上保持主权,但在已占领地区,俄罗斯将拥有实际控制权,并可能通过公投等方式将其“合法化”。
有条件的谈判: 如果双方都意识到战争的代价过于高昂,或者外部压力增大,可能会促使双方进行某种形式的谈判。但谈判的进展将非常缓慢,每一个条款都会是漫长的拉锯。可能的妥协点可能包括:乌克兰在不加入军事联盟方面做出某种政治承诺(但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中立),而俄罗斯则需要从部分占领地区撤军。
内部政权更迭的催化剂: 战争的长期化和消耗,可能会对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国内政治产生深远影响。如果战争旷日持久,俄罗斯国内的经济压力和民众不满可能会加剧,从而可能引发国内政治动荡,甚至影响普京政权的稳定性。同样,如果乌克兰在战场上长期受挫,国内的政治稳定也可能面临挑战。

三、经济与社会层面:漫长的伤痕与重建

战争对双方的经济和人民生活都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对乌克兰而言: 乌克兰的基础设施遭受重创,大量人口流离失所,经济活动几乎停滞。战后的重建将需要巨额的国际援助,并且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社会也可能因为战争而产生深刻的创伤和分裂。
对俄罗斯而言: 西方制裁将持续削弱俄罗斯的经济实力,其能源出口可能受到限制,科技发展受到阻碍。长期战争的军费开销将进一步拖累经济增长,并可能引发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民众生活水平的下降。

可能的结局的几种描绘:

1. 分裂的乌克兰: 俄罗斯成功地将其控制的东部和南部地区与乌克兰分割开来,形成新的实际边界。俄罗斯可能通过某种方式宣布这些地区的主权,而乌克兰则在西方支持下继续抵抗。这是一种“半赢半输”的局面,但对乌克兰来说是巨大的损失。
2. 漫长的消耗战与“冻结冲突”: 战争未能分出明确的胜负,双方在军事上长期对峙。前线变成一道新的“铁幕”,冲突时有发生,但大规模战役不再。乌克兰能够守住大部分国土,但部分地区处于实际控制之下。这种局面可能会持续数年甚至更久。
3. 乌克兰的反攻与收复失地: 在西方援助的加持下,乌克兰能够发动成功的反攻,收复大部分被占领土,包括顿巴斯地区。俄罗斯可能遭受重大军事失败,被迫撤军,但克里米亚的归属问题仍然是最大的症结,可能需要更长远的政治博弈来解决。
4. 俄罗斯国内政权更迭与战争的结束: 如果俄罗斯国内的压力累积到一定程度,导致政权更迭,新政权可能倾向于结束战争,与乌克兰达成某种程度的协议。这是一种非线性的发展,充满了不确定性。
5. 外部干预的升级(可能性较低但需考虑): 虽然目前来看,北约并未直接介入,但如果局势失控,例如俄罗斯使用战术核武器,或者战争波及到北约成员国,可能会引发更广泛的冲突,其后果将是灾难性的,并且难以预测。

最终的总结性思考:

俄乌战争没有一个简单的“赢家”或“输家”,大多数情况下,它可能以一种双方都感到痛苦和不满的方式结束。最有可能的结局是一个“非赢即输”的混合体,也就是双方都无法完全达成自己的目标,战争以一种令人不快的妥协或长期的僵持告终。

这场战争注定会给所有参与者带来深远的伤痕,无论是经济上、政治上,还是社会和心理上。乌克兰的独立和主权仍然是核心问题,但实现完整统一将是一个极其漫长而艰难的挑战。对于俄罗斯来说,这场战争的代价可能会远超其最初的预期,其国际地位和国内稳定都将受到严峻的考验。

最终的结局不会一蹴而就,它将是军事、政治、经济和外交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我们只能通过分析当前态势和历史经验,来尝试描绘出可能出现的几种图景,但历史的走向,终究掌握在那些能够做出关键决策的人手中,以及那些为和平付出努力的人手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乌克兰:

1.无论怎么样,乌克兰已经取得了外交上的全面胜利。尽管历经坎坷,乌克兰如果挺过这关,那么很多夙愿将在战后达成。最令乌方欣喜的莫过于看到了加入欧盟的希望。乌克兰加入欧盟的意愿一直非常强烈,即便在前任的亲鹅总统扬努科维奇任期内,乌克兰也一直在寻求加入欧盟的机会,后在Putin的压力下不了了之,这也是扬努科维奇下台的直接原因。这次欧盟为乌克兰抛出橄榄枝,乌方在战火纷飞的时候不忘第一时间签署申请书,双方行动之快出乎意料。加入欧盟后,对于一个欧洲的落后者,乌至少在经济方面的实惠将是实打实的。此外,一些情绪化的外在表现,比如泽连斯基在欧洲议会视频演讲完毕后全体代表起立鼓掌2分钟之久,鹅在联合国外长会议上发表演说140名代表起身离席等等,联大通过关于谴责鹅罗斯投票141:5:35,也充分说明了乌这次外交上获得的全面支持,很难在近代找出一位领导人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地赢得如此广泛而有力的支持。

2.乌的民族主义进一步觉醒,Putin在发表战前演说否定了乌克兰的历史,称其为苏联和列导师的愚蠢错误,这是为“泛鹅罗斯主义”叙事铺路,但是乌克兰民众民族主义的大火已经越烧越旺,无论鹅在过去还是未来如何假装性地释放对平民的善意,鹅致力于消解乌克兰民族主义性、合法性的努力都将化为泡影。毫无疑问这次乌的空前团结将极大地鼓舞人心,以至于原本支持率在20%-30%的泽连斯基在战时猛增至90%。经过次战,即便真如Putin所说,乌的民族是被创造出来的,那么putin就是亲手夯实乌克兰的民族共同体基础的那个人,以后,鹅罗斯就是鹅罗斯,乌克兰就是乌克兰。

3.乌克兰的形象在国际上获得空前提升,团结一致顽强抗争的精神全世界有目共睹,关于谴责乌俄战争的联大投票反对和弃权的加一块还不到支持乌克兰票数的零头。目前泽连司机甚至已经对英国、加拿大、美国议会、国会发表演讲每次都是全体起立鼓掌,俨然丘吉尔再世的派头(他在演讲中也的确以丘吉尔的口号做结尾)。西方的态度其实很简单,情感上支持乌克兰,行动上作壁上观,要么等乌克兰倒下,要么逼putin收手,既然乌克兰现在还没倒下,那么想尽办法让putin缩头。因此,如果西方初始的制裁打算只是做个样子,那么现在的制裁可以说是拳拳到肉,已经是除了发动战争正面刚之外的最高规格(有人统计战争至今乌的武器装备总数甚至出现了缓慢增长),这种自救精神和外界的反战思潮形里应外合最终形成合力——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人被救前先自救。从历史趋势来说,现代社会反战仍是主流,尽管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小算盘,但是大趋势大问题上立场都一致。

鹅:

基本全是负面的。

1.首先putin的两个小目标:一是废了乌克兰使其去军事化,二是扶持傀儡亲鹅政府。这就意味着,鹅军不光打赢了撤军万事大吉,还要长期驻军以镇压起义来维持亲鹅政府的存在,这位亲鹅总统不可能来自于乌克兰现政府的反对派,必须是由克林姆林精心物色的人物,必然没有民众基础,鹅若不管不问前脚离开后脚新政府就垮台。从现在来看,鹅军的第一个目标实现都很困难,第二个目标putin和他现在的鹅罗斯根本承担不起,目前putin的选择是体面地结束战争并宣告自己获得胜利,这需要坞作出实质性的让步,但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谈判桌上也得不到,这一“特殊行动”已经犯下了无可挽回的错误,将是苏军在阿富汗被活活耗死的加速版复刻。

2.军事方面,这次战争鹅可以说向世界展示了自己灾难级的表现,截至3月16日已经折损11位军官(少将5名,上校3名,中校3名),丢弃坦克装甲无数(央视3月16日报道坞军摧毁鹅军坦克和装甲近1700辆,央视哦),飞机被火箭筒直接击落,在乌丧失制空权的情况下延绵几十公里的运输车队硬是堵了几天,这里不一一例举——在对一个弱自己几个数量级的、处于大平原地区的、非常有利于陆军平推的国家打成这个熊样,“虚胖”足以形容北极熊的体格。如果这次鹅花费了如此多的力气还失败了(单指军事行动的失败),将彻底沦为地区性国家,以后国际事务您老也别参合了。实际上,putin这次即便取得军事胜利,也未必如愿以偿达成俄罗斯的战略。以鹅国坦克为首的鹅制装备向世界展示了与北约国家的科技代差,苏俄武器神话彻底破产,上世纪的钢铁洪流再次向世人证明了已是旧世界的明日黄花,加上其落后的指挥后勤能力,这场仗有没有萨达姆的水准还是未知数,北约对其的常规战争将是碾压的存在(孟加拉国3月8日计划放弃采购鹅战机)今后,鹅国自称是军事大国未免会引来讥讽之声,而丢失军事威慑的鹅国还能维持其地缘政治地位有多久呢?

3.经济方面,一大波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制裁,踢出swift,美国欧盟日本英国这几个主要经济体宣布取消鹅“最惠国”待遇,可以说是开了先河,力度空前。微软苹果英特尔也就罢了,连鹅罗斯青年的精神支柱Adidas都宣布退出鹅国市场,这些特大型跨国公司有的不乏在鹅经营了几十年,短短几天内说走就走,麦当劳1990年进入苏联后店门口的长龙特别具有时代意义,如今很多人为了吃上最后一口汉堡又在麦当劳门口又排起了长队,麦当劳一个汉堡在黑市现在卖470人民币一个,辗转30年一切重回头。卢布汇率一天一个样,正好赶上了清明烧纸,可以说鹅将与西方社会全面脱钩,现代化进程被无情打断,大号朝鲜近在咫尺。如果欧美不再依赖鹅的能源供应,那么鹅这个靠兜售资源的国家将彻底丧失底牌。连带的经济制裁既影响了鹅普通民众的生活,也影响了鹅寡头的口袋,Putin面临着双重的压力,目前鹅的几个寡头Tinkvo、钢铁大王、最大私人银行创始人都公开反对Putin,普大帝接下来只有进一步集中权力,堵塞国内消息渠道(已经开始这么做了),或者他被别人干死。

如果在接下去的一年内欧美真的找到了能源的替代方案,彻底摆脱对鹅国能源的依赖,那么,以后的鹅国基本可以说少了一半的手牌——因为它手上就两张牌,一张是石油天然气,一张是核弹。

4.RT(媒体RUSSIA TODAY)说putin的支持率达到90%,但通过民众的各类采访视频可以看出,年轻民众对putin认同很低,对自家媒体也充满不信任,3月15日晚鹅国营第一电视台已经有内部人士举牌抗议了,通过即时直播被所有鹅国人看到,因街头抗议战争被逮捕的人数已达8000,有的人举了一张白字也被逮捕,一则街头采访中普的反对者被逮捕,这不令人意外,令人意外的是接下来一个普的支持者也马上被架走了……实际上,putin的主要支持者还是那些怀着“苏联梦”“大俄罗斯梦”、沙文主义的中老年,鹅的年轻人可以说是完全西化的,你把他们丢到美国去欧洲去,你是看不出来他们和欧美人有什么不同,鹅青年无法想象没有西方元素的社会如何过下去(尤其是没有Adidas)。

5.国际形象跌至谷底,主权信用也被降为垃圾级,恐吓将所有外国公司资产收回国营等一系列骚操作更是吓退了以后打算战争结束后就回归的投资者。当然,鹅的一系列狠话很可能只是嘴炮,根据鹅罗斯财政部,3月16日鹅罗斯还是用美元支付了部分主权债券的利息以避免历史性债务违约。说句不好听的,鹅这么一个无论体量还是影响力都算是世界大国的国家,主动侵略一个不是同量级的国家,关键打了还没4天就嚷嚷着核威慑,也好意思的?可以说是苏联最后的一点颜面都丢尽了,现在鹅的那么点形象就靠鹅的反战民众维持着。它现在需要的是彼得大帝再世,而不是开出20年空头支票的普大帝。

总结:国际上,无论如何,不管鹅国这次行动结果怎样,它都将彻底失去欧洲,此前辛苦获得的所有政治筹码,也将不复存在。国内,如果国内经济和民生遭受严重影响,反战反普力量云集,不排除哗变的可能性。这场战争,可能是个分水岭,加速权利迭代。鹅无论从哪个维度来说都不是西方的对手,必将以某种形式最终屈服,一旦强人政治失败,对于国家代价可能是再次肢解。

鹅的大国地位岌岌可危,三十年前我们说鹅罗斯再弱也继承了苏联的遗产,十年前我们说鹅罗斯再弱也够到了发达国家的门槛,或许,几年前我们只能说,鹅罗斯再弱还有横跨欧亚的土地,以后,就难说了。

欧洲/世界:

这次Putin做成了很多乌克兰/欧洲等很多国家一直渴望甚至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对欧洲乃至世界的走向绝对有着巨大的影响。

1.对绥靖国家来说,以德国为首的一批国家如梦初醒,以往这些国家军事全部交给美国,这次德国宣布2022光一次性的军事拨款将达1000亿欧元,宣布采购F35战机35架,可以说是对以往落下功课的的一次性补课,并且规定军费不低于GDP的2%,而且值得注意的是乌战发生后立刻就做了这个决定,一改欧洲佬通过一项决议要半年的拖拉习惯。强调一下,德国民众此次支持率高达78%,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德国这个国家对保持武装有很强的抵触情绪,以前川普咄咄逼人强迫德国提高军费都始终没有成功,根本原因还是民众不同意。但是,现在一切都变了,并且是根本性、观念性的改变。德国总理在2月末的演讲开篇就直奔主题,没有任何模糊措辞,态度也很坚决,现在是民意已经被点燃,即便是政客想绥靖也没什么操作空间,这一改再想改回去就不知是猴年马月。商业方面,大众西门子这些公司还是比较不情愿的,壳牌开始还想借此机会倒腾石油,很快被骂地狗血淋头老老实实宣布停止生意往来,德国越来越多的商界人士和商业协会已经开始越来越多地反对默克尔时代“凡事只算经济账”的做法了,这帮“岁月静好”的欧洲佬安逸舒服惯了,这次也算是被打醒,想想以前川普为了北奚2号特地跑来施加那么大的压力,德国佬都没松口, Putin一通操作几天就成了,历史就是这么戏剧。

2.对中立国家来说,以往一大批不问世事的国家开始采取行动,这次瑞士、新加坡、卢森堡、奥地利、摩纳哥都有所动作,几十年懒得动的芬兰瑞典宣布举行联合军演,瑞典军费宣布尽快提至GDP 2%,可以说非常罕见,其中瑞士、摩纳哥对Putin及高官、寡头的财产冻结的动作极其重要,对一些国家的领导人是个教训,如果发动战争,这些领导人和他们核心集团的巨额财富将很可能化为乌有。对于鹅的这次暴起,爱沙尼亚立陶宛波兰这些国家都在兴庆自己的先见之明,早早地就加入了NATO,而那些没有加入的小国家则开始了自己的焦虑,比如53%的芬兰人在28号的民调中表示支持加入北约,而这一数据在今年1月份是28%;瑞典周一宣布向乌克兰提供武器,这在1939年以来尚属首次;奥地利这个永久中立国目前也宣布对鹅关闭领空,摩尔多瓦、格鲁吉亚紧随乌克兰申请加入欧盟,“鹅螺丝的武装攻击不仅仅是对乌克兰的攻击,而是对每个国家决定自己未来权利的攻击”,这是瑞典首相在电视讲话中的一句,也是很多国家的想法,因此短短几天,欧洲就涌现了数个“历史性”——“历史性地”地考虑加入北约、数国国防预算“历史性地”直接翻倍、中立国“历史性地”采取行动,随着安全感的丧失,以后还有更多的“首次”和“历史性”,欧洲凝聚力已经形成。

对于东欧、中欧国家的一些反鹅急先锋,这次表现尤为积极,3月15日波兰捷克斯洛伐克三国总理甚至跑到随时有炮弹从头顶飞过的基辅会见泽连司机,用实际行动攻破鹅媒宣称泽连跑路的谣言。在这些国家看来,鹅的这次行动印证了他们对鹅潜在危险的判断,又清楚地看到了鹅在日薄西山的军事力量,那么一弱一强的趋势已经很明朗了,这些国家以后的走西方道路的无疑会更为明确,至少在欧洲老家,西方阵营的基本盘又扩大了。

3.对远在亚洲的很多国家来说,日本也好韩国也罢,求自身武装的意愿进一步加强,其中日本会借此做个文章,进一步寻求国家正常化(事实上安倍已经提出了“核共享”这类理念,岸田在安理会上称要构建“新的国际秩序”)。土耳其这次表现很积极,不乏为自己积攒底牌,大家都知道土鸡一直想加入欧洲大家庭。印度嘛,直接“开摆”装死,谁也别想指望,阿三这次是真正的骑墙而且骑得很6,当然巴基斯坦更骚,直接不承认其对鹅的债务了。乌兹别克、哈萨克、塔吉克、土库曼4个斯坦以及阿塞拜疆等一群前苏联小弟统统“叛变”,轻则表示不支持鹅行为,重则承诺给坞人道援助,其中哈萨克前脚刚被鹅罗斯帮助平定国内反对声音,哈国转头就宣布政改并表示不支持鹅国,八面玲珑属实被它玩明白了。此外,澳大利亚也宣布增兵1/3,世界开始了新一轮武装热潮。

4.对世界来说,全民直播的互联网时代(Elon mask同意为乌方部署了大量starlink防止因网络攻击而导致的断网),反战浪潮成为主流,发动战争的舆论成本极大增加,荷兰不到2千万人口的小国短短几天募捐超过1亿欧元,波兰华沙乌克兰难民现在占首都总人口的10%,这个时代更赋予了普罗大众的影响力,舆论不再只是民众的无能狂怒,而是将通过经济、政治、体育、媒体等各类渠道切实转化为国家乃至世界范围内的行动。截至3月6号,入境乌克兰的外籍兵团已达1.6万人,其中不乏阿塞拜疆格鲁吉亚这类小国家的退役军人,也不乏英国加拿大这种老牌发达国家,甚至还有白俄罗斯倒戈破坏入境坞克兰运输铁路的。事实上,这场战争不光是军事战,它还是媒体战、信息战、舆论战、乃至信仰战,信息时代的战争是即时报道的,而不再是战后结算,官方的战场叙事丧失了垄断,战争任何一方的行为会马上转变为即时反馈。

此役过后,西方一定会把这套出钱、出装备但不出力同时实施经济制裁的“乌克兰”模式总结提炼,成为一种现代战争模式设计,然后推广到以后的地区冲突之中,这并不是代理人战争,它们有着本质的区别。

5.SWIFT重拳出击,嚷嚷了好几年了这次终于动了,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当然伊朗早就领教过了),以前还瞻前顾后畏手畏脚,现在一个月下来索性放开了,就干一次能怎么样了,如果西方发现没付出什么代价,那么以后西方再使用的心理障碍就会小很多。(补充:现在连美英日等经济大国的最惠国待遇都不给了)

6.各国能源政策问题。首先欧洲佬的能源政策将极大的扭转。这次的战争说白了就是Putin瞅准了冬季欧洲国家对天然气的依赖(以德国为例天然气供能约占40%,冬季天然气消耗是夏季2.5倍),打算趁势一波带走,换句话说,如果这次鹅没有达成目标,冬季很快过去,这口气缓过来后,欧洲就有3个季节来准备如何应对下一个冬天。而造成这种局面的本质实际上是以德国为首的国家在左派政治中大搞绿色能源,比如有名的“环保总理”梅克尔,主动放弃传统能源,搞什么控制碳排放关停核电煤电站,造成的能源缺口只能从外界补充,又贪图便宜从鹅那里进口天然气(北奚管道修了1100亿欧),导致德国55%的天然气来源于鹅国,相当于亲手把能绞死自己的绳索交给了一个潜在的敌人,鹅一看你能源依赖我,二看你明确表态不会参战,再加上2014在克里米亚的冲突和美军在阿富汗的糟糕表现给予了putin信心,此时不动手更待何时?其实这点欧洲人自己都清楚,的确玩过头了,只是不说出来罢了。目前,负责建设北溪管道的瑞士公司已经宣布破产(但后来该公司又辟谣,待查证),德国3月9日媒体报道重启境内煤电站,无论怎么样北奚2号是无限期搁置了,如果管道废弃,德国将是贪小利赔大本的典型,欧洲也会在能源问题上另寻他路。此战过后,欧洲能否反思过于激进的环境保护路线,乃至影响保守党派崛起绿党下台,也是个未知数。(对于是否还要从鹅国进口天然气,目前55%德国人表示反对进口,其中社会民主党阵营即原本大力支持鹅国天然气的那一派,这个数字反而更高(62%))

美国方面,目前3月9号拜登已经宣布禁止鹅国油气进入美国,是继swift切断后又一有力的制裁措施,为此美国甚至跑去委内瑞拉伊朗缓和关系,希望从这些国家弥补今后可能的石油短缺。而美国本身就是个能源大国,除了川普上台后能源政策有所转向,美国一直供着自家能源当传家宝,鹅坞战争对美国今后的能源政策肯定会产生极大影响。

7.综合上述几点,西方和鹅之间对立情绪达到苏联解体以来的最高峰,欧洲将改变以往“午后睡猫”一样软绵绵的状态,而是处于一种紧绷的“应激态”,内部争议的搁置多源于外界的威胁,西方尤其是欧洲将更加团结,密切且有效的合作将是西方国家短期内的趋势,北约扩张的合理性反而得到加强,事态正朝着普京不愿意的方向发展,大家都会有阵痛,但欧洲的痛将是短痛,鹅则是漫漫长夜。

这次西方国家的反应之快、力度之大其实超过了很多人的预料,四周前如果你告诉鹅国人你们马上会吃不上汉堡、用不了信用卡甚至玩不了游戏,他们肯定不信,一些以为永远不会真正落下的纳斯达摩之剑真的就落下来了,而且就是短短及天之内,3月13欧盟已经开始了第4轮制裁,距离战争开始也不过半个月。实际上,以前的情况已经不能套用到现在的世界了,这短短半个月已经发生了全面的洗牌,这不免让人想到了上世纪的某个国家,以为去空袭一下老美的军事基地是不会有什么后果的,他们以为美国佬“岁月静好”,是什么后果大家也都知道,这些国家动员的确是很慢,但是一旦决定下来,那事前事后完全是两回事,取而代之的是不比“集体主义”国家慢的另一套体系。

总结:新的世界联盟开始形成,新的铁幕正在徐徐落下,而这次不再已意识形态为划分,也不仅仅是从波罗的海到黑海,而是一种越来越清晰的价值观为导向辅以国家利益 ,将是西方主导的阵营与其竞争者的最后对决。与很多观点相反,美国将巩固西方的领导权,这场战争赤裸裸地告诉欧洲人摆脱美国是不现实的,法德重新被拉回北约防卫体系之下,欧洲自主的梦想暂时破灭,以美国为首的“泛民主”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美欧将更加紧密构成“共同体”。西方力量将得到增长,nato将继续扩大,这场战争之后,鹅罗斯无论以什么方式实现转型,都将大大削弱世界上的反西方力量,类苏东巨变后的情景可能再现,第三波民主化浪潮回潮失去动力,西方无论在军事还是在价值观都会更加霸权,硬实力软实力达到新的高度。

中国:

其实影响不少,为了大家都知道的原因不详谈了,就说一点。以清华大学孙立平教授的观点,大脱钩已经开始,世界产业链将重组,在这个过程中以德国为典型的国家开始反思对中国的依赖是否过多,德国民调在调查断开鹅能源依赖的时候顺便也做了个“预案”——德国能否承担和中国彻底断开的后果,他们自己估计对德国GDP影响约为1%,某德语报纸是“大胆考虑替代市场是极其重要的”。

其他这里不展开。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