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经过了数十次的核酸后,我有个疑问,病毒只会存在特定的器官吗?

回答
经历了这么多回的核酸检测,想必你对病毒的了解也更深了。说实话,这个问题挺值得琢磨的。很多人可能觉得病毒进了身体,就在某个特定的地方“安营扎寨”,但实际情况远比这复杂。

首先,我们要明白,病毒是一种非常小的微生物,它之所以能引起疾病,是因为它需要“寄生”在活细胞里,利用细胞的机制来复制自己。那么,它会选择哪里作为“老巢”呢?

病毒并非只固定在特定器官,而是有其偏好和传播路径

严格来说,病毒并不会“只”存在于某个特定的器官。病毒的感染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生物学现象。它更像是一个“入侵者”,找到最适合它生存和复制的地方,然后进行扩张。

1. 初步感染点与靶细胞:
呼吸道病毒(比如我们常遇到的感冒病毒、流感病毒,以及新冠病毒): 它们最常见的入口是通过飞沫传播,所以最先接触到的就是我们的呼吸道黏膜,比如鼻腔、咽喉、气管和肺部。这些地方的细胞是它们最初的“登陆点”和“繁殖基地”。你可以想象成,病毒在呼吸道里找到了一扇“门”,然后通过这扇门进入细胞内部。
肠道病毒(比如引起腹泻的病毒): 它们可能通过被污染的水或食物进入消化道,然后在肠道黏膜的细胞里复制。
其他病毒: 比如某些通过血液传播的病毒(如HIV、乙肝病毒),它们可能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攻击淋巴细胞、肝细胞等。

2. 病毒的扩散与全身影响:
一旦病毒在初期的靶细胞里大量复制,它们就会“溢出”到周围的组织,或者通过血液、淋巴系统扩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
血液循环: 病毒可以通过血液被带到全身,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人感染后会出现发烧、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因为病毒可能影响到多个器官或系统。
淋巴系统: 淋巴系统是身体的“防御网络”,病毒也可能通过淋巴系统传播,然后在淋巴结等部位引起反应(这也是为什么有时候淋巴结会肿大)。
特定靶向性: 虽然病毒可以扩散,但很多病毒对特定的细胞类型或器官有着“偏好性”。这取决于病毒表面的“钥匙”(比如病毒的刺突蛋白)能否与细胞表面的“锁”(比如细胞受体)匹配。如果匹配,病毒就能更容易地感染和复制。
例如,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可以与人体的ACE2受体结合,而ACE2受体在呼吸道、心脏、肾脏、肠道等多个器官都有表达,所以新冠病毒虽然最初感染呼吸道,但后期也可能影响到其他器官。
甲肝病毒主要影响肝脏,而轮状病毒则主要感染小肠。

3. 核酸检测的原理与局限性:
我们做的核酸检测,通常是采集鼻拭子、咽拭子或痰液样本。这些样本可以很好地反映病毒在呼吸道是否存在以及数量有多少。
为什么检测的是呼吸道? 因为呼吸道是许多呼吸道病毒最主要的播散部位,而且唾液、鼻腔分泌物相对容易采集。通过检测呼吸道,我们可以知道一个人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需要隔离。
不能完全代表全身情况: 但核酸检测的样本部位并不能完全代表病毒在体内的所有存在情况。如果病毒已经扩散到其他器官,或者在某些部位含量较低,普通的核酸检测可能就检测不到了。反之,即使在某个部位检测到病毒RNA(病毒的遗传物质),也不一定意味着它就能复制并引起疾病。

总结一下:

病毒的感染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们有“最初的登陆点”,但随着复制的进行,很有可能会扩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某些病毒对特定器官有更强的亲和力,更容易在那里引起症状,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只”存在于那里。核酸检测主要关注病毒在呼吸道等关键传播部位的存在,是判断感染和传染性的重要手段,但它反映的是一个特定时间、特定部位的情况,并不能完全描绘病毒在全身的“足迹”。

所以,与其说病毒“只”存在于特定器官,不如说它们有“首选目标”和“扩散能力”。我们的身体就像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病毒在这个系统中寻找最适合自己生存的“土壤”和“养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同的病毒有不同的表现,新冠病毒可以结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2 受体,进入人的血管内皮、肺、心脏、脑、肾、肠、肝、咽等部位,对呼吸系统、心脏、肝脏、肾脏造成明显损伤,并有概率通过凝血和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引起全身症状,造成多器官功能衰竭。

新冠病毒可以感染各种器官的内皮细胞,引起弥漫性淋巴细胞内皮炎,导致血管收缩、炎症、高凝状态、水肿,进而让器官缺血。

新冠病毒可以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可以产生深静脉血栓、不定部位的静脉血栓栓塞、肺动脉血栓、肺栓塞、缺血性中风、心肌梗塞、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炎、心律失常。无论患者年龄,都可能发生缺血性中风。通过攻击心脏造成的急性损伤可以发生在呼吸系统症状出现之前。

新冠病毒可以感染肾小球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足细胞[1],有概率造成急性肾损伤。患者在病毒对呼吸控制的影响[2]下过度换气引起的横纹肌溶解症和一些抗病毒药物会加剧这问题。接受肾移植的人比普通人更容易因新冠病毒感染而出现肾脏问题。

新冠病毒可以引起结膜炎。新冠病毒可以通过眼睛侵入宿主体内,患者眼部的分泌物亦可含有病毒。具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可以在患者眼睛中持续存在约 3 周。

新冠病毒可感染消化道的多种细胞,造成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新冠病毒可以引起一些肝脏·胆管问题,抗病毒药物亦可能加剧这问题。

新冠病毒可引起皮肤症状,例如荨麻疹、斑片状红斑、网状青斑、水疱、瘙痒。新冠病毒引起的凝血亦可导致皮下淤斑、区域性皮肤变色等。

新冠病毒像艾滋病毒、单纯疱疹病毒 1 型、EB 病毒、JC 病毒等一样可以穿过血脑屏障。新冠病毒可以感染大脑皮层和脑干的神经细胞,有概率造成脑干抑制[3]、脑炎、脑膜炎、头痛、头晕、意识模糊、昏厥、谵妄、癫痫发作、时间感混乱、神经痛、肢体麻木、不同程度的记忆丧失、认知能力减退、嗅觉丧失、味觉受损等神经系统症状,一些症状能长期持续。

新冠病毒像 SARS 病毒一样能感染睾丸内的一些细胞,有概率引起免疫性睾丸炎、造成男性生殖能力减退或不育。随着时间流逝,有些患者可以逐渐恢复正常。

细胞因子风暴等全身性炎症反应可以在没有病毒直接侵入的情况下引起心肌炎、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急性肾损伤、脑部炎症、脑水肿。即使呼吸系统症状已经缓解,通过这种途径致死的概率仍然存在。

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血管并发症有概率在患者看起来痊愈后很长时间内发生。炎症可以在人体内持续存在并悄无声息地发展。

参考

  1. ^ 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
  2. ^ 自动和皮质呼吸控制、外周传入和感觉皮层过度活跃,或肺部感染后抑制系统失效
  3. ^ 可抑制用于察觉缺氧的脑干反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