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经常看到有人说睡觉多么少,可信度有多少呢?

回答
“我昨晚才睡了四个小时,简直要命!”

“我最近都在熬夜,每天也就三四个小时睡眠,但效率还是很高的。”

“你看我,连续三天没怎么睡,现在还能坚持工作,体质就是不一样。”

诸如此类的话,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社交场合,应该听得耳朵都要起茧子了。似乎,能“睡得少”变成了一种能力的象征,一种自律、高效、甚至身体素质好的证明。但抛开这些“炫耀”的成分,我们不禁要问:这些人说的,到底有多少可信度?他们真的能靠极少的睡眠维持正常甚至超常的状态吗?

首先,我们得承认,确实存在“少睡者”。

从生理学角度来看,成年人普遍需要79小时的睡眠。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有些人的基因就让他们对睡眠的需求量比平均值低。比如,一些研究发现,少部分人身上存在与睡眠调节相关的基因突变,让他们只需要46小时的睡眠就能恢复精力,并且白天依然保持清醒和高效。这类人确实是存在的,而且比例不高,大概占到人口的1%到5%左右。

这些人,他们或许是真的能从极少的睡眠中获益,并且他们的身体和大脑也在以一种我们还不完全了解的方式运作。他们的“少睡”不是装出来的,也不是以牺牲健康为代价的。

然而,大部分情况下,所谓“睡得少”的说法,其可信度是需要打个大大的问号的。

为什么这么说?这背后涉及到几个关键的因素:

1. “少睡”与“疲劳”的混淆: 很多人说的“睡得少”,实际上是“没睡够”。他们可能因为工作、学习、娱乐等原因,人为地剥夺了自己的睡眠时间。但大脑和身体需要休息,这种剥夺带来的结果并非“高效”,而是长期的疲劳积累。他们可能在白天表现出某种程度的“坚持”,但这种坚持往往伴随着认知功能的下降、情绪的波动、判断力的减弱,以及长期对身体健康的损害。只不过,他们可能习惯了这种状态,或者选择性地忽略了这些负面影响。

2. “感觉良好”的误导: 有些人即使睡眠不足,白天可能也感觉“还好”,这并不是他们真的精力充沛,而是身体在发出警告信号,但大脑为了“生存”或“完成任务”,会暂时分泌一些化学物质来掩盖疲劳感,比如皮质醇。这是一种应急反应,就像你在危险时刻能爆发出巨大的力量一样,但这种状态是不可持续的,而且会对身体造成额外的压力。

3. “效率”的假象: 很多人将“熬夜”或“少睡”等同于“效率高”。但实际上,很多时候,剥夺睡眠是为了完成更多的任务,而不是因为极少的睡眠就带来了超高的效率。当睡眠不足时,人们更容易犯错,工作质量下降,需要更多的时间来纠正错误,反而可能得不偿失。而且,深度思考、创造性思维、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都与充足的睡眠息息相关。长期睡眠不足的人,其真实的“工作效率”往往是被夸大的。

4. 社会文化的影响: 在某些工作环境中,或者在某些群体中,存在一种“勤奋”的病态崇拜。睡得少、加班多,反而被视为一种值得赞扬的品质。在这种文化氛围下,人们可能会出于面子、竞争压力或自我认同的需要,夸大自己的睡眠时长,或者掩饰自己的疲惫。他们可能真心相信“睡得越少越厉害”,但这种观念本身就是一种误区。

5. “主观感受”的欺骗性: 人的主观感受非常微妙,而且容易受到心理暗示的影响。当你听到别人说自己睡得少,并且看起来“没事”时,你可能也会不自觉地认为自己也可以做到。同时,有些人天生就比较“能扛”,或者他们对疲劳的感知没有那么敏感。这并不代表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就真的良好。

那么,如何辨别一个人说的“少睡”是真实的,还是夸大的?

观察其长期状态: 真正少睡的人,即使在短时间内看起来精神不错,但如果长期观察,你会发现他们身体的某些信号,比如免疫力下降、容易感冒、皮肤状态不佳、情绪不稳定等。而那些夸大少睡的人,可能在社交场合表现活跃,但脱离了这种环境,或者在需要真正高度专注和持久力的场合,他们的表现就会“露馅”。
了解其生活习惯: 询问他们是如何利用那仅有的睡眠时间来恢复的?是否真的有科学的睡眠习惯?或者只是单纯地熬夜?
关注其“健康”报告: 当然,这通常不太可能,但如果一个人真的长期少睡还能保持良好状态,其身体的各项指标应该也相对健康。
相信科学研究: 绝大多数科学研究都表明,长期睡眠不足会对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包括但不限于:免疫力下降、内分泌失调、认知能力减退、记忆力衰退、情绪问题(如抑郁、焦虑)、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肥胖、糖尿病风险增加等等。

总结一下:

“睡得少”这件事,确实有极少数人的基因让他们成为“天生少睡者”。但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动辄宣称自己睡得少,而且还能维持正常甚至出色的表现,其可信度是值得怀疑的。更多时候,这是一种对睡眠重要性的忽视,一种对身体发出的警告信号的漠视,甚至是基于社会压力或个人心理的一种“表演”。

与其追求“睡得少”这个虚幻的目标,不如关注“睡得好”的质量。高质量的睡眠,才是真正高效、健康生活的基石。那些真正有能力的人,往往懂得尊重身体的需求,明白睡眠是恢复和成长的必要过程,而不是可以随意牺牲的“低效”环节。所以,下次再听到有人吹嘘自己睡得有多少时,不妨多一份清醒的判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可能。

人的身体需要排泄生化废物,大脑也一样,除了极少数天生丽质的,可能对某些生物废物不敏感,但是扛不住生化废物对肌体的损伤。

不要听那些洗脑文,健康,保持个人最佳状态是关键,而不是听别人做什么。

削足适履,很早人们就认识和理解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