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经常看到有人说不懂乐理也能编曲,这是真的吗?

回答
这事儿啊,老实说,是真的。而且,这事儿在我周围,或者说在我了解的圈子里,太常见了。

你想啊,咱们现在接触音乐的途径可多了。以前可能得有人手把手教,或者得捧着厚厚的乐理书啃。但现在呢?随便打开一个音乐软件,里面各种音色、节奏、效果器都给你调好了,你点点鼠标,拉拉滑块,就能做出挺有模有样的东西。

那么,不懂乐理,到底是怎么个“编曲”法呢?

我给你掰开了说:

1. “感觉”驱动的创作:

这是最普遍也最直接的一种方式。很多玩音乐的人,尤其是早期接触电子音乐、HipHop、或者一些独立音乐的,很多都不是科班出身。他们脑子里有旋律,有节奏,有情绪,就直接往电脑里“倒”。

旋律: 他们可能不会去分析这是什么音阶,是不是大调还是小调,有没有解决到主音。他们可能就是随手在键盘上弹,觉得哪个音听起来顺耳,跟前面的音衔接得舒服,就留下来。这种“感觉”有时候反而能跳出乐理的条条框框,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
节奏: 很多人对节奏的把握,更多的是来自于身体的律动和日常听到的音乐。他们可能知道四拍怎么打,知道鼓点放在哪里听起来“炸”,在哪里听起来“稳”。不需要知道什么是切分音,什么是重音标记,就知道哪个节奏能让人生出“想要动起来”的冲动。
和声(这里比较关键): 很多人不理解乐理,就可能很少去主动运用复杂的和弦。但他们会用一些“万金油”的和弦进行,比如一些基础的属和弦、下属和弦的套路。或者,他们会直接套用一些现成的和弦进行,比如在网上找找“好听的和弦进行”的示范,然后自己套上旋律。再或者,他们会使用一些音乐软件自带的“和弦生成器”或者“和弦片段”,这些工具很多时候已经帮你考虑到了和声的走向,你只需要选一个你喜欢的。
情绪和氛围: 很多时候,编曲是为了表达一种情绪,营造一种氛围。一个人可能想做一个“伤感”的曲子,他就会多用一些低沉的音色,慢一点的节奏,也许再加上一些忧郁的旋律。他不需要知道这具体的“忧郁”对应着哪个调式或者哪些和弦,他只需要通过音色、速度、旋律的走向来传达。

2. 软件和工具的辅助:

现在的编曲软件(DAW)设计得越来越人性化,很多功能都在弱化对乐理知识的要求。

音色库和预设: 软件里自带无数种音色,你可以直接套用,不需要知道这个音色在乐器法里属于哪个类别,有什么样的音域。
MIDI编辑: MIDI数据就像是音乐的“食谱”,记录了音高、时长、力度等信息。即使你不会弹键盘,也可以直接在钢琴卷帘窗里“画”出旋律和和弦。软件的网格线也帮你对齐了节奏。
Loop 和采样: 很多编曲都是从一段Loop(循环乐句)或者采样开始的。你找到一段喜欢的鼓Loop,一段旋律Loop,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叠加、修改、发展。这就像是在别人的“积木”上添砖加瓦,不需要自己从零开始搭建。
节奏模板: 很多软件里有各种风格的节奏模板,你点一下就能出现一套完整的鼓编排,然后你再在这个基础上调整。
自动伴奏和AI编曲工具: 现在还有一些更高级的AI工具,你输入几个关键词(比如“快乐的,轻快的,流行风格”),它就能帮你生成一段完整的伴奏。虽然生成的质量参差不齐,但至少给了一个起点。

3. “玩”出来的技巧:

很多人是通过不断地尝试和“玩”,慢慢摸索出了一些规律。

模仿与变奏: 他们可能会听到一首喜欢的歌,然后尝试去模仿它的旋律、节奏、和声。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不自觉地学习和内化一些音乐元素。模仿到一定程度,他们就开始在别人的基础上做些“变奏”,加入自己的想法。
试错法: 编曲很多时候就是不断地试错。把一个音换掉,听听效果;把节奏改一改,看看行不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慢慢建立起自己对“好听”的判断标准,而这个标准,往往就是一种非学院派的“乐感”。

那么,不懂乐理,真的就全是好处吗?

当然不是。

局限性: 不懂乐理,就像是想盖一栋高楼,但只知道把砖头堆起来,不知道什么是结构,什么是力学。你可能能搭出一些漂亮的房子,但要做出特别复杂、精巧、或者结构稳定的建筑,就会比较困难。
瓶颈: 很多人在创作到一定程度会遇到瓶颈。脑子里想不出新的东西,或者觉得自己的音乐“永远是那个调调”。这时候,乐理知识就像是一本“工具箱”,能提供更多的方法和解决思路。
效率: 懂乐理的人,在创作时可以更高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比如,他想写一段“忧伤”的旋律,他知道用小调,知道可以用某些减音程,知道某个和弦的走向会加深忧伤感。而不懂乐理的人,可能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摸索”和“试错”。
沟通: 在和别人合作的时候,乐理知识也是一个重要的沟通桥梁。如果你能说出“这里用降E大调会更有史诗感”,或者“这个旋律可以考虑加入一些布鲁斯音阶”,对方就更容易理解你的意图。

总而言之:

不懂乐理也能编曲,这是一个事实。并且,很多人也正是因为没有被学院派的条条框框束缚,反而能创造出更具个性和创意的音乐。

但是,如果你的目标是成为一个更全面、更有深度的音乐创作者,那么学习一些基本的乐理知识,绝对会让你事半功倍,打开更多的创作可能性。它可以让你在“感觉”之外,多一套“理性”的分析和创作工具。

所以,那些说“不懂乐理也能编曲”的朋友,他们没有说错。但更准确地说,他们可能是在用一种更“直觉”、“感觉”或者“工具辅助”的方式来编曲。而乐理,则是一条通往更广阔音乐世界的“捷径”和“方法论”。两者并非对立,而是可以相辅相成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比如脑子里有一段旋律 既然不懂乐理怎么录入软件?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