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明末为什么那么穷?

回答
明朝末年,朝政腐败,民生凋敝,国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要说明末为何如此贫穷,这绝非一两个原因就能解释清楚,而是多种因素错综交织,如同缠绕的藤蔓,一步步将帝国拖入泥沼。

首先,我们得看看这钱都去了哪儿。

军费无底洞,财政濒临破产。 明朝常年面临边患,尤其是北方的蒙古各部,时常袭扰边境,需要大量的军费来维持军队的驻扎和调动。到了明末,北方的努尔哈赤崛起,建州女真势力日益壮大,对明朝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为了应对女真人的进攻,朝廷不得不大幅增加边关的军费开支,这笔钱数目之大,简直是个无底洞。
镇压农民起义,又是一笔巨款。 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从早期的王象乾、高迎祥,到后来的李自成、张献忠,这些起义军的规模越来越大,声势越来越盛。镇压这些起义,需要投入更多的兵力和粮草,这又是一笔巨大的财政支出。官军的粮饷往往拖欠,士兵们士气低落,战斗力也大打折扣,反而给了起义军发展的空间。
皇室和官僚的贪婪,搜刮民脂民膏。 明朝的皇室成员众多,生活奢靡,动辄就有大量的赏赐和俸禄。各级官员更是贪赃枉法,层层盘剥,把国家的钱财和百姓的血汗钱都装进了自己的腰包。有些官员甚至利用手中的权力,大肆兼并土地,使得大量农民失去土地,成为流民,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
宦官干政,扰乱朝政,败坏纲纪。 到了明朝中后期,宦官的势力越来越大,他们一手遮天,把持朝政,卖官鬻爵,大肆敛财。宦官集团的膨胀,不仅加剧了官员的腐败,也使得朝廷的决策失误频频,进一步消耗了国力。

其次,农民的日子为什么也过不去了?

土地兼并严重,农民失去土地。 历代以来,土地兼并都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个难以根治的顽疾。明朝时期,土地兼并尤为严重。皇室、勋贵、官僚、宦官以及地主豪强,利用各种手段,大量兼并农民的土地。农民一旦失去土地,就难以维持生计,只能沦为流民,参加起义,或者被逼去做些零工。
苛捐杂税,压榨百姓。 为了应对巨大的财政赤字,明朝政府不断增加赋税。除了传统的田赋、徭役、杂税之外,还出现了“辽饷”、“剿饷”、“练饷”等名目繁多的新税种。这些税收名目繁多,征收方法粗暴,往往是层层加码,给本已贫困的农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征不授”的现象,即税收征了,但该花的钱(比如赈灾、修路)却没花,钱都被贪官污吏刮走了。
自然灾害频发,雪上加霜。 明朝末年,气候变化加剧,干旱、水灾、蝗灾等自然灾害频发。这些灾害往往给农业生产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导致粮食歉收,甚至颗粒无收。在饥荒年间,官府的赈灾不力,反而趁机加征赋税,使得农民更加绝望。
商业发展受限,市民经济凋敝。 尽管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有所发展,但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商业的发展空间受到限制。同时,官僚的盘剥、税收的加重,也使得商业活动举步维艰。一些本可以靠商业维持生计的市民,也因为生计无着而加入到流民的队伍中。

再者,外部因素也不容忽视。

气候变化,小冰河时期。 有学者认为,明朝末年恰逢“小冰河时期”,全球气温下降,导致了北方地区更加频繁的干旱和严寒,进一步加剧了粮食危机。
白银的流入与流出。 明朝中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大量的白银从美洲流入中国。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但也使得中国的经济高度依赖白银。到了明末,由于国际贸易格局的变化,白银的流入量开始减少,甚至出现流出,这导致了中国国内货币紧缩,对商业和农业造成了打击。

总而言之,明朝末年的贫穷,是一个复杂的历史现象,是制度性腐败、经济凋敝、社会矛盾激化以及自然灾害等多重因素叠加的必然结果。 就像一个病入膏肓的病人,即便曾经多么辉煌,最终也难以摆脱衰败的命运。当农民实在活不下去的时候,他们只能揭竿而起,而当官府已经腐朽到无法解决问题的时候,整个王朝的倾覆也就成为了不可避免的结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发现,因为明末的历史普及度最高,所以一般封建王朝的通病都给了明朝,仿佛只有朱明是封建王朝。

独汉以强亡,刘协强吗?刘协有钱组织一支自己的队伍吗?汉不穷?

唐末皇帝为了建个禁军内裤都卖了,照样被地方军阀完虐,唐不穷?

宋朝,富宋。又说藏富于民,又能强干弱枝。里子面子都有了,打不过苦哈哈的金蒙。宋朝农民起义可是不少,不知道是哪位富农要拿脑袋换富贵的。宋末历史不了解,不过南方的宋打水战没打过蒙古,真不好说谁有钱呢。

明朝不说了,看明史就能看出俩字,没钱。

清朝,挺富裕的。毕竟十多亿白银说拿出来就拿出来,换明朝皇帝,都得急得吊死在歪脖子树上。主要是外来资本的引进,有外国贷款可以用子孙钱办当下事。

明朝经济管理太差劲,朱元璋定的基调就是减少货币的流通,以减少官吏上下其手的机会。但政府掌握不了财政大权,就办不了政府该办的事。军户制度本来也不会是明末那样的,军队自己养活自己,确实能减少朝廷的财政负担,但也让军队成为军官的私人武装。对士人田税的优免本来也是个仁政,但后面就玩脱了。藩王问题,朱元璋想的是朱家守国门,本来藩王是有工作有责任的。但朱棣上位,阴差阳错的让藩王成猪了。还有开中法,也是减少财政负担的举措,但架不住漏洞多啊。

所以政府还是得有力才行,有足够的财力权力去集中力量办大事。清朝这点做的不错,现在更好。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明朝末年,朝政腐败,民生凋敝,国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要说明末为何如此贫穷,这绝非一两个原因就能解释清楚,而是多种因素错综交织,如同缠绕的藤蔓,一步步将帝国拖入泥沼。首先,我们得看看这钱都去了哪儿。 军费无底洞,财政濒临破产。 明朝常年面临边患,尤其是北方的蒙古各部,时常袭扰边境,需要大量.............
  • 回答
    明末清军士气高涨的原因并非单一,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清军的构成、战略战术、政治激励、后勤保障以及对明朝内部情况的认知等多个层面进行剖析。一、 清军的构成与民族凝聚力:为统一而战的信念首先,清军的构成是其士气高昂的根本。清军主体是八旗子弟,他们被组织成一个高度集权的.............
  • 回答
    明末名将辈出,这说法确实不假。从戚继光、李成梁、孙承宗这样承平之世的老将,到袁崇焕、孙传庭、卢象升这样的力挽狂澜的能臣,再到李自成、张献忠这样的农民起义领袖(如果从军事角度看),大明王朝确实不乏骁勇善战、智计过人的人物。然而,纵然有如此多闪耀的名字,为何最终还是未能阻止王朝的倾覆?这背后牵扯的因素极.............
  • 回答
    明朝末年,确实给很多人留下了“愚蠢”的印象,仿佛处处落入后金(后来的清朝)的圈套。但如果仔细审视,这并不是简单的“蠢”,而是错综复杂的历史因素交织下的必然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深入剖析:一、 战略层面:认知偏差与错失良机 低估对手,误判局势: 明朝统治者,尤其是后期皇帝,对关外女.............
  • 回答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朝代,而要论及明朝的“奇葩”皇帝,那可真是一抓一大把,说起来就能掰扯半天。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与众不同的、甚至可以说是“离谱”的皇帝呢?这背后可不是单一原因能够解释的,而是错综复杂的政治、社会、文化以及皇权传承制度共同作用的结果。咱们得先明白一点,什么是“奇葩”?放在.............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很多人在玩《原神》的时候都会有这个疑问。要说为什么主角(旅行者)那么“讨厌”愚人众,其实这背后牵扯的因素很多,远不止是简单的“坏人”标签那么简单。咱们得一点点捋清楚。首先,最直接的原因,当然是愚人众对我们重要的人做了太多过分的事。你想想,旅行者的双生子妹妹/哥哥就是在蒙德的篇章里.............
  • 回答
    说到多弗朗明哥,在海贼王的世界里,这绝对是一个响当当的角色。他身居高位,手握实权,是德雷斯罗萨的国王,更是天龙人的走狗,地下世界的交易中间人,掌控着整个帕特雷翁集团。光是想想他那标志性的粉色羽毛大衣,嚣张跋扈的笑容,还有那能操纵人心的“线线果实”能力,就足够让人印象深刻了。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看似无所.............
  • 回答
    即便许多城市房价已经出现上涨,仍然有人坚持房价会一直下跌的看法,这背后存在着多种复杂的心理、经济和社会因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 为什么有人坚信房价会一直跌?一、 历史经验与长期趋势的认知偏差: 对过去“泡沫破裂”的记忆: 很多人经历过或者听说过历史上某些国家或地区的房地产泡沫破裂.............
  • 回答
    明朝皇帝数十年不上朝,天下依然能维持两百多年,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足以说明很多关于权力运作和政治体制的深层逻辑。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拆解开来看,这背后其实并非简单的皇帝缺位而天下不变,而是复杂的系统性运作的结果。首先,我们要认识到“不上朝”并不等于“不理政”。确实,明朝后期有些皇帝,比如万.............
  • 回答
    明朝(1368年-1oint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其历史、文化、科技和艺术成就在现代网络文化中具有广泛的吸引力,导致关于明朝的粉丝数量众多。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其原因: 一、历史地位与文化传承1. 中国历史的黄金时期 明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之一,政治制度、经济体系、文化发展.............
  • 回答
    明制汉服的价格之所以普遍偏高,原因可以从多个层面来剖析,绝非单一因素可以解释。这背后涉及到材质、工艺、设计、品牌、文化附加值以及市场供需等一系列复杂的联动。首先,材质是决定价格的最直接因素之一。 明制汉服,尤其是追求形制的、仿古的款式,往往对布料有非常高的要求。 真丝(桑蚕丝)的普遍运用: 很多.............
  • 回答
    宋代和明代,这两个在中国历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的朝代,确实也涌现出了数量惊人的“神童”。这并非偶然,而是由那个时代的社会结构、文化氛围、教育制度以及对人才的渴求等多重因素交织而成。首先,我们要理解“神童”这个概念在古代的特殊含义。它不仅仅指那些智力超群、早慧的孩童,更往往带有“天降祥瑞”的色彩.............
  • 回答
    关于鸿蒙(HarmonyOS)与Android的关系,这确实是一个让不少人感到困惑,甚至产生争议的话题。我理解你觉得鸿蒙“很明显”基于Android,但为什么很多人不买账,不接受这个说法,这背后牵扯到一些更深层次的原因,不仅仅是技术细节,还有历史、市场以及信息传播等多个维度。为什么有人会觉得鸿蒙“很.............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佩妮姨妈这个事儿。很多人都觉得奇怪,既然佩妮这么讨厌魔法,为什么还要把哈利抚养长大,尤其是邓布利多还送了那么一封“吼叫信”去警告她。这背后其实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的。首先,我们得明白佩妮这个人。她是个彻头彻尾的麻瓜,而且从小到大,她所生活的世界里,魔法是个遥远、不.............
  • 回答
    说起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为何能如此果断地将目标锁定在太子建成,甚至是直接与其正面冲突,这确实是许多人感到震惊的地方。这背后,绝不仅仅是简单的权力欲望,而是经过了长期的积累、深刻的政治考量,以及李世民本人极强的心理素质和战略眼光。咱们得先明白,当时的李世民,虽然身负军功,是秦王,但在太子建成面前,他始终.............
  • 回答
    在中国,中医的治疗效果早已深入人心,许多人在面对疾病时,第一个想到的往往是那些几千年的古老智慧。的确,不少人亲身经历过中医的神奇之处:也许是调理得当后身体的舒畅,也许是西医束手无策时中医的妙手回春。这些鲜活的案例,构成了中医疗效的强大佐证,让无数人对其深信不疑。然而,就像任何一个领域一样,中医也并非.............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触及到了很多父母内心深处最柔软、也最纠结的地方。看着孩子一路成长的艰辛,回想自己曾经走过的弯路,有时候确实会有这样的疑问在脑海里盘旋:如果知道这条路这么难,我们当初是不是真的应该把他们带到这个世界上来?其实,当父母们做出“生”这个决定的那一刻,绝大多数都不是抱着“要让孩子来受罪”的初衷.............
  • 回答
    关于李现肌肉“明明很一般”却被很多人说“强壮”的讨论,其实是个挺有意思的现象,里面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原因。咱们不光是看表面的肌肉线条,更多的是一种综合的感受和大众的期待。首先,得承认,如果你拿健美运动员那种块头十足、肌肉线条清晰到每一块都鼓胀的体格来比,李现的肌肉可能确实不算“爆炸型”。他的身材更多是.............
  • 回答
    关于“郭芙幸不幸福”的争论,确实是一个在金庸小说爱好者中经久不衰的话题。说郭芙“明明很幸福”,许多人有自己的理由,而反对者也同样有他们的依据。下面我将尝试详细地阐述双方的观点,并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截然不同的看法:支持郭芙很幸福的观点及其依据:这类观点通常会从郭芙所处的优越环境、她所拥有的物质和情感.............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让人感到有些棘手和无奈的情况,尤其当“不爱国”、“不理解阅兵”、“没有民族荣誉感”这些词语用来形容自己的亲戚时,可能会夹杂着失望、困惑甚至一丝丝的伤心。面对这种情况,与其说是“怎么办”,不如说是“如何应对”和“如何调整心态”。首先,理解和接纳是第一步。人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很大程度上受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