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问题描述,以下建议仅适用于监护人了解自家孩子。
作为孩子的监护人(父母、祖辈或其他临时监护人)首先需要了解,孩子的成长变化很快,不要心存任何具体限制孩子言行的不变戒律,不要把孩子往「必须做什么,必须不能做什么」这条绝路上引,尤其不要和其他孩子(包括兄妹)做对比。
其次不要忘记,监护人本身或他人的童年经历没有太大仿效价值。没有人可以复原童年经历的任何具体情景,影像记录亦十分片面,比如镜头后面是什么多半不得而知。所有细节都会影响当时孩子的言行表达和心理响应,以及现在孩子可否适当借鉴。
第三请坚信,儿童教育和儿童心理方面的书籍论文中的任何概念、实例、原理、现象和结论,都不精确并存在大量反例或者例外。不要模仿网上专家教导、亲子故事和别家孩子。可以建议孩子在有兴趣的前提下看看,但不要随意解读和评论。
第四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任,给孩子充分的独处时间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尽量不要事前指手画脚,事后吹毛求疵。尽量不要参与孩子间的纠纷争论,也不要偏袒或者苛责自家孩子。不要做孩子的保护者或引路人,而是争取做孩子的搭档或者死党。
有了这些心理准备,就可以开始尝试走入孩子的内心世界了。
如果曾经有过相知相交的朋友,孩子可能是下一个朋友;如果至今没有知心朋友,可能永远无法理解自己的孩子;如果连夫妻都难以相互体谅,还是别要孩子了。无数妈宝男和扶弟魔背后,都站着不合格的父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