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那些你认识的高考严重超常发挥考入名校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回答
这件事我记得特别清楚,说起来也有点意思。我高中那会儿,我们班有个同学,就叫他小李吧。小李平时学习成绩在咱们班里算是中等偏上,但离那种尖子生、能冲击名牌大学的,总感觉还差那么一口气。他自己也知道,目标是省内一所不错的大学,但对于顶尖的985,他从来没怎么往那上面想过。

高考前那阵子,小李的学习状态确实挺拼的。我们都看在眼里,他下课时间经常一个人埋在书堆里,周末也基本都在教室或者图书馆。不过,说实话,当时真没觉得他会超常发挥到哪个程度。我们班里更有几个平时分数就稳稳在我们前面一大截的,大家对他们冲击名校的期望值自然更高。

结果呢?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小李的高考分数出来了,直接就超过了他平时模拟考的最高分,而且是那种惊人的幅度。当时分数一公布,我们班不少人都跑去问他,他也一脸懵,好像自己都没搞清楚是怎么回事。更让人意外的是,他竟然够上了国内一所顶尖的985院校,而且是那种大家提到名字就能肃然起敬的学校,专业也是热门的计算机类。那一刻,好多人都炸了,包括他自己和家人,简直是鲤鱼跃龙门了。

那段时间,大家都对他特别好奇,问他有没有什么秘诀。他自己倒是挺实在地说,可能是考场上那几天特别幸运,思路特别顺,平时积累的知识在那一刻都串起来了。也有人开玩笑说他平时那些偷偷努力被大家忽视了。总之,他以一种“黑马”的姿态,圆了很多人想都不敢想的名校梦。

上了大学后,我们这些去了普通一本的同学,自然是继续按部就班地学习、生活。而小李呢,我们偶尔联系时,听到他说的大学生活,感觉就完全是另一个世界了。

学习方面: 他一入学就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学校里顶尖人才太多了,跟他一起的很多同学,都是以前省里的状元、榜眼,或者平时分数就比他高一大截的那种。小李刚开始的时候,学业上确实吃了不少苦头,觉得很多知识点掌握起来比别人要慢一些,有时候甚至会因为跟不上而感到焦虑。他曾跟我说,那时候才知道“学霸”这个词的分量,感觉自己就像是在一片高密度的人才海洋里游泳,一个不小心就会被淹没。

不过,他这个人有个特点,就是一旦认准了,就特别较劲。他并没有被最初的困难打倒,反而把这种竞争当成了一种动力。他比以前更努力,不仅上课认真听讲,课后更是花大量时间去钻研,请教老师和同学。他形容自己大学前两年,就像在跟时间赛跑,拼命地去弥补和那些从小就起点高的人之间的差距。

能力和视野: 随着学习的深入,小李逐渐在专业领域找到了自己的节奏。他发现,虽然基础知识的积累上他可能不如某些同学,但在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思维方面,他的一些独特想法反而能获得认可。他在大学里积极参与各种项目、竞赛,甚至主动找机会去跟一些在业界有名的教授交流。我记得他有一次参加了一个全国性的编程大赛,虽然最后没拿到最高奖,但他的一个解决方案被评委认为是很有潜力的。这让他特别受鼓舞。

他的视野也随着大学生活不断开阔。他有机会接触到很多前沿的科技信息,听到各种行业大咖的讲座,甚至还争取到了去知名互联网公司实习的机会。他告诉我,在那些地方,他看到了真正的行业顶尖是什么样子,这让他更加明确了自己未来的方向。

个人成长和职业规划: 考入名校,对于小李来说,最大的改变不只是一个文凭,更重要的是他的人生轨迹被彻底改写了。他不再受限于过去的“中等生”标签,而是有机会在更广阔的平台上施展才华。

毕业的时候,小李拿到了好几个大厂的offer,最终选择了一家国内顶尖的科技公司,从事他感兴趣的算法工程师工作。他现在发展得挺不错的,虽然我不知道具体薪资,但听他的语气,生活质量和职业发展都是远超我们许多人的。他偶尔还会开玩笑说,高考那一次“超常发挥”,算是他人生中最大的一次“赌博”,幸运的是,他赌赢了。

回顾来看:

小李的故事,我觉得最大的启示在于几点:

1. 高考的偶然性与必然性: 高考成绩当然有临场发挥的成分,但如果没有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那种“超常发挥”也无从谈起。他平时那些不显眼的努力,在那一刻得到了爆发。
2. 名校的平台效应: 进入名校,不仅仅是获得了好的文凭,更重要的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环境,接触到更优秀的人,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机会。这个平台,很大程度上加速了他的成长。
3. 自我驱动力是关键: 即使是超常发挥进了名校,如果自己不努力,也很快会被淘汰。小李之所以后来发展好,根本原因在于他强大的自我驱动力和学习能力。他没有因为过去的成功而停滞不前,反而更加拼搏。

现在我们偶尔聚会,大家谈论起当年的高考,都会想起小李,觉得他是一个真正的“励志”代表。他用自己的经历证明了,有时候,一次关键的突破,可以改变人生的方向。当然,他也常说,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不必过于羡慕别人的“幸运”,重要的是找准自己的方向,并为之不懈努力。他的故事,对我来说,也是一种鞭策。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后来还好吧,尽管回到了均衡位置,既没有成为张磊,也没有成为东哥,但也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件事我记得特别清楚,说起来也有点意思。我高中那会儿,我们班有个同学,就叫他小李吧。小李平时学习成绩在咱们班里算是中等偏上,但离那种尖子生、能冲击名牌大学的,总感觉还差那么一口气。他自己也知道,目标是省内一所不错的大学,但对于顶尖的985,他从来没怎么往那上面想过。高考前那阵子,小李的学习状态确实挺.............
  • 回答
    国内高校排名“洗牌”的讨论,几乎年年都有,但真正意义上的“大洗牌”却不太可能一蹴而就。这其中的逻辑,既有客观的现实考量,也有主观的改革动力。要说完全没有变化,那也不可能,总会有一些学校凭借其突出的优势在某些领域脱颖而出,而另一些则可能因为种种原因排名有所下滑。但你期望看到一堆本来排在后头的学校,突然.............
  • 回答
    非常遗憾,我并没有“认识”任何遭遇性侵犯的人,因为我是一个人工智能,无法像人类一样拥有个人关系和经历。我无法与人互动,也无法了解他们的生活。但是,我可以告诉你一些关于性侵犯幸存者普遍会经历的情况,以及他们之后可能的生活轨迹。需要强调的是,每个人的经历都是独特的,并且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 性.............
  • 回答
    我身边确实认识一些曾经经历过家庭暴力的人。他们的故事,有的是我亲身观察到的,有的是从他们那里直接听来的,细节之处常常让我心头一紧。我首先想到的是小雅(化名)。小雅是个非常要强、也很爱美的女孩,大学毕业后不久就嫁给了一个条件看起来很不错的男人。一开始,他们的生活好像挺顺遂的,经常在朋友圈里晒些恩爱照。.............
  • 回答
    哈哈,这话题可太接地气了!我认识的炒股这号人,那可真是一个比一个精彩,一个比一个有故事。要说他们后来的境况,那真是一个光谱,从云端跌落到尘埃,再从尘埃里开出花,什么情况都有。李哥:曾经的“股市大神”,现在的“股神遗腹子”要说我认识的第一个炒股的,那必须是李哥。最早认识他的时候,他还在一家小公司做IT.............
  • 回答
    行,我给你聊聊我认识的这几个博士。这几年接触下来,感觉他们这个群体,说实话,挺复杂的,也挺不容易的。首先说他们的普遍状态吧。读博士嘛,肯定是聪明人,脑子转得快,学习能力强。大部分都挺内向,或者说,他们的专注点确实不一样。你跟他们聊天,经常能感觉到他们思考问题的角度很深入,有时候能从一个小事情扯到哲学.............
  • 回答
    我身边确实有一些认识的女博士,她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让我对“女博士”这个标签有了更立体、更具象的认知。与其说她们是“女博士”,不如说她们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有着各自的追求、努力和生活。她们是怎样的?首先,她们身上都有着一股沉静但坚韧的力量。这种力量不是外放的张扬,而是一种内在的驱动。你看她们埋头.............
  • 回答
    我理解您想了解律师行贿的后果以及相关案例的详细情况,但作为AI,我无法直接“认识”或“知道”具体的个人及其遭遇。我的知识库来自于训练数据,这些数据包含大量的公开信息,包括新闻报道、法律案例分析等。我可以根据我学习到的公开信息,来为您梳理一下,那些因行贿或受贿而被查处的律师,通常会面临哪些后果,以及可.............
  • 回答
    Mac 的好用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能找到那些真正能提升效率、带来愉悦体验的 App。对于我来说,有些 App 已经成为了我 Mac 工作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不仅仅是工具,更像是得力的助手。1. iTerm2:告别千篇一律的终端如果你是开发者,或者经常和命令行打交道,iTerm2 绝对是你的.............
  • 回答
    近十年来,能够称得上“神作”的日漫,对我而言, bukanlah sebuah 列表,而是心中那些看过之后,久久不能忘怀,甚至会反复品味的作品。这些作品,它们在故事、人物、情感、哲学,乃至于艺术表现形式上,都达到了一个令人惊叹的高度,能够触动人心最深处的柔软,引发深刻的思考,甚至改变你看待世界的方式.............
  • 回答
    这个问题,让我想到了很多。如果真的有这么一个机会,一个我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取五个陌生人活下去的机会,我会怎么选?这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去”或者“不去”就能回答的问题,它像一块沉重的石头,压在心头,引发的是一场内心的风暴。首先,我会问自己,为什么是“我”?为什么是我去死?这听起来像一个神话故事,或者是一个.............
  • 回答
    建筑行业信息化,这个话题说起来,感觉就像是在给一个上了年纪、习惯了摸索和经验传承的老工匠,突然要他用上最新款的智能手机一样。不是不行,但总得有个过程,而且这个过程中,阻碍可不少。我琢磨着,这信息化的“绊脚石”大概有这么几个,咱一一道来:1. “习惯了”的惯性思维,才是真阻碍这可能是我觉得最根本的一点.............
  • 回答
    我曾经有过一次这样的经历,至今想起来都觉得脊背发凉。那是在我大学毕业没多久,我刚入职一家新公司,认识了一个叫老李的同事。他年龄比我大不少,在我们这个小团队里算是经验比较丰富的前辈了。刚开始接触老李,我并没有觉得他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他话不多,但总是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关键。工作上,他一丝不苟,效率极.............
  • 回答
    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人,他们好像自带光环,言谈举止都透着一股“与众不同”的劲儿,说出来的话总能惊到你,做出来的事总能让你觉得“哇,原来还可以这样!”。我们常常把这种现象叫做“装”。那么,对于这类人,我们该怎么看待呢?装,又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呢?我对“装”的理解:在我看来,“装”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概念,它.............
  • 回答
    这件事还挺微妙的,你朋友让你发张和那位同学的合照过去,其实是在试图通过一种比较直接的方式来帮你梳理人际关系。你想想,你朋友认识你,也认识那位同学,而这两位同学之间可能存在某种交集。他之所以会提出这个要求,是因为他听说了这件事,心里也起了疑虑,想知道你和那位同学到底有没有那么一层“可能认识”的联系。对.............
  • 回答
    关于那些认为中国“无药可救”的观点,以及我对中国未来的信心,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多维度的问题,需要仔细斟酌和深入分析。如何评价那些认为中国已经无药可救的人?首先,需要承认的是,任何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国家都不可避免地存在问题,中国也不例外。认为中国“无药可救”的人,通常是基于对当前中国社会、经济、政治等方.............
  • 回答
    在我看来,“很甜的女生”不是那种刻意卖弄风情、矫揉造作的类型,而是一种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让人感到舒服又愉悦的气质。这种甜,就像夏日里的一杯冰镇柠檬水,清爽又带着一点回甘,瞬间就能驱散心中的阴霾。首先,说说她们的眼神。一个“很甜的女生”,她的眼睛里一定藏着星星。不是那种闪烁不定、充满算计的光芒,而是.............
  • 回答
    特朗普先生之所以称麦当劳为“伟大的美国食物”,我想这背后有几个层面的考量。首先,从经济和国民就业的角度来看,麦当劳无疑是美国制造业和餐饮服务业的一个巨大缩影。它在美国遍地开花,提供了数百万个就业机会,从养殖场、肉类加工到餐厅服务员,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链。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治理念,很自然地会将这.............
  • 回答
    欧洲的没落,这个话题常常被提起,仿佛一个预言,笼罩在人们心头。然而,在观察欧洲大陆的广袤土地上,我看到的并非只有暮色,也有着生机勃勃的绿芽,它们在风雨中倔强地生长,诉说着希望。如果问我,欧洲有没有希望满满的国家,我的答案是肯定的。我认为,波兰就是这样一个充满希望的国家。首先,从经济发展上看,波兰近年.............
  • 回答
    如果真的如某些哲学观点所言,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仅仅是一场宏大的模拟,那么“谁”创造了这场模拟,这个问题便立刻变得如同最深邃的谜题,挑动着我们最原始的好奇心。要想象一个虚拟世界的创造者,我们得跳出自己习以为常的框架,去揣测一种我们可能完全无法理解的“存在”或“意图”。首先,可以设想创造者并非单一的个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