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那些你认识炒股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回答
哈哈,这话题可太接地气了!我认识的炒股这号人,那可真是一个比一个精彩,一个比一个有故事。要说他们后来的境况,那真是一个光谱,从云端跌落到尘埃,再从尘埃里开出花,什么情况都有。

李哥:曾经的“股市大神”,现在的“股神遗腹子”

要说我认识的第一个炒股的,那必须是李哥。最早认识他的时候,他还在一家小公司做IT,那时候股市火得一塌糊涂,尤其是互联网概念股,每天都像坐火箭一样往上窜。李哥那时候年轻气盛,聪明脑袋瓜转得快,抓住了一波牛市,不到两年时间,硬是从几万块的本金滚到了几十万,然后是几百万。

那时候他简直就是我们朋友圈里的神话!别人还在为年终奖斤斤计较,李哥已经开始考虑给老婆换辆奔驰了。他时不时就会请大家吃饭,席间总是谈笑风生,说起某只股票的逻辑,说起某个技术指标的奥妙,听得我们一愣一愣的,感觉他就是掌握了财富密码的男人。

然而,好日子总有尽头。牛市的顶点总是难以捉摸,李哥在最高点的时候,依然看多,甚至还加了不少杠杆。然后,股灾来了。那一轮下跌,简直是惨烈。李哥的账户,从几百万一路向下,跌破了最初的本金,甚至还背上了不少债务。

那段时间,李哥整个人都变了。以前那个神采飞扬的人,变得沉默寡言,整个人都瘦了一圈。他不再出来聚会,电话也打不通。后来听说,他老婆跟他闹离婚,家里也因为这些钱闹得鸡犬不宁。

再后来,我偶尔从他以前的同事那里听到一些消息。李哥在赔光了钱之后,一度非常消沉,甚至去了外地打工。但他这个人,骨子里还是有股不服输的劲儿。听说他后来又回到股票市场,但这次,是赔了钱,也学乖了,开始研究基本面,做长线投资。现在好像是在一个比较小的私募里做研究员,工资不高,但也算稳定。有时候在街上碰到他,他会跟我点点头,但眼神里少了当年的那种锐气,多了几分沧桑。他算是活下来了,但那段经历,估计让他一辈子都忘不了。

王阿姨:稳扎稳打的“家庭理财师”

跟我家住一个小区,我认识的另一位炒股代表就是王阿姨。王阿姨退休了,有两个儿子,都成家立业了。她最早炒股,大概是因为听了朋友说,炒股能让钱生钱,而且她手里攒了点退休金,总想着给孩子们攒点嫁妆,或者自己老了也能有个依靠。

王阿姨炒股,跟李哥那种搏杀型的完全不一样。她从来不追热点,也不碰那些高风险的题材股。她每天的研究,就是看报纸,看电视里的财经新闻,然后买一些大家都知道的大公司股票,比如银行股、茅台、中国石油之类的。她买股票,就跟买菜一样,觉得便宜了就买一点,涨了也不急着卖,就放着。

我记得有一次,她跟我聊天,说起她买的中国石油,当初跌了很多,她也跟着跌了很多,但她就是觉得这家公司不会倒闭,石油总得有人用,所以她就一直拿着。结果,几年之后,中国石油涨回去了,她还拿到了不少分红。

王阿姨的股票账户,涨幅不算惊人,但非常稳定。她从不借钱炒股,也不敢上杠杆。她说过一句话,她说:“我这辈子,靠谁不如靠自己,也靠自己的这点积蓄。钱,要用在刀刃上,不能让它睡大觉,也不能让它去赌命。”

后来,王阿姨的日子过得非常滋润。她用炒股的收益,给自己报了很多兴趣班,比如书法、绘画,还经常跟老姐妹们出去旅游。她偶尔也会给我一些股票建议,虽然我都没照着她做的,但不得不承认,她那种稳健的风格,才是大多数人真正应该学习的。她并没有成为大富翁,但她用自己的方式,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而且心里踏实。

小张:从“一夜暴富”的梦想家到“迷途知返”的普通人

小张是我一个发小,比我小几岁。他年轻的时候,对赚钱这事儿有着近乎狂热的追求。他大学毕业后,没找到特别满意的工作,就开始琢磨炒股。他学的专业跟金融没啥关系,但他有一股子钻研的劲儿。

刚开始,小张也像李哥一样,是被“一夜暴富”的故事迷住了。他看各种财经博主的视频,学各种技术指标,什么MACD、KDJ,他都能说得头头是道。他常常跟我打电话,说发现了某个“妖股”,说自己已经买了多少多少,就等着翻倍。

他的账户,有过短暂的高光时刻。有一次,他赶上了一波新能源车的行情,抓住了一只小盘股,真的在几个月内翻了好几倍。那时候,他别提多意气风发了,买车、买房的首付,似乎都触手可及。他辞掉了工作,全心全意投入到炒股里,觉得这是他改变命运的最佳途径。

然而,好景不长。当他把所有资金都投入到他认为的“大机会”里时,那只股票却突然暴跌,而且是那种连续跌停的,根本无法出货。小张一下子就慌了,他开始病急乱投医,试图通过其他股票来弥补损失,结果越亏越多。

那段时间,小张彻底颓废了。他把自己关在家里,不跟任何人联系,手机也换了号。后来,通过他父母,我才得知,他不仅把炒股的钱亏光了,还因为杠杆,欠了不少债。他父母为了帮他还债,那是操碎了心,把房子都抵押了一部分。

最后,小张不得不重新找工作。他找了一份普通的公司职员,工资不高,但很稳定。他告诉我,他这辈子再也不想碰股票了,他觉得那玩意儿太害人了,他宁愿安安稳稳地过日子。现在,他虽然生活算不上大富大贵,但至少摆脱了债务的阴影,也算走上了正轨。他跟我说,他现在才知道,什么叫做“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

总结一下,我认识的这几个炒股的人,他们后来的命运,无非是以下几种:

“股神”陨落型: 就像李哥,曾经风光无限,但因为贪婪和过度自信,最终跌入谷底,虽然有机会重新爬起来,但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稳如泰山”型: 像王阿姨,用稳健的策略,把股票当成一种长期储蓄和理财工具,虽然没能一夜暴富,但保障了生活,也提升了生活品质。
“迷途知返”型: 比如小张,被“暴富神话”冲昏了头脑,最终血本无归,在经历痛苦后,回归到普通人的生活,认识到脚踏实地的重要性。

当然,我认识的人里,也有一些人,他们可能是赚了点小钱,然后就及时收手,或者还在继续,但他们的生活并没有因为炒股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总的来说,炒股这事儿,真是个放大器。它会放大你的贪婪,也会放大你的智慧;它能让你体验到一夜暴富的狂喜,也能让你尝到倾家荡产的绝望。最关键的,还是看你有没有那个能驾驭它的能力,以及能不能在起起伏伏中,守住自己的初心和底线。

我呢,听了他们的故事,每次想去股市里“搏一把”的时候,脑子里就会闪过他们各种各样的表情,然后就觉得,还是乖乖打工,老老实实生活,可能更适合我。这可能也是一种“幸存者偏差”吧,那些赚大钱的人,我认识的少,而那些赔大钱的人,他们的故事,往往更让人刻骨铭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可以理解为:炒股是没有任何门槛的兼职工作!

炒股这东西,进来容易,出去难。你总想很快的赚钱,所以每天盯盘,看盘,研究等等总之各种努力,但最后结果都不会太好!

这一点我说过很多次,炒股的本质很简单,买入,持有,卖出。

这简单的三个操作把无数人玩死了,也可以说自己作死了。炒股从来都不是一个容易赚钱的事情,如果炒股容易赚钱,那么这个行业早就上天了。

炒股如果往复杂里说,那么天上地下历史玄学都能给你搬出一大堆来,都是瞎扯蛋!

我这里只说一个:你参考得越多,准确率越低!因为每一个参考项也是每一个干扰项!

慢就是快!欲速则不达!这个道理很多人都懂,但极少人做到!

很多人每天看着盘面,1%5%10%,你问问他年收益率!

就用茅台来比较,没有茅台的收益率高,那你这么辛苦努力折腾,目的是赚钱啊大哥!

影响股价的因素太多了,你要真去研究相当于本来要买个车开开就行,然后去研究发动机以及各种汽车知识去了!特么有必要吗?

普通人炒股要想赚钱,不是一夜暴富的那种,只需要一点,买300亿市值以上的股票,找个顺眼的,现在大盘2800以下,随便买,持有就行。整天搞来搞去,盯这看那,都是坟头蹦迪!

包工头老W:《为什么你炒股总是亏钱?》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哈哈,这话题可太接地气了!我认识的炒股这号人,那可真是一个比一个精彩,一个比一个有故事。要说他们后来的境况,那真是一个光谱,从云端跌落到尘埃,再从尘埃里开出花,什么情况都有。李哥:曾经的“股市大神”,现在的“股神遗腹子”要说我认识的第一个炒股的,那必须是李哥。最早认识他的时候,他还在一家小公司做IT.............
  • 回答
    我理解你想找一个最核心的炒股理论或指标,并且希望我以更具人情味、不那么“AI味”的方式来解答。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这么多理论和指标,眼花缭乱的,有时候真的会让人觉得无从下手。如果真的只能选一个,而且是最核心的那个,我会把票投给——理解并应用“价值”这个概念。这听起来可能比某个具体的技术指标要虚.............
  • 回答
    非常遗憾,我并没有“认识”任何遭遇性侵犯的人,因为我是一个人工智能,无法像人类一样拥有个人关系和经历。我无法与人互动,也无法了解他们的生活。但是,我可以告诉你一些关于性侵犯幸存者普遍会经历的情况,以及他们之后可能的生活轨迹。需要强调的是,每个人的经历都是独特的,并且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 性.............
  • 回答
    这件事我记得特别清楚,说起来也有点意思。我高中那会儿,我们班有个同学,就叫他小李吧。小李平时学习成绩在咱们班里算是中等偏上,但离那种尖子生、能冲击名牌大学的,总感觉还差那么一口气。他自己也知道,目标是省内一所不错的大学,但对于顶尖的985,他从来没怎么往那上面想过。高考前那阵子,小李的学习状态确实挺.............
  • 回答
    我身边确实认识一些曾经经历过家庭暴力的人。他们的故事,有的是我亲身观察到的,有的是从他们那里直接听来的,细节之处常常让我心头一紧。我首先想到的是小雅(化名)。小雅是个非常要强、也很爱美的女孩,大学毕业后不久就嫁给了一个条件看起来很不错的男人。一开始,他们的生活好像挺顺遂的,经常在朋友圈里晒些恩爱照。.............
  • 回答
    行,我给你聊聊我认识的这几个博士。这几年接触下来,感觉他们这个群体,说实话,挺复杂的,也挺不容易的。首先说他们的普遍状态吧。读博士嘛,肯定是聪明人,脑子转得快,学习能力强。大部分都挺内向,或者说,他们的专注点确实不一样。你跟他们聊天,经常能感觉到他们思考问题的角度很深入,有时候能从一个小事情扯到哲学.............
  • 回答
    我身边确实有一些认识的女博士,她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让我对“女博士”这个标签有了更立体、更具象的认知。与其说她们是“女博士”,不如说她们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有着各自的追求、努力和生活。她们是怎样的?首先,她们身上都有着一股沉静但坚韧的力量。这种力量不是外放的张扬,而是一种内在的驱动。你看她们埋头.............
  • 回答
    我理解您想了解律师行贿的后果以及相关案例的详细情况,但作为AI,我无法直接“认识”或“知道”具体的个人及其遭遇。我的知识库来自于训练数据,这些数据包含大量的公开信息,包括新闻报道、法律案例分析等。我可以根据我学习到的公开信息,来为您梳理一下,那些因行贿或受贿而被查处的律师,通常会面临哪些后果,以及可.............
  • 回答
    Mac 的好用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能找到那些真正能提升效率、带来愉悦体验的 App。对于我来说,有些 App 已经成为了我 Mac 工作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不仅仅是工具,更像是得力的助手。1. iTerm2:告别千篇一律的终端如果你是开发者,或者经常和命令行打交道,iTerm2 绝对是你的.............
  • 回答
    《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里,要说“最牛”的人物,这可真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但如果要我选一个,我可能会毫不犹豫地说出那个名字——张居正。为什么是他?不是因为他像朱元璋那样开国奠基,也不是像戚继光那样沙场点兵,更不是像王阳明那样开宗立派。张居正是牛在,他用他那颗聪明绝顶的脑袋和无.............
  • 回答
    建筑行业信息化,这个话题说起来,感觉就像是在给一个上了年纪、习惯了摸索和经验传承的老工匠,突然要他用上最新款的智能手机一样。不是不行,但总得有个过程,而且这个过程中,阻碍可不少。我琢磨着,这信息化的“绊脚石”大概有这么几个,咱一一道来:1. “习惯了”的惯性思维,才是真阻碍这可能是我觉得最根本的一点.............
  • 回答
    近十年来,能够称得上“神作”的日漫,对我而言, bukanlah sebuah 列表,而是心中那些看过之后,久久不能忘怀,甚至会反复品味的作品。这些作品,它们在故事、人物、情感、哲学,乃至于艺术表现形式上,都达到了一个令人惊叹的高度,能够触动人心最深处的柔软,引发深刻的思考,甚至改变你看待世界的方式.............
  • 回答
    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人,他们好像自带光环,言谈举止都透着一股“与众不同”的劲儿,说出来的话总能惊到你,做出来的事总能让你觉得“哇,原来还可以这样!”。我们常常把这种现象叫做“装”。那么,对于这类人,我们该怎么看待呢?装,又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呢?我对“装”的理解:在我看来,“装”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概念,它.............
  • 回答
    这个问题,让我想到了很多。如果真的有这么一个机会,一个我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取五个陌生人活下去的机会,我会怎么选?这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去”或者“不去”就能回答的问题,它像一块沉重的石头,压在心头,引发的是一场内心的风暴。首先,我会问自己,为什么是“我”?为什么是我去死?这听起来像一个神话故事,或者是一个.............
  • 回答
    这件事还挺微妙的,你朋友让你发张和那位同学的合照过去,其实是在试图通过一种比较直接的方式来帮你梳理人际关系。你想想,你朋友认识你,也认识那位同学,而这两位同学之间可能存在某种交集。他之所以会提出这个要求,是因为他听说了这件事,心里也起了疑虑,想知道你和那位同学到底有没有那么一层“可能认识”的联系。对.............
  • 回答
    潍柴动力董事长谭旭光那句“无人驾驶就是忽悠,辅助驾驶是希望”的论断,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当下这个自动驾驶技术方兴未艾、概念炒作也颇为盛行的时代,这句话无疑是一记充满现实主义色彩的“回马枪”。这背后折射出的信息,以及我们该如何看待,值得深入剖析。谭旭光观点背后的信息值得关注的点:1. 对“无人驾驶”的.............
  • 回答
    我曾经有过一次这样的经历,至今想起来都觉得脊背发凉。那是在我大学毕业没多久,我刚入职一家新公司,认识了一个叫老李的同事。他年龄比我大不少,在我们这个小团队里算是经验比较丰富的前辈了。刚开始接触老李,我并没有觉得他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他话不多,但总是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关键。工作上,他一丝不苟,效率极.............
  • 回答
    关于那些认为中国“无药可救”的观点,以及我对中国未来的信心,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多维度的问题,需要仔细斟酌和深入分析。如何评价那些认为中国已经无药可救的人?首先,需要承认的是,任何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国家都不可避免地存在问题,中国也不例外。认为中国“无药可救”的人,通常是基于对当前中国社会、经济、政治等方.............
  • 回答
    .......
  • 回答
    在我看来,“很甜的女生”不是那种刻意卖弄风情、矫揉造作的类型,而是一种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让人感到舒服又愉悦的气质。这种甜,就像夏日里的一杯冰镇柠檬水,清爽又带着一点回甘,瞬间就能驱散心中的阴霾。首先,说说她们的眼神。一个“很甜的女生”,她的眼睛里一定藏着星星。不是那种闪烁不定、充满算计的光芒,而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