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长三角、珠三角人民对首都什么想法?

回答
长三角和珠三角人民对首都北京的想法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多元的话题,因为它涉及到经济、文化、政治、生活习惯等多个层面,并且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会有截然不同的感受。

总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分析:

一、 经济层面:机会与挑战并存

北京作为经济中心和政策高地的吸引力:
央企总部、金融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北京汇聚了大量的央企总部、国有大型企业、全国性金融机构、以及众多知名科技公司和研发机构。这为长三角和珠三角的优秀人才提供了广阔的职业发展平台和更高的薪资待遇,尤其是在金融、互联网、科技、文化创意等领域。
政策倾斜与资源聚集: 作为首都,北京在国家政策制定、资源分配(如教育、医疗、科研投入)等方面拥有天然的优势。很多国家级项目、大型会议、国际交流活动都在北京举办,这带来了更多的商机和人脉机会。
高端消费与生活品质的吸引: 北京拥有世界级的商业设施、高品质的医疗资源、一流的教育资源以及丰富的文化娱乐选择,这对于追求更高生活品质的人们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经济发展模式和营商环境的差异:
长三角(上海、杭州、南京等)的精明与务实: 长三角地区以其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灵活的民营经济、扎实的制造业基础以及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氛围而闻名。这里的营商环境被普遍认为更加市场化、效率更高,政府服务更到位,企业文化更注重合作共赢。
珠三角(深圳、广州等)的活力与闯劲: 珠三角,特别是深圳,以其敢闯敢拼的创新精神、高效的产业链配套和强大的国际化视野著称。这里的创业生态更为成熟,对新兴产业的接纳度更高,是许多创业者和创新者的首选之地。
对北京营商环境的看法: 相比之下,一些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创业者和企业主可能会认为北京的营商环境相对更“官僚”一些,审批流程可能更复杂,市场化程度有待提高。但同时,他们也承认北京在政策支持和国家级资源获取方面的独特性。

二、 文化与生活方式:差异与融合

生活节奏与文化氛围:
北京的厚重与包容: 北京作为千年古都,文化底蕴深厚,历史遗迹众多,散发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同时,北京也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汇聚了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人,具有很强的包容性。这里的文化生活非常丰富,有大量的博物馆、剧院、艺术展览等。
长三角的精致与温婉: 长三角地区,特别是江南地区,文化上更加细腻、温婉,注重生活品质和细节。上海的国际化与时尚感,杭州的文艺与小资情调,南京的历史韵味与书卷气,都形成了独特的城市魅力。
珠三角的开放与务实: 珠三角地区,尤其是深圳,文化更加年轻、开放、务实,更注重效率和结果导向。这里的文化更多地体现在创新、科技、时尚等方面,充满活力。

生活习惯与观念的差异:
饮食习惯: 北方口味偏重,北京的炸酱面、烤鸭等是代表;南方口味则偏清淡,海鲜、河鲜、小吃众多。长三角和珠三角的人可能会觉得北京的食物口味重,而北京人可能觉得南方的食物不够“过瘾”。
生活节奏: 北京的生活节奏相对较快,尤其是在核心区域。而长三角的一些城市,如杭州,可能节奏会稍微慢一些,更注重生活情调。珠三角的深圳,节奏同样很快,但更偏向于工作和事业的冲劲。
人际交往: 有些人认为北京人“侃大山”,讲究“京腔”,人际交往中有时显得比较直接。而长三角地区可能更注重人情世故和细水长流,珠三角地区则更看重实际利益和效率。当然,这些都是非常笼统的概括。
房屋与居住: 北京的房价高企,生活成本不菲。对于很多来自长三角和珠三角的人来说,在北京安居乐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他们可能会对比北京的居住环境和成本,与自己家乡或更宜居的南方城市进行权衡。

三、 政治与象征意义:首都的特殊地位

北京作为政治中心的地位: 无论长三角还是珠三角,人们普遍承认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中心,是国家决策和管理的所在地。这种地位是北京独有的,也是其吸引力和影响力的重要来源。
对政策的影响力感知: 来自这两个经济发达地区的居民,在关注国家发展大方向和政策走向时,自然会更关注北京的动向。他们可能认为很多重要的政策是在北京制定并影响全国的,因此对首都的运作方式和决策逻辑有自己的解读。
“首善之都”的期待与批评: 作为首都,北京承担着展示国家形象的重任,但也因此承受着更多的压力和审视。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居民,在享受北京带来的发展机会的同时,也可能对北京在城市管理、环境治理、公共服务等方面提出更高的期待,甚至在出现问题时进行批评。

四、 具体人群的看法(概括性,并非绝对)

创业者/企业家:
看重北京的政策红利和行业头部效应: 特别是科技、文化、金融领域的创业者,会因为北京的资源和影响力而倾向于在北京设立公司或分支机构。
对北京的营商环境和效率存在顾虑: 部分人可能会认为北京的市场化程度和审批效率不如长三角和珠三角,但会权衡利弊。
职场人士:
追求更好的职业发展和薪资: 一线城市的吸引力是普遍的,北京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提供的机会更多,薪资水平也相对较高。
对生活成本和生活便利性有考量: 北京高昂的生活成本和交通拥堵可能会让他们望而却步,或者在职业发展和生活质量之间进行权衡。
学生/年轻人:
追求顶尖教育资源: 北京拥有中国最顶尖的高等教育资源,这是吸引许多南方学子前来求学的重要原因。
对北京的活力和国际化氛围感兴趣: 年轻人往往更容易被大城市的活力、多元文化和发展机遇所吸引。
普通居民/游客:
北京的象征意义和旅游价值: 很多人会因为北京的历史文化和政治地位,将其视为一个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或具有特殊意义的城市。
对北京的交通、空气质量、服务水平有直观感受: 游客的评价会更加直接,也更容易受到一次性体验的影响。

总结来说,长三角和珠三角人民对首都北京的看法是多维度、动态变化的。

他们高度认可北京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核心地位,也承认北京提供的独特机遇和资源优势。
同时,他们也会将北京与自身所在地区进行比较,特别是在营商环境、生活便利性、文化适应性等方面,可能会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和感受。
总的来说,这种想法是既有向往和认可,也有比较和审视,是一种复杂的“爱恨交织”的情感,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一种基于现实的理性评估。

随着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深入,这种看法也在不断演变。长三角和珠三角自身也在不断崛起,它们对北京的态度也从最初的“仰视”逐渐演变为更加平等的“并肩”,甚至在某些领域展现出超越北京的活力和创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向往,非常不向往。

我去年在北京公干过,待了几个月,发生了一件让我至今回想起都相当无语的事情。

我住在亦庄那边,小区还挺大,然而水电煤不能微信支付宝等网络支付方式,水电都是物业那交。。。但是煤气,一定得去北京银行那边交。

我和室友只能坐公交去2-3公里外的北京银行,看到银行里有自助缴费的机子就想去缴费,结果发现这台自助缴费的机子,只能用北京银行的卡支付,你不办理北京银行的卡,你就不能自助缴费。

所以我们不得已只能去取个号,跟着一溜办理银行业务的人排队,终于排到了,柜台的服务人员说缴煤气费不能微信或者支付宝支付,要么现金,要么北京银行的卡支付。

我们当初想着交煤气就这破事也就一会会,穿着拖鞋带着手机就出门,根本没带现金。苦苦哀求了半天换点零钱也不行。

得,只能出去挨个店铺说大哥给你支付宝微信,给我们点现金呗。然而碰了一鼻子灰,后面只能买2瓶饮料找机会换了点现金。重新回去排队缴费。

交个煤气费前后折腾了我们大半天,9点出去,下午三点才回来。

你说什么是官本位思想,这就是特别典型的官本位思想,你们居民爽不爽不知道,反正我是很爽,你们只要常住,就得办我家的银行卡。我室友是武汉过来的荆州人,我们很惊讶哪怕我们彼此的家乡,那种三四线小城市都可以五分钟实现在线交水电煤的事,2020年的首都居然不行,不仅不行还让你憋了一肚子火。

无话可说。

==============

过了个节日发觉这回答下面吵翻天了,我也来补充下信息,反正现在公干完回来了,我也直接自爆住的那个小区了,叫上海沙龙,对,就是上海的那个上海,这个奇葩名字。而且小区绝对不是什么商住房,更不是什么不正规的小区,合建房,没产证什么的。你们百度就知道了,这个小区超大,里面设施环境也很齐全,在亦庄这片我看过也算的上是不错的小区了,随便放两张当时在小区拍的照片。

然后看大家的回复我又开始觉得这种充值电费的,是不是就不能享受到峰平谷的不同电价了?阶梯是不是也享受不到了?

user avatar

东晋、南宋,很多人都反对北伐。后世除非为了乌纱,一般谁会向往燕代之地。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长三角和珠三角人民对首都北京的想法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多元的话题,因为它涉及到经济、文化、政治、生活习惯等多个层面,并且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会有截然不同的感受。总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分析:一、 经济层面:机会与挑战并存 北京作为经济中心和政策高地的吸引力: 央企总.............
  • 回答
    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的人们,对于首都北京,其想法并非铁板一块,而是充满了复杂的情感交织。这就像一种远亲见到亲戚,既有血脉相连的亲近感,也因为地域、发展模式、生活习惯的差异,而带上了一层审视的目光。首先,作为国家的政治中心,首都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的人们,无论身在何处,对于北京代表.............
  • 回答
    .......
  • 回答
    华北平原的困境:为何坐拥沃土与人海,经济发展却落后于长三角与珠三角?华北平原,这片广袤无垠的土地,自古以来便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它拥有全国最大的平原面积,肥沃的土壤孕育了无数的生命,也承载了海量的人口。然而,当我们审视中国经济发展的版图,会发现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坐拥如此得天独厚的优势,华北平原的经济.............
  • 回答
    跨越东瀛,追逐日韩:长三角人均GDP的未来展望长三角,这片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土地,近年来以令人瞩目的速度向前迈进。其人均GDP的增长轨迹,早已成为观察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窗口。那么,这片富饶的土地何时能跨越东瀛,追赶上日本和韩国的人均GDP水平?这是一个复杂但又引人入胜的问题,需要我们深入剖析长三角的.............
  • 回答
    除了您提到的江苏徐州,在一些中国其他地区,人口拐卖和买卖婚姻的现象也确实是长期存在、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虽然国家一直在严厉打击,但由于历史、经济、社会等多种因素的交织,这些现象在某些地方仍然顽固。我们不妨从几个侧面来看待这个问题,而不是简单地列举地名:1. 经济欠发达、劳动力输出大省的边缘地带: .............
  • 回答
    健身人士之所以对“倒三角”身材情有独钟,绝非偶然。这背后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既有审美层面的吸引力,也蕴含着功能性、健康和心理上的考量。咱们就来掰扯掰扯,到底是什么让倒三角这么受欢迎。首先,从视觉美学上讲,倒三角是力量与健康的标志。 黄金比例与视觉平衡: 人体美学中,对称和比例是永恒的追求。倒三.............
  • 回答
    巴西柔术里,被人用三角锁(Triangle choke)锁住,然后去挠对方脚心想逃脱,这招啊,说实话,成功率不高,而且很容易让自己陷入更危险的境地。首先,咱们得理解一下三角锁是怎么回事。三角锁是用两条腿把对手的脖子和一条手臂形成一个“三角形”的结构,然后通过收紧腿部力量,压迫对手的颈动脉,导致他缺氧.............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不少音响爱好者心中的一个“小矛盾”:明明口碑这么好,为什么身边使用森海塞尔、铁三角耳机的人却不算多呢?这背后其实牵扯到不少因素,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要承认一点:森海塞尔和铁三角确实是耳机界的泰山北斗,在很多发烧友圈子里,它们的名字就是品质和好声音的代名词。 森.............
  • 回答
    金三角,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神秘而危险的光环,全世界都知道它与毒品、武装冲突、以及各种非法活动紧密相连。然而,一个令人费解的事实是,为何这样一个臭名昭著的地区,至今仍未被一个强大的国际力量彻底“剿灭”?这背后并非没有原因,而是由一系列极其复杂、相互交织的因素所决定。首先,我们需要理解“金三角”并非.............
  • 回答
    这个问题,说实话,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我们社会对身体暴露的一种普遍认知和分类。简单来说,体操女运动员在赛场上穿三角运动服不被认为是“走光”,而生活中女性穿裙子露出内裤会被认为是“走光”,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层面的原因:1. 情境与意图的根本差异: 体操比赛: 这是专业竞技场合,运动员们穿着的是经.............
  • 回答
    .......
  • 回答
    长三角、珠三角这些“先富”的地区会因为中西部崛起而衰落吗?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思的问题,也是很多人在关注的焦点。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把这个问题拆解开来看,就像庖丁解牛一样,找出其中的关节,才能看到全貌。首先,我们得承认一个基本的事实:中西部地区的崛起,对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发展模式和地位会产生影响,但“.............
  • 回答
    在很多人眼里,长三角城市的规划似乎总能比珠三角城市显得更“有章法”,更舒适宜居。这背后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历史、经济、地理以及发展模式的综合作用。首先,历史积淀与发展脉络扮演了重要角色。长三角地区,特别是江浙沪一带,有着深厚的江南水乡文化和悠久的城市发展历史。自古以来,这里的城市就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
  • 回答
    好的,我来跟你聊聊长三角和珠三角这两个中国最顶尖的经济区域,从它们的综合实力发展角度,深入分析一下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尽量写得具体、有深度,让你感觉就像是和一位对中国区域经济有深入了解的朋友在聊天。一、 长三角:底蕴深厚,稳健前行长三角,顾名思义,是以长江入海口为核心,辐射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
  • 回答
    这个问题,我琢磨了好一阵子。毕竟,长三角和珠三角,都是咱们国家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各有各的精彩,也各有各的考量。如果非要在这两者之间选一个落地生根、扎实发展,我个人倾向于…… 长三角。这可不是一时兴起,也不是因为长三角离我“近”或者“远”,而是我仔细权衡了几个方面,觉得它更符合我对“生活”和“发展.............
  • 回答
    长三角与珠三角:中国经济双引擎的较量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有两片区域如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经济发展的耀眼光芒,它们分别是长三角和珠三角。这两个区域,不仅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更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缩影。谈及“谁更胜一筹”,这并非一个简单的二元对立问题,而是需要深入剖析它们各.............
  • 回答
    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崛起并非偶然,其背后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相比之下,东北地区在经济发展上遭遇的挑战也并非单一原因所致,而是历史、体制、地理以及战略选择等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要探讨东北的衰落和“第二次上路”的可能,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这些深层原因。东北为何走向“衰落”?首先要明确,这里的“衰落”并非指.............
  • 回答
    “长三角”和“珠三角”是中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两个重要的区域经济概念,它们分别指的是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而之所以没有“黄三角”,以及未来是否可能出现,我们需要从历史、地理、经济发展等多个角度来理解。 为什么没有“黄三角”?“黄三角”这个概念在官方和学界语境中并不存在,主要原因如下: 1. 概念.............
  • 回答
    2020年至2030年,珠三角和长三角,这两大中国经济增长的火车头,无疑都将继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但若要细究未来十年,哪一个区域的潜力更令人期待,我认为,长三角的综合优势将更加凸显,其韧性和发展动能将更为强劲。当然,珠三角的活力依旧不减,我们不能忽视它多年来积淀的产业基础、创新能力和对外开放的优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