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幼儿绘画时为什么不宜提供范画?

回答
好的,我来跟你好好聊聊,为什么咱们在带着孩子画画的时候,不一定非得给他们看范画。这事儿挺有意思的,说起来,这不光是个“画技”的问题,更多的是对孩子“心”的引导。

你设想一下,一个孩子拿到一张画得特别好的范画,他拿到手里,第一反应是什么?通常就是“哇,画得真好看!”然后呢?可能就是想着怎么把这张画上的东西一模一样地“复制”出来。这就像给孩子一道标准答案,让他们按着模子往里填。

1. 扼杀那颗“我想画什么”的种子

你知道吗?孩子刚开始画画,最宝贵的是什么?不是线条有多流畅,颜色有多鲜艳,而是他们脑子里那些天马行空的“想法”。他们看到的世界,大人可能已经过滤掉很多奇妙的东西了。比如,他们看到的云,可能不是白白的棉花糖,而是长着翅膀的怪兽;他们看到的花,可能不是红黄蓝绿,而是闪着光的宝石。

如果一上来就给他们看范画,那张范画里画的是什么?是一朵规规矩矩的红玫瑰,还是一只圆滚滚的猫咪?这无形中就把孩子的“我想画点不一样的东西”的想法给压下去了。他们会觉得,“哦,原来画画就是这样画的”,然后就放弃了探索自己内心世界的可能性。就像一个人本来想唱自己的歌,结果被要求唱一首别人写好的曲子,久而久之,他自己的音乐感可能就没了。

2. “不像”不是错误,是创造的起点

你有没有发现,孩子画的东西,常常“不像”大人的认知?比如,他们画的太阳,可能是一个大大的圆圈,里面随便伸出几条线,不像我们画的那个有规律的圆盘加上太阳光。又或者,他们画的人,眼睛可能在耳朵旁边,手可能长在头上。

大人一看,可能会忍不住想“纠正”:“哎呀,太阳应该是圆的,光线是这样的。”“这个人不对,眼睛要长在脸中间。”如果我们这时候还拿出范画来比对,孩子心里就会产生一种“我画得不对”的挫败感。

但你想啊,正是因为孩子画的“不像”,才显得他们那么独特!“不像”恰恰是他们理解世界、表达世界的方式。那不是错误,是他们自己对事物的理解和想象。如果总想着“像”范画,那孩子就永远活在模仿的牢笼里,永远也无法突破,形成自己的风格。

3. 失去“自己动手”的乐趣和成就感

绘画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探索和发现。孩子通过自己的手,去尝试颜色,去组合形状,去构建一个他们想象中的世界。当他们画出一幅让自己满意的作品时,那种发自内心的喜悦和成就感,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

如果总是盯着范画画,那他们就变成了“画画的搬运工”。他们可能完成了“任务”,但过程中那种“我做到了!”的满足感,却大大削弱了。而且,他们会依赖“看”和“模仿”,而不是“想”和“做”。长期下来,绘画对他们来说,可能就会变成一件枯燥的“复制”任务,而不是一种快乐的表达方式。

4. 妨碍对色彩和构图的自然感知

范画里的颜色搭配和构图,往往是经过大人“设计”过的,是有一定审美规律的。但孩子对颜色的感知,最初是很直观和纯粹的。他们可能觉得蓝色和红色放在一起特别好看,即使大人觉得不搭。

如果一开始就给他们看精心搭配好色彩的范画,他们可能会觉得,哦,原来我喜欢的颜色搭配是不对的。他们失去了自由尝试和碰撞色彩的机会,也失去了自己去发现色彩之间关系的乐趣。同样,构图也是,孩子会自然而然地把他们认为重要的东西画得大一些,放在显眼的位置,这是一种很朴素的构图逻辑。过早的范画引导,可能会让他们觉得,必须按照范画的“比例”和“位置”来画,扼杀了他们自己的构图“直觉”。

那么,不给范画,我们能做什么呢?

不给范画,不代表我们就放任不管。我们可以做很多有意思的事情:

提供丰富的材料和丰富的“灵感”: 准备各种各样的画笔、颜料、纸张,还有粘土、树叶、小石头等等。然后,我们可以一起去户外看看,感受一下风吹过树叶的声音,听听小鸟的叫声,看看彩虹的颜色。我们可以给他们讲故事,让他们根据故事里的情景来画。
鼓励观察,而不是模仿: 我们可以问孩子:“你看到这朵花,它是什么颜色的呀?”“小猫是怎么睡觉的呢?”引导他们去仔细观察生活中的细节,然后鼓励他们把这些观察到的“感觉”画出来。
重视过程,而非结果: 更多地去关注孩子画画时的状态,他们有多投入,他们有没有在思考。而不是一上来就评价“画得像不像”。可以赞美他们的努力:“你今天用了好多颜色呀!”“你把小狗狗画得好有精神!”
用语言引导,而非直接示范: 当孩子画得“不像”时,我们可以尝试用语言去理解和沟通,而不是直接拿起笔来改。比如,孩子画了一只长着翅膀的猫,我们可以问:“哇,这只猫怎么长了翅膀呀?它要去哪里呢?”引导他们讲出背后的故事,这比单纯的范画更有意义。

总而言之,给孩子画画,最重要的不是让他们画出“像”什么,而是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找到自己的表达方式,体验创造的快乐,并在这个过程中,认识自己,认识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让画笔成为他们自由表达的工具,而不是被标准答案束缚的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很多答案把幼儿的思想无序性理解为想象力,还有很多人认同,实在是......

想象力建立在大量事实为依据的基础上!否则因为知识的贫瘠而导致的无序性,类似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失控状态,这不叫想象力,这叫胡思乱想!

粗略的讲,想象力有三个达成阶段:

1.无序性,知识贫瘠

2.模仿性,接受知识

3.方法论,熟能生巧

4.想象力,娴熟运用

很多人自己也就在第二阶段或者第三阶段的初步,然后自己遇到了瓶颈,反过来说第一阶段是想象力,可见误人子弟。

给小朋友一个蘑菇,他/她回来画蘑菇都是那个样子?那还不是你教学方法有问题,你就教了一个蘑菇画法,他/她就学了一个画法,不画那个样子,画什么样子?这就是想象力的基础:知识的丰富程度!

总有外行觉得,毕加索的画和小朋友没有区别,不好意思,人家10几岁的时候,已经画的和拉斐尔一样好了!

成人自己进步太慢,没有科学的获得想象力,就以为,原始粗狂就是想象力。进一步证明无知者无畏。

user avatar

感谢 @嘟嘟小姐 邀请。

结论:幼儿绘画时不存在宜不宜提供范画的问题,而是根本就不应该存在这种范画。这种范画存在的唯一价值就是带坏孩子们的审美趣味而不是什么想象力。下面简要补充理由。

幼儿绘画不是美术培训

幼儿绘画的基本目的

幼儿绘画是艺术启蒙的一个很小组成部分,其目的同样都是开发孩子的专注力、想象力、创造力、表达力、逻辑性和自律性,当然还有那个水到渠成的审美趣味。

显然在一般成人看来这些能力之间是有冲突的,但越早全面启蒙孩子(科学与艺术并重)越容易做到兼收并蓄。幼儿期或整个学龄前是「科普」和艺术启蒙的最佳时期。

但是启蒙的目的不是掌握具体技法而是由衷发生兴趣,是主动融入科学艺术思维而不是按时模仿现有作品,是发现美好、规律、秩序而不是竞赛、获奖、攀比。

艺术思维启蒙大于艺术技巧养成

幼儿时期距升学艺考猴年马月着呢,只有监护人和美术班能用那根指挥棒打到你家孩子的屁屁。迟几年再用那些条条框框害孩子,不好吗?不行吗!

  • 让孩子接近艺术现场,包括自然美景和优秀音频视频资料;
  • 让孩子目睹、聆听、品味最好的艺术作品(需要监护人提供坚定可靠支持);
  • 让孩子慢慢懂得生活中的美与丑(不涉道德层面哦,比如从批评一家人服装和家庭用品不那么顺眼开始);
  • 让孩子的想象力朝着主观能动性层面发展——将专注力调整到可以完成一件事情的程度,将表达能力扩展到语言、文字、涂画、形体、旋律和节奏自由转换的阶段。
  • 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感悟和逻辑自觉地表达对艺术的理解,包括绘画、歌唱、舞蹈、音乐……不是模仿艺术,是接近艺术,与艺术融为一体。

等孩子上小学以后考虑技巧不迟(音乐舞蹈除外),小学美术教材内容非常丰富,遗憾的是很少美术教师能够完全介绍给孩子(非不尽心,是能力有限),所以难免有所取舍和偏废。那个时候,美术班可以有所作为。

真正「范画」的必要性

「范画」的取材
  • 古今中外最好的美术作品(可推及其他艺术作品),包括各种生命力旺盛的绘画主题和绘画品种。(有选择性和阶段性,不展开)
  • 最好的呈现方式,包括美术馆、博物馆、画廊,艺术家工作室,最高分辨率的电子图像,原始出版物(有选择性和针对性,不展开)。但不包括一切粗制滥造印刷品和美术班范画(也不适合作为反面教材)。
  • 尽可能丰富的选材,包括真实的儿童创作,尤其是孩子主动发现并欣赏的作品。但不包括本地一切获奖儿童美术作品。
「范画」的使用方法
  • 让孩子观看,观看,再观看。比如好的美术馆画廊博物馆应该每周都去(当然不是走马观花,也无需规定目标),遇到名家现场制作,更不要让孩子错过。
  • 让孩子讲述,讲述,再讲述。讲孩子们看到的「范画」,感觉、细节、想象、改编都可以,而每位监护人自然是孩子们忠实的听众,至少让孩子们相信自己在仔细听并且听懂了。
  • 想画的时候,不要临摹「范画」,而按自己的感觉,画吧,孩子。
观摩前的准备工作
  • 交通工具与尽可能的正装或休闲装(监护人与孩子协调)
  • 观摩与记录工具(主动遵守现场规矩,并提前告知孩子)
  • 再现工具(尽量还原现场所见,避免到此一游画面)
  • 孩子的工具(绘画为例:所有可以搞到的绘画工具和耗材,个别工具耗材供监护人或艺术家朋友演示使用)

监护人注意事项

凡不符合上述三条(观看、讲述、自己画)的使用「范画」都是有害的。但偶尔为之无妨,比如哪天孩子心血来潮,对画临摹也值得鼓励。

  • 尽可能让孩子远离一切拙劣「艺术品」或美术班范画、教材;
  • 谨慎购买绘本读物。不良绘本比范画更快速损害孩子的美感;
  • 不要理直气壮地对艺术或绘画无知,一切轻信「专业人士」;
  • 若监护人在艺术启蒙相关事务的选择上游移不定,听孩子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