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大家口中的「爹味」是什么,如何评价「爹味」?

回答
“爹味”这个词,近些年来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尤其是在互联网语境下。它并非一个严谨的学术概念,而是民间一种生动、略带调侃甚至批评的概括性描述。简单来说,“爹味”指的是一种在交流中流露出的、带有明显“长辈姿态”的言行举止,其中常常夹杂着居高临下、说教、替他人做决定、简单粗暴地评判、以及不接受反驳等特点。

“爹味”的核心特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

1. 居高临下与说教感: 这是“爹味”最明显的标志。说话者常常将自己置于一种“过来人”、“懂得多”的优越地位,不顾对方的实际情况和感受,直接给出“你应该”、“你应该这样”、“不是我说你”等类似论断。这种姿态往往忽略了对话的平等性,将对方视为需要被教育的对象。

2. 不容置疑的权威感: “爹味”言论往往带有极强的个人主观臆断,并且不容许被挑战或质疑。即便对方有不同的看法或理由,说教者也会以“我吃过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等你到了我这个年纪就知道了”等话语来压制,将其视为经验不足或幼稚的表现。

3. 简单粗暴的评判与标签化: 面对复杂的问题或个体差异, “爹味”倾向于用简单、刻板的印象来概括和评判。“你就是太懒了”、“你就是想太多”、“男人就应该……”、“女人就应该……” 这种二元对立、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常常会忽略事情的多面性以及个体的独特性。

4. 替他人做决定或安排: 这是“爹味”在实践中的一种体现。他们常常认为自己比对方更了解情况,因此会直接替对方规划人生、选择职业、决定婚姻大事,甚至干涉对方的日常消费或兴趣爱好。这种行为往往打着“为你好”的旗号,但实际上剥夺了对方自主选择的权利。

5. 缺乏同理心和共情: “爹味”沟通者往往很难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处境、感受和困境。他们更多的是从自己的立场出发,认为对方的“问题”都是由其自身原因造成的,并习惯性地给出“解决方案”,却忽略了倾听和情感上的支持。

6. 价值观的强行灌输: 很多人在成长过程中,尤其是男性,会受到传统父权文化的影响,将某些固有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内化。当这些模式被用到与非晚辈的交流中时,就容易表现出“爹味”。例如,认为男性应该承担经济责任而女性应该居家,或者认为某些职业才“体面”等。

7. 缺乏对新事物和新观念的包容: 尤其在面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年轻人新颖的观点时,“爹味”言论容易表现出不理解、排斥甚至嘲讽的态度。他们习惯用过去的经验来衡量现在,难以接受与自己认知不同的新鲜事物。

如何评价“爹味”?

评价“爹味”需要辩证地看待,因为它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并非全然负面,但其负面影响往往更为显著。

负面评价是主流原因:

阻碍个体成长与自主: “爹味”最直接的伤害是扼杀了个体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决策权。长期处于被指导、被评判的环境下,个体容易丧失自信,不敢尝试,害怕犯错,甚至形成“习得性无助”。
破坏人际关系: 在平等的人际关系中,如朋友、同事之间,突然出现的“爹味”会让人感到被冒犯、被轻视,从而引起反感、疏远,甚至导致冲突,严重破坏关系。
加剧社会隔阂与代沟: 当不同代际之间、不同群体之间,或者不同观点的人之间,充斥着“爹味”式的沟通,反而会加深误解和隔阂,使有效沟通变得困难重重。
固化落后观念: “爹味”常常伴随着一些陈旧的、不合时宜的观念,如果被广泛接受和模仿,就会阻碍社会进步和观念更新。例如,性别刻板印象、职业歧视等。
制造情感压力: 即使是亲子关系中,过度“爹味”也会让被教育者感到沉重的精神压力,难以获得真正的理解和情感支持。

为什么会有“爹味”?深层原因分析:

传统父权文化影响: 在很多文化中,父亲是家庭的权威象征,承担着“养育”和“教导”的责任。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被内化,当人们在其他关系中试图扮演类似角色时,就容易带入“爹味”的沟通模式。
缺乏有效的沟通技巧: 有些人可能并非有意要表现出“爹味”,但由于缺乏倾听、共情、以及建设性反馈的沟通技巧,无意识地采用了自己熟悉或认为有效的方式,结果却适得其反。
焦虑与控制欲: 有些“爹味”的产生源于说话者内心的焦虑感,他们可能担心自己或他人犯错,或者对未知感到恐惧,于是试图通过控制和指导来缓解这种焦虑。
信息不对称的认知: 在某些领域或某些知识上,有些人可能确实拥有更多的经验或信息,但他们未能意识到这种优势并不足以支撑其在所有场合都采取说教姿态。
社会环境的模仿: 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兴起,使得一些“爹味”言论得到了放大和传播,甚至被一些人模仿和学习,成为一种“流行”的沟通方式。

如何应对“爹味”?

对内:
保持清醒认知: 认识到“爹味”的特点及其负面影响。
坚持自我判断: 相信自己的判断和选择,不轻易被他人的权威言论所左右。
培养独立思考: 锻炼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形成自己的价值观。
寻求支持: 如果长期受到“爹味”压制,可以向理解自己的朋友、家人寻求情感支持。

对外(在被“爹味”对待时):
礼貌而坚定地表达: 可以说:“我明白您是为我好,但我目前更想自己尝试一下。”或者“我有我自己的想法,您可以听听吗?”
设置边界: 对于过度的干涉,可以明确表达自己的底线:“这是我的个人决定,我希望得到您的尊重。”
转移话题或适度回避: 在无法有效沟通时,可以尝试转移话题,或者暂时回避接触。
理解(但非认同): 有时理解对方可能出于好意(尽管方式不当),可以帮助自己更好地处理情绪,但并不代表要认同对方的观点或行为。
反思自身: 如果发现自己有时也会无意识地流露出“爹味”,可以反思并调整自己的沟通方式。

总结来说,“爹味”是一种带有居高临下、不容置疑说教风格的沟通模式。它在当今社会更多地被视为一种负面现象,因为它常常阻碍个体成长、破坏人际关系,并固化落后观念。理解“爹味”的产生原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辨别、应对,并在人际交往中建立更健康、更平等的沟通模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和“事妈”,“八婆”一样,属于性别角色污名化词汇,本身就是为了对线而被发明出来的,认真分析你就输了。

user avatar

很小的时候我家住过一段时间平房,有一次我冬天生病发烧,特许不用出门上厕所,直接在尿桶里解决。

然后我妈倒尿桶倒呲了嘛,下水道地漏周围一圈尿渍。

我爸看到了,大发雷霆,指责我撒泡尿都要捣蛋,吹胡子瞪眼把我一顿臭骂,直到我妈闻讯赶来,这才真相大白。

受了委屈的我可算听到反击的号角了,连珠炮似的开始了反问——凭什么你说冤枉我就冤枉我?凭什么你做什么都是对的?凭什么?

我爸一时语塞,过了几秒——或许时间更长,他的眼神突然坚定了一下——就凭我是你爹

爹味就是这么一种味。

我从不否认我爸是爱我的,从小好吃好喝都给我,坐大巴翻车了第一反应也是护着我。

但是从来尊卑有别,永远不会平等,遇事没得商量。

或许不是完全没得商量,只是我们意见一致时,他听我的,我们意见相反时,我听他的——这就是所谓的「民主集中制」吧~


这个问题下有很多人认为「爹味」是对父亲的丑化,认为别人家庭不幸,只有别人的父亲才这样。

好吧,如果你从来没听过「因为我是你爹」,如果你从来不知道有种无奈叫「我是为你好」,那么你真的很幸福,从小到大都很幸福。

那就请你理解下别人吧,理解下别人也想追求这种幸福的心理,理解下别人「一个爹就够了」的心态吧,理解一下别人摆脱控制——至少是不被莫名其妙的外人控制的需求吧。

永远有一批人想当别人的爹,攫取居高临下的,基于身份的不平等。

那么也会永远有一批人追求平等,追求自由,不懈反抗。

尤其是反抗那群连爹都不是就想一身爹味的妄人。

user avatar

我觉得你无论喜不喜欢这个词,都必须承认这个形容真的很形象。

不过这个词本质是会囊括进去一种“高高在上”的说教感,我有点担心这个词语的扩大化。假设“我”是个科学家,但是一个民科在无理取闹,我对他的批评,就有可能被人说是“爹味盎然”。因为这种情况下,“我”很容易陷入一种由于我知识渊博而产生的居高临下。

同理,其实某种意义上无论什么立场,这种爹味键政圈的人多少沾点。其实圈内撕逼什么帽子大家见怪不怪了。我担心的是当你真的因为了解过更高深更学术的知识时,去纠正某些知识缺失的人的言论,今后对方很可能直接一个“爹味”直接拒绝沟通。

正因为这个次形容的太生动,太容易让人理解,才有可能反过来构建一个新的交流壁垒。

user avatar

一个人当弱者当久了,身上就会自然产出爹味。他踩入过许多个陷阱,于是认为世上多数路都是岔路。他上过许多次当,于是以为人大多不可信任。他触目所及,皆是南墙,手脚所涉,皆是冰火,于是他积攒下的经验,便仅是关于生存的判断。

他所在的疆域,事情只分对错利弊,食物只分有益有害,人只分友人敌人。他无暇理解人的复杂,也不曾反思,生活究竟是一个咬合紧密的系统,还是一系列单一的独立事件。他认定,世上将永远存在流氓和蛀牙,那么女儿不穿裙子,儿子不吃糖,就是理所当然。

细闻爹味,其实就是孙子味,是一个大人被现实吓成孩子,站在路边,惊恐拉住每一个路人的衣袖,不停地警示、宣告、恐吓:不要往北走、不要吃这个、不可以这样想、不要这样选。爹味是由现实生活这片更盛大的阴影制造出来的,它不是一种性格,而是一种命运。或者,更精确地说,爹味是人经历失控的命运之后,一种特殊的反应。





谢谢。

user avatar

爹味意味着一种权责相等。

比如如果你出生在我国,那么你现实中的爹,虽然他总想对你的生活指手画脚,但他是真的会给你买房子、付彩礼。往大了说就是,虽然这个国家机器处处限制你的自由,但它是真的能把病给你治好。

与爹味相对的还有一种“非味”。如果你拥有一个非味爹,那么虽然他不会对你的人生有任何帮助,甚至在他得知你的存在那天就出门买烟了,进而从未在你的人生中出现过,但他也是真的不会对你的生活进行干涉。往大了说就是,虽然你不可避免地走向了群体免疫,但你自己乐意搞死亡趴体,也真的没人会来捉拿你归案。

这两种味我觉得没有对错之分,可以说各有利弊。当然除了这两种之外还有一种懂味,那就是不仅要逼逼赖赖每天说你不好,还要跟你要这要那,说你占了他多大便宜。遇见这种味,我建议直接上十四字箴言。

user avatar

苏联巨婴一代的近代史轮回。

阿富汗战争前,从没有任何地方的绝大多数民众(非极少数),会为本国的战败喝彩。

但阿富汗苏军最大的敌人,不是普什图人,而是崩溃的俄罗斯民众。

当治安战血淋淋的消息传回俄罗斯时,“反省家”将斯大林格勒等历史的痛苦折射在了阿富汗人身上,于是,民众间军队成为了不誉和耻辱的代名词。

“厌邻家”坚信输的越惨,勃列日涅夫脸上难看。他们从未考虑过格局更高的东西,这些市民只想看到远方的鞑子狠狠地揍自己的邻居,想看到勃列日涅夫下不来台,直到两鬓霜白之际,又怀念起勃式时代那个强大的苏联。

“分配家”想当然认为俄罗斯人沦为了苏联的奶牛,打赢了不过多一根管子,似乎扔掉中亚那些贫瘠的土地,钱包里的卢布就能多上几分。

治安战是士气的绞肉机,当一支队伍不知为何而战时,绝对而必然的会与敌人共存,出卖掉地下派对风花雪月中痛骂他们的同胞。在市民们毫无自知之明的狂欢中,主教合上经文,掏出了匕首和草绳。

阿富汗战争的惨败,成就了市民的狂欢,看到他们的“父亲”非常难看非常下不来台,他们欢呼雀跃、载歌载舞、花枝招展的样子,宛如叛逆期的孩子终于离开了父母,在夜店里通宵畅饮。

直到修女们的镰刀落下,卢布一文不值,他们的毕生积蓄被血洗。在平均寿命降低10年的数字背后,是每个5口之家就有1人死而无名。饥荒、匮乏、战乱和死亡无处不在的深渊中,他们又哭着喊着要回到那个充满着面包、奶油、廉价的愤怒和崇高的,强大的时代。


历史的车轮一往无前,父亲们永远能原谅孩子的过失,但远方的鞑子不会。俄罗斯是苏联身后长长的车辙,风花雪月的小市民们曾经盼望车轮停下,他们就能挤上车顶眺望远方的风景。但当历史真的打了个滚的时候,覆辙的乘客被重重的摔了下来,不得不俯身寻觅车辙的方向,走着走着,很多人倒下了,再也没能起来。

怀古是廉价的恶德。乌洛波洛斯的环永远在用母性的温柔让孩子们永葆摇篮中的天使,但历史却不会咬住自己的尾巴,任由巨婴挥霍时光。

当不再需要人扮演天使,阿努比斯拔下了小市民临时插上的羽毛,度量他们心脏的重量。没有灵魂的心,轻如鸿毛,不值一个卢布。巨婴们曾一边咒骂着父亲的恶毒,哭着喊着要奶吃,却全然不知道,正是他们平庸的冰冷,熄灭了普罗米修斯的初火,打碎了雅典娜的盾牌,亲自迎来了没有温度的深渊时代,直到这时,才会发现,自己原来是一身的脓血。信主的兽,却装作是传火的人。

父亲的鞭打和怀抱是严厉的温柔,而历史永远残忍、朴素而真实,并不在意被覆辙甩下的人是否真的无辜如天使。

user avatar

“爹味”,并不是什么新东西。本土年轻人自视颇高,而老年人则好为人师。两下不合,年轻人就给了同行大叔一个“倚老卖老”帽子。其实在西方,也有这样的人,同行里头,年龄大的觉得某个年轻人是个可造之才,就指导一下:“你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就可以少走弯路”。如果年轻人虚心接受,就建立了一种称之为 Mentorship 的关系。

我有个助手,后来去国外读MBA了。临别时,我以我留学的经验,告诫她:在外头好好读书,少参加 Party。我知道,这句话就“爹味实足”。还好她给我面子,很虚心地答应了。如果是一般年轻人:“大叔你谁啊?你以为你是我爹啊?搞清楚了,你现在已经不是我老板了。”后来她在国外,碰到就业问题,来问我,我建议她要“忍”。她消了气以后,还是听了我的。要是前面翻脸,就没有后来了。

user avatar

简单来说“爹味”是一种对人和组织关系的极端认知,即认为人只有管和被管两个状态,个人意愿、人格平等、双向选择这些概念在“爹味”的语境下统统都是不存在的。

“爹味”最荒唐的地方在于,它不仅体现在爹这个身份上,还深入了儿子们的骨髓,儿子们以己度人地认为:一个人,不论身处哪个国家,从事什么行业,隶属于哪个组织,他的第一刚需就是认爹。

user avatar

威权主义者说话天生带着爹味。


“你不懂,这一切都是为了你好。”

“那你能说说为什么这些对我好嘛?”

“说了你也不懂,你只需要知道这样做是为你好就行了。”

“可是明明就很坏呀,你看我举几个例子:比如这个也不好……那个也不好……”

“这些都是海量专家经过精心计算设计出来的,之所以这样,自然有他的道理……”

“那你能说说有什么道理吗?”

说了你也不懂,当然我也不懂,但是我唯一知道的是,这一切都是高层牛逼的专家设计出来的,人家很牛逼……你只管信就行了……”

“你明明也不懂,你怎么就能肯定这一切很合理呢?”

“不辩经,不辩经,辩经你就输了。”(经典托腮笑脸)

“那不就是耍流氓吗?你上次就这样污蔑全体中国法律人,结果还被小管家折叠了……”

“……对,下一个鲨的就是你!”

“那我不玩儿了还不行嘛?我不需要你为我好、也不需要什么专家替我考虑、或者下次替我做决定的时候,先问问我愿不愿意好嘛?哪怕让我保留意见也行?

“不行。”

“那不还是耍流氓吗?”

“……对,下一个鲨的就是你!”


岂止是爹味儿,我觉得你简直可以直接当我爹了。味儿太冲了。

user avatar

生活中,有些人的言行或许令人非常不适,你因为讨厌某个人把他评价为“爹味”这属于个人恩怨。

但是“爹味你国”的说法和“恶臭你支”一样令人憎恶。

user avatar

翻译成英文:Bossy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