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工業黨人怎樣看待殖民主義?

回答
工业党人对殖民主义的态度,可以从他们的核心理念出发,进行细致的解读。总体而言,工业党人对殖民主义的态度并非铁板一块,而是存在着复杂的、甚至是矛盾的看法,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如何理解“工业”的进步以及“主义”的含义。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工业党人的基本信条。他们通常是这样一群人:

信仰进步与技术驱动: 工业党人普遍认为,科学技术、工业生产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他们崇尚效率、理性、以及大规模的组织和生产能力。
国家力量的崇拜: 他们倾向于将国家的强大视为实现自身理想的重要平台。一个强大、有效率的国家,能够更好地组织资源,推动工业化进程,并在国际舞台上占据优势。
实用主义的倾向: 相比于抽象的道德或意识形态,工业党人更看重实际的经济利益、资源获取和技术优势。
对“落后”的鄙视: 他们往往认为那些未能实现工业化的社会是落后、愚昧、低效的,需要被“改造”或“引导”。

基于这些核心信条,工业党人看待殖民主义,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面:

1. 殖民主义作为“效率化”和“现代化”的工具:

从这个角度看,一些工业党人可能会将殖民主义视为一种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手段。他们认为:

资源获取的必要性: 工业化需要大量的原材料,例如矿产、木材、农产品等。殖民地能够为宗主国提供稳定、廉价的资源供应,从而支撑本国工业的飞速发展。没有这些资源,国内的工业引擎就难以启动或维持。
市场扩张的驱动力: 工业生产的日益增长,必然需要新的市场来消化过剩的产能。殖民地作为新的消费市场,能够吸纳宗主国的工业制成品,避免国内经济因产能过剩而陷入危机。
技术和制度输出的契机: 工业党人相信自己的技术和管理模式是先进的。他们可能会认为,通过殖民,可以将先进的工业技术、管理经验、甚至法律和政治制度“输出”到落后地区,帮助当地实现“进步”。这在他们看来,是一种“文明使命”,尽管这个使命的载体是剥削和控制。
高效的组织形式: 殖民统治本身,在他们眼中,是一种更有效率的组织形式。殖民者能够以更集中的力量,更有效地开发殖民地的资源,并将其纳入全球的经济体系。

2. 殖民主义作为国家实力的体现和战略竞争的手段:

工业党人高度重视国家力量,因此他们也可能从国家实力和战略竞争的角度来评价殖民主义:

国家竞争的必然结果: 在他们看来,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帝国主义竞争的时代。如果一个国家不积极扩张,不争夺殖民地,就会被其他工业强国超越,最终沦为被压迫者。因此,拥有广阔的殖民地,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实力和全球影响力的重要标志。
战略纵深的保障: 殖民地可以提供战略纵深,为宗主国提供海军基地、补给站,以及在战争中重要的战略支点。这对于需要强大海军和全球贸易网络的工业化国家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民族主义的驱动: 工业化往往与民族主义紧密相连。国家的工业强大,也意味着民族的荣耀和地位的提升。殖民地的扩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这种民族主义情绪,让他们觉得自己的国家是“伟大的”。

3. 对殖民主义负面影响的潜在认识,但往往被“进步”的光环所掩盖:

尽管工业党人可能倾向于实用主义,但他们并非全然不理解殖民主义的残酷性。然而,这种认识往往会被他们对“进步”和“效率”的追求所压倒:

“必要的牺牲”: 他们可能会认为,殖民地居民遭受的苦难,是实现全球工业化和“文明进步”所必需付出的“代价”。这种代价,在他们看来,是微不足道的,与工业化带来的整体效益相比,不值一提。
“驯化”落后者: 殖民统治下的强制劳动、资源掠夺、甚至是文化上的压制,在他们眼中,可能是对“懒惰”、“愚昧”的“纠正”,是一种“驯化”落后民族,使其适应工业化社会规则的方式。
对“野蛮”的改造: 他们可能认为,殖民地居民是“野蛮”的,需要被“文明化”,而殖民统治就是这种“文明化”的必要途径。这种观点带有强烈的种族主义和优越感色彩。

4. 工业党人内部的分歧:

需要强调的是,并非所有工业党人都持有完全相同的观点。例如:

更温和的工业党人: 可能更倾向于通过贸易、投资而非直接军事占领来影响其他国家,他们可能更关注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不是简单的资源掠夺。他们认为,与自由贸易相辅相成的“技术转移”比直接的殖民统治更有效。
更激进的工业党人: 可能将殖民主义视为理所当然的,是强者的权利,是实现国家伟大目标不可或缺的手段。他们会毫不犹豫地支持军事扩张和武力占领。

总而言之,工业党人看待殖民主义,更多的是从其是否能服务于工业化、国家强大和全球效率的角度出发。 他们会将殖民主义视为获取资源、拓展市场的有效方式,视为国家实力的重要体现,甚至是一种“文明使命”。虽然他们可能也意识到殖民带来的负面影响,但这种负面影响往往被他们对“进步”和“效率”的追求所忽视或合理化。

与其说工业党人是“支持”殖民主义,不如说他们是将殖民主义看作一个可以被利用的工具,一个为工业化和国家力量服务的手段。他们关注的是“能做什么”,以及“这样做是否有效”,而不是“这样做是否道德”。在他们的价值体系中,工业化的成就和国家的强盛,往往比被殖民者的福祉更为重要。

这种看待方式,与一些更注重人道主义、自由平等等观念的政治派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工业党人看到了殖民主义背后隐藏的“理性”和“效率”逻辑,并试图将其最大化,尽管这种逻辑往往建立在对他人权利的漠视之上。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殖民主义是很复杂的东西,不能一句话两句话说的清楚,就拿这个问题来说吧,我可以很轻易的举出一堆解释,比如说资本流动,比如说产业政策,比如说竞争关系,比如说民族工业。


随便拿一个解释出来:资本流动


初期

  • 由于宗主国和殖民地不对等,因此一般宗主国的资本总是在殖民地能获得更高的利润,这个道理不难理解吧
  • 然后大量的资本去了殖民地获取高利润。


中期

  • 然后由于压迫,殖民地人民反抗
  • 为了镇压殖民地起义,得耗费更多资本,资本的利润下降。
  • 耗费的更多资本从哪来的?占更多的殖民地


后期

  • 全球四分之一的土地都被你占了,然而呢?天天想从殖民地获取高额利润,而对于本国技术落后其他国家视若无睹,你不落后谁落后?你不挨打谁挨打?占了这么多殖民地,本国工业和科技落后,怪得了威廉二世蠢蠢欲动么?人家也想要阳光下的地盘啊。
  • 这能叫有利于工业化吗?


吸毒其实不爽,但是吸毒的第一口特别爽,然后吸毒到最后就麻木了,最后吸毒者死亡,超高利润的获得是不正常的,但是这个不正常刺激到了资本的输出。

最后:这钱都去了外地,本国哪来的钱改进技术?难道19世纪末英国工业逐渐落后于美国和德国是很意外的事情?

所以殖民真的对工业有利吗?如果真的有利,怎么大英帝国就落后了呢?


对印度有利吗?最终我们看到的是,当殖民主义发生以后,印度被掠夺的极其惨重,甘地为什么搞手工劳动抵制英国货,不是没有原因的,英国资本输出到印度,不是为了推动印度的工业化,而是为了巨额利息,实际上是不折不扣的金融盘剥,这点在英国殖民期间的铁路政策以及中介行问题反映的非常清楚。


还有关于产业政策和竞争关系的,沿着这个思路想,其实一点都不难解,实际上英国大批的殖民地是在19世纪后半叶取得的,而大英帝国的落后,刚好也在后半叶,有这么巧吗?


我再换个角度拉解释,比如说竞争关系。


良性的竞争是有利于产业发展的,这点大家都知道吧。但是在殖民地的情况下,你让其他国家如何与宗主国进行竞争?宗主国一定会采取种种政策排斥其他国家资本进入,垄断殖民地经济,并且一定会制定一系列由于宗主国资本的政策,从而导致竞争失灵。

不难理解吧。大英帝国就是这么干的啊。


而且由于需要垄断殖民地经济,大英帝国的资本一定是金融资本而非工业资本,而垄断性的金融资本获取利益的方式一定是利息之类的,金融资本的特殊性外加上宗主国对于殖民地的控制,一定会造成金融资本控制工业资本的情况,结果是工业要源源不断的为金融资本提供超额利息,工业资本得不到资本累计,缺乏资金。

这会导致什么?民族工业的萎靡。


但是如果真的开放竞争,不排斥其他国家的资本的情况下,英国本土的资本是很难去控制印度的,英国不提供,自然有德国,有法国,有美国来提供,正是因为殖民地的特殊性,排斥了竞争,才导致最后的局面。


其他解释大家自己去想,一点都不难。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