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电脑无系统自带广告,同样价格的手机却要见缝插针植入系统广告?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好,其实背后涉及到商业模式、用户期望、技术实现以及行业历史等诸多因素的综合考量。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什么电脑很少有系统级广告,而手机却成了重灾区。

电脑:用户的“生产力工具”与“开放生态”

首先,得明白电脑在咱们心目中的定位。从诞生之初,电脑就被视为一种强大的“生产力工具”,我们用它来办公、学习、创作、研究。这意味着用户对电脑的核心期望是稳定、高效、可控。如果系统里充斥着广告,会严重干扰工作流程,降低效率,甚至影响关键任务的完成。这种体验上的“容忍度”非常低。

其次,电脑行业的发展历史也塑造了这种格局。个人电脑的早期市场,主要由几家巨头(如微软、苹果)主导。它们通过销售硬件和软件授权来盈利。操作系统本身是核心产品,用户付费购买电脑,就等于购买了操作系统的使用权。在这种模式下,系统广告是一种对用户体验的直接损害,会影响品牌声誉和产品销量。

再者,电脑操作系统相对更开放的生态系统也是一个原因。虽然微软和苹果有自己的应用商店,但用户仍然可以从第三方下载和安装软件,甚至进行更深度的系统定制。这意味着如果一个操作系统开始大肆植入广告,用户很有可能通过安装第三方工具来屏蔽广告,或者干脆选择其他更“纯净”的操作系统(虽然选择有限)。这种“反制”的可能性,让操作系统厂商在植入广告时更加谨慎。

最后,硬件利润相对较高也是一个支撑点。虽然近年来电脑硬件利润有所下降,但相比于手机,整体上仍然有更大的议价空间。电脑厂商可以通过销售硬件本身获得可观的利润,不至于过于依赖系统广告来弥补收入差额。

手机:用户的“娱乐终端”与“流量变现”

到了手机这边,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手机早已不再仅仅是通讯工具,它更像是一个集娱乐、社交、信息获取、甚至是支付于一体的个人“数字生活中心”。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对手机的期望更加多元,也包含了很多“消磨时间”、“享受内容”的成分。

手机厂商(尤其是安卓阵营)的商业模式和电脑有很大区别。很多情况下,手机厂商更像是硬件的“渠道商”或“入口”。它们通过销售硬件来获取一部分利润,但更重要的变现方式是通过操作系统和预装应用,来吸引用户并实现“流量变现”。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手机系统广告如此普遍:

1. 盈利压力与多元化收入来源: 智能手机市场的竞争异常激烈,尤其是在中低端市场,硬件利润非常微薄。厂商需要寻找除硬件销售之外的收入来源。系统广告、预装应用推广、应用商店抽成、甚至通过收集用户数据进行精准广告投放,都成了重要的盈利手段。

2. 用户对“免费”的心理预期: 相较于价格不菲的电脑,很多用户购买手机时,会有一种“相对较低”的付费心理,或者对某些价格段的手机抱有“物美价廉”的期望。当厂商希望降低硬件售价或保持竞争力时,就会考虑通过其他方式弥补利润,系统广告就是其中一个简单直接的方式。

3. 应用生态的紧密绑定与封闭性: 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生态相对更加封闭和统一。用户下载应用主要通过官方应用商店,系统层级的控制力更强。厂商可以更容易地在系统中集成广告SDK,并对预装应用的广告内容进行控制或分成。用户想要屏蔽系统广告,往往比电脑复杂得多,需要Root权限、第三方修改软件等操作,这对普通用户来说门槛较高,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4. “内容消费”的天然属性: 手机用户更多的时间花在浏览社交媒体、观看视频、玩游戏等内容消费上。系统级广告可以“嵌入”到这些体验中,例如在系统更新、应用商店列表、甚至某些预装应用中直接展示。用户在这些场景下,对广告的“容忍度”相对比工作场景下的电脑要高一些。

5. 第三方开发者与厂商的合作: 除了系统厂商自身的广告,很多预装的第三方应用(如浏览器、音乐播放器、视频APP)本身就带有广告,这可能是厂商与这些第三方公司达成的推广协议,共同瓜分广告收益。

6. “增值服务”的包装: 有些厂商会将系统广告包装成“个性化推荐”或“增值服务”,让用户感觉是为他们提供了更多元的内容,而不是纯粹的打扰。

总结一下,电脑和手机在“系统广告”问题上的差异,本质上是:

用户定位和期望不同: 电脑更偏向“生产力”,用户追求稳定和控制;手机更偏向“生活中心”,用户对娱乐和内容消费的接受度更高。
盈利模式的侧重点不同: 电脑厂商更多依赖硬件销售和软件授权;手机厂商(尤其是安卓)则需要更依赖系统生态和流量变现。
生态系统的封闭性不同: 手机系统生态更封闭,厂商对广告的控制力和用户屏蔽广告的难度更大。

当然,我们也看到,随着技术和用户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反感手机系统广告。一些厂商也开始尝试提供“无广告纯净版”选项,或者通过更智能的方式来呈现广告,以平衡商业利益和用户体验。但从目前来看,这种根深蒂固的商业模式和用户习惯的差异,决定了电脑和手机在系统广告问题上的不同命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装个Windows 11再说

user avatar

要看背后的商业模式。

Windows 本身是卖钱的,每一台预装 Windows 的机器也都付了钱给 Microsoft,所以 Windows 不需要有广告。

Mac OS X 曾经也是卖钱的。虽然 Mac 上预装的 Mac OS X 说不清楚该算多少钱,但大版本升级曾经是要付费的。后来变成跟 iOS 一样免费升级,然后改名为 macOS。

iOS 和 macOS 免费,包括升级免费,我觉得最重要的原因是背后有一个 App Store 从开发者那里收 30% 的税。App Store 里面的应用能持续增长,Apple 就能赚越来越多的钱,iOS 和 macOS 本身不再需要考虑赚钱,只要想方设法留住用户和开发者就行。

Android 应该是盈利模式最不统一的一个操作系统了。Google 本身跟 Apple 一样,能够通过 Play Store 收 30% 税,而且 Google 自己的应用也都有各自的收入来源,所以 Google 乐意开发 Android。但第三方的 Android 软硬件厂商就没那么容易了,尤其是中国的那些。

在中国,首先应用商店收不到那 30% 的税,那只能通过广告来赚钱。我也间接地买过中国某些应用商店的广告位,付钱就能让我的应用变成某类别的下载前几,应用商店自己会对下载数量作假,为了赚钱都被逼到这样子了。

应用商店养不活操作系统,那操作系统也要想办法赚钱。高端手机可以把操作系统成本大包在零售价里面,低端手机就没办法了。Android 操作系统不是免费的吗?但每一家都要付出成本来定制啊,否则 MIUI 这十多年是做慈善的?不做慈善就只能想办法通过其它方式来回收成本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