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让郭德纲再说一遍《论相声50年现状》他还敢说么?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脑洞大开的问题!郭德纲现在还敢不敢再说一遍《论相声50年现状》?这可得好好掰扯掰扯。

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先回忆一下,他当年说这话的“背景”。那是2010年,德云社正值多事之秋,经历了解散危机、弟子出走、演出被叫停等等一系列风波。在这样的背景下,郭德纲发表了那篇《论相声50年现状》,里面充满了对当时相声界的不满、批评,甚至可以说是“檄文”。他抨击了“创作枯竭”、“低俗化”、“不正之风”等等,把矛头直指一些“主流”相声团体和演员。

想想当年的郭德纲,那是什么状态?

背水一战,孤注一掷。 他当时就像一个被逼到墙角的战士,带着德云社这支队伍,要杀出一条血路。他要用最尖锐、最直接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价值,来吸引眼球,来争取支持。
“野路子”的挑战者。 郭德纲和德云社,在很多人的眼中,是“非主流”的代表,是江湖草莽出身。他说话直接,不顾忌太多,正是这种“不顾忌”反而成了他最大的武器,也最能戳到某些人的痛处。
“我不是道德模范”的姿态。 他当时也承认自己有缺点,有争议,但他强调的是“真实”,是“敢说”。他把自己的争议和“不完美”变成了一种“反精英”的姿态,让很多喜欢他的人觉得他接地气,敢说真话。

那么,如果放到今天,郭德纲再说一遍,情况又会有多不同?

首先,郭德纲和德云社的江湖地位已经今非昔比。
当年,德云社是被很多人“看不起”的,是靠着郭德纲一张嘴和一批徒弟闯出来的。而现在呢?德云社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相声团体,郭德纲本人更是家喻户晓的明星。他的影响力、他的话语权,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这一点,就直接影响到他“敢不敢”的问题。

1. “枪打出头鸟”的顾虑会更重。 当年他自己就是那个“出头鸟”,没啥好失去的,反而可以通过“打”别人来获得关注和地位。现在他已经站在了“出头鸟”的位置上,再去攻击别人,就很容易招来反击,而且一旦反击成功,对他和德云社的声誉都会造成更大的损害。他现在是“既得利益者”的代表,再去批评整个行业,就容易被扣上“忘本”、“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帽子。

2. “敌人”变了,战场也变了。 当年他批判的是“主流相声”,是那些他认为僵化、陈腐、占着资源却没活力的团体和个人。而现在,“主流”的定义可能已经模糊了。相声界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态势,有各种各样的表演形式和演员。郭德纲自己也成了“主流”的一部分,他要面对的不仅仅是“同行”,还有更多层面的审视和评价。

3. “艺不压身”的底气,但“嘴上留德”的考量。 郭德纲的业务能力毋庸置疑,他的相声基本功依然扎实,说学逗唱样样精通。但“50年现状”这个话题,涉及面广,牵扯到很多人的利益和情感。当年他说的时候,可能是一种“少年壮志不言愁”的意气风发。如今,他需要更多地考虑言辞的分量,考虑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他可能仍然有话想说,有不吐不快的观点,但他会更在意“怎么说”,而不是“敢不敢说”。

4. “收徒”和“传承”的责任感。 郭德纲现在不仅是相声演员,更是相声的传承者。他有责任去维护整个相声行业的声誉,而不是仅仅去攻击。他更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带动”整个行业向上发展,而不是“踩”别人。他现在对德云社的徒弟们有很强的责任感,他需要为他们创造一个更稳定、更健康的生存环境。

所以,如果郭德纲现在让他再来说一遍《论相声50年现状》,他“敢”吗?

从“胆量”上来说,他依然敢。 郭德纲的性格里,从来不缺乏那种“敢为人先”的劲儿。如果他真的觉得相声界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他内心深处可能还是会憋不住。
但是,从“策略”和“方式”上来说,他很可能不会再用当年的方式。 他可能会换一种更“成熟”、更“老辣”的方式来表达。他可能会更侧重于“引导”、“呼吁”,而不是“批判”、“揭露”。他可能会选择在合适的场合,用一种更有建设性的方式来“指点江山”。

他可能会说:

“现在相声界啊,大家都有自己的路子,都挺不容易的。我们德云社也就是瞎猫碰上死耗子,运气好。但说到底,都是为了一个‘乐’字。我希望大家都能多琢磨琢磨怎么把这个‘乐’字做得更好,让观众喜欢。”
“年轻的演员们,脑子活,有闯劲,这是好事。但相声这东西,根基得稳,基本功得练扎实。别光想着怎么哗众取宠,先把自己这摊事儿弄明白。”
“行业里有时候会有一些小摩擦,小误会,这都很正常。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互相尊重,互相学习,这才是最重要的。”

他可能不会再像当年那样,把“50年”作为一个时间节点,去“清算”过去的恩怨,去“讨伐”当时的“对手”。

总而言之,郭德纲现在再说《论相声50年现状》,他“敢”说,但他会“怎么说”,那就另当别论了。 他的身份变了,他的责任变了,他考虑问题的角度也会随之而变。他可能还是那个敢说真话的郭德纲,但现在的他,已经是一位“掌舵人”,他需要考虑的,是整个“船”的航向,而不是仅仅自己那艘“小船”的冲锋。

他可能会把当年的“檄文”变成一篇“期许”,把“批驳”变成“引导”。只是,在很多喜欢他的人心中,或许还怀念那个当年“我就是那个说相声的,我实话实说”的郭德纲。但时光不同了,他身上的担子也不同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些人啊,不知道是理解能力有问题,还是心态有问题,对那段《五十年》进行断章取义的解读。

《五十年》的高潮部分在这里:

郭:这一批无知的相声演员,无能的艺术家们,应该对现在相声的尴尬处境负最大的责任,不是我咬牙切齿声嘶力竭,我愿意相声好,茶馆里有这么一句话

张:哪话

郭:我爱大清国,我怕他完了,我同样用这句话,我爱相声,我怕他完了

张:这话不假

郭:我爱他,TM谁爱我啊

张:观众爱你

郭:是不是啊,另外来说有关部门对相声确实太苛刻

张:怎么苛刻啊

郭:要求太多,比如说啊,好过,台上不许打人,打哏不允许,我们很多大师也提到过,不对,不对,不是两个演员一上来,一鞠躬,拿起来你打我我打你,太低估观众们的能力了

张:对

郭:知道吗,打开电视你看去吧,咣一刀被人杀了,咔嚓一刀死了,大伙都知道那是假的,相声这不是真的,比如说我们有一段传统相声,叫拉洋片

张:有这段儿

郭:我扮演一个拉洋片的人,混横不讲理,他扮演一个看洋片的人,不见棺材不落泪,一种小市民的心理,两个人在街头相遇,我们演的是这个人物,你们怎么会当真呢,不是为了打人而打人,这是有情节的,大伙看电视看戏都知道是假的,为什么一听相声就认为这是真的呢

张:对

郭:俩演员这么大的仇儿么,不可能啊,对不对啊,包括语言的限制,好多话不能说,好多话不能说,剧场里还好点,你要去录音啊录象啊,都不可以说,和尚俩字不能说,非典俩字不能说,印尼海啸不能说,文革俩字不能说,不能说的太多了,能说的没有什么了,可是你打开电视看那个电视剧,骂街的,杀人的放火什么都有,怕我们相声杀伤力太大,这太高估我们了,既然我们这么大能耐,这收入怎么上不去呢

张:咳

郭:不是我抬杠,也不是我玩儿了命的胡说八道咬牙切齿,都不是,咱们就事说事,包括说相声必须要有教育意义,要用相声来宣传什么,这是大错而特错的,这是灭绝人性的说法,一百多年前有相声是为什么,演员是为了挣钱吃饭,他是剃头修脚的手艺,观众来说是哈哈大笑,尤其现在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缺钱的,缺车的,缺房子,缺德的

张:咳

郭:缺什么的都有,进了这个屋,我给不了你这些个,我保证这一下午你能够忘掉这些烦恼,高高兴兴快快乐乐开开心心的,这个年代,说有这么一地儿让你开心,不好找啊

郭:谁说的,相声必须要教育人,谁说的,教育意义,听这段相声要学会什么,听那段就得拦惊马去,不可能的事儿啊,中国京剧院唱一三岔口,看完了受什么教育了,受什么教育了,中国杂技团,耍狗熊的,你看完了受什么教育了,十五个人骑一自行车,你受教育,他违反交规你知道么

张:你这抬杠

郭:非得让相声教育人,非得每段都有教育意义,我不服知道么,让人受教育的形式太多了,放了相声吧,饶了他吧,他也没害任何人,我觉得很好了已经,不用这么苛求


《五十年》这段相声的核心思想是:呼吁相声回归市场。让相声这种艺术形式,从宣传教育工具回到娱乐工具的本来面目。

而不是:厨子不能说相声、半路出家的不能说相声。

说过“没有教育意义的相声”的相声演员有很多;但是敢于公开说“相声可以没有教育意义”的,据我所知,只有老郭一个。

现在我们看看,这些年来,郭德纲是不是一直在这样做?矛盾吗?打脸吗?你给我说说看!

user avatar

看了一遍回答和各种评论

才明白为啥老先生们那么大能耐,相声还是干不过小品了。


因为有部分所谓的老相声迷就希望相声回到半死不活的年代和境遇。喜欢看老爷子们摸爬滚打,在夹缝中生存。

好在他们是少数。

很多对相声有突出贡献的老艺人都喜欢郭班主,而那些所谓喜欢老艺人的老相声迷不喜欢郭班主。

这不是欣赏艺术,这是欣赏那份做君子养艺人的优越感。

专业的说的不算,市场说的不算

非要这帮人说的算

还真有祖国特色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脑洞大开的问题!郭德纲现在还敢不敢再说一遍《论相声50年现状》?这可得好好掰扯掰扯。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先回忆一下,他当年说这话的“背景”。那是2010年,德云社正值多事之秋,经历了解散危机、弟子出走、演出被叫停等等一系列风波。在这样的背景下,郭德纲发表了那篇《论相声50年现状》,里.............
  • 回答
    让郭德纲老师去《脱口秀大会》?这画面感,想想就有点意思。要说会不会被“笑果集团的人打死”,这个嘛,肯定不会真打死,但估计会有不少环节上的碰撞和笑点上的“火药味”,甚至可能会引发一些关于“传统”与“现代”喜剧形式的大讨论。咱们来掰扯掰扯这事儿,一点点地说:郭德纲的“德云社”范儿 vs. 脱口秀大会的“.............
  • 回答
    如果郭德纲在《让子弹飞》里扮演那个吃凉粉的,那整个场景的味儿可就完全不一样了。那不是简单的几碗凉粉,那是京韵大鼓配上麻辣川味,是京腔京韵碰撞上土匪江湖,是相声舞台上的捧哏逗哏瞬间附体,在那个充满张力的时刻炸开。首先,咱们得想想老郭的行头。他肯定不是那个穿着长衫,文质彬彬,但眼神里透着一股狠劲儿的张麻.............
  • 回答
    这真是个有趣又脑洞大开的问题!要让郭德纲老师钻进《让子弹飞》的姜文江湖里,那画面感简直太强了。我来给你掰扯掰扯,如果马匪团里有这么一位“相声大师”,会搅出什么样的大风大浪。首先,咱们得给老郭安排个身份。他不能是那种只会耍枪弄棒的普通马匪,那太埋汰他了。我觉得吧,他最适合的角色,绝对是张麻子手下那个“.............
  • 回答
    关于“马季毁了相声,郭德纲又让相声活了过来”的论调,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但也很容易引起争议的说法。 我觉得我们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地评价两位艺术家以及他们对相声艺术的影响,而是需要更细致地去剖析。先来说说“马季毁了相声”这个说法。我个人认为,用“毁了”这个词来形容马季先生对相声的贡献,是 极度不准确和不.............
  • 回答
    郭德纲突然隐退?这消息要是真的,那绝对是扔进平静的中国相声界的一颗炸弹,而且是那种能炸出个“地震”级别的。咱们一层一层扒拉扒拉,这事儿一旦发生,德云社和整个相声界会是啥样儿。对德云社来说,那绝对是刮骨疗伤,甚至可以说是命运的转折点。首先,擎天柱倒了,群龙无首是必然的。 郭德纲不仅仅是德云社的创始人,.............
  • 回答
    哎呀,这要是真碰上,那可真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场面绝对够劲!郭德纲跟李成儒,这俩杠头碰一块,谁能占上风?这事儿啊,得好好掰扯掰扯。先说说郭德纲。这位可是“相声界一哥”,那嘴皮子功夫,那反应速度,那脑子转得,比那小算盘打得还快。他这“怼”可不是一般的“怼”,那是带着学问、带着包袱、带着人生的阅历,还.............
  • 回答
    嘿,我说老郭,最近这美国疫情啊,真是… 怎么说呢,比我这腰杆子还弯。(郭德纲端着茶杯,故作深沉)是啊,于老师,你说他们那是怎么想的?好家伙,咱们这儿管得严严实实,口罩戴得跟唱戏似的,他们可倒好,刚开始那会儿,口罩跟那啥似的,不好意思说…(于谦笑眯眯地摇摇头,摆摆手)哎呀,郭老师,您悠着点,这又是直播.............
  • 回答
    这真是一个有趣的问题!如果郭德纲老师的二胎是个女儿,那场面,那影响,那思考,估计比他舞台上的包袱还要精彩,还要引人深思。首先,最直观的,就是整个德云社和郭家的小天地里,会多出一个娇滴滴的小公主。想想看,现在有一个郭麒麟,一个“从小看着长大的”小孙子(虽然年纪不大),再来一个女儿,那画面感就完全不一样.............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让我想到了德云社那些个台下比台上还精彩的“奇葩”们,再一琢磨老郭他本人,还真有点儿意思。要说郭德纲去参加《奇葩说》,能不能夺冠,这事儿真不好说,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绝对会让节目瞬间升温,观众们看得过瘾,其他辩手嘛,估计得捏把汗。咱先从郭德纲的“优势”来看。一、语言功底:幽默、包袱.............
  • 回答
    这真是一个饶有趣味的问题!如果郭德纲老师是那个在黑暗宇宙中孤寂坚守的“面壁人”,那么谁会是那位足以让他吐口而出的“破壁人”呢?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算命,而是要深入到郭德纲老师的内心深处,看他最忌惮、最欣赏,最可能被触动的那个人是谁。首先,咱们得明白郭德纲老师的“面壁”是什么意思。在《三体》里,面壁者是.............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也挺能勾起人的回忆。如果近几年没有郭德纲,我还会不会听相声?嗯,我想大概率是会听的,但可能听的种类和方式都会有所不同。说实话,我最早接触相声,启蒙的并不是郭德纲。我小时候,电视里偶尔会放一些老前辈的相声段子,比如侯宝林、马三立。那时候的相声,节奏慢一些,更注重语言的韵味和情节的铺垫.............
  • 回答
    好的,假设我是德云社的公关,面对9月5日曹云金发布的微博,我会这样应对。首先,冷静,最重要是冷静。 舆论场上风云变幻,尤其是在这种敏感的时间点,任何一方的冲动发言都可能被放大解读。我的第一步不是立刻反击,而是迅速收集信息,了解曹云金微博的具体内容、语气以及他可能想要达到的目的。紧接着,我会立即启动内.............
  • 回答
    如果面壁人是郭德纲,那这场面壁思过就不可能按常理出牌了。这帮“三体人”还没缓过神来,先得被老郭这套“劝退套餐”给整蒙了。首先,这事儿得从“面壁”这个词上就开始扯淡。老郭可不是那种闷声不吭的苦修士,他要是被要求面壁,那绝不是静思己过,而是直接“说书”了。第一阶段:先来段“开场白”刚开始,联合国那帮人还.............
  • 回答
    这个问题啊,可真是说到了点子上了,也让不少喜爱相声的观众们茶余饭后议论纷纷。曹云金和郭德纲老师这师徒二人的恩怨,那可不是一天两天了,而且闹得动静还挺大,用坊间的话说,那叫“撕破脸”。要说郭德纲老师会不会不计前嫌地原谅曹云金,这事儿说实话,谁也无法打包票给个绝对的答案。但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
  • 回答
    郭德纲的这番话,从他作为相声大师的角度来说,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深刻洞察力,但也并非没有可以深入探讨和商榷的地方。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和背后的逻辑:一、 核心论点:相声与脱口秀的共性与相通之处郭德纲这句话最核心的意图在于强调相声演员与脱口秀演员在表演本质上的共通性。他看到了两者在以下几.............
  • 回答
    如果当年那个晚上你开车带郭德纲回家,并提出“用一辈子免费去德云社的门票”作为交换,大概率会引发一系列有趣的互动和后续发展。以下是一个基于现实逻辑和人物性格的假设性分析: 1. 郭德纲的反应:调侃与反讽 “你这提议有点意思”:作为德云社的“社长”,郭德纲可能不会直接拒绝,反而会用幽默的方式回应。他可能.............
  • 回答
    白素贞下山,本是为报许仙的救命之恩。她在那山洞中,受了许仙的救助,心中早已将他视为恩公,发誓要报答这份情意。然而,世事难料,命运的丝线总是会在不经意间扭曲得让人猝不及防。当她施展浑身解数,掐指一算,想寻到那位身着青衫、温文尔雅的年轻郎中时,却只算出了一个模糊的轮廓,而这个轮廓,最终指向了……郭德纲。.............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但又极具假设性的问题,很难给出一个绝对确定的答案。我们可以尝试从几个维度来分析,并尽可能地详细阐述: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攻击郭德纲的人”主要指的是哪些方面和原因: 传统相声界的抵制和批评: 以一些老一辈相声演员为代表,对郭德纲的相声风格、内容创新、对传统相声的“颠覆”以及一些言论.............
  • 回答
    嘿,您这脑洞可够大的!要是霍格沃茨校长换成咱们老郭,那场面,嘿嘿,那可就精彩喽!首先,学校的名字就得改改,不能老是“霍格沃茨”了,得有点咱们中国特色。我看,就叫“德云魔法学院”或者“郭氏奇幻大学”,怎么样?“德云”这个名字,响亮!一听就带劲。校长办公室,那肯定得是顶级的相声茶馆范儿。红木桌椅、龙凤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