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过顺便吐槽一句,李世民好歹推行了均田制,刘秀推行了什么田制?不会是指度田制吧?
我觉得要论述唐朝在这方面不如东汉的话,至少要把均田制和度田制是什么搞清楚吧?它俩是能等同的制度吗?
度田成功归成功,但度田本质上和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土断差不多,就是核查人口,丈量土地,这要是都能失败,那刘秀政治水平怕是都不如刘裕了。
刘秀度田是成功的,而且效果肯定是比齐武帝却籍之事要好不少,但归根结底度田制并不能算一个完善的田制,因为度田制里面并没有遏制豪强土地兼并的法条,度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政府获得更多的税收。
所以刘秀的度田是和土断类似的政策,这种政策算是常规政策,难道西汉就不核查人口、土地吗?至于唐朝,唐初也度田过。
【武德七年,始定律令。以度田之制:五尺为步,步二百四十为亩,亩百为顷。】
而唐朝还推行了均田制,均田制方是抑制土地兼并的田制。
另外我觉得刘秀皇权是没有问题,毕竟他的天下是打下来的,而且也能靠武力镇压叛乱,由此可见刘秀的皇权是强势的。
但明明度田就是一个常规政策,在刘秀的推行下又是官员欺瞒,又是豪强动乱,这可能是因为东汉基层结构存在问题。
最后田制问题算不算隐患,反正汉末的荀悦认为算。
【由是观之,若高祖初定天下,光武中兴之后,人众稀少,立之易矣。既未悉备井田之法,宜以口数占田为之立限。人得耕种,不得卖买,以赡贫弱,以防兼并,且为制度张本,不亦宜乎!】
荀悦指责刘邦和刘秀在这方面缺乏规划,那确实没错。
不过我认为刘邦那时候还没经历过土地兼并导致亡国的问题,有所轻视可以理解,而刘秀难道没看出西汉土地兼并问题的严重性吗?
未知的未来可能不知道创立和推行的区别,只能说语文能力还有待提高。
李世民推行均田制,本身就是对豪强的一种限制。
另外两者经过同样的时间,东汉到了汉顺帝永建年间(126年—132年)吏治就已经成这样了:
【监司项背相望,与同疾疢,见非不举,闻恶不察,观政于停传,责成于期月,言善不称德,论功不据实,虚诞者获誉,拘检者离毁。或因罪而引高,或色斯以求名。州宰不覆,竞共辟召,踊跃升腾,超等逾匹。或考奏捕案,而亡不受罪,会赦行赂,复见洗涤。硃紫同色,清浊不分。故使奸猾枉滥,轻忽去就,拜除如流,缺动百数。乡官部吏,职斯禄薄,车马衣服,一出于民,谦者取足,贪者充家,特选横调,纷纷不绝,送迎烦费,损政伤民。和气未洽,灾眚不消,咎皆在此。】
虽然开元年间也是暗流涌动,但就东汉永建年间这表现还是洗洗睡吧。
并且我觉得也是挺逗的,不是你自己提开元年间的吗?唐朝开元年间对比的可不就是东汉永建年间吗?同样是建国后过了一百年左右,为什么不这么对比?
自己提了开元,然后又问别人为啥不拿刘庄举例,我才是那个一头雾水的人。
至于你问我的那三个问题,我这个回答里面已经详细阐述了:
想要了解均田制的读者,也可以自行查阅。
也是挺神奇的,难不成李世民没有推行均田制不成?什么叫算他头上?高欢、宇文泰都能说是推行均田制,有问题吗?
另外我之前就说过了度田制并不算是一个完善的田制,你怕是没看见吧?
制度名词解释: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
难道度田不是东汉的法令喽?
至于汉朝推行的名田制和战国时期也不完全一样,西汉初期对于占田没有限制,等到了汉武帝时期才开始注意到这点,后来到了西汉末年限田不行,刘秀一统天下后也没有恢复限田,从而方便了豪强发展,这有什么问题?
还有李世民不抑制豪强?难不成这是豪强自发遵纪守法的?
【官吏多自清谨。制驭王公、妃主之家,大姓豪猾之伍,皆畏威屏迹,无敢侵欺细人。】
吏治的好坏,直接影响压制豪强的效果,东汉永建年间吏治都成那样了,豪强还有什么好顾忌的?
【而今京师贵戚,衣服饮食,车舆庐第,奢过王制,固亦甚矣。且其徒御仆妾,皆服文组彩牒,锦绣绮纨,葛子升越,筒中女布。犀象珠玉,虎魄玳瑁,石山隐饰,金银错镂,其嫁娶者,车軿数里,缇帷竟道,穷极丽靡,转相夸咤。骑奴侍童,夹毂并引。富者竞欲相过,贫者耻其不逮,一飨之所费,破终身之业。】
【今者京师贵戚,必欲江南檽梓豫章之木。边远下土,亦竞相放效。夫檽樟豫章,所出殊远,伐之高山,引之穷谷,入海乘淮,逆河溯洛,工匠雕刻,连累日月,会众而后动,多牛而后致,重且千斤,功将万夫,而东至乐浪,西达敦煌,费力伤农于万里之地。】
【今京师贵戚,郡县豪家,生不极养,死乃崇丧。或至金缕玉匣,檽梓楩錻,多埋珍宝偶人车马,造起大冢,广种松柏,庐舍祠堂,务崇华侈。】
我是真觉得你对唐朝年号的认知非常混乱,首先我早就说了那怕是开元盛世也是暗流涌动的,这没什么好避讳的。
但即使如此唐朝开元年间也比东汉永建年间表现好,至于“开元之季,天宝以来,法令弛坏,兼并之弊,有逾于汉成、哀之间。”
指的是开元末年,或者说天宝年间之后的事情,也就是公元742年之后的事情了,那时候李隆基晚年昏庸,纵情声色,社会矛盾自然就加剧了。
这时候距离唐朝建立已经过了124年,要换成东汉的话,也就是公元149年,东汉都已经进入汉桓帝的时代了。
李隆基晚年确实是昏庸无道,但桓灵二帝的风评不需要我多说了吧?这两方比烂也没意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