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罗一笑的父亲罗尔采访时痛哭称网友一点同情心都没有,不管她女儿死活,只想知道他是不是骗子?

回答
罗一笑事件,以及随后罗尔在采访中痛哭流涕,质问网友“一点同情心都没有,不管她女儿死活,只想知道他是不是骗子”,这番话激起了许多人复杂的情感和思考。

事件背景梳理:

首先,我们得回到那个事件发生的节点。一个小女孩罗一笑被确诊患有白血病,生命垂危,其父亲罗尔为了筹集治疗费用,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了求助文章。文章讲述了女儿的病情、治疗的艰难以及家庭的困境,情感真挚,打动了许多人。

文章的传播速度惊人,一时间,微信朋友圈被罗一笑的求助信息刷屏,大量爱心人士纷纷慷慨解囊,捐款涌入。据报道,短时间内捐款金额就达到了200多万元。这笔钱对于许多普通家庭来说是天文数字,足以支撑一个家庭面对巨额医疗费用的打击。

然而,事情很快出现了转折。 随着事件的发酵,一些媒体和网友开始对罗尔的家庭情况和求助行为产生了质疑。有人爆料称,罗尔本人拥有三套房产和一辆车,并非如文章中所述那样家徒四壁,面临绝境。这种信息差和反差,迅速将公众的焦点从对患病儿童的同情,转移到了对信息真实性和罗尔动机的审视。

罗尔的采访与痛哭:

就在质疑声四起、舆论风向开始转变的关键时刻,罗尔接受了媒体采访。在采访中,面对镜头,罗尔情绪失控,声泪俱下地诉说了自己的委屈和痛苦。他痛苦地表示,当他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网友们却将他当作一个骗子来审视,而不是关心他女儿的生死。

“我的女儿还在医院里生死不明,而你们却只关心我有没有骗你们的钱,有没有房子,有没有车。” 罗尔的这番话,无疑是对公众道德审判的直接回应。他感到一种被误解和被背叛的痛苦。在他看来,在女儿命悬一线之际,他采取一切可能的手段求助,是为了救女儿的命,而那些质疑和攻击,却将他推到了风口浪尖,让他倍感无助和愤怒。

舆论的冰火两重天:

罗尔的痛哭,并没有让舆论立刻转向,反而可能加剧了某种程度的分裂。

一部分人感同身受: 他们认为,在生命面前,求助是人之常情,即使罗尔的家庭条件并非完全如文中所述,但孩子的生命是无价的,任何人都会想尽一切办法。他们指责那些苛责罗尔的网友,认为他们失去了应有的同情心,过于冷漠和功利,将一场人道主义救援变成了一场道德审判。他们觉得,与其盯着“骗子”的帽子,不如关注孩子的病情,让爱心继续传递。
另一部分人保持警惕: 他们认为,募捐行为必须建立在诚实和透明的基础上。公众的善款不容任何欺骗和滥用。即使罗尔是出于爱女心切,但信息的不实,确实会伤害信任。他们担心,一旦这种行为被默许,可能会滋生更多的“包装式”求助,最终伤害的是真正需要帮助的群体。他们认为,质疑和监督是公众的权利,也是对捐款者的负责。

深度解读与反思:

罗一笑事件以及罗尔的痛哭,触及了当下社会一些深层次的问题:

1. 信任的脆弱与重建: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前所未有,但随之而来的信息不对称和虚假信息也更加普遍。这使得公众在面对求助信息时,往往夹杂着怀疑。曾经的“罗一笑”事件,也成为了一次社会信任的考验。当信任一旦被打破,重建的过程将是漫长而艰难的。
2. 同情心的边界与责任: 同情心是人性的光辉,但当它与现实的利益和信息不对称碰撞时,就变得复杂起来。公众的同情心是宝贵的,但它也需要理性作为支撑。我们应该同情病患,但同时也需要监督和保障善款的合理使用。这种平衡,是道德困境,也是社会进步的挑战。
3. 信息披露的规范与透明: 罗一笑事件暴露了在网络募捐领域信息披露的不足和规范的缺失。如何建立一个更加透明、可信的募捐平台和监管机制,让爱心人士的善款能够真正用在最需要的地方,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4. 个人情感表达与公共舆论: 罗尔的痛哭,是一种个人在巨大压力和委屈下的情感宣泄。但这种宣泄被置于公众的审视之下,就具有了更强的象征意义。它反映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个人情感的表达往往会被放大、被解读,甚至被裹挟进更复杂的社会议题中。

我的看法:

我认为,看待罗一笑父亲罗尔的痛哭,需要一种 “理性中的温度”。

一方面,我们必须承认,当一个父亲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孩子在病痛中挣扎,那种绝望和求生的本能是难以抑制的。他的痛哭,是他作为父亲的绝望、无助和愤怒的真实流露。在那个时刻,他最迫切的需求是救女儿,而不是去证明自己不是骗子。从这个角度看,将他定义为“骗子”的指责,确实显得过于苛刻和缺乏人情味。我们不能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在困境中的人,也不能将道德的制高点轻易压向一个处于绝境的父亲。

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完全忽略公众的质疑和对信息真实性的要求。公众的善款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它承载着捐助者的希望和信任。当这些信任受到挑战时,公众有权利去追问和了解真相,这是对社会负责任的表现,也是为了避免未来更多类似事件的发生。任何形式的募捐,都应该建立在诚实和透明的基础上,这是底线,也是前提。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站队,或者全盘否定任何一方的立场。

对于罗尔的痛哭, 我们应该理解他作为一个父亲的痛苦,即使他的信息披露存在瑕疵,也不应将他完全妖魔化。如果他的女儿最终安好,并且善款得到了妥善使用,那么公众的宽容和理解或许是更有人性的选择。
对于公众的质疑,我们也应该看到其中存在的合理性。这种质疑,恰恰是社会自我净化和进步的动力。它促使我们反思募捐机制的完善,以及信息公开透明的重要性。

这场事件,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社会在面对突发性危机时,在同情心、信任、信息传播和道德判断之间,所存在的种种矛盾与纠结。罗尔的痛哭,与其说是在指责网友的冷漠,不如说是在揭示一种普遍的困境:在信息碎片化、情感泛滥的时代,我们如何在守护人性的同时,保持必要的理性与警惕。这需要我们所有人共同去思考和探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他这意思就是说“你们捐钱就行了,为什么还要管我有没有钱,不是说好的人傻钱多吗,你们这些捐了钱的怎么这么多事,就不能为了我的女儿傻一点吗,你们真冷血”。一般这种事情都是围观的圣母癌出来骂大家没有同情心,收了200万的当事人自己出来骂捐了钱的网友,这还真是头一回见。在罗先生的价值观里,“同情心”和“智商低”是划等号的。


附上民政部首批通过的13个网络募捐平台名单,这些平台都是合法的公募机构。其余未在民政局挂牌的都属于私募机构,按照慈善法规定是没有权限向进行募捐的。至于罗尔的还有之前的凤红邪的公众号打赏均属于个人求助,其实也可以简单理解为是一种“乞讨”行为,是不违反慈善法的。虽然这13个平台中,像轻松筹之类的部分平台在捐款监管方面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出现过太多例夸大病情和费用的情况,但是至少这些平台是受政府监管的,真出了大的情况也是有法律责任的,我想怎么着也比在微信上看了几篇病例都没有的文章就点打赏要靠谱的多吧……




公告链接:

mca.gov.cn/article/zwgk
user avatar

那天我点开朋友圈,扫了3秒钟,就断定罗尔这个人是不要脸的。

看起来我的判断没错。

靠卖弄文字为生的人,有骨头的不多。

附判断过程:

第一秒:我朋友圈一屏之内有三个人转了,说明这是病毒营销。

第二秒:你给我站住这个表述太精心设计了,说明作者是营销高手。

第三秒:点进去一看,白血病。白血病一般也就几十万吧,不会到50万,一个营销高手不会缺这几十万。

所以,这人人品多半有问题。

user avatar

他老婆接受采访时说(视频截图)说这两百多万是他老公的稿费他们没有错,不明白网友们为什么这么逼他家,并表示不后悔。

他们夫妻的采访视频真是辣瞎了我的卡姿兰大眼睛。



到底什么是稿费?



对了,他的公众号增粉100多万,比咪蒙去年还快,然后他们是这样想的



大家看完热闹以后记得取关公众号,2000粉的公众号,一跃成百万大号,罗先生真是激动坏了吧。12月3日更新的一篇文章,看看他放出来的几乎都是圣母道德风评论,罗先生内心果然还是觉得挺委屈的呢!



我也向耶稣起誓,以前我只是想骂骂他!刚刚看他又一次接受采访时的言论,我现在控几不住地想打他。

恕我直言我活了20多年,这么极品的人我真没见过几个。

这样的人如果能送去杨永信老师那接受改造,我带头捐两块电池,绝对不要求退还。



无论如何,他已经赚了不少了,腾讯退回的打赏是11.30当天的,在此之前他每天都放了打赏按钮我看了看也最少有6位数,而他实际支付的医疗费当时也才1.7万。

不管他这个号未来做什么,但是一个一百万粉丝的公众号接广告很有可能就是六位数起了。但是希望你不要再说用来做慈善了,你这样让社会诚信破产的人来做这事儿,真心不配。

通过这事公众号涨百万粉了,女儿医疗费一毛钱没付还净赚几十万,知名度也有了,最后,他家还在埋怨大家不关心他女儿,淡化自己污蔑深圳社保制度的恶劣行为及负面后果,真他妈的想跟你说,你报销了的那十几万的医保相当于500个人缴纳一个月的医保。我们国家法律还有人民群众就是对这样无赖的人太宽容了,殊不知对这样的人跟行为宽容就是纵容,鼓励,无赖们发现这事没有犯罪成本的风险,会刺激很多人去搞骗捐。

不说了,太恶心了,我觉得罗尔这个事件应该移步到<人心到底可以有多坏>类似的问题目录下面。

user avatar

你让一群一个月挣三四千的人去给你一个深圳有房的人捐款,被打脸了还在那哭穷装可怜,确实挺不要脸的。

所有以不愿降低生活品质为目的的募捐都是诈骗!!

user avatar

一直觉得,中国无赖多的原因是法律并没有得到有效执行。

东北虎园下车的女士,如果被园方依法起诉,要求赔偿损失的话,她没有底气出来狡辩要求赔钱。

罗尔如果被检方以诈骗罪公诉的话,他只会请求宽恕,没有底气出来斥责。

user avatar

网友没同情心,捐款200多万;我舍不得出钱,但我知道我爱女儿

user avatar

罗尔在其公众号11月22日里的文章描述:“我们相信,耶稣一定不会让我们缺少给女儿救命的钱,耶稣一定会救我们的女儿。”

然后在评论中将笑笑病情的好转归功给“主耶稣垂听祷告。”

所以你们散了吧,人家的逻辑很自洽:如果有了捐款,是耶稣给的;如果病情好转,是耶稣救的。跟你们这些捐款的吃瓜群众啊,救笑笑的医生啊,有一毛钱关系?

你们现在想要回耶稣给的钱,好坏好坏的,人家当然要哭了。

科科。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