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耗子的尾巴真的能榨汁吗,榨的汁是什么性态,能喝吗?

回答
关于“耗子的尾巴能榨汁吗”这个问题,我想先以一个比较接地气的方式来开头。在中国的一些地方,确实流传着一些关于“耗子尾巴能治病”的说法,甚至有人相信可以从中榨出汁来。但如果我们要刨根问底,从科学的角度去探讨,那情况可就完全是另一码事了。

耗子的尾巴,能榨出“汁”吗?

首先,我们得明白,所谓的“榨汁”通常是指从植物的果实、蔬菜、花草等富含水分的组织中提取液体。这些液体里面溶解了植物的天然成分,比如维生素、矿物质、糖分等等。

那么,耗子的尾巴呢?它主要由骨骼、肌肉、皮肤、毛发以及一些血管和神经组成。它的构成和植物可不一样。如果你真的尝试去“榨”耗子尾巴,你可能会得到一些混杂着组织碎末、毛发、血液(如果尾巴有伤口的话)的浑浊液体,或者更常见的是,你只会得到一些肉眼可见的碎渣。从这个角度来说,它很难称得上是传统意义上的“汁”。

榨出来的“汁”,性状如何?能喝吗?

即使我们勉强能从耗子尾巴里挤出一些液体,它的性状也不会是我们在果汁店里看到的鲜亮、清澈的样子。它更可能是一种带有腥味、颜色浑浊的液体,里面可能还漂浮着一些微小的组织碎片或者毛发。

至于“能不能喝”,这恐怕是比性状更重要的问题了。

卫生问题: 耗子作为一种野生动物,其身上可能携带各种细菌、病毒、寄生虫,甚至一些病原体。它们的生存环境本就复杂,排泄物、接触过的物品都可能带有致病微生物。即使尾巴本身看起来干净,但其体内的微生物含量也无法保证。直接接触和食用这些未经处理的动物组织,存在极大的健康风险。
成分问题: 即使我们忽略卫生问题,耗子尾巴的成分也并非我们人体可以轻易消化吸收的“营养液”。里面含有的蛋白质、脂肪、骨骼成分等等,与我们日常食用的食物在成分比例和可溶性上都有很大差异。强行“榨汁”并饮用,很可能对肠胃造成负担,甚至引起不适。
药物价值的科学依据: 那些流传的“耗子尾巴能治病”的说法,大多源于民间经验或传说,缺乏现代科学的严谨验证。一些传统医学可能会提及动物的某些部位入药,但通常需要经过特定的炮制方法,并且是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使用。未经科学验证的直接食用,风险远大于所谓的“疗效”。

总结来说:

从科学和卫生的角度来看,耗子的尾巴不适合榨汁,更不能饮用。所谓的“榨汁”操作,很可能只会得到浑浊、带有腥味的液体,其中混合着动物组织的碎末和毛发。最重要的是,食用这些未经处理的动物组织,对人体健康有着巨大的潜在风险,可能导致感染各种疾病。

所以,虽然民间有一些听起来“神奇”的说法,但在面对这类事情时,我们还是应该保持科学的审慎态度,以健康和安全为重。那些用来“榨汁”的工具,还是老老实实用在水果和蔬菜上吧,毕竟它们才是安全又美味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里还有更多有趣的回答:

何止是能榨汁,要是没有耗子尾汁,我博士根本没法毕业。

耗子尾汁是包括我在内的一众生物汪必不可少的实验材料与样品。在我博士期间,至少用过4种耗子尾汁,少了哪一种,我估计我都毕不了业。


首先明确耗子的定义,在实验室,大鼠(Rat)和小鼠(Mouse)都是耗子,豚鼠勉强也算一个。


第一种,就是不少人提到的Rat Tail Collagen 1。是一种从大鼠尾中提取的胶原蛋白。鼠尾中胶原蛋白含量极高,在实验室中我们往往会选择从中提取胶原蛋白来用作实验。

刚才有个朋友就问我了,说C·Liu老师你是不是骗人?

我一看,嗷!原来是佐田,他看到的一个介绍胶原蛋白的文章。

里面光说了胶原蛋白有美容的效果,但是完全没讲他在科研中的应用。要知道,这可是我博士课题必不可少的材料,没有它我根本毕不了业,下面我就来简单介绍下它的作用。

首先,我们的细胞在体内并不是长在悬空状态。它们需要细胞外基质支撑包裹。耗子尾汁中胶原蛋白,就是这个细胞外基质最重要的组成成分。我们做细胞实验中使用的很多细胞(癌症细胞等皮实细胞除外), 其实是很娇气的,它们需要模拟体内的环境才能存活。所以需要在培养材质的表面镀一层胶原蛋白的膜,这个过程我们称为Coating。每次试验Coating是一个很重要的步骤,依靠这一步营造出来的环境,细胞才能长的白白胖胖的。

除了让细胞长的白白胖胖,一些实验,特别是研究产生胶原蛋白的成纤维细胞的实验,也需要使用耗子尾汁胶原蛋白。比如说花了我几个月时间来进行优化的胶原蛋白收缩实验,就要评估细胞让胶原蛋白收缩的能力,没这些实验,我论文都发表不了,毕业难度也会加大。

你要问能不能喝?

原装的为了维持液态,酸度很高。中和后会凝固,可吃,吃起来必须大补(雾)。不过这样一瓶几十毫升的,大概要几千块钱吧。

第二种,就是转基因小鼠必备的耗子尾汁DNA。

在转基因动物,譬如基因敲除动物的使用过程中。有时候需要使用杂合子父母繁殖纯合子耗子用以实验。有时需要提取后代耗子的DNA进行基因型的检测, 这个过程称为Genotyping。DNA的来源往往是耗子的一部分组织,通常为耳朵,脚趾和尾巴。

由于尾巴最好取样,所以我上千只老鼠的DNA都是从尾巴中提取的。基本操作就是剪一小段耗子尾巴。然后碱液裂解后制备耗子尾汁。我还记得那阵子我一天需要点上百个耗子尾汁,根本顾不上讲武德,天天满脑子都是耗子尾汁

没有耗子尾汁,我连我耗子基因型都不知道,更没法毕业了。

至于这种耗子尾汁能不能吃, NaOH提取后中和不就喝点盐水嘛,而且还煮了半小时,含有蛋白质和DNA。约等于加盐肉汤。能吃,可太能吃了。

第三种,就是耗子尾尖取血,由于是尾巴上渗出来的液体,也可以称为耗子尾汁。

这种耗子尾汁,是在需要检测耗子血液中的成分时,非常简单易得的材料,对耗子的伤害也最小。我博士课题使用了耗子糖尿病模型,每次给耗子检测血糖,看有没有得糖尿病时,都要取一点耗子尾汁(血)。

这种耗子尾汁其实也就是血水,那血水当然也是可以喝的嘛。

第四种,也是我接触过最残忍的耗子尾汁。

博士最后一年接了一个合作项目,研究某止血物质的止血作用,止血物质的市场还是很大的,每年手术中失血过多而死的病人不少。

但我们不可能直接给大动物或者人测试这个材料。最后选择了小鼠尾流血模型。其本质和第三种一样,剪一段尾巴(一般是很长一段),然后统计对照组和实验室的流血时间与体积。

可以看到流血的小鼠的尾巴血液泡在生理盐水中,会形成一条细线,可以根据线的持续时间定量流血的时间。然后取离心管中的耗子尾汁,定量血液的含量。

我还算善良的,一些实验室会定量流血致死的时间,让耗子尾流血流干。一只鼠大概2毫升的血液,

多收一点,可能可以搞个鼠血旺?

尾巴由于离耗子嘴巴远,且分布着多条重要的血管,是非常理想的取样位置。耗子尾汁在生命科学研究中也非常重要。上面这四种耗子尾汁,是我博士期间几乎天天都在用的,贯穿了我的博士生涯。

相信很多生物汪也有一样的经历,没有耗子尾汁,我们可能根本毕不了业_(:з」∠)_


以上内容均由ViaX盐趣在线科研教育签约导师C·Liu提供

责任编辑:赵晨旭(邮箱:zhihu@viax.org如需交流、转载、供稿、合作请邮箱联系,并注明单位、职位及姓名)

user avatar

我前几天一个吐槽养细胞的回答为啥突然多了这么多的赞?你们偷袭我一个知乎小透明,我大E了没有闪啊…


关于鼠尾胶原蛋白算不算耗子尾汁我就搞不清楚了,倒是本身高纯度的鼠尾胶原蛋白是能吃的,就是一种蛋白质。当然实验室里制备出来的各种材料和原材料都不应该被食用,实验室也是禁食的。好好养细胞,别想那么多。


鼠尾胶原蛋白|型(rattailtendon collagen type l)是通过Birkedal-Hansen的方法,通过醋酸抽提、氯化钠沉淀、磷酸氢二钠沉淀等步骤制备的。鼠尾胶原蛋白可用于包被细胞培养器皿,培养一些在普通细胞培养器皿中不易贴壁的细胞。也可用于制备三维胶,模拟真 实的生长环境,使细胞在 三维环境中生长。

1,在使用鼠胶原蛋白I型包被的细胞培养皿中检查到PC-12细胞的贴壁和生长。

2,在1mg/ml浓度以上,pH 为7左右时可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三维胶,检查到NIH-3T3细胞 在三维胶内正常生长、PC-12 细胞在三维胶表面正常生长。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耗子的尾巴能榨汁吗”这个问题,我想先以一个比较接地气的方式来开头。在中国的一些地方,确实流传着一些关于“耗子尾巴能治病”的说法,甚至有人相信可以从中榨出汁来。但如果我们要刨根问底,从科学的角度去探讨,那情况可就完全是另一码事了。耗子的尾巴,能榨出“汁”吗?首先,我们得明白,所谓的“榨汁”通常是.............
  • 回答
    最近,浙江大学玉泉校区食堂里流传着一个颇为有趣的“梗”——“耗子尾汁”。这个词,乍一听还挺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但如果你是时下网络文化的爱好者,或者对流行语敏感,可能一下子就能get到其中的笑点所在。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个“耗子尾汁”到底是怎么出现在浙大玉泉校区食堂的,又是个啥意思,为什么能引起大家的注.............
  • 回答
    这背后可不是什么“刻意”,而是时代洪流里涌现出来的、一种非常鲜活的语言现象,背后反映的是当下社会的一些情绪和文化。就好比几年前的“呵呵”突然火了,但“打工人”它们可不是无缘无故冒出来的,是有土壤、有根基的。咱们一点点掰开了说。“打工人”:精准的自我定位与集体共鸣 背景: 你想啊,现在社会节奏快,.............
  • 回答
    我对@左耳朵耗子关于阿里云经典网络的那篇文章,感觉挺有意思的,也说出了不少人心里的那点儿事儿。首先,他能把一个听起来挺技术性的东西,比如“经典网络”和“专有网络”的区别,用一种比较接地气的方式给讲明白,这就很难得。咱们普通人,尤其是还没完全搞懂云服务的,有时候看到这些新名词就头疼。他这篇东西,就好比.............
  • 回答
    嘿,聊起《猫和老鼠》,我立马就想到那位永远忙忙碌碌、聪明又有点倒霉的小灰耗子!就是那个一直被汤姆追赶,但总能机智化险为夷的杰瑞的弟弟,对不对?说到他的照片、动态图或者表情包,那可真是数不胜数!因为他在动画片里出镜率挺高的,而且很多时候都贡献了让人忍俊不禁的搞笑场面。照片/静态图方面: 经典追逐场.............
  • 回答
    .......
  • 回答
    @左耳朵耗子(陈皓)关于建设团队的微博,通常以其深厚的技术背景、对工程文化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团队协作和效率的关注而著称。要评价这样一条微博,我们需要先了解他微博的普遍风格和侧重点,然后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左耳朵耗子(陈皓)微博风格的普遍特点: 技术导向与工程思维: 他的观点往往根植于实际的工程实.............
  • 回答
    “黑猫白猫抓到耗子就是好猫”这句在中国广为流传的俗语,看似简单直白,实则触及了我们认识世界的一个核心问题:它是否否定了客观真理的存在?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拆解这句话的含义,并将其置于哲学和认识论的语境下进行审视。一、 这句话的字面意思与引申含义字面上,“黑猫白猫抓到耗子就是好猫”强调的是结果.............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也是许多人在考虑购车时会重点权衡的一点。电动车之所以在能源成本上能甩开燃油车一条街,主要原因在于能量来源的效率差异以及电力的生产和使用成本。我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说。1. 能量转换效率:燃油发动机是“巨型浪费王”这是最核心的差别。你有没有想过,你加到油箱里的汽油(或柴油).............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我们生活中一个看似微小但实则普遍存在的“成本”问题。要回答“抢一个0.01元的红包耗费的电费和流量费是否大于0.01元”,我们需要分解一下“成本”的构成。首先,我们得承认,0.01元确实是个小数目,我们通常不会去精确计算它带来的电费和流量费。但如果我们刨根究底,从技术和物理.............
  • 回答
    .......
  • 回答
    想从厨房的繁琐事务中解放出来,但又坚持自己做饭,这绝对是个可以实现的理想!别担心,这不像你想的那么难,也绝不是让你放弃健康美味的家常菜。关键在于优化流程和智慧取舍,让做饭这件事变得轻松愉快,而不是一场耗时耗力的战役。咱们一步一步来拆解,把那些耗时的工作化繁为简:第一步:改变买菜的策略——“化整为零”.............
  • 回答
    食物链是一个令人着迷的生态系统组成部分,它展示了生命之间能量的传递和物质的循环。你提出的问题——“食物链中为何没有出现资源耗尽的情况?”——非常关键,因为它触及了生态平衡的核心。虽然在局部或特定时期,某些物种的资源可能会出现紧张,但从整体和长远来看,食物链具有强大的自我调节能力,能够避免大规模的资源.............
  • 回答
    打篮球和踢足球,这俩运动看着都挺消耗体力的,但要说哪个“更”耗费体能,这事儿就得掰开了揉碎了聊了。我个人感觉吧,得看具体怎么踢,怎么打,还有打的时间长短。不过,如果非要整体比一比,我倾向于认为踢足球在大多数情况下,可能会让你的身体付出更多的体能代价。咱们先说说篮球。打篮球,最直观的感觉就是原地起跳、.............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我们来好好掰扯掰扯。当你用绳子水平匀速转动一个球时,你感觉到自己在用力,而且这个力持续不断。那么,你耗费的这股能量,去了哪儿了呢?首先,要让球保持运动,就得跟它“对着干”,跟它“说句话”。这个“说句话”的过程,就是你通过绳子施加的力。球在转动,但它不是随意地飘在空中,它是在围绕一.............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经济学里关于价值源泉的根本讨论。简单来说,决定一样东西价值大小的,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稀缺性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它们各自扮演的角色和影响的侧重点是不同的。我们先来拆解一下这两个概念:1.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Socially Necessary Labour Time)这是马.............
  • 回答
    .......
  • 回答
    “养老金累计结余将在2035年耗尽”这个说法,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这背后牵扯的不仅仅是数字的增减,更是我们每个人未来生活保障的重大课题。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把它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耗尽”这个词可能有些绝对了。 更准确地说,是部分地区的养老金当期收支可能出现较大缺口,难以完全依靠当期缴费和累计.............
  • 回答
    最近在网上流传着一个非常振奋人心的故事:孟加拉人民凭借“开挂”般的智慧,设计出了一款不需要消耗电力就能制冷的“空调”,并且这项发明据说已经拯救了数十万生活在贫困中的民众。乍一听,这无疑是一则充满希望的“黑科技”新闻,仿佛一下子看到了解决全球能源危机和贫困问题的曙光。毕竟,我们印象中的空调,都是消耗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