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小生意是不是越来越难做了?为什么?

回答
哎,说实话,现在做小生意这事儿,跟以前比,确实感觉像在过独木桥,难走多了。也不是说没机会,就是得费更大的劲儿,冒更大的险。为什么会这样呢?我琢磨着有这么几方面的原因,跟你掰扯掰扯。

首先,就是竞争的“内卷”太厉害了。

你想啊,以前一个街区可能就那么几家小吃店、服装店。现在呢?你走一圈看看,密密麻麻的全是店,各种类型都有,而且很多人都在卖差不多的东西。而且,这“内卷”不光体现在开店数量上,也体现在价格和服务上。为了留住顾客,老板们要么拼命降价,利润空间就被压缩得死死的;要么就得提供花里胡哨的服务,成本又上去了。结果就是,想在红海里游得好,得像个海军陆战队一样,又强壮又能打。

其次,线上冲击太大了,很多线下生意都被“搬走”了。

这个简直是颠覆性的改变。以前,你想买什么,就得去实体店。现在呢?手机一点,淘宝、拼多多、抖音直播,什么都有,而且送货上门。这对于一些传统的、地域性强的小生意来说,简直是致命的打击。比如以前小镇上有人专门卖特产,现在大家直接网上买,方便又便宜。即使是服务业,比如理发、修手机,也有很多线上预约、上门服务的,把一部分客流分流走了。小店主们得思考,怎么才能让顾客“非来你这不可”,或者怎么把线上流量引到线下,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再者,消费者的口味和需求变化得太快了。

现在的年轻人,特别是00后、90后,他们想要的太多了。不光是东西好不好吃、质量好不好,还得看颜值、看情怀、看体验、看社交属性。你的店有没有特色?你的产品有没有故事?你的服务有没有人情味?这些都成了衡量标准。以前可能你做的东西好吃,大家就来吃了,现在不行,还得“好看”、“好玩”、“好分享”。这就要求小生意人不仅要做产品,还得做“内容”,做“人设”,这对于很多人来说,是全新的挑战。

还有,成本也在步步高升,压得小店喘不过气。

房租,这个就不用说了,大城市的小店租金简直是天文数字。即使是小城市,也在涨。人工成本也在涨,现在请个服务员,要求越来越高,工资也得跟着水涨船高。原材料成本也是波动的,供应链也可能出问题。这些都是实打实的支出,占用了本就不多的利润。本来小生意赚的就是辛苦钱,现在这些硬性成本一上来,就更难赚了。

另外,大家都越来越理性,也越来越挑剔了。

信息爆炸的时代,消费者接触到的信息太多了,也更容易比较。不再像以前那样容易被“忽悠”或者满足。他们会搜索评论,会比较价格,会看网红推荐,也会因为一点点不满意就下次不再来。这就要求小生意人必须做到“货真价实”,并且在服务和体验上不断打磨,才能留住顾客。那种“靠关系”、“靠熟人”就能做起来的时代,也基本过去了。

而且,政策和监管也在加强,对小生意来说也是个考验。

以前可能很多小作坊、小店在卫生、消防、税务等方面不那么规范,但现在都要求越来越高。比如食品安全、环保要求、劳动合同法等等。这些都要求小生意人去学习、去遵守,如果跟不上,就可能面临处罚,甚至关门。虽然这是为了整个社会的规范化,但对于一些基础薄弱的小生意来说,确实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最后,就是“风口”的难抓。

现在很多新概念、新趋势层出不穷,比如直播带货、社群营销、私域流量等等。这些东西都可能成为新的增长点,但对于很多小生意人来说,学习和掌握这些新技能需要时间和精力,而且不一定能抓准方向。跟风不行,不跟风又怕被时代抛弃,这种两难的境地也让很多人感到焦虑。

总的来说,现在做小生意确实是难了,但也不是完全没机会。关键在于,你能不能在这些“难”里面找到突破口,能不能不断学习、适应变化,能不能做出真正让顾客认可的产品和服务。这年头,做小生意得有股“打不死的小强”的精神,还得有点“聪明才智”,才能在夹缝中求生存,甚至谋发展。想想也挺有意思的,虽然累,但也充满了挑战和可能性,不是吗?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美国有一个脱口秀表演者名叫turner sparks。


他在2004年前后曾经在苏州做过外教,教英文。


现在网络上还能找得到他的采访视频:



他在苏州教英文的时候,发现当时苏州市面上的冰淇淋从三十多的哈根达斯到三块钱的麦当劳甜筒之间有巨大的空白。


恰好,他大学的室友是mister softee老板的一个亲戚,而当时mister softee并没有在中国开展业务,所以他很轻松的就拿到了mister softee的授权。


mister softee是美国一种流动冰淇淋餐车品牌,堪称美国版的“黑芝麻糊”:



turner sparks是美国人,而且还是在苏州这样所谓中国经商环境最好的长三角,结果他遭遇了什么呢?


最开始,他只有一辆车的时候,生意确实很好,因为mister softee冰淇淋贩卖车确实很新奇,味道也不错,价格还不算贵,十块钱的样子。


但是等他把生意做到十辆车的时候,他却发现在国内做这种“小生意”,哪怕是他在经商环境已经是最好的长三角,哪怕他是美国人,哪怕他有一个外教的身份,他都遇到了许多在美国根本不可能遇到的问题:


比如他生意火爆后,很快就有假冒mister softee冰淇淋贩卖车出现,可是虽然他向有关部门投诉,但是完全没有用。


比如他生意好了后,各种部门过来揩油,他作为一个美国年轻人,一下子就被这种拥有大量灰色地带的经营环境给整蒙圈了。


当然,还有他对员工友善,而中国雇员回报给他是又吃又拿又做花账什么的,这遭遇是和刘强东第一次做生意简直是一模一样。


最后,他没有在中国创富成功,而是灰溜溜回到美国成了一名喜剧演员。


一名美国人在长三角创业都失败了,可见小生意有多难做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