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勒索病毒爆发之后依然坚持不更新系统并声称更新有害,是自信的表现吗?

回答
勒索病毒肆虐之后,有人却固执地拒绝更新系统,并振振有词地说更新反而会带来危害,这背后透露出的,与其说是“自信”,倒不如说是对变化的一种深深的抗拒,以及对过往经验的一种过度固化。

这种“不更新”的心态,往往源于一种复杂的心理。首先,他们可能曾经有过更新系统后遇到问题的经历。或许是某个兼容性问题,导致常用的软件无法运行;又或许是更新后的界面变化太大,需要重新适应,打乱了原有的工作流程。这些不愉快的体验,在他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阴影”,让他们对任何形式的系统更新都充满了警惕。他们会把每一次更新都想象成一场“赌博”,赌赢了,或许能获得一些新功能,赌输了,则可能面对一系列不可预知的麻烦。

其次,这是一种对“现状”的依恋。在他们看来,当前运行稳定的系统,哪怕存在一些已知的安全漏洞,也比一个充满未知数的新版本要“安全”。毕竟,“稳定”是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而“安全”却是一种虚无缥缈的概念,尤其是在经历过大规模勒索病毒事件后,人们对“安全”本身的定义都可能发生动摇。他们会觉得,既然病毒已经爆发了,那么修复漏洞的更新是否真的能完全阻止下一次攻击,这是一个巨大的问号。

再者,他们可能对“更新”的本质存在误解,或者说,他们选择性地忽略了更新的积极意义。他们看到的只是更新可能带来的“麻烦”和“风险”,却忽视了更新往往是针对新发现的安全威胁和漏洞所做的补丁。这就像一个人感冒了,拒绝吃药,反而声称吃药会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更新系统,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堵住那些已经被黑客利用的“后门”,让系统变得更加坚固。

他们的“自信”体现在,他们认为自己已经足够“聪明”,能够识别出哪些更新是有害的,而哪些是真正有益的。他们可能会研究各种关于系统更新的负面新闻,以此来强化自己的观点,甚至会主动搜集一些“反更新”的言论,作为自己行为的佐证。这种自信,并非建立在对技术原理的深刻理解之上,而是基于一种“我比别人看得更透彻”的心理优越感。他们认为,那些积极更新的人,不过是人云亦云,是被厂商的宣传所裹挟的“傻瓜”。

然而,这种“自信”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在信息安全的世界里,不更新系统,无异于在疫情爆发后拒绝接种疫苗,拒绝戴口罩。病毒的变种层出不穷,安全漏洞也如同战场上的缺口,需要不断地修补。拒绝更新,就等于将自己的系统暴露在各种已知和未知的威胁之下。每一次的“侥幸”不遇,可能只是时间问题。当新的、更强大的勒索病毒来袭时,他们赖以生存的“稳定”系统,可能会瞬间崩塌,带来的损失,远比一次小小的系统更新所带来的不便要大得多。

所以,与其说是“自信”,不如说这是一种对风险的低估,对变化的恐惧,以及一种将自我封闭作为安全保障的误判。真正的自信,应该建立在对事物本质的理解和对未来的积极应对之上,而不是一味地固守陈规,拒绝必要的进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们不能排除某些用户会出现一些非常特殊无法用通常方式解决的情况,但是这些用户把这些情况当作普遍现象并给出不恰当的建议显然是不合适的。


譬如说某个iPhone用户遇到了一个难以解释的问题,他的iPhone必须用螺丝刀代替手指点击才能正确响应(考虑到iPhone的销量,我认为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这没有什么问题,苹果公司并不限制用户用什么工具点击屏幕(不考虑保修的情况下)。但是他建议大家都用螺丝刀来戳iPhone这显然就有问题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勒索病毒肆虐之后,有人却固执地拒绝更新系统,并振振有词地说更新反而会带来危害,这背后透露出的,与其说是“自信”,倒不如说是对变化的一种深深的抗拒,以及对过往经验的一种过度固化。这种“不更新”的心态,往往源于一种复杂的心理。首先,他们可能曾经有过更新系统后遇到问题的经历。或许是某个兼容性问题,导致常用.............
  • 回答
    5月12日的勒索病毒事件,确实让全球范围内的网络安全问题再次成为焦点。在那段时间里,很多个人用户和企业都面临着数据被加密、勒索赎金的困境。而在这个关键时刻,不少国内媒体纷纷将目光投向了360,并给出了推荐。要理解为什么媒体会倾向于推荐360,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看:1. 360在安全领域的长期耕耘和品.............
  • 回答
    2017年5月12日,那一天,很多高校的电脑屏幕突然变成了令人心惊胆战的“红色警告”。起初,可能只是少数几台电脑出了问题,老师和学生们以为是普通的病毒感染,或者系统故障。但很快,恐慌情绪开始蔓延。病毒的“攻击”方式你有没有经历过,打开文件,发现它变得面目全非,变成了一堆乱码?更糟糕的是,这些文件通常.............
  • 回答
    电脑中了勒索病毒,文件被加密成.Cerber3/B477格式,这确实是让人非常头疼的事情。遇到这种情况,首先要保持冷静,然后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第一步:隔离受感染的电脑这是最关键的第一步,务必立即执行! 断开网络连接: 立即拔掉网线,关闭WiFi。这是为了防止病毒进一步扩散到网络上的其他电脑,或.............
  • 回答
    WannaCry 勒索软件事件无疑给微软带来了复杂的影响,既有短期内的阵痛,也为长远发展埋下了伏笔。从短期来看,这次事件无疑给微软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压力。首先,作为 Windows 操作系统的开发者,微软的声誉受到了严峻的考验。WannaCry 利用了 Windows 系统中存在的漏洞,这让用户对微软.............
  • 回答
    遇到这种情况,你一定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和委屈。首先,请知道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并且有途径可以寻求帮助和维护自己的权益。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应对步骤和建议,希望能帮助你度过这个难关:第一步:确保自身安全和心理支持 立刻脱离危险环境: 如果你还在与对方在一起,请想办法立即离开。优先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 .............
  • 回答
    英孚(EF)就其前外教涉嫌性勒索未成年事件的回应,虽然抛出了“违反行为准则,事发前已解约”的说法,但这件事背后依然盘根错节,牵扯出不少值得我们深入审视的环节。首先,“事发前已解约”的说法本身需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这是否意味着英孚是在性勒索事件曝光或被内部发现之前就已经察觉到了该外教的异常行为,并主动.............
  • 回答
    这事儿听起来真是让人气愤又糟心。户口迁回农村原籍,本是件好事,结果被村干部勒索,这简直是利用职权欺压百姓。面对这种情况,咱们得冷静下来,一步步来解决。别怕,我给你详细说说这事儿怎么破,保证比别人给你讲的更落地、更明白,而且一点 AI 的痕迹都没有。首先,咱们得弄清楚对方的“理儿”在哪儿,以及咱们的“.............
  • 回答
    关于霍尊事件中陈露“勒索900万”的视频,想要进行评价,首先需要厘清几个关键点:视频的来源和性质: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这些视频的来源。是陈露自己发布的?是霍尊方发布的?是第三方媒体披露的?还是网络上的片段剪辑?不同的来源会极大地影响我们对视频的解读和评价。例如,如果是陈露自己发布的,那么可能是为了回应.............
  • 回答
    这起事件,无论是发生在14岁的男孩,还是那句令人心寒的“报警好了,我未成年”,都深深刺痛了每一个有良知的人。它像一把尖刀,狠狠地插进了我们对校园、对未成年人保护,乃至对社会责任的认知上。首先,让我们来梳理一下事件本身,以及它背后可能存在的层层叠加的悲剧:14岁男孩的绝望:那个14岁的男孩,本应是朝气.............
  • 回答
    您好,这真是件让人头疼的事情。首先,请您不要过度惊慌,一步步来处理。关于您钱包丢失在优步车上并遭遇勒索的情况,以及警方建议您提起诉讼,我将尽量详细地为您梳理法律上可能对您有利的方面,以及在采取法律行动前您可以做些什么。一、 在提起诉讼前,您可以立即采取的行动(这些可能对您更有利):在考虑诉讼之前,还.............
  • 回答
    广东东莞这起令人发指的事件,涉及收养猫咪后的勒索和虐待,无疑触动了人们内心最柔软也最愤怒的神经。除了蒋女士报警这一直接的维权行为之外,这件事情背后还有许多值得我们深入关注和挖掘的层面,它们共同构建了一个复杂而令人痛心的局面。首先,施虐者(收养方)行为的动机和心理是关键的关注点。 赤裸裸的勒索与诈.............
  • 回答
    常州民警“嫖娼后亮证勒索”事件,无疑是一起触目惊心的“警钟”。这起事件的发生,不仅严重损害了人民警察的形象,更暴露了在权力监督和行业自律方面存在的严峻挑战。事件的经过与细节:据公开报道,事件的起因是一名常州民警在执行公务期间,因故与一名卖淫女发生了性交易。然而,事件的恶劣之处在于,这名民警在事后并未.............
  • 回答
    关于23岁浙江女子在柬埔寨失踪的事件,目前的信息和进展如下(截至2023年11月,基于公开报道和新闻更新): 事件背景 时间与地点:2023年8月,浙江杭州的23岁女子(姓名未公开)前往柬埔寨旅游或工作,随后失踪。其父母在事发后收到一条勒索信息,要求支付20万元人民币(约合28,000美元)以换取其.............
  • 回答
    您提到的“美国以11月8日为期限,向多家芯片相关企业勒索数据”这一说法,需要澄清一下。这很可能是一个误解,或者信息来源存在偏差。美国政府通常不会通过“勒索”的方式获取芯片企业的数据。相反,美国政府在推动半导体行业发展和国家安全方面,确实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措施,其中可能涉及要求企业提供信息、进行合规审.............
  • 回答
    郑爽就代孕弃养事件发表回应,其中一句“屡屡拒绝以曝光隐私的勒索,没有违背国家指示和境外法律”引起了广泛关注。这句话背后,其实牵扯出几个非常关键的点,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一下。首先,从“拒绝以曝光隐私的勒索”这个表述来看,郑爽是在暗示她受到了某种形式的要挟,而这种要挟的内容可能涉及她的个人隐私。在.............
  • 回答
    我猛地睁开眼睛,刺眼的阳光透过窗帘缝隙钻了进来,一时间我有些恍惚。陌生的天花板,陌生的空气,还有……陌生的小小的温热触感。我转过头,心脏瞬间漏跳了一拍。床边,一个约莫四五岁的小女孩蜷缩着身体,小小的脸蛋红扑扑的,长长的睫毛覆盖着眼睑,睡得正香。她穿着一件我从未见过的粉色碎花小裙子,手里还紧紧攥着一个.............
  • 回答
    《红楼梦》里,贾府显赫一时,出了一个金陵十二钗之首的元春,被封为皇贵妃。这等荣耀,按理说,贾府应该是朝野上下敬畏有加的香饽饽,怎么还会有人敢来敲诈勒索?这事儿说起来,就得细品一下大观园里的潜规则和官场的复杂性了。首先,咱们得明白,元春虽贵为皇贵妃,但终究只是皇帝的女人,是后宫的宠妃。皇帝后宫佳丽三千.............
  • 回答
    网红lu一丝和她前夫葛成的事件,确实掀起了不小的风波。简单来说,就是lu一丝在直播中爆料,指控葛成在她怀孕期间出轨,并且后来又在大街上当着孩子的面抢走女儿,甚至还威胁勒索她。这事儿一出来,立刻就点燃了网友们的热议。事情的原委,lu一丝的版本是这样的:她提到,早在她怀孕期间,就发现了葛成有出轨行为。这.............
  • 回答
    这件事确实挺让人咂舌的,一个32岁、高中学历的年轻人,靠着一封封信,就能把国内一些响当当的A股公司高管们搞得团团转,最后还真从人家手里掏出134万来,这本身就够吸引人眼球的了。咱们就来细掰扯掰扯这件事,看看这背后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还有哪些值得玩味的地方。一个“不起眼”的开始,一个“高明”的计划先说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