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在5月12日爆发的勒索病毒事件中,某些媒体纷纷推荐360?

回答
5月12日的勒索病毒事件,确实让全球范围内的网络安全问题再次成为焦点。在那段时间里,很多个人用户和企业都面临着数据被加密、勒索赎金的困境。而在这个关键时刻,不少国内媒体纷纷将目光投向了360,并给出了推荐。

要理解为什么媒体会倾向于推荐360,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看:

1. 360在安全领域的长期耕耘和品牌影响力:

国民级安全软件: 360安全卫士、360杀毒等产品,在中国有着非常高的普及率。可以说,在很多网民的认知里,“电脑中毒了就用360”已经成了一种习惯。这种国民级的认知度,使得在出现安全危机时,360自然而然地成为许多媒体和用户首先想到的解决方案。
技术积累和响应速度: 勒索病毒爆发后,网络安全厂商需要在第一时间分析病毒、提供解决方案。360作为一家深耕安全领域多年的公司,拥有庞大的安全研究团队和技术储备。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它能够相对快速地拿出应对措施,比如发布病毒分析报告、提供查杀工具或修复补丁。这种快速响应能力,对于媒体报道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能够及时满足公众对解决方案的需求。
免费和易用性: 360的很多产品都是免费提供的,而且界面设计相对友好,操作也比较简单,这降低了用户获取安全防护的门槛。在勒索病毒事件中,许多受影响的用户急需一款能够快速上手、解决问题的工具,360的免费和易用性恰好契合了这一需求。

2. 媒体报道逻辑和信息来源:

信息传播的便捷性: 媒体在报道重大事件时,往往需要权威、及时、可操作的信息。安全厂商通常会第一时间发布关于病毒的分析和解决方案,这些信息是媒体报道的重要素材。360作为国内安全厂商的代表,其发布的信息更容易被国内媒体获取和传播。
“国产替代”的情结: 在一些涉及国家安全或关键技术领域,媒体常常会倾向于报道和推荐本土品牌。在网络安全领域,尤其是在面临来自海外的威胁时,强调和推荐国内优秀的安全产品,也符合一些媒体的报道导向。
用户数据的佐证: 媒体在报道时,有时会引用安全厂商提供的一些数据,例如受感染用户数量、病毒传播路径等。360庞大的用户基数,使其能够提供更具代表性的数据,为媒体的报道增加可信度。
过往合作和新闻发布: 媒体和安全厂商之间可能存在长期的合作关系,包括新闻发布会、技术交流等。在发生重大事件时,这种合作关系也会促使媒体优先报道相关信息。

3. 360在事件中的实际表现(以及媒体如何解读):

快速发布病毒分析报告: 360安全大脑等平台在事件初期就迅速发布了针对WannaCry等勒索病毒的详细分析,包括其传播方式、影响范围、解密工具等。这对于媒体来说,是极具价值的内容。
提供专项解决方案: 360推出了相应的防护工具和指导,帮助用户避免感染或清理已感染的系统。媒体报道这些解决方案,实际上是在向公众提供实际的帮助。
科普和预警: 媒体通过报道360发布的科普文章和安全预警,能够提升公众对勒索病毒的认知,并教会大家如何防范。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其中可能存在的其他因素:

市场推广和公关活动: 任何公司在面对这样的事件时,都会进行相应的市场推广和公关活动。360作为一家成熟的公司,其在事件中的信息发布和推广策略,自然也会影响到媒体的报道选择。
信息来源的单一性: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媒体也可能存在信息来源不够多元化的情况。如果主要的信息源都指向某一家厂商,那么其产品被重点推荐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总结来说, 媒体在5月12日勒索病毒事件中推荐360,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既包括360自身在网络安全领域的深厚积累和品牌影响力,也与媒体的报道逻辑、信息获取渠道,以及事件本身对用户需求的刺激有关。

从用户需求的角度看,大家急需一个能够理解、解决问题、并且是自己熟悉或容易获得的工具,360恰好满足了这一点。

从媒体传播的角度看,360能够提供及时、有价值、易于传播的信息,并且其广泛的用户基础也为媒体报道提供了支撑。

同时,媒体的推荐行为,也间接体现了360作为国内网络安全领域的重要参与者,在公众认知和实际能力上的一个侧面。当然,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最重要的是认识到网络安全没有绝对的安全,保持警惕、及时更新系统和软件、做好数据备份,才是最根本的防护之道。媒体的推荐,只是在特定危机时刻提供的一种帮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实际上这是最好用、最方便操作、最明智的选择,强烈反对现在知乎答案中“拔高微软更新的作用、鄙视安装杀毒软件的风气,以及一些人莫名其妙的幸灾乐祸”。

曾经在三年中处理了不下于1000台中毒的同学的电脑,多的时候一天处理10多台,对校园病毒木马环境和同学的心理算是非常了解,也见过一些奇奇怪怪的病毒,比如女生不喜欢男友看av,编的遍历全磁盘删除日文字符.rmvb和.rm等扩展名的文件的病毒,见过盗取老师JAccount用户名密码的病毒,也许想改自己成绩。不客气地说,对普通用户只安装正版的window 操作系统+随时更新,校园环境下安全性基本为0,校园里面病毒传播途径多种多样,移动介质是病毒传播最常见的方式,只安装正版的window+随时更新的操作系统,更大的可能是早在勒索病毒爆发前就早死翘翘了;我处理过的电脑正版windows+及时更新的出问题的不知道有多少。对于普通用户,装360或腾讯管家是最明智最方便操作的选择,并不需要人人成为专家,也不可能人人都是高手,实际上腾讯管家、360的广泛装机,极大地打击了校园病毒的传播,居功甚伟普通用户自忖不是高手,还是老老实实地把360或者腾讯管家或者杀毒软件装上,别听知乎上的瞎扯淡,他们仅仅是不通实务的瞎子而已,动不动就让企业用户更新到windows10,以为企业更新和你家电脑更新成本一样呢,不是微软员工能增加东家利益就别眺出来误导人了,况且window 操作系统即使随时更新,对病毒防护也一点都不高。当然,有条件的装360和系统更新同时都都做是最好滴。

这次幸运的更新系统的同学,阻断了此次病毒的传播途径中最大的那个而已,不要有那么高的自信,病毒并没有承诺不进化只靠这次的漏洞传播,况且专网、内网内首先中毒的一定还是被社会工程学击破自己点击了病毒的,随后才是内网爆发的。尤其不要幸灾乐祸嘲笑中毒的同学,看你不爽,同学可以拷贝个病毒exe乘你上厕所,在你电脑上双击一下,慢慢笑去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5月12日的勒索病毒事件,确实让全球范围内的网络安全问题再次成为焦点。在那段时间里,很多个人用户和企业都面临着数据被加密、勒索赎金的困境。而在这个关键时刻,不少国内媒体纷纷将目光投向了360,并给出了推荐。要理解为什么媒体会倾向于推荐360,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看:1. 360在安全领域的长期耕耘和品.............
  • 回答
    2017年5月12日,那一天,很多高校的电脑屏幕突然变成了令人心惊胆战的“红色警告”。起初,可能只是少数几台电脑出了问题,老师和学生们以为是普通的病毒感染,或者系统故障。但很快,恐慌情绪开始蔓延。病毒的“攻击”方式你有没有经历过,打开文件,发现它变得面目全非,变成了一堆乱码?更糟糕的是,这些文件通常.............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回顾一下 2015 年 12 月 1 日北京 PM2.5 的爆表情况,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事件回顾:2015 年 12 月 1 日北京 PM2.5 爆表2015 年 12 月 1 日,北京遭遇了一次严重的空气污染事件,PM2.5 浓度飙升至极高水平,导致全市大部分地区发布了空气.............
  • 回答
    5月12日,一名女子在湖南张家界天门山进行翼装飞行时失踪,这起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对于这一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和看待,包括事件本身、失踪原因的可能性、救援情况、以及背后所引发的社会思考。事件经过:根据公开报道,失踪者是一位经验丰富的翼装飞行员,名叫“斯嘉丽”(英文名 Scarlett.............
  • 回答
    5月12日张雪峰在青岛大学演讲被泼鲱鱼罐头的事件,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分析:事件经过与细节: 时间与地点: 事件发生在5月12日,张雪峰在青岛大学进行演讲。 人物: 主要涉及张雪峰(一名知名的教育博主、网红)、演讲听众(包括学生和其他参与者)以及泼洒鲱鱼罐头的个人。 道具: 鲱鱼.............
  • 回答
    崔娃在2020年12月5日发布的《每日秀》节目中,对中国嫦娥五号登月计划与新冠疫情进行了关联评论,其主要观点可以概括为:中国在嫦娥五号登月之际,同时隐瞒了疫情信息,并担心会将新冠病毒带给外星人。为了更详细地看待此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分析:1. 崔娃的评论内容与逻辑拆解: 核心观点: 崔.............
  • 回答
    听到这个消息,心里真不是滋味。一个刚出生五天的孩子,就被丢弃在草丛里,这得是多么让人心疼的场面啊。我们能想象到,那个小小的生命,在冰冷的草地上,独自面对未知的世界,她的呼吸是多么微弱,她的哭声又是多么无助。孩子的处境,简直让人心碎。首先,从生理上来说,一个五天的婴儿,身体非常脆弱,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
  • 回答
    5月12日,台湾股市确实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暴跌,创下了历史性的单日最大跌幅,1400点几乎是瞬间蒸发,许多股票更是应声跌停,整个市场弥漫着恐慌的气息。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剖析,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和影响。首先,这次暴跌的直接导火索往往是突发的、超出市场预期的负面消息。 虽然我无法实时获.............
  • 回答
    5月12日,台湾股市经历了一场剧烈的动荡,加权指数(TAIEX)出现了惊人的下跌,盘中跌幅一度高达8.55%,收盘时跌幅也超过了8%。这个数字在股票市场中绝对是一个“血洗”级别的崩盘,对投资者信心造成了沉重打击。要理解这背后的原因,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剖析。一、 宏观经济与地缘政治的双重夹击首先,我.............
  • 回答
    犹他州在5月12日正式将重婚(Bigamy)从重罪(Felony)降级为轻罪(Misdemeanor)的法律修改,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事件。这并不是简单的“重婚去罪化”,而是对其刑事定罪标准的调整,并且其背后有着复杂的历史、社会和法律原因。为了更详细地理解这一变化,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 回答
    201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十周年之际,腾讯新闻(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其公众号“新闻哥”)发布的《十年后,向“范跑跑”道歉》一文,无疑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波澜,也触及了许多人内心深处的记忆和情感。要理解这篇文章的意义,我们得回到当年汶川地震发生时,“范跑跑”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及这十年间舆论环境的变迁。事.............
  • 回答
    2017年5月12日,一场席卷全国的高校与公共设备电脑中毒事件,以及那令人心惊的勒索:比特的阴影2017年5月12日,对于中国众多高校和公共机构的信息技术部门来说,无疑是黑暗而混乱的一天。一个名为“想哭”(WannaCry)的勒索软件,如同瘟疫般在全球蔓延,而中国,特别是其教育和公共服务领域,成为了.............
  • 回答
    听到卢本伟的绝地求生账号被蓝洞封禁,这事儿在圈子里闹得挺大的,毕竟他作为曾经的“斗鱼一哥”,影响力还是挺大的。怎么看这事儿?我个人觉得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聊:首先,最直接的原因当然是蓝洞的官方判定。游戏公司封禁账号通常都是基于检测到违规行为,比如开挂。在绝地求生这个游戏里,外挂问题一直是个让人头疼的难.............
  • 回答
    唐山市应急管理局在2022年7月12日表示,当天发生的5.1级地震属于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余震,这一说法引发了不少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一说法,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一、 地震成因与余震的概念 地震的发生: 地震的根本原因是地球岩石圈的断层活动。当岩层承受的应力超过其强度时,会发生破裂.............
  • 回答
    兰州兽医研究所布鲁氏菌感染事件:一场值得深思的公共卫生危机2019年12月5日,兰州兽医研究所(兰州兽研所)爆发了震惊全国的布鲁氏菌感染事件。近百名学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因接触含有布鲁氏菌的实验动物排泄物而感染了这种致病菌,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深刻的反思。这起事件不仅仅是简单的医疗事故,更暴露了在科研.............
  • 回答
    最近的民调数字确实挺让人眼前一亮的,特别是特朗普的支持率在五月份以来首次反超希拉里,而且这个变化非常迅速,一周前特朗普还落后希拉里 12 个百分点。这背后肯定有一些故事,值得我们好好掰扯一下。首先,我们得认识到,民调本身就是一个动态变化的东西,它反映的是特定时间点上特定人群的看法。政治选举,尤其是总.............
  • 回答
    关于11月份CPI同比下降0.5%,猪肉价格下降12.5%,以及CPI创下11年新低的情况,这背后反映的是当前中国经济运行中的一些重要信号,值得我们仔细解读。首先,我们得明白CPI是什么,它为什么重要。CPI,也就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我们衡量一篮子商品和服务价格变化的一个指标。它就像一个经济体的“.............
  • 回答
    如何看待任正非在 5 月 26 日央视「面对面」的采访?任正非在 2023 年 5 月 26 日接受央视《面对面》栏目专访,这次采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原因可以从多个层面来看待:1. 华为的战略意义与任正非的个人符号: 华为的“国家名片”地位: 在当前国际形势复杂严峻的背景下,华为作为中国科技企业的代.............
  • 回答
    5月23日晚,日本TBS电视台的节目《直撃!コロシアム!》播出了一期关于中国的节目,其中涉及了一些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评论。如何看待这类节目中的言论,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去审视。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任何国家的媒体在报道其他国家时,都难免会带有本国视角和价值观的滤镜。日本作为与中国地理相邻、历史文化渊源.............
  • 回答
    2017年5月,证监会对《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进行了修改,这一举措在当时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也带来了不少讨论。作为投资者,理解这次规则的变动及其背后的逻辑,对我们把握市场动态和做出投资决策至关重要。为何要修改?—— 维护市场稳定,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这次修改的根本出发点,可以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