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正式发布,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信息?

回答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于2023年7月13日正式发布,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国家发展大局,对中部地区发展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这份《意见》的出台,标志着中部地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这份《意见》内容非常丰富,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解读其值得关注的信息。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

一、 战略定位的深化与明确:

从“崛起”到“高质量发展”: 《意见》最核心的改变在于将中部地区的发展目标从过去的“崛起”提升到“高质量发展”。这不仅仅是概念的转变,更是内涵的深化。高质量发展强调的是发展速度、发展质量、发展效益的协调统一,是创新驱动、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有机结合。这预示着中部地区的发展将不再唯GDP论,而是更加注重发展成果的普惠性、可持续性和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在国家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的再强调: 《意见》再次明确了中部地区在国家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中部地区作为连接东西、贯通南北的重要枢纽,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维护国家战略纵深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此次《意见》的出台,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中部地区战略价值的再认识和再强调。
以“中部地区”整体性发展推动国家区域协调发展: 《意见》强调的是“中部地区”作为一个整体的协调发展,而非仅仅是某个省份的单打独斗。这有助于打破行政壁垒,促进区域间的资源要素流动、产业协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形成更有竞争力的区域经济增长极。

二、 发展理念的创新与升级:

坚持创新驱动: 《意见》将科技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强调要建设高水平创新型中部,强化原始创新能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这将为中部地区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提供强大的内生动力。
坚持协调发展: 《意见》注重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一方面,要推动城市群和都市圈协同发展,提升城市功能,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另一方面,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
坚持绿色发展: 《意见》强调要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发展绿色产业,建设美丽中部。这与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高度契合,也回应了社会对美好生态环境的期盼。
坚持开放发展: 《意见》鼓励中部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吸引和利用外资,拓展国际合作空间。这将为中部地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增长动能。
坚持共享发展: 《意见》强调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共同富裕,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三、 重点任务的聚焦与深化:

《意见》围绕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部署了一系列具体举措,其中一些重点任务尤为值得关注:

1. 建设全国重要能源资源战略支撑区:
信息点: 这是中部地区在国家能源安全战略中的重要定位。中部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天然气、水能等资源,是国家能源供应的“压舱石”。
详细阐述: 《意见》将支持中部地区提升能源保障能力,优化能源结构,推动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建设绿色低碳的能源体系。例如,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技术升级,有序发展水电、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加强区域能源互联互通,构建安全可靠的能源供应网络。这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特别是东部地区的能源供应,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2. 建设国家重要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区:
信息点: 强调中部地区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的基础性作用。
详细阐述: 中部地区是中国的粮仓,《意见》将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中部地区的农业生产能力。这包括: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农业机械化、智能化水平,推广绿色优质农产品种植技术,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保障国家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同时,也鼓励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3. 建设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区域:
信息点: 突出了中部地区在文化传承与发展中的独特地位。
详细阐述: 中部地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意见》将支持中部地区深入挖掘、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例如,支持文物古迹的保护利用,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弘扬红色文化、古都文化、黄河文化等地域特色文化,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这有助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4. 建设支撑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力量:
信息点: 这不是简单重复,而是指新时代中部崛起的新内涵和新动能。
详细阐述: 《意见》强调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塑造中部地区发展新优势。这体现在: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特别强调在中部地区布局和发展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
建设高水平创新型中部: 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引进和培育高科技人才,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深化改革开放: 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国内大循环。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推动城市群和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加强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要素流动和优化配置。
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四、 政策支持的力度与方向:

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更加系统和有力: 《意见》的发布本身就意味着国家层面将更加重视中部地区的发展,并出台一系列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这可能包括财政支持、金融支持、土地政策、人才政策等方面。
强调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在政策支持上,将更加注重激发市场活力,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同时政府将更加注重发挥引导、规划、监管等作用,为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注重机制建设和体制创新: 《意见》可能会提出建立健全促进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例如区域协调发展机制、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等,以解决制约中部地区发展的深层次问题。

五、 实施保障的着重方面:

加强党的领导: 《意见》强调要坚持党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为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强化规划引领: 强调要科学编制和实施相关规划,明确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
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可能会建立跨部门的协调推进机制,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
鼓励先行先试: 鼓励中部地区在改革创新方面先行先试,探索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模式和路径。

总而言之,《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是一份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纲领性文件,它为中部地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描绘了蓝图、提供了动力。 值得关注的信息体现在其战略定位的深化、发展理念的升级、重点任务的聚焦以及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力度等方面。这份《意见》的出台,将有力推动中部地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为实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贡献中部力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就是在逆推“长江防线”。


这两年提“长江经济带”,社科院那边嘟囔:这是“长江防线”吧?

意思是南北发展出现明显分化。

85年北方占全国GDP的45%,19年是35%;80年北方工业占全国的50%,19年是33%(剩下的都是重工)。其中东北三省、天津、河北、山东,贡献了降幅里的95%。

东北三省是停滞、天津是挤水分、河北是服务北京、山东是增速放缓。

这个发展分化后面跟着一串鬼东西:投资逃离、地方债危机、人口流失与本地老龄化等等等等。

19年的第四次经济普查,国务院直管,真正摸了把底,结果发现“北虚南瞒”:山东GDP多算了9820亿,安徽GDP少算了4004亿。

诚实的经济数据也呼应了诚实的人口数据。00年到10年,中国人口净流出省份一般都是贵州重庆四川湖北这些南方省份,因为大规模外出务工。

现在是东北三省加内蒙古和甘肃。北方有成规模人口净增长的就只有山东河南双雄,其他省份基本停滞。

所以有人根据地方债压力、人口流出等因素沿江划线,提出了经济上的“长江防线”。

我们当时一看都在骂娘:

艹,这不是南宋吗?


去年我说:不能只盯着长江经济带(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投资还是在长三角),一定要往中部加重投资,否则南方增长也是疲软。

结果一票北方胖友表示不满:怎么感觉我们都被抛弃咧?

木有抛弃。中部地区联通东西南北,中部起来,北方的已经的投资才有会有更大的辐射范围和收益;中部如果僵住,北方自身很难给出满意的收益率,投资依然会南奔。

中部虽然没有险峰,但却是中国经济的高地。内部的郑州武汉一南一北,互为脊梁。只要这条纵线上顶住投资负收益和人口负增长这个“双负趋势”,就能支撑住山东山西陕西,控制华北(山东算华东)东北两大板块的下滑。

这块顶不住,“新常态”就真的来了。


所以我与专家这次贴贴。

这次的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意见,本质就是加重对中部的投资。

一是更好地承接东南的产业转移,加速中部的工业化。这是我喜欢的剧本,浪潮阶梯式地由沿海自内陆产业转移,而不是跑路东南亚;

二是增加中部的公共服务投入,降低生活成本,让公众有更多剩余。这也是增加内需的正道。

所以意见里在大目标之后,第一个具体要求就是“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重点提到了武汉(高科)、合肥(高科)、郑州(制造群)、长株潭(装备制造)、南昌吉安(代工)、太原(新材料)、洛阳(装备制造),明确了目标产业(新材料新能源3C制造等)和本地老产业的升级。

怎么做到呢?第二个要求就是“积极承接制造业转移”。有些地方地价不是狂涨嘛,上头下去喊话协调不是木大嘛,中央出钱,你们把巢建好,凤凰自然来,凤凰也交不起租了。

这是第一大块的重点。

在我看来,城乡融合、农村现代化、提升公共服务(卫生体系和河南一直期盼的高校建设),都属于第二大块。

就是通过加大政府投入、增加廉价的公共服务供给、降低公众的生活成本。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号称“亚洲最大的医院”,是郑大一附院的荣誉,但不是河南的光彩,因为这说明河南的医疗资源太集中,总体是缺乏的。


这份意见的很多逻辑是水到渠成,真正要关注的是意见里反复强调的内部协调问题。

中部地区最大的痛点和沿海还不一样。沿海是承接国际分工的订单,在市场的逻辑下已经形成了比较清晰的各地产业方向,地方政府把主要精力放在服务配套即可。

中部不同,在GDP的压力下,中部各地政府有段时间在产业规划上有点乱。在非传统产业上(也就是除去江西的有色金属山西的煤炭河南的食品轻纺这些老产业),中部的重复产业有点多,内部竞争比较明显。

像纺织,河南做江西也做;3C代工,六省大家都做。一窝蜂的结果,是中部现在的产业集群水平还比较弱,重复建设多,十根手指张开,没有拳头。

这个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能寄希望于中央(协调指导方)、中部(承接方)、沿海(转移方)的磨合。


总之,南北分化不是一个健康的格局。要逆推现在投资收益与人口流入的长江防线,中部必须要起来。

天下之中,总不能是塌着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