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电动自行车上牌必须有脚蹬,但为什么很多车主表示没电的时候脚蹬几乎也不用?

回答
关于电动自行车上牌必须有脚蹬,但很多车主实际使用中却很少用到脚蹬的现象,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些挺有意思的现实情况和用户体验的考量。咱们掰开了说,不把话说得太死,就聊聊为啥会这样。

首先,咱们得明白,电动自行车上牌必须有脚蹬,这更多的是一种法规和标准层面的要求,而不是基于实际使用需求来制定的。 很多国家和地区在制定关于“电动自行车”的定义时,都会加上“具备脚踏骑行功能”,或者“以人力为主,电助力的交通工具”这类描述。为啥要这么规定呢?

区分电动车和电动摩托车/轻便摩托车: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如果一辆车没有脚蹬,看起来、骑起来都更接近于摩托车,那么它可能就需要按照摩托车的标准来管理,比如需要驾照、牌照颜色不一样、强制保险要求更严格等等。有了脚蹬,就给了它一个“自行车”的身份标识,即使它主要靠电能驱动,也还是能在某些管理类别下,享受相对宽松的管理政策。这方便了更多人能够合法地拥有和使用这类车辆,也减少了管理上的复杂性。
安全考虑(法规层面): 法规制定者可能会认为,脚蹬的存在意味着即便在电池耗尽的情况下,使用者依然可以通过蹬踏来获得一定的动力,从而在紧急情况下可以缓慢移动到安全地带,而不是完全瘫痪。这是一种“兜底”的安全保障。
鼓励骑行(初衷): 在电动自行车刚刚兴起的时候,法规的制定者可能也希望它能保留一部分“自行车”的属性,鼓励大家在能骑行的情况下,也能通过脚踏来锻炼身体,享受骑行的乐趣,而不是完全依赖电力。

那么,为啥很多车主表示没电的时候脚蹬几乎也不用呢?这里面有几个现实原因:

1. 电动自行车的“电动”属性太强: 咱们现在买的电动自行车,很多动力都相当足,尤其是起步和爬坡时,电机提供的动力是很显著的。这意味着,即使是上坡,如果没有电,光靠人力去蹬踏,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件非常吃力的事情。
重量问题: 和传统的自行车比起来,电动自行车往往要重很多,因为它要承载电池、电机、控制器等额外的部件。没有电的时候,这些重量就成了实实在在的地心引力,蹬起来的阻力可想而知。
传动设计: 有些电动自行车的传动设计可能更侧重于电助力的效率,而不是纯粹的人力骑行。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蹬起来,也可能不如同级别的普通自行车来得顺畅省力。
速度需求: 大家选择电动自行车,很多时候是为了省力、快速地到达目的地。一旦没电了,速度会大幅下降,这时候如果还要费力去蹬,那种速度和体验可能远不如打个滴滴或者等公交,所以很多人宁愿推着走,或者干脆放弃。

2. “没电了”通常意味着大范围的无法使用: 对大多数车主来说,“没电了”通常不是在刚启动时遇到的情况,而是在骑行了一段距离后,电量耗尽。这时候,可能离家或者目的地还有一段不短的距离,而且往往不是平坦的路段。在这种情况下,指望靠蹬踏来完成剩下的路程,对体能的要求就很高了。
想象一下: 你骑着一辆载着电池和电机的车,可能十几二十几公斤,在有坡度的路上,而且你可能已经骑了一段时间,体力也不是最佳状态。你真的会愿意去蹬吗?很多人宁愿靠自己的双腿把车推到最近的充电点或者家里。
“代步工具”的定位: 大多数人购买电动自行车是为了方便快捷地“代步”,而不是为了锻炼。当它失去了“代步”的便捷性时,它就失去了大部分的吸引力。

3. 用户习惯和心理: 久而久之,车主们会形成一种心理预期:电动自行车就是靠电的。一旦电没了,它的“电动”属性就消失了,大家会自然而然地将其归类为“需要推着走的重型自行车”,而不是一个能用脚蹬起来的交通工具。而且,如果有人真的在没电时强行去蹬,可能会觉得有点“尴尬”,或者觉得自己的车子“坏了”。

4. 对脚蹬的实用性认知: 很多车主可能只是象征性地骑过一两次没电时的脚蹬,体验了其中的困难后,就彻底放弃了。他们可能不认为脚蹬是车辆的“主打功能”,而只是一个满足上牌要求的“配件”。

总结一下,电动自行车上牌要求有脚蹬,是法规为了规范管理、区分车型而设定的“硬性指标”。而大多数车主在没电时不用脚蹬,则是因为在实际使用中,缺乏电力的电动自行车由于自身重量大、电机辅助特性强等原因,人力骑行体验差,远不如推行方便,或者说,在这种情况下,它已经失去了作为一种便捷交通工具的主要价值。与其费力蹬,不如接受它暂时变成了一个“重型两轮工具”,然后解决电的问题。

所以,你说为什么车主们觉得没电的时候脚蹬用不上?其实,这就像汽车没油了,你不会想着去人力驱动引擎吧?电动自行车在设计之初就带有强烈的电助力基因,一旦这个基因丧失,它的使用逻辑就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脚蹬在那个时候,更多的是一个象征,一个上牌的“通行证”,而不是一个真正能让你摆脱困境的“救生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要解决群众的短距出行问题

还要减轻负担

不但牌照免费

而且不用你去学驾照

脚蹬子体现了制定政策的专家最大的善意

分明就是一个以电动机为唯一动力来源的机动车

横看竖看,怎么看都是一辆机动车

依法依规就得按机动车管理

牌照、驾驶资格、保险,一样都不该少

但是你让一个买不到2000元交通工具的人,花上千元学二轮摩托车驾驶执照?

专家煞费苦心

终于论证出一个区别机动车的点:脚蹬子

有了脚蹬子,你就不是以电机为唯一动力来源

那它就是一个可以人力驱动的自行车啊

可以不按机动车管理,还跟法律不抵触啊

为了减少你的成本,政府连牌照都免费发啊

完全不需要你付出任何成本,只要骑车时当脚蹬子不存在就行

这是怎样的善意啊!

就问你们公司为了合规化,养了多少没用的部门,付出了多少成本,做了多少无意义的事情?

但是为了合规,有些事情不得不做呀。

政府做事一样要合规,法律不是政府说开口子就能随便开口子的

你今天骂了给电动自行车设的限制

明天你就又骂政府不负责,不管马路上乱蹿,闯红灯,客厅骑车的电瓶车啦

是不是?

你嫌电动自行车限速低,你嫌它脚蹬子难看

那你花钱买电摩呀,你去学驾照呀,你去上那郊区县城牌照呀,你在市区外限行进不来呀

买不起电摩的怎么办,负担不起驾照、保险的怎么办,身处限摩区的市民怎么办?

一个脚蹬子,不破坏法律的前提下,解决了99%市民的短途出行问题,解决了非机动车管理的问题

这是政府、专家的智慧与善意,是仁政。


声明:文中所提及的“善意”思路,不是本人原创,网上已有前辈说起过,可惜应者寥寥。

正好我看到了,我被说服了,认同了。

见到此问题,就用自己的语言,按某位温润如玉的网络大V的写作风格,把这个道理讲了一遍。

没错,我就是吹了,翻着花儿吹。

相关人员和政策几乎一律都是骂声,这客观吗?这不客观。

所以我得找补一下。

所以我吹的时候也不考虑客观不客观,客观地吹我可能水平有限也做不到

熟悉这种随意换行写法的,就知道这是纯粹情绪化的写作风格

写完我爽到就完了。

user avatar

因为绝大多数“电动自行车”其实是个踏板摩托车,这玩意儿能蹬得动就怪了。

真正的电动自行车,真就是自行车加电动,那么它只能代步了,要想送快递、送外卖……都干不了。

user avatar

没用,还碍事,纯粹应付政策的产物,一般买回来就直接拆掉的。

就跟转向45度限位一样,是非常恶心的设计。如果说限位是为了安全,防止倾倒,但正常人骑车谁敢转这么大的弯。但强行加上限位会导致很多场合下挪车很不方便,你就得反复地前进、倒退才能挪出来,实在不行还得上手搬。买了新车后,发现限位是焊死在车把杆上的,拆不掉。一开始我也强行适应了几天,但最终还是受不了给撬掉了,没了限位,90度转弯挪车真舒服。

还有超速警报,你丫都限制25km/s了,还整这些没用的,两秒钟滴一下,烦不烦人!更傻逼的是,警报还跟转向提示音用一个喇叭,拆都没法拆,淦!

对了,还限制整车重量,导致大量厂家换用三元锂电池。虽说锂电池有一万个优势,但安全性就是一票否决!!!!你们拍着胸脯说说,你们小区有几个充电站!先不说费用问题,有木有!多不多!抢不抢得到!!!!很多人为了方便当然就把电池拿回家充了,结果就是,近几年电动车/电池在家充电把家烧了的事故指数级增长。铅酸电池它有一万个劣势,又重续航又短,但它安全性极高,除非你给丫正负极接短路了,否则很难着火。而且还很便宜,回收方便,用几年容量衰减了直接半价以旧换新,不香嘛!

电动车,尤其是低端电动车是要控制成本的,锂电池虽然轻但是贵,那就要么换铅酸,然后因为新国标限制整车重量,把其他部位削得不能看;要么用便宜的劣质三元锂电池导致安全性下降。更加安全的磷酸铁锂?想啥呢,加钱吧小伙!!!!就问你,你愿意花4999的价格买一台速度只有25km/h的旗舰级电动车当你从家到地铁站的代步工具吗?

虽然磷酸铁锂更安全,但它还是能量密度很高的锂电池,还是有着火的概率,而且一旦着火,几秒钟就会完全失控,你根本没机会去处理它,你就只能打119,然后逃命。119来了,把火灭了,家也没了,还会牵连邻居。

于是就出现了电动车、电池禁止进家的政策,那你出政策之前能不能把小区的充电设施建设好啊!!!!我们辣么大个小区,充电位只有10个,还是上个世纪那种投1元硬币充4小时那种!你不光要去抢充电位,还得想办法整1元硬币,你就说阴间不阴间!!!!现在大数据时代,口袋里纸币现金都很少带,上哪整1元硬币去!!!!每次看到楼下哥们把电动车从家推出来我都害怕,生怕哪天他家车着了牵连楼上楼下。单元门上,电梯里到处贴着电动车禁止进家,有用吗????

user avatar

真正的电动助力自行车,因为不实用没几个人买。

市面上的基本都是缩了水的电摩,然后插上俩脚蹬子变成新国标。

不伦不类纯粹应付政策的产物,能好骑才见鬼。

user avatar

上头认为电动自行车应该的样子(不是,其实是我安利的私货)

这个才是

你想要的样子

于是有了厂家根据国标搞出来的样子

user avatar

电动车必须有脚蹬,就像吃饭前必须喊口号一样,毫无道理。

因为 电 动 车 根 本 就 不 需 要 脚 蹬

就像不是必须喊口号才能吃饭一样。

那脚蹬为什么存在呢?

因为就是要恶心你。

就是要让你知道,我 说 要 有 脚 蹬 那 就 必 须 要 有 脚 蹬

没有为什么。

上面一直觉得电动车就该消失,毕竟老爷们出门谁骑电动车呢?

跑在小区里,碰到了拿着 18 张房产证去跳广场舞的老奶奶咋办?

老奶奶有事儿可真往地上躺啊,不像这帮小年轻,嘴上巴巴的,身体却在诚实的 996。

何况老奶奶也不点外卖。

但凡事要讲个借口,哦不,理由。

要封禁电动车,想的借口是什么呢?

我 觉 得 电 动 车 是 电 动 自 行 车 就 必 须 按 自 行 车 的 来

你不能太快。25 km/h,折 7 米每秒,车把转死了还跑不过野猫,好我认,慢点安全。

你不能高续航。电压规定 48V 以下,五天一充变三天一充,好我认,没多费事。

你不能在楼里充电,电池爆炸,诶嘿,不找劣质厂家毛病找消费者毛病,好我认,安全第一。

你必须戴头盔,还得拆除后视镜。咋的,我后背再开个眼,转弯前观察观察后面情况?

还有这个脚蹬子。

就像那个阑尾一样。

我都想好了,以后做人工智能,做仿真机器人,必须把阑尾安排上。

因 为 我 觉 得 它 得 像 个 人 就 得 有 阑 尾

不让骑就不让骑呗,你直接下文件,说一律不准骑。

骂三天也就过去了。

当时在北大,直接一声令下,校园内清除电动车。

为啥北大要禁呢。

据说有院士被外卖撞了。

直接鸡蛋全给我从小头开始敲。

好在韩国留学生嗓门大,最后只禁了外卖的。

虽然在学校里骑的不知道谁比谁更猛。

所以说,各位。

统战价值

这四个字应该刻在 DNA 里。

别被人当傻子霍霍,自己还搁这乐。

还问,「为什么不用脚蹬子」。

用阑尾好好想想,「电动车」为什么不用「脚蹬子」。

user avatar

这个脚蹬,你如果自己体验过,就会知道,骑不动,费劲,速度起不来,实际上几乎没法用。

1、因为电动车后轮的电机在无功率输出时,反而带来阻尼,这样本来电动车就比普通自行车重,普遍在50公斤左右,然后再加上这个阻尼,就会更加费力。

2、而且电动车一般都有侧撑,位置是整车的中心位置,脚踏的位置也在附近,有时候踩侧撑时会有一定干涉:

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普通自行车的脚蹬会比坐垫靠前一点,这样好用力,符合人体结构;但电动车因为有中间大块的脚踏板,很多脚蹬设计的位置比普通自行车后移,使得真正要骑行时,真的又费力又别扭,非常难受。

4、同样的,新国标电动车因为做了尺寸限制,比很多自行车坐垫高度要矮,这样就导致踩脚蹬时,体型稍微大一点的人要蜷缩着踩,也很不舒服。看上去就像一头蜷缩的猪。

5、脚蹬是电动车新国标硬性要求,也许只有加了脚蹬,才会让车子看起来更有自行车特征,但实际上确实是个非常鸡肋的配置,厂家和消费者都很清楚这一点,不装就无法上牌。

6、在线上购买到的电动车,很多厂家出厂时,脚蹬都是分开装的,物流包装还会小一点。

当然也有能骑的电动自行车,那种电动山地车比如蓝克雷斯的:

还有折叠电动自行车:折叠车的水更深,有空时我再单独来写。

大概就是这样。

下面这篇是之前写的,折叠电动车续航参数的猫腻:

以及,折叠电动车的一些小小建议:

user avatar

非正常国家:政府为人民服务,法律依据人民权利制订

正常国家:人民为政府服务,人民根据法律订制生活

user avatar

因为制定这条规则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大家生活更便捷,而是为了自己不出错。

但凡对这玩意儿了解一点,都知道所谓的国标是脱了裤子放屁,不能超过25码的龟速,这也就算了,还要必须加脚蹬,没有任何意义的规定。。

他们不懂市场,但是他们可太懂我们老百姓了,这种扯蛋规则我们大概率是不会遵守的,于是真的出事之后就可以把锅甩出来,你看,他们自己非法改装,怪谁呢?

当然,还有另一个可能,就是他们真不知道电瓶车是什么使用场景,他们太菜了,他们尸位素餐,这时候国家需要一个标准,没办法,他们只能凭感觉编一个出来。

我不知道哪一个更坏。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