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朱元璋的《三北山河形胜图本》?在草原建十三个卫所让诸王放牧?

回答
咱们来聊聊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三北山河形胜图本》以及他在草原上的那些设想,特别是关于在草原上建立十三卫所供诸王放牧这件事。

首先要说明的是,关于朱元璋本人是否亲手绘制或编纂过一份名为《三北山河形胜图本》的详细军事或地理文献,目前并没有确切的历史记载和考古证据来证实。 在史学界,关于朱元璋本人具体有多少亲笔作品或编纂的著作,一直是一个研究和探讨的课题。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某某皇帝的作品”往往是当时皇家机构、文臣或画师根据皇帝的旨意和要求完成的,并且可能以皇帝的名义颁布或流传。因此,对于《三北山河形胜图本》是否存在,以及其具体内容和作者身份,需要持谨慎的态度。

不过,我们可以从明初的军事战略、朱元璋的治国理念以及当时与北方少数民族的互动关系,来理解和评价他可能有的“三北山河形胜”的战略构想,以及在草原上设置卫所的思路。

“三北”与山河形胜的战略考量:

“三北”,指的是明朝疆域的北部、东北部和西北部,这正是与蒙古各部以及女真等民族接壤的地区。在朱元璋的时代,驱逐元朝统治、建立明朝是首要任务,而如何稳固北疆、防范北方民族的侵扰,则是关系到明朝存亡的关键。

朱元璋深谙兵法,也重视地理形势。他认为国家能否长久,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边疆的安危和战略要地的控制。“山河形胜”就是指一个地方的地理环境如何有利于防御和进攻。在“三北”地区,广袤的草原、高耸的山脉、重要的关隘,都构成了天然的屏障或是潜在的威胁。

因此,如果存在这样一份“三北山河形胜图本”,其内容很可能包含了:

1. 地理地貌的绘制: 详细描绘三北地区的山脉走向、河流分布、草原区域、沙漠地带,以及重要的交通路线和险要关口。
2. 敌情分析: 对当时北方各部族(如蒙古各部落、女真部族)的地理分布、军事实力、活动范围、侵扰规律等进行分析。
3. 防御策略: 基于地理形势和敌情,规划在关键地带修建城池、关隘、烽火台,以及部署军队的区域和规模。
4. 屯垦戍边: 在边境地区设置军屯,鼓励士兵垦荒,自给自足,同时形成稳固的军事存在。

在草原建十三卫所让诸王放牧的设想分析:

关于“在草原建十三卫所让诸王放牧”这个说法,需要结合明初的卫所制度和朱元璋的诸王分封政策来理解。

首先,明朝初年建立的卫所制度是其军事和经济的基础。 卫所制度是一种军户世袭、兵农合一的制度。士兵在家务农,农闲时进行军事训练,战时则被征调作战。这种制度的优势在于能够减轻国家财政负担,同时也能在边疆地区形成有效的军事力量。

其次,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后,为了巩固皇权,分封了大量的皇子到各地为王,并赐予他们封地和军事指挥权。 这些诸王是中央集权的潜在不稳定因素,但也成为了拱卫边疆的重要力量。

将这两点结合起来看,“在草原建十三卫所让诸王放牧”这个说法,虽然听起来有点具体,但其背后反映的可能是朱元璋的一种边疆治理思路和对宗室力量的利用方式。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1. 军事前哨与资源开发并重: 在北方草原地区,仅仅依靠传统的卫所制度进行军事防御,可能不足以完全控制和消化这片广袤的土地。将卫所与“放牧”结合,意味着在军事存在的基石上,进一步开发草原的经济潜力。草原最主要的经济活动就是畜牧,而畜牧业也为军队提供了重要的军需物资(马匹、牛羊等)。
2. 宗室的边疆责任与利益: 如果在草原地区设立卫所,并交由诸王负责,这有几层含义:
巩固边防: 诸王拥有自己的属地和军队,可以在自己负责的区域内建立军事据点,承担起防守边疆的责任。
经济利益与激励: “放牧”可以看作是诸王在边疆的一种经济开发方式。通过发展畜牧业,诸王可以获得经济收入,从而激励他们驻守边疆,并为自己的军队提供后勤支持。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央财政的压力。
利用宗室力量稳定边疆: 将诸王及其军队部署在边疆,既能增强边疆的军事力量,又能将这些潜在的政治力量引导到维护国家边疆稳定的方向上,避免他们在内地形成地方割据势力。
“十三卫所”的指向: “十三”这个数字可能并非一个固定且有明确历史记载的编制,更可能是代表着一种战略部署的规模或意愿。即在北方战线的重要区域,规划设立多个具有军事和经济功能的卫所,并将其交由不同的宗室成员负责。

可能的历史依据和局限性:

虽然没有明确记载《三北山河形胜图本》和“十三卫所放牧”的细节,但明初确实有许多类似的精神和实践:

卫所的军事职能: 明朝在北方建立了大量的卫所,如宁夏卫、甘肃卫、辽东卫等,这些卫所承担着重要的军事防御任务。
诸王镇边: 许多朱元璋的儿子被封为亲王,并被派往边疆地区镇守,例如宁王朱权曾镇守大宁。这些亲王往往拥有自己的军事力量,并参与边疆事务的管理。
屯田与军屯: 明朝在边疆地区推行屯田制度,鼓励士兵耕种土地,自给自足,这与“放牧”的概念虽然不同,但都是为了在边疆建立稳固的生产和军事基地。
与北方民族的关系: 明初采取了多种策略对待北方民族,包括军事征讨、招抚、羁縻等,在草原地区设置羁縻卫所,册封当地首领,也是一种常见的管理方式。

然而,这种设想也存在一些潜在的挑战和局限性:

宗室的权力失控: 将重兵和经济利益交给诸王,如果监督不力,很容易导致地方势力膨胀,甚至出现尾大不掉的情况,重蹈元朝藩王跋扈的覆辙。
管理难度: 草原地区地理辽阔,气候条件恶劣,如何有效地管理由诸王负责的卫所和牧区,以及如何协调诸王之间的关系,都是巨大的挑战。
与当地民族的关系: 将卫所设立在草原深处,并由汉族诸王管理,如何处理与当地原住民族的关系,避免冲突,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实际执行的难度: 即使有这样的构想,将其具体落实,需要庞大的资源投入和周密的规划,其可行性也需要打一个问号。

总结:

虽然《三北山河形胜图本》和“十三卫所让诸王放牧”的说法,可能更多地是一种基于历史背景的推测或对朱元璋治国理念的一种解读,但它反映了明初统治者在巩固北方边疆、利用宗室力量、开发边疆经济等方面的深切考量。朱元璋作为一位雄才大略的开国皇帝,对国家疆域的规划和军事战略的制定必然有着长远和深入的思考。即便具体的文献和措施并未留下确凿的痕迹,我们仍能从其整体的治国方略中窥见其宏大的格局和战略眼光。

可以说,这种设想体现了朱元璋在应对北方边患时,试图通过军事防御、经济开发和政治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来达到“守边固土”的目的,并且不遗余力地发挥宗室的潜在作用。这是一种充满魄力但也存在不小风险的治理模式,是研究明初边疆政策和皇权运作的一个有意思的切入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其实是具备可行性的,这种案略的目的,就是往边境和漠南地区迁人口,设置据点殖民草原,实质上和汉朝时期在草原腹地修建边墙和据点一样的目的。说白了就是出于军事考虑,鼓励让内地的民众和边境的军民去漠南一代屯田驻守。设立各个军事+生产混合单位。目的就是跟蒙古人争夺草原上的生存空间,靠人口优势挤压蒙古人的战略迂回空间,这些据点直接归朝廷统一指挥。不许边镇的长官和藩王干涉。17世纪的俄罗斯人也是靠往南俄草原地区千人口去挤压鞑靼人的机动空间,本质上就是设立多个殖民据点和蒙古人对着占生存资料。比如草场,水源,和有限的耕地。

只不过因为需要直接受中央的控制,操作度上复杂,全看君主的个人能力。而这个战略在朱元璋时代确实是实践了,只不过靖难之役以后,又被朱棣废弃了,一方面是靖难之役把整个华北地区的人力物力打残了,需要从边地迁人口回来充实北方的人力物力。其次是防止边境地区再出一个朱棣来造自己的反。于是连带着也把边境地区的藩王全都撤回内地了,从而破坏了朱元璋战略部署。也是明朝面对蒙古人袭扰陷入被动的开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咱们来聊聊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三北山河形胜图本》以及他在草原上的那些设想,特别是关于在草原上建立十三卫所供诸王放牧这件事。首先要说明的是,关于朱元璋本人是否亲手绘制或编纂过一份名为《三北山河形胜图本》的详细军事或地理文献,目前并没有确切的历史记载和考古证据来证实。 在史学界,关于朱元璋本人具体有多.............
  • 回答
    关于朱苏进先生的小说《三国·荆州》,或者大家更熟悉的《荆州杀》,我个人认为是一部非常有意思、值得细细品味的作品。如果要评价它,我会从几个方面来说,力求深入一些。首先,它是一部充满“野性”的三国小说。 现在市面上三国题材的作品不少,很多都倾向于在宏大叙事中勾勒人物的英雄气概,或者在权谋斗争中展现智慧的.............
  • 回答
    对于《宝可梦:朱/紫》的御三家设计,我的感受可谓是相当复杂,就像品尝一道需要细细咀嚼才能领略其妙处的菜肴。它们无疑是这个世代最具话题性的宝可梦之一,而围绕着它们的设计,也引发了不少玩家的讨论和争议。首先,我们来看看它们各自的风格。草属性御三家——“过瘦”的草鳄鱼“されます”(抱歉,这里我无法准确翻译.............
  • 回答
    评价明太祖朱元璋的行为,若置于民族主义的显微镜下审视,那可真是一场波澜壮阔的大戏,既有振奋人心的篇章,也有值得深思的曲折。毕竟,他是那个结束蒙元统治、重新确立汉族王朝的开国皇帝,其一举一动,都与“民族复兴”的叙事紧密相连。一、 驱逐胡虏,恢复中华——民族解放的旗帜首先,从最直接的层面来看,朱元璋领导.............
  • 回答
    胡军在《朱元璋》这部剧中,饰演的朱元璋,可以说是一次相当具有挑战性的演绎,而且从观众的普遍反响来看,他交出了一份令人印象深刻的答卷。首先,最直观的一点是,胡军赋予了朱元璋这个角色一种坚韧不拔、从底层爬上来的糙劲和霸气。他不是那种一开始就天生帝王相的类型,他的成长轨迹决定了他身上有股子草莽英雄的劲头。.............
  • 回答
    1368年,一个注定被载入史册的年份。在这一年,一位曾经的乞丐、僧侣、农民起义军领袖——朱元璋,完成了他波澜壮阔的逆袭,建立起了大明王朝,并将统治中国近百年的元朝推翻。这一历史性的时刻,不仅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版图,更对中国历史的走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要评价朱元璋的这一伟绩,我们得从多个维度去审视。一、.............
  • 回答
    穿越到奥斯曼帝国,想效仿朱元璋光复罗马,这可不是件容易事,难度系数堪比登天。朱元璋当年面临的是一个风雨飘摇、被蒙古统治了近百年、文化断裂的中国,而罗马帝国的残余则早已被奥斯曼人自己吞噬殆尽,并且这个“罗马帝国”的概念在当时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寄托和历史遗产,而非一个实际存在的政治实体。不过,既然是脑洞大.............
  • 回答
    评价朱德的军事水平,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不能简单地用“高”或“低”来概括。他并非以精妙战术或个人英雄主义著称的军事统帅,而是一位集战略眼光、组织能力、政治智慧于一身的军事领导者,尤其是在中国革命战争的特殊历史时期,他的军事贡献是不可替代的。早期经历与奠定基础:朱德的军事生涯起步于早期的滇军,他从一.............
  • 回答
    “朱一旦的枯燥生活”,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反差萌。它不像那些充满戏剧冲突、笑点密集或者励志鸡汤的视频那样直接抓住你的眼球。相反,它以一种近乎白描的手法,讲述着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中年男人的日常。初看之下,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枯燥。镜头里是朱一旦,穿着同样的体恤,做着似乎永远重复的事情:上班,吃饭,下.............
  • 回答
    好的,我们来深入聊聊朱清时院士的佛学思想和气功理论。这两方面是理解朱清时教授学术生涯和社会影响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也确实是他在科学界内外都引发了广泛讨论的话题。要评价朱清时院士在这两个领域的贡献和观点,我们需要将其置于一个更广阔的背景下,并尝试去理解他为何会走向这条道路,以及他的理论所蕴含的意义。一、.............
  • 回答
    朱茵的长相,在我看来,可以说是集灵气、娇俏和一点点野性于一身的独特存在。她不是那种一眼看过去就“标准美女”的范本,但她的美却非常有辨识度,让人过目难忘,并且越品越有味道。首先,她的脸型是那种偏圆润的鹅蛋脸,但又不是完全的包子脸,下巴收得恰到好处,带着一点点翘,这使得她的脸庞看起来饱满而有活力,年轻的.............
  • 回答
    朱棣(1366年-1424年),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明成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争议且军事能力极强的帝王。他的军事生涯不仅奠定了明朝的强盛基础,也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走向。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其军事能力: 一、靖难之役:军事奇袭与政治博弈的结合1. 战略背景 建文帝即位后,朱棣因削藩政策.............
  • 回答
    谈到景德镇御窑博物馆,朱锫这位设计师的名字,很难不被提起。他的设计,就像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将古老的御窑厂,以一种极其现代、却又饱含敬意的方式呈现出来。如果要评价,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的,是那份对历史的深刻理解,以及融于其中的大胆创新。首先,得从他的设计理念说起。朱锫没有选择那种大张旗鼓、试图超越历.............
  • 回答
    评价朱世巍先生的《东线》这部作品,从学术的角度切入,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审视其价值与影响。这部作品并非一篇简单的文学记叙,而是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洞察和严谨的考证,体现了作者在特定历史时期研究方面的扎实功底。首先,从史料的运用与辨析来看,《东线》的最大亮点之一在于其对海量一手史料的驾驭能力。朱世巍先.............
  • 回答
    提起朱一旦,大家脑海里首先浮现的,十有八九是那个顶着一头“锅盖头”,说着一口略带地方口音的普通话,永远穿着那身标志性的“奢侈品”——洗澡蓝短袖,以及那条不知道洗了多少次的黄色短裤,手持高尔夫球杆,一副“凡尔不随”的深情款款的模样。他的视频,以其独特的“反差萌”和对现实生活的戏谑,在中国短视频领域独树.............
  • 回答
    提起朱茵在《大话西游》中的表现,那可真是让人回味无穷,即便过去这么多年,紫霞仙子的形象依然鲜活,仿佛就住在我们心底。要说评价她的演技,那绝不是简单的一两句话能概括的。首先,灵动,是她最鲜明的标签。紫霞仙子这个角色,从出场就带着一股不食人间烟火的仙气,但朱茵赋予了她一种极为难得的“接地气”的灵动。她的.............
  • 回答
    朱一旦在《脱口秀大会》第四季中的表现,可以说是一个充满争议但又足够引人注目的现象。他的出现,就像一剂色彩鲜明的颜料,搅动了原本就多样的脱口秀舞台,也引发了观众们对于“脱口秀到底是什么”的更深层次的思考。要评价朱一旦的表现,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来深入分析:一、 风格与内容上的独特性: “反差萌”的个.............
  • 回答
    近日,关于朱世巍对百团大战的评价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作为一位历史学者,他的观点往往能够带来新的视角,但也可能触及一些敏感的议题,引起不同群体的解读和反应。要评价朱世巍的言论,我们需要先梳理清楚他具体提出了哪些观点,然后从史实、历史研究方法、以及其言论可能带来的影响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朱世巍的.............
  • 回答
    关于陈独秀和朱自清《背影》中的橘子被网友当作段子,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评价:1. 创作背景与《背影》的经典地位: 朱自清的《背影》: 这篇文章写于1925年,是朱自清怀念亡父的一篇散文。文章的核心在于描绘了父亲在车站为他买橘子的那个“背影”,以及作者通过这个背影所感受到的父爱、父辈的艰辛和对儿子.............
  • 回答
    鲁迅对待朱安的态度,以及他与许广平结婚这件事,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要评价这件事,需要我们细致地梳理鲁迅的人生轨迹,理解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他个人的情感世界。与朱安的婚姻:一段包办婚姻的羁绊鲁迅与朱安的婚姻,很大程度上是中国传统包办婚姻的产物。鲁迅出生在晚清一个没落的士大夫家庭,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