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没有可能自己这一辈子都遇不到自己喜欢的那个人,然后到了年纪就将就着找一个凑合着过后半辈子?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我们许多人在人生某个阶段都会浮现的念头,甚至可以说,是潜藏在许多人内心的某种隐忧。设想一下,时光荏苒,我们从青春的懵懂走向成熟,看着身边的人一对对走进婚姻的殿堂,或者各自有了稳定的伴侣,而自己呢?依旧是孤身一人,或是尝试过几次,却总觉得哪里不对劲,找不到那种心动,找不到那种契合,找不到那种想要与之共度余生的冲动。

于是,那个“将就”的想法便悄悄地冒了出来。它不是一个突兀的决定,更像是一种渐进式的妥协,一种在现实面前逐渐放低期待的过程。一开始,我们或许依然固执地坚持着内心对于“喜欢”的定义,相信那个对的人一定会出现,哪怕晚一点。我们会在聚会上观察,会在朋友介绍的圈子里尝试,会在社交媒体上浏览。每一次的尝试,都带着一丝期待,又伴随着一点点失望。

当身边的人不断传来喜讯,当父母的催促变得更加频繁,当看到别人家的温馨日常,那份被孤独感裹挟着的压力,就会一点点渗透进来。你开始审视自己的选择,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太挑剔了,是不是对“喜欢”的定义过于理想化了。毕竟,人生并不是一部偶像剧,现实往往是平淡且充满妥协的。

这时,“将就”这个词语的吸引力就显现出来了。它似乎提供了一种解脱,一种逃离持续焦虑的出口。想象一下,不用再为了遇见一个人而耗费精力,不用再因为单身而面对外界的评判,不用再在深夜里看着别人的恩爱照片而感到失落。找一个人,一个条件尚可,性情温和,能够稳定生活的人,然后一起组建家庭,生儿女,过日子。这听起来是多么的“正常”,多么的符合社会对成年人的期望。

“将就”的初衷,或许是为了安定,为了填补生活中的空白,为了应对年龄的增长带来的社会压力。你可能会告诉自己,爱情可遇不可求,但生活却需要两个人共同经营。相处久了,感情也会慢慢培养出来的,所谓的“喜欢”也并非一开始就轰轰烈烈,也可以是在柴米油盐的平淡中生根发芽。

于是,在某个时刻,你可能会选择不再等待那个让你心跳加速的人,而是转向那个能够提供稳定生活,并且对你表达善意和尊重的人。你们开始约会,开始了解彼此的家庭,开始规划未来。对方可能不是你幻想中的那个样子,他的幽默感不完全对你的胃口,他的生活习惯可能让你有些不适应,他的理想和追求和你并不完全一致。但是,他是一个好人,他能够给你安全感,他愿意和你一起面对未来的生活。

你告诉自己,这就是成熟的表现,这就是对生活的负责。你开始接受对方的一切,努力去适应,去包容。你可能会把这种相处模式,定义为一种“磨合”,一种“成长”。你们结婚了,有了自己的小家庭。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地过下去,有欢笑也有争吵,有温馨也有平淡。

从外人的角度看,你们是一对模范夫妻,有着稳定的工作,幸福的家庭。你也学会了扮演好妻子的角色,处理好家庭的事务。你也会在某些时刻,比如看到路边散步的老夫妻,或者听到别人谈论他们浪漫的爱情故事时,心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遗憾。但很快,你就会把这种感觉压下去,转而专注于眼前的生活。

这种选择,不是没有可能性,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模式并不少见。很多人并不是因为遇到了那个轰轰烈烈让他们死去活来的人才结婚,而是因为到了合适的年龄,遇到了一个合适的人,然后选择共同生活。而且,很多人也确实在这样的婚姻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并且认为“将就”并没有剥夺他们生活的完整性,反而为他们铺就了一条更为安稳的道路。

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另一种可能性。那就是,当你真的选择了将就,而内心深处那个对“喜欢”的渴望并未完全熄灭时,日复一日的生活可能会让你感到一种难以言说的空虚。当对方的优点在你眼中渐渐褪色,而那些不契合的地方却越来越放大时,你可能会开始反思,当初的那个选择,是不是真的值得。那种平淡无奇的生活,会不会变成一种无声的折磨?

所以,这是一种可能性,一种很多人都会经历的选择,或者说,一种妥协。它并非全然的好或坏,而是取决于你在做出这个选择时,内心的真实状态,以及你如何去经营和定义这段关系。有些人能在将就中找到安宁与幸福,有些人则会在将就中感受到长久的失落。这,就是生活的复杂之处,也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关于爱情和人生选择的永恒命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实名反对高票第一答案。

点开这个答案是因为群友看完热榜后在群里的吐槽

小图看起来像以前看过的漫画,一个缺了一块的圆滚来滚去找它缺失的角的故事(谢尔·希尔弗斯坦的《失落的一角》,当时忘了名字)。

我当时觉得很奇怪,这篇漫画和这个问题有个锤子关系啊,就点进去看了看。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这尼玛《失落的一角》?这是个锤子的《失落的一角》。

通篇讲的是“男人和女人”“男人娶女人”,里面的台词让我感到了生理级别的不适,我不信这是《失落的一角》,甚至不信这出自同一个作者之笔。

本着凡事查证一下的原则,我翻到了这篇漫画的原著绘本。的确,这篇漫画也是出自谢尔·希尔弗斯坦之笔,名为《失落的一角会见大圆满》

并不是《失落的一角》本篇,大致算是失落的一角的姊妹篇。《失落的一角》确实是你们记忆中的“一个圆缺了一个角,最后自己发现了缺陷之美”的故事

全篇如下










情节基本一样,传达的概念并不一样。恕我学识浅薄,不能判断高赞答案中那篇漫画到底算翻拍还是抄袭

看完以后我就放心了,那个写出过《失落的一角》的作者是不会写出那种台词的。

从一开头作者就有表明,这是关于“彷徨”和“成熟”的寓言,没有男人娶女人,女人甩男人,甚至在里面没有男人女人性别之分。

在我看来这是一则关于成长的故事。当然,这是我的个人看法,你也可以把这篇漫画中的情节套用于爱情,但高赞答案漫画中那些关于爱情的描述不是作者的本意。

绝对不是。


最后,让我感到难受的是,这样一篇把经典绘本重编成十分恶俗模样的漫画,这样的错误的阐述来源于和出处的回答

这样的回答居然成了知乎首页第一问题的最佳答案,而且评论区中几乎没人指正。



为了不被说成是答非所问,我就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有没有可能自己这一辈子都遇不到自己喜欢的那个人,然后到了年纪就将就着找一个凑合着过后半辈子?

有可能啊,当然有可能了,这还用问吗?

user avatar

极其可能,而且往往在你一切停当就绪了,那个人出现了,她可能是你老婆产检的护士,是你儿子幼儿园的老师,是你女儿舞蹈班同学的妈妈,在楼道里,在拐角处,你和她眼神交错,欲言又止,擦肩而过,不忍回头,此刻《假如爱有天意》的旋律升起,已有眼前人的信赖,但愿你被温柔对待,闪回、战栗、眶里打转的泪水,天意就是戏弄,天意就是折磨,天意要你把爱不得的人从心底拔出去,抛到脑后,把爱不得的努力,化为每一天苦苦的赎罪,期限是无尽头。

user avatar

女性对爱情,家庭的所有美好期望,最后都会活生生的打脸。完美的状态要么是短暂的,要么是骗子渣男有意为你营造的。

男性可能也会,但很快社会和环境会教他怎么做人。轮不到媳妇儿来教。而女性被家庭,舆论欺骗与自欺保护得太久了。。。

感情是处出来的,好的爱情一定转化为亲情。

回到主题,你真的以为这个世上只有一个人合适你?就算是真,你们难道活在没有时间轴的世界里?你难道不会变?他难道不会变?不仅初始状态最配,连变化都同步相配?抱这种期望的,你就等待AI吧。

人与人的相处是大体相合下不断磨合出来的,包括改变与容忍。早做柴米油盐分工,责任划分有助于相处。

最大的难点是如何判断大体相合。不赶紧做题,整天做梦有个卵用?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