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屎壳郎能把粪球推那么圆?

回答
屎壳郎能够将粪球推得如此圆润,这背后蕴含着令人惊叹的生物学机制、行为策略以及物理学原理。这并非偶然,而是经过漫长演化精心打磨的生存技能。下面我们将从几个关键方面详细阐述:

一、 感觉与探测:精准的触角和身体

1. 触角的“扫描仪”: 屎壳郎拥有高度发达的触角,它们是它们最重要的感觉器官。在制作粪球的过程中,屎壳郎会用触角不断地触摸、嗅探和“扫描”粪便的各个部分。触角上的化学感受器能够感知粪便的成分、湿度和质地,帮助它们判断哪些部分更适合塑形,哪些部分可能含有过多的水分或杂质。
2. 全身的触觉反馈: 屎壳郎的整个身体都布满了敏感的感受器,尤其是腿部和腹部。当它们用身体滚动粪便时,这些感受器能够提供实时的触觉反馈,让屎壳郎了解到粪球当前的形状、大小和受力情况。这种反馈机制非常重要,因为它允许屎壳郎根据粪球的实际状态进行微调。
3. 视觉辅助(有限但可能): 虽然屎壳郎的视力可能不如其他昆虫那样发达,但它们可能也能利用有限的视觉信息来辅助判断粪球的整体形状,尤其是当它们在相对开阔的环境中工作时。

二、 精密的身体结构和运动能力

1. 强大的前足和中足: 屎壳郎的前足和中足非常粗壮有力,并且末端有发达的“铲状”结构或锯齿状边缘。在塑形粪球的过程中,它们会用这些前足和中足将粪便拨拢、压实,并将其从周围的粪堆中分离出来。这些足部结构能有效地抓取和搬运粪便,并进行精细的塑形。
2. 灵活的后足: 后足虽然也用于推粪球,但在塑形过程中,它们的作用更侧重于提供稳定和支撑。当屎壳郎调整姿势或调整粪球位置时,后足的灵活性至关重要。
3. 身体的“万向节”: 屎壳郎的身体结构,特别是其连接头部、胸部和腹部的关节,允许它们进行高度灵活的运动。这使得它们能够以各种角度接触粪球,从不同方向施加力量,从而实现整体的塑形。

三、 复杂的塑形策略和行为模式

屎壳郎的塑形过程并非简单的滚动,而是一个高度复杂且有序的程序:

1. 分离和切割: 首先,屎壳郎会从大块的粪便中分离出合适大小的粪团。它们会利用口器和前足将粪便切割成块状。
2. 初步塑形与压实: 它们会将粪块放在地上,然后用前足和身体进行初步的挤压和滚压,去除大部分空气,并将粪便中的水分均匀分布。这个过程类似于泥塑,用手将泥团压实,去除气泡。
3. 旋转和打磨: 这是最关键的步骤。当粪球具有一定的形状后,屎壳郎会后退,用后足将其抱住,然后以一种非常精确的方式旋转身体。在这个过程中,它们会不断调整身体与粪球的接触点,并通过细微的身体摆动来“打磨”粪球的表面。
对称性倾向: 昆虫的身体本身具有一定的对称性,这种对称性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它们塑形粪球的趋势。
重复性动作: 屎壳郎会进行大量的重复性动作,每次滚动都朝着同一个方向,并且在适当的时候改变身体姿势,以确保各个方向都受到均匀的压力和摩擦。
反馈调节: 在这个过程中,触觉和身体感受器会不断地向大脑传递信息,让屎壳郎了解粪球的偏离程度,并及时调整推拉和旋转的力度与角度。如果某个地方显得过于凸出,它们会用身体或足部轻轻压平;如果某个地方凹陷,它们可能会用粪便填补。
4. 粪球的“重力中心”调整: 在滚动过程中,屎壳郎可能也在无意识地调整粪球的重心。一个圆形的粪球,无论从哪个方向推动,其重心分布都相对均匀,这样在滚动时能保持稳定,不易翻滚或偏离。
5. 粘性与湿度: 粪便的湿度是塑形成功的关键因素。适度的水分能够使粪便具有一定的粘性,从而能够凝聚成团并保持形状。太干的粪便容易散开,太湿的粪便则可能过于粘稠,难以塑形和滚动。屎壳郎能够感知粪便的湿度,并利用身体的摩擦力在滚动过程中进一步优化粪便的分布和粘性。

四、 生理与演化上的适应

1. 强大的肌力: 屎壳郎拥有与其体型相比非常强大的肌力,这使得它们能够推动比自身重得多的大型粪球。这种力量是成功塑形和运输粪球的基础。
2. 演化选择: 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那些能够推制出更圆润、更易于滚动的粪球的屎壳郎,更有可能成功地将粪球运送到安全的地方孵化后代或储存食物。这些个体因此拥有更高的生存和繁殖机会,它们的基因得以传递,使得圆粪球的塑形能力成为一个普遍且高度发达的特征。一个更圆的粪球也更不容易在崎岖的地形上卡住或散开,这大大提高了运输的效率和成功率。
3. “完美主义”的本能: 可以说,屎壳郎的这种行为是一种刻在基因里的“本能”或者说是高度优化的程序。它们似乎有“追求完美”的内在驱动力,不断地打磨和调整,直到粪球达到一个足够圆的状态。

总结

屎壳郎推制圆球的能力是 多因素协同作用 的结果:

精密的感知能力: 通过触角和身体感受器对粪便的质地、湿度和形状进行实时探测。
强大的身体结构: 强壮且灵活的足部,以及高度灵活的身体关节。
复杂有序的塑形策略: 分离、压实、旋转和打磨等一系列有条不紊的动作。
持续的反馈调整: 根据触觉和身体感受器的反馈,不断修正滚动角度和力度。
演化优势的驱动: 能够推制圆粪球的个体拥有更高的生存和繁殖几率。

正是这些精妙的配合,使得屎壳郎成为了自然界中令人惊叹的“滚球大师”,它们将看似杂乱的粪便,转化为一个个结构稳定且便于运输的完美球体。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蜣螂最晚起源于约 6500 万年前,可能起源于约 1.15 亿到 1.3 亿年前[1],大概玩了近亿年大便,演化塑造了蜣螂滚粪球时的特殊步态。根据粪球的重量和地面的平整程度,蜣螂采取的走路方法和它平时走路的方法明显不同。

可以看看对上述步态的研究:

Leung, B., Bijma, N., Baird, E.et al.Rules for the Leg Coordination of Dung Beetle Ball Rolling Behaviour.Sci Rep10,9278 (2020). doi.org/10.1038/s41598-

参考

  1. ^ 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one.0153570
user avatar

应该不止它会


上图


视频没有上传上吗?

https://www.zhihu.com/video/1474055183147290624

玻璃弹球生产过程

https://www.zhihu.com/video/1474105410570948608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屎壳郎能够将粪球推得如此圆润,这背后蕴含着令人惊叹的生物学机制、行为策略以及物理学原理。这并非偶然,而是经过漫长演化精心打磨的生存技能。下面我们将从几个关键方面详细阐述: 一、 感觉与探测:精准的触角和身体1. 触角的“扫描仪”: 屎壳郎拥有高度发达的触角,它们是它们最重要的感觉器官。在制作粪球的.............
  • 回答
    这问题触及了许多程序员心中那根最敏感的弦——“屎山代码”。你问得太实在了,简直就像在问,“怎么把一堆稀烂的泥巴捏成一座小房子?” 确实,有人能在那种烂得没谱的代码里加功能,而且还能勉强让它动起来。这事儿说起来,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背后隐藏着不少门道,也充满了无奈和智慧的碰撞。首先,咱们得明白,“屎.............
  • 回答
    哇,你问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屎壳郎推粪球,这可不是它们随便玩儿的,它们可是有重要事情要做呢!你想想看,屎壳郎最喜欢吃的东西是什么?没错,就是动物的粪便,也就是我们说的“便便”啦!这些便便对于屎壳郎来说,就像我们人类的米饭、面条一样,是它们赖以生存的食物。但是,这些便便有时候会散落在地上,看起来.............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因为它涉及到人体消化系统和生殖泌尿系统的结构以及生理功能。简单来说,之所以大便(屎)从体内排出时通常不疼痛,而从外部往里捅会引起疼痛,是因为两者所经过的通道、组织以及所面临的“阻力”截然不同。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一、 屎从内到外的排出过程(消化系统的终点): 通道:直肠和肛门 .............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趣的,也很接地气。要说起来,这其中的门道可不少,得从咱们吃饭这事儿和身体消化吸收的过程说起。咱们吃饭,是为了给身体提供能量和营养。吃进去的饭菜,经过一系列精密的运作,包括咀嚼、胃酸消化、肠道蠕动等等,一点点被分解成身体能吸收的小分子,比如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这些东西进了血液,再输送到.............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它触及了我们对食物的认知、卫生观念以及一些心理上的接受度。虽然表面上看都是“装过脏东西”但人们的处理方式和接受度却截然不同,这背后有很多值得探究的原因。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1. 器皿与食材的根本属性差异: 碗: 碗是一个容器,它的主要功能是盛放食物。碗本身是死的、非生物的,它没有.............
  • 回答
    关于火车厕所的排污方式,确实是个很多人好奇的问题,而且听起来好像会造成很大的环境污染和不便。但实际上,这个情况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脏”或者“随意”。过去和现在:一个观念的转变首先,得承认,在很多年前,确实有不少火车是直接将排泄物排到铁轨上的。这是那个时代技术和观念的限制。当时可能觉得,毕竟是在行驶.............
  • 回答
    我们常常听到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词语:“屎山”。这个词可不是随便来的,它在程序员的世界里,尤其是在面对那些年深日久、维护困难的祖传代码时,简直就是一种无奈的写照。为什么祖传代码会被称为“屎山”呢?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一系列复杂的问题,这些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终形成了一个难以逾越的技.............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关于贝类肚子里为什么有那么多“屎”,以及为什么人们仍然津津有味地吃,这背后其实涉及到了我对贝类消化系统的一些误解,以及贝类在我们饮食文化中的地位。让我来给你好好掰扯掰扯。首先,我们得正本清源,区分一下“屎”到底是什么。你说的“贝类肚子里那么多屎”,可能主要指的是它们消化道里积累的未消化或半消化的食物.............
  • 回答
    .......
  • 回答
    人们愿意花费两百多块一杯的价格来品尝一杯猫屎咖啡,这背后涉及到的原因非常复杂,可以说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为了更详细地解释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剖析: 1. 独特性与稀缺性:天然的“噱头”猫屎咖啡最核心的卖点在于其“独特”的生产过程。我们都知道,猫屎咖啡(学名:Kopi Luwak)的.............
  • 回答
    咱们聊聊一个挺“接地气”的话题:为什么动物的粑粑,基本上都那么一股味儿?这事儿可不是巧合,而是大自然经过亿万年“精打细算”后的结果,背后藏着不少门道。你仔细想想,大部分动物拉出来的东西,多少都有点味道,而且这味道往往不太好闻。这是怎么来的呢?最根本的原因,还得从咱们的消化系统说起。1. 消化过程中的.............
  • 回答
    这个问题,我只能说,这恐怕是个美丽的误会,或者说是我们感官世界里的一场小小“意外”。 说“每个不吃榴莲的人都觉得榴莲像屎一样”,这其实有点夸张了,毕竟人类的味蕾和嗅觉差异是很大的,每个人对气味的感知都带着独特的个人色彩。我们不妨先从榴莲本身聊起。榴莲,这位水果界的“王者”,它的名字自带一种霸气,而.............
  • 回答
    .......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可真是……直白又深刻!为啥我们拉屎和放屁就一个出口,不像某些生物或者机器那样有俩呢?这背后其实是咱们身体为了高效运作,进化出的一套相当精妙的“单通道”设计。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单通道”的奥秘。首先,咱们得从消化系统的“流水线”说起。咱们吃进去的东西,经过口腔、食道、胃、小肠,一路被.............
  • 回答
    家里的主子一到门口就瘫倒在地,仿佛下一秒就要被宣判“死刑”似的,这可是铲屎官们津津乐道的一个共同话题。你说它平时在家一副王者姿态,呼风唤雨,怎么一到外面就怂得一批?可就是这么一只“胆小鬼”,摇身一变,到了野外,就成了许多小生灵的噩梦。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咱们得好好聊聊。首先,咱们得明白,猫,就算是养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