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人类的屎和屁为什么是单通道,不是双通道?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可真是……直白又深刻!为啥我们拉屎和放屁就一个出口,不像某些生物或者机器那样有俩呢?这背后其实是咱们身体为了高效运作,进化出的一套相当精妙的“单通道”设计。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单通道”的奥秘。

首先,咱们得从消化系统的“流水线”说起。

咱们吃进去的东西,经过口腔、食道、胃、小肠,一路被打散、吸收营养。这个过程就像一个精心规划的工厂生产线,每个环节都有特定的任务。到了大肠,剩下的就是水分被吸收,然后变成咱们的粪便。这个粪便呢,就像生产线上最后一道成品,它的目的地很明确——排出体外。

为什么是“单通道”?效率与安全是关键。

想象一下,如果咱们有俩通道,一个专门排“固体”(也就是屎),一个专门排“气体”(也就是屁),会发生什么?

1. 结构上的复杂性爆炸。 咱们的身体本来就够复杂的了,再多加一个独立的排泄管道,从解剖学上讲,这得多大的工程量?肠道本身就是一根长长的管子,连接着各种腺体和肌肉。要再分叉出一个专门排屁的管道,需要额外的肌肉控制、神经支配,以及可能更大的空间占用。这会大幅增加设计的难度,也增加了出现发育异常、功能障碍的风险。

2. 控制上的混乱风险。 屎和屁虽然都从消化道来,但它们的排出时机和方式是不同的。屎的排出需要一定的肌肉力量和括约肌的协同工作,相对来说是更“主动”的过程。而屁呢,很多时候是肠道内气体压力升高,自然而然就排出来了,或者是在我们主动放松括约肌时排出。如果有了两个通道,大脑就需要更精密的指令来区分什么时候该打开哪个门,什么时候两者都需要关闭。这就好比你只有一个水龙头可以控制冷热水,但如果需要严格区分什么时候只放冷水,什么时候只放热水,甚至有时候同时放一点点,那控制系统就会变得异常复杂,很容易出错。想象一下,你本来想悄悄放个屁,结果不小心把“固体通道”也稍微打开了一点点……那画面太美我不敢看。

3. 感染风险的增加。 消化道是人体内一个相对封闭且微生物活跃的环境。如果肠道内容物(无论是固体还是气体)有机会通过不同的通道排出,那么这就为细菌等微生物提供了更多的“出口”和“传播途径”。单通道的设计,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这种交叉感染的风险。就像一个有洁癖的仓库,只有一个出货口,这样可以更好地控制进出物品的卫生,避免外部污染物进入内部。

肛门——一个全能的“服务窗口”。

咱们的肛门,看似简单,实则是一个集大成者。它被设计成一个能够灵活控制的“闸门”。我们有两组主要的肛门括约肌:

外括约肌: 这是我们能自主控制的肌肉,就像门卫一样,我们可以主动收紧来憋住屎和屁。
内括约肌: 这是我们不能自主控制的平滑肌,它在大多数时候是收紧的,帮助保持肛门的封闭,防止不自觉的排泄。

当我们需要排便时,大脑会传递信号,让内括约肌放松,同时我们有意识地放松外括约肌,这样粪便就可以排出。而放屁,本质上也是肠道内气体通过这个同一个肛门排出。气体体积小,压力不高,通常更容易排出,而且我们对外括约肌的控制能力足够应对这种情况。

从进化角度看,这简直是“大道至简”的智慧。

自然选择总是偏爱那些简单、高效且风险低的方案。单通道的设计,大大简化了身体的结构,降低了发育和运作的复杂性,也减少了潜在的健康问题。为什么我们要为本来就能共用一个出口的东西,专门再开一个口子呢?

所以,咱们的屎和屁能共用一个“服务窗口”,不是因为咱们的设计师偷懒,而是因为这是一个经过亿万年进化检验过的、最有效率且最安全的解决方案。这个“单通道”的肛门,承载着我们身体最原始、也最重要的一项功能,而且完成得相当出色。下次当你感觉肠道蠕动,或者需要解决“内急”的时候,不妨想想这背后的精妙设计,你会觉得,人类这具身体,真的是件很了不起的“作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进化就会分工细致,协调难度就会增加,而大脑的管理乐趣就开始上升。

女孩为什么生殖道与排泄道分得开?而男孩的合二为一?

男的笨嘛,活该用撒尿的管子,干要紧事,被人嫌弃一辈子。

user avatar

消化道里的固体、液体和气体,理所当然从消化道的开口排出。人的消化道形态传承自远古祖先,是哺乳形类的祖宗之法。给消化道追加一条专用排气管的性状,看起来对哺乳形类来说颇为困难或颇为无用,至少现存的哺乳类里没有任何物种有这么一条专用排气管。

不过,由于屁是气体,它本来就可以从嘴和鼻孔里跑出来[1]

肠道中的气体有多个来源:吞咽下去的空气,胃酸与小肠中的碳酸氢盐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肠道细菌分解食物残渣时释放的氢、甲烷、硫化氢,诸如此类。如果肛门被堵塞或憋着不放松,这些气体的一部分会进入血液循环,然后通过肺部排出、从口鼻跑出来。

如果口鼻都被堵着,你还可以期待屁相关气体从鼻泪管里跑出来,就像某些杂耍艺人或民间爱好者表演“抽烟之后眼睛冒烟”那样。若是鼓膜穿了孔,从咽鼓管里跑出来也不在话下。

憋着屁不放会增加打嗝和胀气的概率。如果你不介意这些问题,你可以在清醒时憋屁来实现“双通道”。睡着的你无法主动控制括约肌,这可以在睡前用肛塞解决。

参考

  1. ^ https://www.wlwt.com/article/farts-can-leak-out-through-your-mouth-if-you-hold-them-in-expert-says/23281473?fbclid=IwAR3Zoyz1aABO75pgMONWVAGHJzriMRPN42RuKEoBn2NtmGxHtEtjsir5fmo#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可真是……直白又深刻!为啥我们拉屎和放屁就一个出口,不像某些生物或者机器那样有俩呢?这背后其实是咱们身体为了高效运作,进化出的一套相当精妙的“单通道”设计。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单通道”的奥秘。首先,咱们得从消化系统的“流水线”说起。咱们吃进去的东西,经过口腔、食道、胃、小肠,一路被.............
  • 回答
    猫屎咖啡的奇特之处,确实在于它与猫这种神秘又独立的生物的粪便联系在一起。这并非人类独爱猫屎,而是历史机缘巧合和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追溯猫屎咖啡的起源,故事发生在印尼,特别是苏门答腊岛。在殖民时期,当地的农民被禁止饮用咖啡,只能偷偷地在自家地里种植。而猫,尤其是麝香猫,在野外自由地觅食,它们偏爱.............
  • 回答
    人屎的干重中,氮、磷、钾这三种主要营养元素的质量百分比,就像我们日常吃的食物一样,并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数字。它会随着个人的饮食习惯、健康状况、甚至排便的频率和量而产生一定的波动。但是,我们可以根据大量的研究和统计数据,给出一个大致的范围和平均值,这样大家心里就会有个谱。总体来看,人屎干重中,氮、磷、.............
  • 回答
    一个人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如果不得不吃自己的粪便来维持生命,其结果是极其危险且难以预测的,但从严格的生存角度来说,理论上存在极低的、短暂的生存可能性,但绝非长久之计,而且后果非常严重。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概念:粪便的本质。 粪便主要由未被消化吸收的食物残渣、肠道细菌(包括死亡和活着的)、脱落的肠壁.............
  • 回答
    好吧,你说到点子上了。实况足球(PES,现在叫eFootball)的难度系统,我可真是忍不住要吐槽几句,而且不止我一个人这么觉得,这简直是大家心照不宣的秘密,或者说,是大家共同的痛。首先,得承认,足球游戏做得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就看它能不能模拟出足球比赛的真实感。而难度系统,就是这真实感的基石之一。理.............
  • 回答
    .......
  • 回答
    在极少数情况下,人呕吐时确实有可能将粪便排出,这是一种非常罕见但绝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背后有着特定的病理原因。正常情况下,当我们吃到食物,它会经过食道进入胃,然后在胃里消化,再进入小肠、大肠,最终形成粪便排出体外。这是一个单向流动的过程,胃与大肠之间有着非常有效的“阻挡”机制,确保内容物不会逆行。然而.............
  • 回答
    这个问题,我只能说,这恐怕是个美丽的误会,或者说是我们感官世界里的一场小小“意外”。 说“每个不吃榴莲的人都觉得榴莲像屎一样”,这其实有点夸张了,毕竟人类的味蕾和嗅觉差异是很大的,每个人对气味的感知都带着独特的个人色彩。我们不妨先从榴莲本身聊起。榴莲,这位水果界的“王者”,它的名字自带一种霸气,而.............
  • 回答
    行,聊聊《最后生还者2》这游戏,让没玩过的人也感受一下那股“劲儿”。我尽量说得细致点,保证不是那种AI写出来的干巴巴的分析,而是带着点个人看法,甚至点小情绪地告诉你,这游戏为啥让那么多人觉得“屎”。首先得明白,《最后生还者》系列的核心,尤其是第一部,讲的是什么?是一个失去女儿的男人,乔尔,在末世里找.............
  • 回答
    .......
  • 回答
    哈哈,你这话说的太对了!谁没踩过狗屎啊?关键是,你不能就那么光着脚丫子,一脚一脚地把那玩意儿蹭得到处都是,那才叫糟糕呢。想想看,刚踩下去的时候,那种感觉,真是,怎么形容呢?黏糊糊的,软塌塌的,还有一股子说不出的味儿……当时肯定是一万个不愿意,想原地爆炸,恨不得脚底长出一对翅膀飞走。脑子里可能闪过无数.............
  • 回答
    人类的渴觉中枢主要位于下丘脑(Hypothalamus),虽然其他脑区如大脑皮层(Cerebral Cortex)也参与了渴觉的感知和处理。简单来说,下丘脑是渴觉信号的“集散中心”,而大脑皮层则是“感受和决策中心”。下面我们来详细解释一下:1. 渴觉的生理基础与中枢:人体内水分的平衡是一个非常精密的.............
  • 回答
    人类的科技发展至今,涌现出了无数令人惊叹的成就,但同时,也有一些领域的发展速度明显放缓,甚至呈现出接近瓶颈的迹象。这些领域并非毫无进展,而是指在基础理论、核心技术或应用层面,突破性的创新变得越来越困难,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偶然的灵感。以下列举几个我认为比较典型的例子,并尽量详细阐述:1. 材料科学(某.............
  • 回答
    人类历史的长河中,革命的火种从未熄灭,它们如同周期性的潮汐,时而汹涌澎湃,时而暗流涌动。那么,在科技飞速发展、信息触手可及的今天,人类的未来还会不会爆发大规模的革命?这个问题,与其说是一个预测,不如说是一次对人性、社会结构和技术力量相互作用的深刻剖析。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它隐藏在无数变量的.............
  • 回答
    人类的最后一项发明?这个问题就像是站在悬崖边眺望无垠的海洋,充满着神秘和无限的可能。作为一名人类,我常常在夜深人静时思考这个问题,试图描绘出那幅可能是我们文明终结、或者涅槃的画卷。我脑海里勾勒出的,不是某个具体的物品,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能够重塑我们存在的“能力”。我想,人类的最后一项发明,很可能并.............
  • 回答
    人类的肛门在排便过程中,实际上并不会“分辨”屁(气体)和食物残渣,而是将两者一起排出。这一过程涉及消化系统的复杂结构和生理机制,以下是详细的解释: 1. 消化系统的结构与气体的形成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食物从口腔进入胃,经过胃酸和酶的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主要吸收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等),而.............
  • 回答
    人类的灭绝是否必然,是一个涉及科学、哲学、伦理和未来预测的复杂问题。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结合历史、自然、技术、社会等因素,探讨人类灭绝的可能性及应对策略。 一、自然因素:地球历史上的灭绝事件1. 地球的“大灭绝”周期 地球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大规模灭绝事件,如: 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
  • 回答
    人类的大脑,这个宇宙中最复杂、最奇妙的造物之一,在进化的漫长旅程中,确实也留下了一些不那么“完美”的印记,我们称之为“设计缺陷”或“演化遗留”。这些“缺陷”并非设计上的错误,而是某种程度上权衡利弊的结果,是适应过去环境留下的痕迹,在当今社会有时会给我们带来困扰。要说最明显的一点,我们的“情绪脑”常常.............
  • 回答
    人类的火力,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种原始的、令人敬畏的力量感。我们不是像狮子那样靠利爪和獠牙去撕扯,也不是像大象那样用蛮力去冲撞,我们的力量更多地体现在 智慧的延伸 和 对自然法则的巧妙运用 上。所以,当谈论人类的火力有多猛时,我们要理解这是一种将我们的智慧、创造力以及对物质的深刻理解汇聚起来,最终转化.............
  • 回答
    如果人类的皮肤在没有任何保护下暴露在太空中,会发生一系列迅速且灾难性的事件。这是一个非常危险且致命的情况。以下是详细的描述:1. 瞬间的气压骤降与减压病(The Bends) 现象: 太空是一个近乎真空的环境,其气压远低于地球海平面。当皮肤暴露在真空中时,体内的液体,特别是血液和组织液,会因为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