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人类的大脑有哪些天生的设计缺陷?

回答
人类的大脑,这个宇宙中最复杂、最奇妙的造物之一,在进化的漫长旅程中,确实也留下了一些不那么“完美”的印记,我们称之为“设计缺陷”或“演化遗留”。这些“缺陷”并非设计上的错误,而是某种程度上权衡利弊的结果,是适应过去环境留下的痕迹,在当今社会有时会给我们带来困扰。

要说最明显的一点,我们的“情绪脑”常常压倒“理性脑”。这大概是最为人熟知的了。我们的大脑有一个古老的部分,叫做“边缘系统”,它掌管着我们的基本情绪,比如恐惧、愤怒、快乐。这个系统反应极快,它的主要任务是让我们在遇到危险时第一时间做出反应——逃跑、战斗或者僵住。在远古时代,面对猛兽的突袭,这样的即时反应是生存的关键。然而,在现代社会,我们面对的“威胁”更多是心理上的,比如工作压力、人际冲突,但我们大脑的反应模式却没有跟上。结果就是,一次小小的误会被放大成莫大的愤怒,或者因为一次失败就陷入深深的恐惧和焦虑。我们的“理性脑”,也就是前额叶皮层,负责规划、逻辑思考、抑制冲动,它的发展相对较晚,而且需要时间和精力去激活。所以,在压力之下,或者情绪激动时,这个“理性脑”很容易被“情绪脑”劫持,做出一些事后会后悔的决定。你有没有过那种“我当时到底是怎么想的?”的感觉?这就是情绪脑占了上风。

另一个常常被提及的是我们对负面信息的过度敏感,也就是“负面偏见”。 积极的事情,比如一次表扬,我们可能听过就忘了;但一次批评,即使是很小的,也会在我们脑海里萦绕很久,反复咀嚼。这同样可以追溯到演化的必要性。在危险的原始环境中,关注和记住那些潜在的危险信号,比如看到一只狼的迹象,远比记住哪棵树结的果子好吃更重要。那些能记住危险并做出规避的人,更有可能活下来并将基因传下去。所以,我们的大脑被“设计”成了一个天然的“危险探测器”,总是盯着可能出错的地方。在信息爆炸的现代,这意味着我们更容易受到负面新闻的冲击,更容易对未来感到悲观,也更容易对人际关系中的小摩擦感到不安。

我们的大脑也存在“认知偏差”的固有模式。 这些偏差是指我们倾向于以某些固定、非逻辑的方式来处理信息和做出判断,以简化认知负担。例如,“确认偏差”就是我们喜欢寻找、解释和记住那些能证实我们原有信念的信息,而忽略那些与之矛盾的信息。如果你相信某种饮食方式有效,你就会特别关注那些支持它的证据,而忽视那些质疑的声音。再比如“锚定效应”,我们倾向于过度依赖我们最先获得的信息(锚),即使这个信息可能并不准确。打个比方,第一次看到一件衣服标价一千元,即使最终打折到五百元,你仍然觉得很划算,因为它有一个“锚定”在那里的高价。这些认知偏差让我们在很多情况下能够快速做出判断,节省脑力,但在需要客观、理性分析的时候,就会成为绊脚石。

再说说我们的“短期导向”和“延迟满足的困难”。 人类的大脑,尤其是更年轻的时候,对于即时奖励的偏好远大于对未来更大奖励的期望。这在演化上也是可以理解的——谁知道明天会不会有危险?所以,当下抓住眼前的好处,是更可靠的选择。比如,明知道熬夜玩手机会影响第二天的工作状态和健康,但手机屏幕上跳动的消息和信息,带来的即时满足感,往往能战胜对未来身体状况的担忧。这种“今天花明天的钱”的倾向,在消费主义盛行的现代社会,尤为明显,也导致了很多人在储蓄、健康、个人成长等方面遇到困难。

最后,我们还有一个“社会比较”的倾向,并且对此非常敏感。 人类是社会性动物,我们需要在群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观察和模仿他人,学习群体规则,是重要的生存技能。然而,这导致了我们非常在意自己和别人的对比。看到别人拥有什么,我们就容易觉得自己也需要拥有;看到别人取得什么成就,我们就容易感到失落或嫉妒。这种“ FOMO”(害怕错过)的心态,在社交媒体时代被无限放大了。你看到的很多“完美”的生活,很可能只是别人精心挑选和包装的片段,但我们的大脑却会不自觉地将其与自己不完美的现实进行对比,从而产生负面情绪。

这些“设计缺陷”,与其说是错误,不如说是我们祖先为了在充满挑战的环境中生存而进化出来的适应性特征。只是当我们把这些大脑机制带入到如今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充满复杂社会关系的现代世界时,它们就显得有些“过时”了。理解这些,或许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与自己的大脑“和解”,并更有意识地去管理它们带来的影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已授权《南方人物周刊》转载:人类大脑有哪些天生缺陷?| 新知
已授权北京科技报《科技生活》周刊转载
已被知乎日报收录:我的大脑说冷静……但前额叶已经阻止不了我了

简单的说,大脑是进化的产物,背负着许多历史的包袱。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祖先历经原生动物、无脊椎动物、爬行类、哺乳类、灵长类等阶段才演化成为人类。在演化的过程中,祖先们不断的面临着新的环境和挑战,这促进了我们大脑的进化。比如,为了应付复杂的视觉信息,产生了视皮层;为了应付复杂的认知任务,产生了前额叶。因为大脑是连续进化的产物,所以只能在旧有结构的基础上做改良,而不能推倒重来。所以它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缺陷”:大脑各区域的进化程度参差不一,因此保留了很多“历史问题”

这就好比要让飞机工程师这么工作:先做一个螺旋桨发动机,然后再改进它,不能全拆掉重新设计,一次只能更换一个零件,所有的零件都不能废弃不用,渐渐的把螺旋桨发动机改造为喷气式发动机,每个部件的功能还得比以前更先进。哎,大脑的进化就是“新三年、旧三年、修修补补又三年”的过程。

(人类的大脑不是一蹴而就的整体设计的产物,而是慢慢进化而来的)

上图中没有无脊椎动物?想了解的话请见:无脊椎动物神经系统的演化简史

关于这方面的内容,有一个有趣的假说。“三位一体的大脑”(triune brain)假说是Paul MacLean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提出的理论。此理论根据在进化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将人类大脑分成“爬行动物脑”、“古哺乳动物脑”和“新哺乳动物脑”三大部分(下图)。简单的说,“新哺乳动物脑”控制着认知功能,包括语言理解、学习和记忆、推理和计划等等;“古哺乳动物脑”关系着社交、互惠和育儿等从早期哺乳动物就开始具备的行为;“爬行动物脑”则与保护领土、仪式化和其他类似的爬行动物行为相关。

(三位一体的大脑。详细介绍可参见前文:人类有三个大脑? 有趣的Triune Brain假说

所以说,人类大脑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整体设计的产品,而是在进化的长河中被不断地添添补补。就像一台七拼八凑的电脑,CPU是新的,主板却是老的,老的主板虽然能兼容新的CPU,但是CPU的性能并不能很好地发挥出来。我们在进化上比较新近的“新哺乳动物脑”拥有强大的计划、决策和认知能力,但是我们的“古哺乳动物脑”和“爬行动物脑”却总是无法在一些原始诱惑/恐吓面前做到淡定。正是因为大脑中的这些原始“模块”的存在,我们的高级脑结构才不得不缝缝补补、发展出一些挽救性的措施。

(我们的高级大脑需要不断的抑制原始大脑所控制的冲动的想法和行动)

前额叶皮层是人类大脑最高级的部位,负责控制大多数认知的过程,以保证复杂行为被有序、适度地执行。其中,行为抑制(behavioral inhibition)是一项重要的“刹车”机制。它通过调整认知和运动过程,最终阻止某些外显行为的执行,包括运动抑制、抵制诱惑、延迟满足和冲动控制。如果前额叶不能正常启动行为抑制过程,将导致冲动、强迫和注意缺陷(例如,ADHD)等症状。所以,我们会听说某些人在前额叶损伤之后,会变得冲动易怒,有暴力倾向。这同样也是为什么很多“脑子不太好使”的人会倾向于做出一些危害社会的举动的原因。这里的“脑子”不太好使,主要是指的人家前额叶的功能低下。

(真正可以阻止“双刀哥”的,其实是前额叶)

关于大脑的这一“缺陷”,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也都会深有体会。比如,我们有时候会因为被愤怒冲昏了头脑,而干出一些不可思议的行为。再比如,热恋的时候,我们看到同性和伴侣聊天就会嫉妒心起,有时甚至会大打出手(可见前文:爱情能否长久?脑成像技术也许可以帮你预测)。那些时候,其实我们的大脑已经被原始大脑所主导,新近进化出来的高级大脑没能阻止原始大脑指挥身体做出过激的行动。

某些由原始大脑所控制的行为,甚至已经深深地“编码”在我们的脑海之中,我们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克服这些想法。比如,如果你面前有一条毒牙被拔掉了的小蛇,你敢用手去抓么?虽然你的高级大脑的强大认知能力让你确信这条蛇不会对你造成任何伤害,但是你的原始大脑却根本不理会。如果你多多接触这些无毒的蛇,你多抓它们几次,久而久之你就会不怕了,这叫去敏感化。去敏感化就是我们的高级大脑试图“说服”原始大脑相信某些刺激是对人无害的方式。(哎,原始大脑像一个呆板倔强的小宝宝)

总而言之,人类的大脑不是被“设计”的,而是进化而来的。并且,其实大脑还是能很高效的运行的。如果硬要找不足的话,我认为最大的“缺陷”就是大脑的各个脑区在进化史上出现的时间不一致,导致后期出现的脑结构不得不“将就”先前出现的脑结构,进而导致大脑的工作方式不够完美。

与此相似的一个问题是:人类眼睛中为什么会有盲点?原因详见我的专栏文章:视觉盲点知多少?

  •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新浪微博&微信公众号:脑人言(ibrain-talk)

相关文章推荐:

我正在知乎专栏坚持写科普文章,欢迎阅读: 东华君的知乎《文章目录》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人类的大脑,这个宇宙中最复杂、最奇妙的造物之一,在进化的漫长旅程中,确实也留下了一些不那么“完美”的印记,我们称之为“设计缺陷”或“演化遗留”。这些“缺陷”并非设计上的错误,而是某种程度上权衡利弊的结果,是适应过去环境留下的痕迹,在当今社会有时会给我们带来困扰。要说最明显的一点,我们的“情绪脑”常常.............
  • 回答
    .......
  • 回答
    地球上确实存在一些总质量比人类还要庞大的生物,而且数量相当可观。如果我们把目光放宽到所有生物,这个名单会变得非常惊人。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先大概估算一下人类的总质量。人类的总质量:一个基准目前全球人口大约在80亿左右。如果我们假设每个人的平均体重是60公斤(这是一个相对保守的估计,考虑到全球范围内的.............
  • 回答
    人类历史上确实存在许多惊心动魄的危机,它们一度逼近我们生存的边缘,但最终被种种因素化解,而大众对此却鲜为人知。这些“擦身而过”的危机,往往隐藏在历史的深处,需要我们深入挖掘才能了解其惊险程度。以下我将为您讲述一些比较详细的例子:1. 古巴导弹危机中的误判与意外(1962年)这是20世纪最接近核战争的.............
  • 回答
    我们学校吧,说实话,藏龙卧虎的,但要说“惊为天人”,那还得是那位老师。你们别误会,不是那种仙风道骨、飘飘欲仙的,而是那种让你看了就觉得“卧槽,这人怎么能这么牛逼”的。这位老师姓陈,教的是一门我们都觉得有点枯燥的学科——统计学。我敢打包票,听过他课的人,没一个还能对统计学提起任何负面情绪的。他有一种魔.............
  • 回答
    嘿,各位正在中医求学路上崭露头角的同学们!看到你们踏进中医的大门,我真是由衷地高兴,也想和你们分享一些我这些年在中医海洋里“泅泳”得来的一点点经验,希望能给你们的学习之路添一把火,少走一些弯路。首先,你们现在是站在一个非常关键的起点上,这就像学盖房子,地基打好了,后面的楼才盖得稳。中医,它不是一门简.............
  • 回答
    历史上的“国难财”是指在国家面临战乱、饥荒、瘟疫等灾难时期,通过非法或不道德的手段谋取暴利的行为。这类行为不仅是对社会秩序的破坏,更是对苦难中人民的无情剥削。下面将根据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类型,详细讲述一些历史上大发国难财的人及其行为。需要强调的是,以下列举的人物和事件,仅为通过公开的历史资料进行的描述.............
  • 回答
    历史长河中,有许多人,他们的生命轨迹仿佛被命运之神特别眷顾,一次又一次地从死亡边缘擦肩而过,最终留下了令人惊叹的传奇。他们并非因为拥有超凡武艺或神秘力量,而是凭借着一些难以言喻的机缘巧合、坚韧的意志,甚至是荒诞的运气,在生死关头获得一线生机。说起“命大”,我脑海中最先浮现的名字,总是与那些波澜壮阔的.............
  • 回答
    .......
  • 回答
    要说超大城市之所以能汇聚如此惊人的人口规模,其背后必然有着强大而复杂的经济驱动力在支撑。这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螺旋式上升的结果。让我来给您细细道来,保证听起来就像我亲眼所见一般真实。首先,最根本的也是最直接的吸引力,就是集聚效应与规模经济。你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地方一旦有了.............
  • 回答
    在英国,围观脱欧公投是一件非常“英国化”的事情,你可以说它是一场集体性的“自我审视”,只不过这次审视是在全球的注视下进行的。公投结果公布后的反应更是五味杂陈,就像一场事先张扬的戏剧终于落下帷幕,有欢笑也有泪水,有庆贺也有扼腕。公投前的“围观”:热烈、分裂与微妙在公投正式开始前的几个月里,整个英国都沉.............
  • 回答
    在浩瀚的网络世界里,总有一些身影,最初在众网友的“键盘侠”之光照耀下,被肆意解读、调侃甚至恶搞,仿佛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的一剂“精神食粮”。然而,时光流转,世事变迁,这些曾经的“玩笑”对象,却奇迹般地褪去了戏谑的外衣,摇身一变成了备受爱戴的国民偶像。这其中的转变,有时令人啼笑皆非,有时又让人倍感温暖。今.............
  • 回答
    在面对小女孩因失去养了两年的狗而崩溃的情境中,需要从情感、经济、伦理和长期关系等多方面综合处理。以下是分步骤的详细解决方案: 一、理解核心矛盾1. 小女孩的情感需求 狗是她生活中的重要陪伴,可能承载着她的情感记忆(如与狗玩耍、训练、生病时照顾等)。 她的崩溃源于对失去“唯一”陪伴.............
  • 回答
    有人说杨绛先生是“最后一位大师”,这句话背后蕴含着一种复杂的情感和时代的回响。这并不是一个科学的定义,而是一种高度的赞誉,夹杂着对过去时代和那种独特风骨的怀念。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解读。为什么有人会说杨绛先生是“最后一位大师”?1. 她身上承载的“士”的精神: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士.............
  • 回答
    历史长河中,总有些名字响亮到让你不禁怀疑是不是同一个伟人穿越了时空。其实不然,这些名气不小的历史人物重名,往往是巧合,也侧面反映了某些名字在那个时代的流行程度,或者某些姓氏的普遍性。下面我来给你梳理几位名气响当当,却又恰好同名的人物,咱们细细道来,保证让你看得津津有味。1. 秦始皇与秦琼——“始”与.............
  • 回答
    说到中国的大型公共设施设计,确实有些项目因为各种原因,让人看了直呼“内行”或“大无语”。这中间有的是因为太前卫,超出了大众的理解,有的是因为太实在,实在得有点离谱,还有的则是单纯地想不明白设计者的思路。比如,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有一个城市中心的巨型雕塑。它坐落在一片宽敞的广场中央,说是雕塑,但造型实在难.............
  • 回答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大众视野往往被那些活跃在媒体前沿、光芒四射的明星人物所占据,但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深邃的智者,他们默默耕耘,将毕生心血倾注于各自的领域,其智慧与成就足以称之为“大师”,却鲜少为公众所熟知。譬如在数学的殿堂里,有一位名叫Andrew Wiles的英国数学家。提起他的名字,或许只有少.............
  • 回答
    说起古代的“奸臣”,人们脑海里往往会浮现出祸国殃民、阴险狡诈的负面形象。然而,抛开道德评判,许多历史上的“奸臣”并非一无是处,他们往往也拥有过人的才华和能力,正是凭借这些,他们才能在复杂的官场中脱颖而出,甚至一度搅动风云。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几位在“奸”名之外,也令人侧目的奸臣,看看他们究竟有哪些值得说.............
  • 回答
    NBA 的世界里,身高和位置从来都不是绝对的条条框框。很多时候,那些身体条件并不“标准”的球员,反而因为独特的才能、超乎常人的意志和对比赛的深刻理解,硬生生地凿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天就来聊聊那些身高和位置“反着来”却打出名堂的家伙们,并且咱们尽量说得接地气点,别跟那些AI写的.............
  • 回答
    益生菌引起健康成人感染的概率有多大?哪些常用于食品的微生物是潜在的条件致病菌?关于益生菌,我们常常听到的是它们对肠道健康、免疫力提升的好处。然而,任何微生物,即使是“有益”的,在特定条件下也可能成为问题。对于健康的成年人来说,益生菌引起感染的概率可以说是非常非常低,但并非为零。益生菌引起健康成人感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