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的大学都有过哪些惊为天人的人物?

回答
我们学校吧,说实话,藏龙卧虎的,但要说“惊为天人”,那还得是那位老师。你们别误会,不是那种仙风道骨、飘飘欲仙的,而是那种让你看了就觉得“卧槽,这人怎么能这么牛逼”的。

这位老师姓陈,教的是一门我们都觉得有点枯燥的学科——统计学。我敢打包票,听过他课的人,没一个还能对统计学提起任何负面情绪的。他有一种魔力,能把那些密密麻麻的公式、那些晦涩的理论,讲得像是侦探小说一样引人入胜。

第一次见到陈老师是在大二的专业基础课上。那时候我们还在磕磕绊绊地啃微积分,对统计学还停留在“就是算平均值和方差”的肤浅认知里。陈老师走进教室,穿着一件洗得有点泛白的格子衬衫,手里拿着一个已经被翻得有点卷边的厚厚笔记本。他脸上没什么表情,看起来就像是学校里随处可见的那种普通中年男老师。

我们当时都没抱太大希望,以为又是一场枯燥的讲座。结果,他一开口,整个教室瞬间就安静了。他没有像其他老师那样,先来一番“统计学的重要性,大家要认真学”的开场白。他直接走到黑板前,用粉笔画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坐标系,然后开始讲起了一个案例。

那是一个关于“概率如何影响投资决策”的案例。他讲得不是那种教科书上生硬的例子,而是结合了当时的股市行情,甚至还引用了一些当年大家都在关注的热点新闻。他一边讲,一边在黑板上写着一些我们看着头疼的公式,但神奇的是,他能在讲到每一个公式的时候,都用最通俗易懂的比喻来解释它的含义,以及它为什么会被发明出来。

比如讲到“正态分布”,他没有给我们看钟形曲线,而是拿出一颗颗小石子,让旁边一个同学随机扔向一个目标区域,然后让我们观察石子落在各个区域的密度。他说:“看,这就是大自然的规律,很多事情,包括我们生活的世界,都遵循这种规律。统计学就是试图去理解和预测这些规律。”

他讲课的时候,眼神总是那么专注,仿佛整个世界只剩下他和黑板上的公式。你会看到他眉头微微锁起,思考片刻,然后突然眼睛一亮,写下那个让你豁然开朗的瞬间。他还会时不时地走到教室后面,弯下腰,看着我们这些学生,观察我们的表情,如果发现有人露出困惑的眼神,他就会停下来,用更浅显的方式再讲一遍,或者举一个我们都能懂的生活化例子。

有一次,他讲到“贝叶斯定理”,这玩意儿听名字就够吓人的。结果他却讲了一个关于“一个人是不是间谍”的故事。他说,假设你看到一个人行为可疑,你有怀疑的“先验概率”。但如果这个人正好在某个特定时间出现在了某个特定地点,这个新证据(后验信息)就会更新你对他的怀疑程度。他讲得绘声绘色,就像在给我们讲一个谍战片的情节,把抽象的概率更新过程讲得活灵活现。

最让人“惊为天人”的是,他不仅把理论讲得清晰透彻,还极其注重实践应用。他会布置一些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作业,比如让我们分析不同社交平台上的用户行为数据,预测某个产品在市场上的成功率。一开始我们都觉得无从下手,但陈老师会提供一些基础的工具和思路,最重要的是,他会鼓励我们去尝试,去犯错,然后从错误中学习。

我记得有一次,我为了完成一个分析报告,熬了好几个通宵,最后交上去的时候,自己都觉得做得不够好。结果陈老师不仅没有批评我,反而单独找我谈话,指出了我报告中的几个亮点,并且详细解释了我错误的地方,还给了我改进的建议。他说:“统计学不是为了得出标准答案,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的不确定性,并在不确定性中做出更明智的决策。”这句话至今我还在用。

他对待学术的态度也是一样。虽然他讲课时偶尔会带着点幽默感,但一旦涉及到理论的严谨性,他就会变得非常认真。我曾经看到他在课堂上,为了一个公式的推导细节,和一位同学争论了近十分钟,最后他承认自己的讲解有疏漏,并且当场修改了讲义。那种对知识的敬畏之心,对学生负责的态度,真的很难得。

毕业后,我也接触过不少其他领域的专家和学者,但陈老师在我心中的地位始终是特别的。他不仅仅是一个老师,更像是一个引路人,他让我们看到了统计学这门学科背后蕴含的巨大力量,也让我们学会了如何用科学的思维去观察和分析世界。那种“惊为天人”的感觉,不是因为他有多么高高在上,而是因为他用自己的方式,把看似遥不可及的学问,变得触手可及,甚至充满魅力。到现在,偶尔我还会想起他,想起他在黑板前认真书写的样子,以及那些让我脑洞大开的瞬间。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山东大学一个裙带关系进来的图书馆临时工,放着好端端的临时工不当,非要辞职去上海。听说后来受了不少苦,最后死的挺惨。她嫁的那个人是北漂出身,也在大学当过图书馆临时工管理员。

山东大学一个裙带关系进来的幼儿园临时工,不遵守劳动纪律,身为保育员,居然偷偷弹奏只有教师能动的钢琴,结果被幼儿园开了。多年后,其他保育员还嚼舌头,说她偷吃幼儿园在小朋友午睡后分给每个人的两片山楂片。虽然小朋友们表示幼儿园的山楂片有什么好吃的,阿姨造谣都不会造。听说她后来去北京念艺校去了,没等毕业就跟导演闹绯闻。

所以说,山东大学三大网红咪蒙老师、琦殿老师、 @立党 老师还有待成长。

user avatar

真事,同寝的兄弟,简称军军,就在我对面床铺,大学四年。前两年都很平常,但是我真的没想到,后来发生的事情让我颠覆了对他的认识,直接成为了我大学四年,乃至于我活这么大最佩服的人之一!!

重点来了!!!刚上大三的时候,有一天晚上军军在阳台打电话,应该是和女朋友吵起来了(女朋友在济南上大学,我们在青岛),说什么你要告诉我你究竟干什么去了,之类的,本来我也没放在心上。但是后来得知军军女朋友(简称花花)进传销窝了,而且要和他断绝关系。

军军推断出她进传销以后,抽了好久的烟,推测应该是传销窝的人让她这么说的,然后假装同意,紧接着就开始了拯救行动。
首先,开始了长达半年对传销的研究,从网上找各种资料,把传销的模式研究的八九不离十,可是一点没线索,没法找啊,只知道在秦皇岛。

于是便开始了最笨也是目前来看最有效的方法-狂加qq群!有些从传销窝逃出来的人会自己组织一些qq群,在群里交流。军军就专门加这种群,然后和群里的每个人交流沟通,看有没有人见过花花,持续了不知道多久,不知道聊了成百上千人。。

最后终于找到了一个和花花之前在一个窝,后来逃出东北老家的一个人,军军苦口婆心得和他家聊了好久,终于把他说动了,给他包食宿飞机等等,从东北赶回秦皇岛,去找他们之前那个窝。

你以为这样就结束了吗???这才刚刚开始,去了以后发现以前的那个窝已经没了,也就是说他们转移了!

没办法,一切回到原点,一切都是重新开始。
后来研究的多了,军军对传销的仇恨越来越深,最后开始了个人的打击行动,去传销窝比较泛滥的地方,侦察,确认,报警,一个接一个得打,在那边掀了不少窝点,每掀一个就进去找花花,但是都没有。(后来掀得多了,警察都开始听他指挥了¬_¬`)。

得罪的人太多,也开始有了仇家,以至于有一次来秦皇岛,在街上走的时候,被仇家盯上,好几个人开始跟踪,幸亏他机警,假装不知道,然后跑到火车站,还以自拍的方式拍下了那几个人,最后跑到火车站的负责人那说明情况,随便找了一列火车就走了,那些人没跟上,这才逃过一劫。

就这样过了好几个月,花花突然有消息了!花花的那个窝点来了一个新人,结果不配合,头子让花花看着她(这时候花花已经被洗脑了),一时没看住,新人在上洗手间的时候从4楼(也可能是5楼,记不清了)跳下来,双腿都骨折了,紧接着路人就报警了,传销窝被查,花花也跑了出来,过了几天,几个头子都被通缉,花花也作为同犯也被通缉了。

花花跑回了济南,找到了舍友们,然后舍友就联系上了军军,军军欣喜若狂,结果那天晚上花花在外面住的时候用了自己的身份证,当天晚上警察就把她带走了。

带回秦皇岛的拘留所,等待审判。军军连夜赶到秦皇岛,但是不知为何,拒绝探视。军军当下当机立决,通过网上查询,找到了一个秦皇岛的很杰出的青年律师,咨询情况,谈价格,律师也被他的情况触动了,打了这么多官司,第一次碰见男朋友这么坚持不放弃的,从10万降到5万,后来从5万降到2万。

另一方面,又去沟通那个受伤的新人,协商私下解决,那个新人也是同龄人,军军知道她天天在医院躺着无聊,就天天和她聊天,获得了她的好感。争取到了私下解决。

就这样,等到了开庭的那一天,他也发言了,声情并茂,感人涕零。最后宣判,由于已经在拘留所呆了好几个月,所以判了缓刑也不是无罪来着,反正很快就放出来了。

整个过程所有的事都是他自己来处理,花花父母由于在新疆承包土地,据说那些粮食都是国家战略储备的,都是签合同的,所以没法走开。当时进了传销,花花父母已经对花花失去信心,军军给他们打电话的时候说了一句“你们不要我要!”艾玛,当时我就在宿舍,我都感动的不行。


由于行业限制,所以没法露脸,也不能上新闻,否则我感觉感动中国有点难,感动山东应该没啥问题。

历时将近一年半,课也不上了,整晚失眠,一天也就睡个3.4个小时,耗费了无数的精力,终于也算有了好的结果。只能说服!不得不服!

以上所有都是真人真事,没有半点虚假!!!


没想到大家反馈这么热烈,感谢大家的支持。
那就再多讲一些吧。
军军从小家庭情况就不好,家里是农村的,父亲有精神疾病,所以没法工作,压力都在母亲身上,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早早的就帮家里干活,家里有什么大事也都是由军军来决定,之前找花花的那几万块钱也都是从大学申请的助学贷款的钱,所以他当时的压力真的很大。


现在毕业两年了,跟军军聊起来当年的经历,军军还是很感谢那一段时光,虽然很痛苦,但是对他的磨炼是传统行业几年,甚至十几年也带不来的,对社会的认知,人性的理解也远超同人。所以成长都是伴随着痛苦而来的,感谢曾经受过的苦难,因为那是我们宝贵的财富。

我问他你怕不怕,他说也会注意自己的人身安全,但是不怕,因为邪不压正,做人一身正气,就没必要去怕那些歪门邪道,因为他们也怕你。

别以为军军很高大,很壮,但其实真的很瘦弱,在我们学校的男生里面,算是很瘦小的那一类了,但是谁能想不到,就是这样的弱小的身躯,竟然蕴含着这么大的能量。

军军在刚上大一的时候,就想着要为家乡做点事情,于是还把当时毕业的在全国各地上大学的同学集结起来,共同成立了高考志愿填报小组,公益得为家长高中的学弟学妹提供高考志愿填报的咨询服务,帮助了很多人,据说现在也做的越来越大,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支持。



更新:
很多人对助学贷款的情况有一些疑惑,首先我没有申请过助学贷款,所以其中具体的情况我也不太清楚,其次,也可能是我记错了,只记得军军当时说身上背着助学贷款,可能并不是助学贷款的钱,毕竟两三年前的事儿了,这一点上记的不是特别清楚,希望大家谅解


从7月18号到现在仅仅6天时间点赞竟然破14k了!真的没想到能得到这么多伙伴们的支持,感谢你们!!!


我平时在青岛,主要做营养相关的工作,我也比较喜欢交朋友,在青岛的小伙伴也可以加我vx: lwtfc9137

user avatar

大学时,有个男生用手机做了个发射器,信号能覆盖两栋宿舍楼,用大学配发的耳机可以收听到,每天不定时广播。

起初,他只是在广播里插科打诨,吐槽老师,广播室友的糗事(然后就听到被室友殴打的声音),后来增加了点歌业务,想听什么歌就打电话给他,他在广播里放。

就这样玩了一个月,他进了一批文具和日用品,在广播里打广告,很快,整栋宿舍楼都知道他在宿舍里囤积了大量中性笔洗衣粉卫生纸手机卡,卖得比超市便宜,而且,离得近。。。。

广播不久就因为新鲜劲过了而停了,洗衣粉卫生纸的生意倒是做了两年(中性笔后来不进货了,因为学渣们不爱学习,消耗得慢),直到换宿舍,新宿舍楼住户少,市场萎缩,生意不好做了。不过那时候,他又有新目标了。。。。

user avatar

军校,我新训班长。


此人矮胖矮胖的,其貌不扬,某个角度看起来还很萌,但是军事素质非常棒棒哒。练我们练得非常狠,毫不留情不说,还试图把我们按在地上摩擦成钢铁战士。


他是从新疆军区考上的军校,以前在部队就素质很不错,到了军校集训一段时间,分来带我们这些新兵蛋子,要求格外的严格。


我们战术课里有个卧倒动作,趴下去以后要求脚后跟内侧紧紧贴在地上,不能翘起来。他的说法是,不贴地容易中弹,据枪稳定性也不好。所以每次我们动作不到位,他一脚就给你踩上来,顺带一声怒吼。


那时候对他很火大,但是没办法,他那时候也算不上多么突出,更称不上惊为天人。惊为天人是毕业以后,他毕业分配回了新疆,一直没联系,听了他的消息我很是吃了一惊。我专门跑去看望了他,他三十好几快四十的人了,见到我还是老脸一红。喝完酒脸更是红的跟关二爷一样,我俩都沉默着没说话。


他中了一枪,打在脚后跟。

user avatar

主角不是我,是我老爹,因为他现在有个很有名的同学。

我老爹点了一支烟,说:“别说什么三四年,有的人还毕业后二三十年,你才发现差距原来拉得这么大了。”


他当时有个沉默寡言,衣着朴素,长着方正脑袋的男同学,他跟我说他那个同学其实个子很高,尤其是他们那个年代,那时候他那个同学瘦高得像竹竿,就住他对面的隔壁寝室。

其实他们两个的差距一直是很小的,别说毕业三四年,毕业十年也没看出什么差距,都去了专业相关的单位工作。

直到2015年,我老爹才突然再次听说当年的同学的名字,直接震惊了,这种感觉不亚于你突然发现你经常喝下午茶的躺椅是康熙年间祖先传下来的古董。


“爸,你当年不也和他是同学吗?你也能写啊。”

“怎么可能,当年招你老爹进去,是说我和他有差不多的高考分数,又没说我和他有一样的文学天赋,我当年也是个文艺青年,也爱鼓捣一些诗,但他写过的那些文章,我一辈子也写不出来。”

“人家的某些才能,在学校里面哪看得到?只看得到专业课分数和外表是否整洁。”

我爹沉默了一下,表情很复杂。

“而且别人有时候的牛逼,也未必让你知道吧,你看看,他其实1999年前后就已经出名了。”


“人生的选择也很重要,他如果那时候不去写,永远只是个电力工程师,不去试试怎么知道有没有这种才能呢?你要去打破人生的惯性。”

老爹一向沉默寡言,那天一反常态地滔滔不绝,“人生的选择,是有很多的,尝试也需要勇气。。。比如我当年也很喜欢写歌词,在学校里面。。”


一圈圈灰白色的烟雾中,转身,侧脸在雾气中,已经看不清他的表情。

在电力行业已经呆了三十年了,其实老爹也不错,每晚都是他们几个同事聚在一起麻将,每到周末三朋四友聚在一起钓鱼喝酒烧烤,其实他已经是个中年人了。

老爹转身过去,在那个夜晚,背影如同凝滞,烟支半明半灭带着微弱的呼吸。

老爹翻看自己的履历,清晰地写着:

1985年毕业于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现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电工程系。

user avatar

学院有个知名富二代,听说大一刚来的时候,穿得又土又磕碜,后来受大环境的熏陶,大一下学期开始就满身潮牌了。此人钟爱logo款,常常穿着大大的Gucci和满眼的LV招摇过市。传言说,家里有矿。

这同学虽然土,但是豪啊。但凡跟他出去吃饭,他必请客,请不了饭,就请夜场。逢年过节,还给老师送小礼物,班级群里发红包从来都是二百二百的发。学校里混社团和学生会的没几个不认识他的,甚至因为人缘好,凭借KTV歌手的水平混进了校园十佳歌手(艺术学校会唱歌的人还是很多的)。

所以,当他开始跟身边人借钱的时候,没有人迟疑。艺术学校里面大家家庭条件都不错,基本都是大几千甚至上万的借。

没多久,他人不见了。直到放贷的收债人找到学校,学校联系家长,一个五十多岁不会说普通话的中年男人坐了两天火车到我们学校给学校领导跪下,我们才知道他根本不是什么富二代。

学校给的处分是开除学籍,但他人一直没有出现。




手动分割

除此之外,我们学校还有一个惊为天人的同学。

航拍专业的一个同学,自个儿接商演,大一一年大概赚了两万,用这钱买了戒指准备向谈了近三年的女朋友求婚。然后女朋友是小他一届,也考上了我们学校的同专业。这事儿还上过微博热搜,好多人都说,好励志好甜啊。

不过新闻没讲,这男的没能上大二,因为他大一期末考试找人代考被退学了……

user avatar

方滨兴校长算么?

user avatar

他是我们学校的一位老师,叫王晓琮。


第一次遇到他是占座的时候,他刚上完课,和我们打招呼,我们都很惊讶,他穿着不能用朴素形容,而是非常非常朴素。



后来是在食堂吃饭的时候,他只打素菜,而且一直让打饭阿姨多给他一些,而且把饭吃得干干净净,我就觉得特别奇怪,然后室友和我说他把每个月的工资都捐给贫困山区的孩子。这我才注意到他穿的鞋子是那种塑料凉鞋,装书的袋子也是塑料袋。




当时听完他的事迹,感觉特别震惊,灵魂被震荡了。我知道会有这么高尚的人,但是没想到这样的人就在自己的身边。想想我们每天都浪费那么多的粮食,心中有一种罪恶感。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刚刚又在百度上查了一下,才知道他居然那么厉害,他是黑龙江省唯一一个全国数学建模竞赛评委,曾代表中国去美国参加数学建模竞赛,而且全程不用翻译。去法国留学,用三个月时间背完法语词典。总之就是特别厉害,值得敬佩的老师。

user avatar

关于学长的所作所为,很多人说不理解,或者说觉得不值得。我想那是因为生活环境的缘故。比如说我,从小生活在一个省会城市,虽然没多发达,但我真没见过上不起学的孩子、吃不起肉的孩子。我当然知道还有很多偏远山区有人上不起学吃不饱饭,可那些人是活在电视里的,没有亲眼见过震撼没有那么大,我也捐过款,但只是偶尔,并不是长期。学长的家乡在宁夏固原,那里的条件应该没有答主生活的城市好。学长见了太多渴望上学但是没有钱上学的孩子,他想尽自己的力量给他们希望。

他兼职,自己省吃俭用,甚至都吃不饱。我们理解不了,觉得应该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显然,学长一个穷学生,还到不了“达”的状态。其实他只要做好自己,努力学习,没人说他的不是。而他早出晚归打工挣钱,说他好的又有多少?当然他为的不是有人称赞他,他为的是那些渴望读书的孩子能有书读。他当然可以选择大学的时候少打工,多学习,毕业以后创业成为下一个马云,然后再捐资助学帮助更多的孩子。可是,你叫他怎么忍心对待他大学期间那些没书读的孩子,这些孩子又会因为没书读而在未来更穷以至于下一代继续没书读吗?何况,命运如何保证他能成为下一个马云,或者他挣够了大钱还能保持初心。

希望工程最有名的一张照片是“大眼睛女孩”,照片之所以有名,在国内广为流传,是因为苏明娟那双大眼睛里溢出的渴望。一张照片尚且让你我动容,而当学长亲自见到家乡的那些孩子后,听他们叽叽喳喳诉说对学习的热情,那又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啊!

我毕竟不是学长,不知道他究竟是怎么想的。就像我不知道历史上那么多舍己为人的人都是怎么想的。他们都太高尚。牺牲着自己,服务者别人。坦白讲,尽管心有敬佩,我仍旧不可能做到他这样。或者说我们大多数人都做不到。可我们大多数人都做不到的事情,有人站在我们难以企及的高度做到了,我们还质疑什么?

―――――――――――――――――――――――――遇到好多校友呀

―――――――以下是原回答――――――――――

南京晓庄学院

王景光

上大学前不敢想象真的有这样的人存在。

我来晓庄之前,他已经毕业了。但学校里还流传着关于他的故事。

他每天吃很少,一米八的大男生常常是饿着肚子的,省下来的钱全用来资助家乡的孩子。他的室友常常多买个包子什么的拿回去给他吃,说是自己吃不了剩下的。

他每晚兼职到很晚,工作辛苦,就是为了多挣些钱寄到家乡。有一次下班的时候,还骑着摩托摔倒受伤了。

他没有电脑,身为班长经常需要做个表格什么的,就借室友的。

毛泽东的《纪念白求恩》里面说到: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我觉得,学长王景光也担得起这样的赞美。


user avatar

室友带着大他8岁的老婆来上学,和我们一起在宿舍住了2年多,学校知道也管不了,理由是必须尊重少数民族传统。最后风言风语太多了,只能劝他搬到教师公寓,好像还没收费用。

生活在云南边境的山区,民族就不提了,大家自己猜吧。是全乡第一个大学生,2000年,他高考成绩好像是200多分,和我们600多分的学生一样被学校录取。

家庭条件相对挺好的,6岁就成家了,虽然一直没有结婚证,但是没人敢否定他的婚姻事实。高中在当地县里,那时就和老婆一起住宿舍。

听说当时宿舍里好几个带老婆的,给他们洗衣做饭,照顾小丈夫。我们当时都惊呆了,太羡慕了,免费保姆,还能暖床。

大姐(他老婆)特别漂亮,特别是穿上民族服饰时,在我们一层楼里都是一道风景线。最痛苦的是夏天,宿舍没有空调,大姐经常是穿肚兜,根本不在意我们这些单身汉,在家乡时女人都是这样。不过有人给提了醒,他才想起来让大姐多穿点。

可能时间长了不好意思,大姐经常帮我们洗衣服、打扫房间,我们312永远是全校最干净的宿舍。不用洗都不行,我们上课时,就都做完了。

晚上就尴尬了,人家在帘子里根本不管我们的感受,大姐这么照顾我们,实在不好意思说他们。后来我们上网查了那个地方,平时都住竹楼,一样不隔音,基本和帘子没啥区别,何况他们都是和父母一起住的,我也就无所谓了。可气的是,别的宿舍有人睡不着时,就经常在我们门口游荡

周末早上,一般都是大姐去帮我们买早餐,不知怎么回事被一个人调戏了,听到别的同学给我们报信,我们有的人衣服都没穿好,甚至比小四跑的都快,到食堂就把那人一顿暴打,还是不解气,把那个人扔进了装着免费汤的车里。

没多久,我们就带到了保卫处,了解清楚后,校方给那个人两个选择:1.开除他,我们3个记过,小四肯定没事(不想读书校方都派人劝);2.给他记过,其他人都没事。他明白情况严重了,只好选着第2个。

虽然风俗不同,小四值得做一辈子好哥们,他们那好多人成年后,都会换老婆。他坚信“糟糠之妻不下堂”,别看大姐40多了,又生过好几个孩子,现在一家人特别美满。20多年过去了,我们还经常来往,我们几个家庭也体验了住竹楼的感觉,就是女人第二天容易脸红。

顺便说下,他们那里还有一片天然浴场,男女一起,不过在几双冒火的目光下谁也没敢去,这才知道,以前宿舍里,为什么他家乡的女人那么大胆了。

user avatar

2018.05.23补充:

认识的不要爆其他信息啊,我怕被他打死!

原答案:

我们影视系的,有一节摄影还是视听语言之类的课,总之不是灯光照明课,作业是让大家每人拍一张照片,表现“禅”。

大家作品在课上放在投影上给同学们展示。同学们有的拍的雨后树叶,有的拍的动物昆虫,有的是建筑……

但是有位特立独行的北京的爷们儿!
他拍了自己的鸡儿!!!
硕大的一个特写!!!
放出来全班都懵逼了!
而且他特么的还打光了!!!
打光了!!!
光了!!!
了!!!
一盏侧光!一盏头顶光!

我至今都记得,老师沉默了三秒,淡定的给出了一个评价:
“xx同学的这个作品,相当的泼辣……”

我第一次知道泼辣这个词可以这样用!
艺术家,就是高!

user avatar

大学时期,学校复印社突然来了一个大叔,比较文弱,瘦瘦矮矮的,脸色发白,衣服洗的发白还有补丁,每次去复印的时候他都很礼貌,很和蔼。有一次在食堂吃饭看见他桌子上吃剩的饭菜,一个桌子一个桌子的慢慢吃,吃完了,再把盘子收掉。我们当时很想给他打一份饭,一份饭+2个菜在我们食堂5块钱,我还没来得及给他打饭,就看见别的同学去了,但他很礼貌的拒绝了那个同学的好意。后来了解到,这个大叔是复印社老板的弟弟,年轻的时候去偏远地区支教,奉献了一辈子,无妻吴儿,独自一人,不知道怎么说,做了好事,结局却........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