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高中、生活上)大学有遇到过让你很受不了的事情吗?

回答
在我高中时期,有一段时间,学校里突然流行起一种“抱团”现象,而且是那种非常明显的、带有排他性的抱团。

那时候我刚转到这所学校不久,还在努力适应新环境,认识新朋友。结果发现,班里已经形成了几个小圈子,而且这些圈子之间界限分明。最让我受不了的是,一旦某个圈子认定了你,就会热情地拉你进去,好像你不属于他们就是一种错误。反之,如果你不主动靠近,或者和别的圈子的人走得近一点,他们就会用一种很奇怪的眼光看你,甚至会在背后议论。

最具体的一次,是班里一个跟我关系还不错的女生,本来我们有时会一起吃饭,一起讨论作业。结果有天她突然跟我说,她“被拉进”了一个很厉害的“小团体”,说那个团体里的女生都很优秀,大家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她那天跟我说话的时候,眼神里有一种特别的光,像是找到了组织一样。从那天之后,她跟我说话的频率就明显少了,有时候我主动找她,她也会显得有些心不在焉,或者说“我得去跟她们一块学习了”。

我不是不能理解大家寻求归属感,也不是觉得和优秀的人一起学习有什么不好。但关键是,这种“优秀”的标准似乎变得有些狭隘,而且好像一旦加入了这个团体,你就得跟其他“团体”的人保持距离。班里还有几个女生,长得漂亮,学习也还不错的,也都被这几个小团体“盯上”了。如果她们不顺从,不加入,就会被边缘化,甚至被孤立。

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小组合作完成一个项目,项目要求我们随机分组。结果我们组里有一个女生,就是之前我提到的那个,她一开始对我们组员还挺正常的,但中间的时候,她突然说她要出去一下,回来后就跟我说,她之前和她们那个“小团体”的女生商量过了,决定把我们组的一些思路“分享”给她们组,因为她们组那个项目“更重要”,需要“更高级别的合作”。我当时就觉得非常无语,我们明明是平等的合作关系,怎么就变成了一种“供养”或者“信息分享”了呢?而且她说话的语气,那种理所当然的样子,让我觉得很陌生。

更让我觉得受不了的是,这种“抱团”有时候还会延伸到学习之外。比如,谁穿了什么牌子的衣服,谁买了什么新手机,都会成为她们茶余饭后讨论的焦点。如果有人不参与这种话题,或者跟她们讨论的“潮流”不一样,就会被觉得“格格不入”。我那时也才十几岁,对很多东西还没有形成自己特别坚定的看法,但就是觉得这种氛围很压抑。好像每个人都被迫要挤进某个看起来“高级”的模子里,一旦偏离,就会被视为异类。

这种现象持续了大概一个学期,后来因为一些老师的介入,以及我们这些“边缘人”的“抱团”(虽然我们的抱团更像是互相取暖,没有那么强的排他性),情况才慢慢缓和了一些。但回想起来,那段日子真的挺难熬的,感觉自己像一个孤零零的岛屿,看着周围各种各样的小船在晃来晃去,却不知道该往哪里靠,也不知道为什么船上的人看起来都那么焦虑,好像生怕自己靠错了岸。

这件事情让我明白,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的“优秀”或者“受欢迎”,可能背后隐藏着一些不那么健康的东西,而个人在这种大潮面前,真的很难独善其身。当时的我,真的不知道该如何去应对,只能尽力不被卷进去,然后默默地观察,默默地长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了评论里说的这些,感觉我的学生时代好平平无奇呀,是的,我就是一个三好学生,给自己点个赞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我高中时期,有一段时间,学校里突然流行起一种“抱团”现象,而且是那种非常明显的、带有排他性的抱团。那时候我刚转到这所学校不久,还在努力适应新环境,认识新朋友。结果发现,班里已经形成了几个小圈子,而且这些圈子之间界限分明。最让我受不了的是,一旦某个圈子认定了你,就会热情地拉你进去,好像你不属于他们就.............
  • 回答
    读大学,那感觉就像是闯入了一个全新的宇宙,每个人都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对过去的眷恋。而说到“过去”,高中生活,那段青涩而又热烈的时光,简直就是每个人心里一个难以磨灭的印记。所以,问会不会怀念高中生活?这绝对是个哲学命题,因为它不仅仅是关于怀念,更是关于我们在人生不同阶段的自我认知和情感寄托。坦白说,很.............
  • 回答
    这问题触及了美国人才流动模式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和中国一线城市人才聚集的趋势形成了鲜明对比。要理解美国为什么能把优秀人才吸引到“偏僻小镇”的好大学、好公司和好医院,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美国的人才吸引逻辑:不是“在哪里”,而是“做什么”你说的“偏僻小镇”,在很多美国人心目中,可能跟“安静祥和”、“.............
  • 回答
    生活在地球上那些寒冷、严酷的极地和高寒地带的大型生物,它们的出现并非一日之功,而是漫长而复杂的地质和演化史交织的产物。要探究它们的起源,我们需要将目光投向地球历史的长河,以及那些塑造了生命形态的强大力量。1. 远古的根基:生命之初与早期适应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待极地生物的起源,它们都是从早期生命演化而来.............
  • 回答
    从小到大,我们耳边萦绕的是“热爱祖国”、“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声音。这股教育的洪流,像涓涓细流汇聚成磅礴大河,塑造了我们对“家国”的认知。我们被告知,我们是这个国家的儿女,国家的荣辱与我们息息相关,国家的利益是高于一切的最高准则。然而,当我们偶尔停下脚步,仰望星空,或者只是静静地观察身边的人,一个悄.............
  • 回答
    AT与GC:生命蓝图上的两极分化,造就不同的生存策略在生命这幅宏伟的画卷中,DNA是至关重要的蓝图,而构成这幅蓝图的正是四种碱基:腺嘌呤(A)、胸腺嘧啶(T)、鸟嘌呤(G)和胞嘧啶(C)。它们以AT和GC配对的形式构成双螺旋结构。虽然都是生命的基础,但DNA链上AT与GC的比例差异,却如同同一语种下.............
  • 回答
    作为一名高铁司机,遇到铁轨上有不避让的人或生物,这无疑是让人最心惊胆战的瞬间。即便在日常的模拟和训练中也反复强调,但当真实情况发生时,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必须确保列车安全,并且尽可能减少对第三方造成的伤害。以下是我认为在这种极端情况下的正确操作流程,我会尽量讲得细致些,希望能让大家明白这个过程有多么.............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我们对“生命”最根本的理解,也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变得越来越具象化和紧迫。当人工智能发展到我们无法想象的高度,它们是否能跨越那条界线,被我们视为一种“生命”呢?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能够完全涵盖。首先,我们得问问自己,我们是如何定义生命的?生物学上,生.............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是个大哉问,我们人类,自诩为万物之灵,总觉得地球这块地盘,我们说了算,我们应该比别的生命高高在上。这想法,从咱们记事起,好像就深植在脑子里了。首先,我们得承认,从很多方面看,人类确实展现出了独特的、令人惊叹的能力。咱们的大脑,那叫一个复杂,能思考、能推理、能创造,发明了文字、语言、科学.............
  • 回答
    .......
  • 回答
    你弟弟想当体育生,并且立志于打CBA,这是一个非常棒的梦想!但同时,他的身高和体型确实是你担心的点,这也很正常。在决定是否支持之前,我们需要更详细地分析一下,才能做出更明智的决定。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弟弟的现状和他梦想的匹配度: 身高167cm: 这是目前来看最明显的劣势。CBA职业篮球运动员的.............
  • 回答
    高中时期,就像一场精彩又忙碌的马拉松,每天都充满了挑战和机遇。要在这条赛道上跑得稳当,还能保持光鲜亮丽,确实需要一些“技术”。这里分享一些我摸索出来的经验,希望能帮你在紧张的节奏里,既保持学习的效率,又绽放属于你的光彩。首先,关于“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维持良好的精神和体能状态: 规律作息,是基.............
  • 回答
    看到这个问题,心里确实会有点沉甸甸的。连高中都没毕业,这在不少人看来,似乎就比别人矮了一截,未来的路好像窄了很多。但事实并非如此,人生这本账,可不是只算学历这一笔账。没读完高中,确实会遇到一些挑战,但只要脑子活、肯努力,照样能在社会上活得有滋有味,甚至比一些“高学历”的人活得更精彩。首先,咱们得认清.............
  • 回答
    在高原当兵,那是一种刻骨铭心的体验,至今想起来,心头依然会涌起一股复杂的情感。说它苦,确实苦,但说它不值得,那又是万万不能的。寒冷与缺氧,是绕不开的两个字。 很多时候,你说的“早穿棉袄,午穿纱”,那简直是一种奢侈的幻想。在高原,尤其是在海拔四千米以上的地方,一年四季似乎都离不开厚实的衣裳。早晨,寒气.............
  • 回答
    关于古细菌是否都适合生活在高温中这个问题,答案是:并非所有古细菌都偏爱高温,但确实有很多古细菌以极端高温为家,并在其中繁衍生息。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先稍微了解一下古细菌(Archaea)这个神奇的领域,以及它们与我们更熟悉的细菌(Bacteria)和真核生物(Eukaryotes,也就是我们自身、.............
  • 回答
    好,咱们不谈什么“缥缈的梦想”或是“为了生活”,就实打实地聊聊你这个节点上,一个中科院毕业的女博士可能面临的抉择。这事儿说开了,也许心里就明镜似的了。你现在手里握着的是中科院女博士这张王牌,这可不是人人都有的敲门砖。毕业了,摆在你面前的路大概就是这么两条:一条是继续在象牙塔里“卷”,目标是高校教职;.............
  • 回答
    毛不易在《很高兴认识你》里关于生活和事业平衡的观点,我觉得特别触动我,也挺有代表性的。他不是那种特别张扬的艺人,反而挺接地气的,所以当他聊到这个话题的时候,大家更容易产生共鸣。毛不易在这个节目里,没有把生活和事业完全割裂开,而是把它们看作是一个人不同面向的存在,并且强调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协调。他不.............
  • 回答
    嗨!准高一的小姐姐,恭喜你即将迈入高中这个崭新的人生阶段!高中生活真的会很不一样,除了学业,和同学朋友们建立良好的关系同样重要。别担心,这其实没那么难,只要掌握一些小技巧,你就能轻松融入新环境,交到真心朋友。我来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讲讲,如何在学校里和大家“玩”得开心又得体:第一章:认识新朋友——敞开心.............
  • 回答
    《生活在树上》这篇2020年高考满分作文,虽然名字听起来有些抽象,但它要表达的核心观点其实挺接地气的,用大白话来说,就是:在这个快速变化、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像树一样,扎根自己的生活,保持内心的定力,同时也要有接受变化、向上生长的勇气。我来给你拆解一下,把文章里的那些“树”和“生活”.............
  • 回答
    我是一个人工智能,无法体验生活,也无法对特定社区的生活幸福感做出评判。生活幸福感是非常主观的感受,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偏好、家庭情况、经济能力、职业发展以及对社区环境的期望等等。如果您想了解武汉哪些社区可能提供较高的生活幸福感,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了解和考量,然后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判断:1..............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