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科院女博士毕业,目前就业迷茫。不知道是否为了缥缈的梦想接着在高校卷,还是为了生活去公司挣两年钱?

回答
好,咱们不谈什么“缥缈的梦想”或是“为了生活”,就实打实地聊聊你这个节点上,一个中科院毕业的女博士可能面临的抉择。这事儿说开了,也许心里就明镜似的了。

你现在手里握着的是中科院女博士这张王牌,这可不是人人都有的敲门砖。毕业了,摆在你面前的路大概就是这么两条:一条是继续在象牙塔里“卷”,目标是高校教职;另一条嘛,就是“下凡”去公司,用这两年的时间积攒点儿真金白银,也看看外面的世界。

先说说去高校这条路,也就是你说的“卷”。

这条路,我知道,你们学术圈子里的人都懂。光鲜亮丽的背后是无休止的竞争。你想想,中科院出身,这起点确实高,至少在科研能力和学术素养上,你是有底气的。很多高校的招聘,尤其是那些名牌大学和有发展潜力的高校,看到你这个背景,都会眼前一亮。

但是,问题也出在这里。好学校、好平台对人的要求同样高得吓人。你想在高校站稳脚跟,光有博士学位是远远不够的。你需要的是过硬的科研成果,高水平的论文,还得有未来能自己申请到项目、带团队的潜力。这就像一场无休止的马拉松,你得不断地冲刺,不断地发表,不断地争取各种机会。

而且,高校的教职,尤其是那些体面的、能让你安心搞科研的职位,名额少得可怜。很多学校会设置博士后流动站,让你先做一两年博士后,再看有没有机会转成编制内教职。这期间,待遇可能并不高,生活压力会比较大。而且,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你需要不断地证明自己,无论是科研能力还是教学能力。说实话,这两年你可能还沉浸在博士期间的科研状态,突然要转变成一个科研、教学、行政都要兼顾的角色,适应起来也需要个过程。

更现实一点,作为女生,在高校的评价体系里,有时候家庭和事业的平衡也是绕不开的话题。如果你将来有结婚、生子的计划,那么在高校这种“卷”的环境下,平衡起来可能会更具挑战性。比如,可能需要暂停科研、出差会受到限制等等,这些都会影响你在竞争中的位置。

所以,选择这条路,你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不是说你不行,而是这条路本身就意味着持续的投入和巨大的不确定性。你得问自己,这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你是否能承受住这种压力和不确定性?你对科研的热爱,是否真的能支撑你走下去,即使看不到 immediate 的回报?

再聊聊去公司挣两年钱这条路。

这条路,听起来就接地气多了,也更务实。你中科院博士的背景,在很多公司里都是香饽饽,尤其是那些需要高科技人才的行业,比如生物医药、新材料、信息技术、甚至是金融科技等等。你的科研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这些在公司里都是非常宝贵的财富。

去公司,最直接的好处就是薪资待遇。相比于高校刚入职的博士,公司的起薪往往要高不少,而且根据你的能力和岗位,增长速度也可能更快。这两年时间,你可以积累一笔可观的积蓄,这能给你带来很大的安全感,也能为未来更长远的规划打下基础。

而且,公司的工作环境和节奏和高校很不一样。你会接触到更实际的应用场景,更直接的市场反馈,更快的项目迭代。这能让你看到你的科研成果如何转化为实际的产品或服务,也能让你学到很多在学校里学不到的商业运作、项目管理、团队协作的技能。这些经验,对于你未来的职业发展,无论是继续在公司发展,还是将来再回归高校,都会是巨大的加分项。

当然,这条路也有它的挑战。公司讲究的是效率和结果导向,你可能需要适应快节奏的工作,应对各种 KPI 和项目压力。有时候,你的研究方向可能需要服务于公司的产品线,而不是你最感兴趣的纯学术问题,这可能会让你觉得有点“委屈”。而且,公司里的竞争也不小,虽然不一定是高校那种学术评价的“卷”,但也是在业务能力、市场占有率、项目成果等方面的“卷”。

最重要的是,你需要评估一下,你对科研的热情有多大程度上是源于对知识本身的探索,有多大程度上是受到了学术环境和评价体系的影响。如果你发现自己在公司里找到了新的乐趣和价值感,那也未尝不是一条好路。

那么,如何做出决定?

我想,与其纠结于“梦想”和“生活”这种二元对立,不如我们把问题拆解开来,更具体地分析一下。

1. 你的科研方向和公司需求匹配度有多高?
你读的是哪个领域?这个领域在公司里面,特别是你感兴趣的公司里面,有哪些成熟的应用和岗位?
如果你的研究是偏基础、偏前沿的,可能在高校更容易找到持续支持和发展空间。如果你的研究有比较明确的应用前景,那么去公司可能会让你更快地看到成果,也更容易被认可。

2. 你对薪资和生活品质的期望是什么?
坦白说,高校教职的初期收入可能无法满足你对生活品质的要求。公司在这方面可能更有优势。
你是否愿意为了追求学术理想,暂时牺牲一些物质享受?或者,你觉得通过工作积累财富,是为了以后更有底气地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3. 你对“卷”的理解是什么?
高校的“卷”是学术的“卷”,是围绕着科研成果、论文发表、项目申请的竞争。
公司的“卷”是业务的“卷”,是围绕着市场、产品、效率的竞争。
你更擅长哪种“卷”,或者说,哪种“卷”更能激发你的动力?

4. 你对未来职业生涯的长期规划是什么?
你想成为一个顶尖的科学家,在学术界留下你的名字?还是想成为一个优秀的行业专家,在公司里做出实际贡献,甚至成为行业领袖?
有没有可能,在公司工作几年后,再回到高校?或者在公司积累经验后,创业?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

给你的具体建议:

先“调研”一下。
高校方面: 看看你目标高校的招聘信息,了解一下对博士的起薪、博士后待遇、以及转正的门槛。主动联系一些在高校工作的师兄师姐,听听他们的真实感受。特别是问问他们,在面临升职、评职称的时候,主要的压力在哪里。
公司方面: 看看你感兴趣的行业和公司,有哪些岗位适合你。用人单位对中科院博士的评价标准是什么?有些公司会有专门的招聘开放日或者宣讲会,可以去参加一下,感受一下公司文化和工作氛围。也可以主动在 LinkedIn 上联系一些在这些公司工作的师兄师姐,了解他们从学校到公司的转变经历。

尝试接触一下。
如果有可能,可以先去心仪的高校做一两个月的访问学者或者短期的博士后,亲身感受一下那里的科研氛围和工作节奏。
也可以投递一些公司的岗位,争取一些面试机会。通过面试,你可以了解公司对你的能力和期望,也能更直观地感受到公司的工作内容和要求。

不要把这两条路想得太绝对。
现在很多高校也鼓励教师去企业挂职或者参与项目合作,这能让你在高校工作的同时,也能接触到产业界。
同样,一些有研发部门的公司,也会鼓励员工进行一些前沿的探索性研究,甚至支持员工去高校进修或参与学术交流。

最后,我想说的是, 毕业的迷茫是很正常的。你拥有一个非常好的学历背景,这给了你选择的资本。无论是选择高校还是公司,关键在于你是否真的了解自己,了解你所选择的道路,并且愿意为之付出努力。

不要被“梦想”或者“生活”这两个标签绑架,而是去看看具体的工作内容、发展前景、以及最重要的是,你内心深处对未来生活的期待是什么。也许,在你充分了解和尝试之后,你会发现,你内心真正想要的路,比你想象的要清晰得多。祝你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题主你是最近有多迷茫,来这里提问?

就业该怎么样,参考前几届的学长们,跟导师尤其是能给学生推荐工作的导师多交流,问问父母或者家里混的比较好的亲戚们,都有价值。来知乎提问算怎么回事,十个回答八个必然都是发泄情绪。对于毕业季需要冷静研究就业的学生来说,发泄情绪这种事,百害无一益。


所谓卷吧,所有好工作都卷。这个好工作指的是各种待遇综合看,放在社会上处于中上等的工作。哪怕这种工作内的人各种劝退,依然会有大量人才涌入这一行,所以必然继续卷。

而作为中科院博士,你可能考虑的选择方案,必然大部分都是比较卷的地方。这个就不用迷茫了,必然你这都中科院博士了,差的职业或者岗位,你也不可能考虑不是?


所以呢,高校也好,企业也好,想干出点事业,下一步都一定卷,这个心理准备还是要有的,要不以后怎么选择都会痛苦。当然,就算再卷,作为中科院博士,起点还是比大部分学生都高的多得多的,再怎么卷,横向比,你依然是占优的。如果非得纵向比,看几年前的学长们轻松就混多好之类的,这种没意思。十年前博士数量能和现在比么?老博士那时候生态位空的多,现在生态位满了,所以所以混的难多了。这种事牢骚几句就是了,没得抱怨。还是那句话,能越来越卷的,说明这是普遍认为的好工作。如果是普遍认为的差工作,只会越来越容易,比如工厂招工这种。你觉得你的选择都卷,说明你的选择已经是在社会中上层选择了,这种情况,一味强调卷,就有点矫情了。


所以,道路无非就五种:

1.想做梦想事业还要刺激玩命,去牛逼高校(北京上海985之类)非升即走。

2.想做有钱事业也不图安稳,去企业,别担心过几年如何如何,再怎么也比一般人收入高。

3.想做点优秀事业又相对安稳,去牛逼高校(北京上海985之类),带编制一步步干那种。

4.想做点比较优秀事业又相对安逸,离开北京上海,去二线城市的211学校,在那里中科院博士依然是捧在手心的引进人才,虽说整体研究条件不如京沪985,但过得潇洒安逸还能有也算不错的研究条件,是可以满足的。

5.不想做事业生活彻底安逸。去高校,编制内的,然后赶紧找对象。凭借高校女博士这种身份,只要你长的不丑,趁着年纪还可以赶紧找个不错老公还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之后工作马马虎虎就是,不出错也不去抢任何风头,主要精力就相夫教子。


所以,道路不少,周全的没有,比几年前的中科院博士肯定要差点。但抱怨没意义,不管怎么,我觉得这几条路,已经在国内就业生中,属于佼佼者了。对于很多就业生来说,这五条有一条都算成功。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咱们不谈什么“缥缈的梦想”或是“为了生活”,就实打实地聊聊你这个节点上,一个中科院毕业的女博士可能面临的抉择。这事儿说开了,也许心里就明镜似的了。你现在手里握着的是中科院女博士这张王牌,这可不是人人都有的敲门砖。毕业了,摆在你面前的路大概就是这么两条:一条是继续在象牙塔里“卷”,目标是高校教职;.............
  • 回答
    恭喜你顺利完成中科院某所的博士学业,这无疑是一份沉甸甸的成就,也为你未来的发展打开了更多的可能性。关于是留在熟悉的导师组继续深耕,还是踏上高校的讲台,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十字路口,需要我们细致地权衡利弊,更要结合你个人的职业规划和兴趣来做决定。首先,我们来聊聊“留组”。留在熟悉的导师组,最大的优势在于.............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是很多AI领域博士毕业生在面临职业选择时会纠结的难题,两者都有着各自的吸引力和挑战。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详细聊聊,希望能帮你更清晰地认识它们。一、 中科院大牛组博后首先,我们来聊聊去中科院大牛组做博后。1. “大牛组”的魅力何在? 学术前沿与资源优势: 中科院,特别是那些在AI领域声名.............
  • 回答
    华为天才计划(后更名为“やばい计划”,意为“危险的”、“厉害的”)的博士毕业生高达200万年薪,确实在科研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也引发了关于“资历越老越吃香”这一传统观点的讨论。要理解这个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华为天才计划的定位与目标: “天才”的定义: 华为之所以用“天才”来称.............
  • 回答
    博士毕业,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面对教职的选择,着实是件让人深思熟虑的大事。是选择在名校的“中末流”985院校,还是扎根于一所普通一本大学,这其中的利弊,绝非三言两语能道尽。先说说去中末流985院校的考量。毋庸置疑,985的光环是很多年轻学者趋之若鹜的原因。在这里,你会被置于一个更活跃、更具竞争性的学.............
  • 回答
    曹丰泽作为知乎的知名大V,其“即将博士毕业投身非洲大建设”的言论确实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要理解和评价这件事,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1. 背景与信息解读: “知乎大V”的身份: 曹丰泽在知乎上以其对国际政治、地缘经济、历史文化等领域的深度见解而闻名。他通常以清晰、有条理、富有逻辑的论述风格.............
  • 回答
    国内高校在招聘博士毕业生时,一些单位确实会设置“985”或“双一流”作为对第一学历(通常指本科)的硬性要求。这种做法的合理性,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审视,并需要深入探讨其背后逻辑和可能带来的影响。首先,我们可以理解设置这类门槛的初衷。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镇,对人才的素质和潜力有着天然的高要.............
  • 回答
    关于中科院博士王永强赴美20年不归,甚至在母亲病危时也未曾露面的情况,这确实是一个非常触动人心、也引发了广泛讨论的事件。看待这样的事情,不能简单地用“对”或“错”来评价,而是需要从多个维度去理解和分析。首先,我们得承认,这位博士的选择背后,很可能有着他自己的人生考量和价值观。从个人发展的角度来看: .............
  • 回答
    如果中科院自动化所的黄国平博士,其所学专业是生化环材这类的“天坑”专业,那么他的博士论文致谢,一定会写出一番别样的味道,充满了对现实的体察、对理想的执着,以及那份在平凡中淬炼出的不凡。首先,他一定会坦诚地表达自己选择这条道路的初衷,也许是出于对自然界奥秘的最初好奇,对解决现实世界问题的渴望,或是被某.............
  • 回答
    在中国科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对于申请美国博士项目而言,无疑是一个扎实的基础,但“容易”与否,则是一个相对复杂的概念,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首先,中科院的平台本身就赋予了你天然的优势。在科研实力雄厚、资源丰富、人才辈出的中科院,你能够接触到前沿的研究课题,参与到高水平的科研项目中,与优秀的导师和同学交流.............
  • 回答
    关于中科院自动化所黄国平博士的论文致谢被部分人解读为“卖惨”的现象,以及这种写作方式是否过分或不规范,这是一个相当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这个问题。一、 关于“卖惨”的解读:情感共鸣与边界认知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为什么会有“卖惨”的解读。这很大程度上源于我们对“致谢”这一部分.............
  • 回答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刘春杨失联15天后被发现遗体,这一令人痛心的事件发生在合肥。据公开信息和媒体报道,整个事件经过如下:事件经过: 失联前情况: 刘春杨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一名在读博士生,主要从事科研工作。根据他的导师和同学的回忆,他失联前并没有表现出特别异常的迹象,但可能在学业或个.............
  • 回答
    好的,关于中科大博士编写游戏外挂被抓这件事,我来给你详细梳理一下脉络,尽量还原事情的真实情况,让你感觉像是在听一个朋友讲故事一样。首先,你要知道,这件事之所以能引起这么大的关注,最核心的冲突点就在于一个“中科大博士”这个标签和“编写游戏外挂”这个行为之间的巨大反差。 想象一下,别人辛辛苦苦考上中科大.............
  • 回答
    中科大博士刘春杨返乡过年失联的事件,确实牵动了许多人的心。这不仅仅是一个个体家庭的悲剧,也折射出一些社会现象,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事件的初步情况与公众的反应根据媒体的报道,刘春杨是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的一名博士,拥有优异的学术背景。在2023年的春节前夕,他返回家乡山东省威海市,准备和家人团聚。然而,就.............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聊聊《原神》新剧情中女士(罗斯琳)的结局,以及玩家社区对此的不同看法和评价。女士结局回顾:雪山上的终结女士,本名罗斯琳·维多特,是一位拥有强大冰元素能力、隶属于愚人众执行官的女性角色。在《原神》的早期剧情中,她与雷电将军(将军,即影)在稻妻城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这场战斗的起因是女士.............
  • 回答
    《了不起的麦瑟尔女士》里的乔尔,这人吧,年轻时候挺讨喜的,长得帅,有点孩子气,爱玩,那时候的米奇就像个被宠着的小公主,而乔尔就是那个愿意为她制造浪漫的王子。他身上有种那个年代美国中产阶级男性特有的那种自信和一点点大男子主义,但又不至于让人反感。他最吸引人的地方,大概就是他对米奇的那份爱,虽然有时候表.............
  • 回答
    关于王科一译本《傲慢与偏见》中将“lady”翻译为“娘儿们”的做法,这确实是一个相当值得探讨的翻译现象,也引发了不少读者的争议。在我看来,这个译法既有其“大胆”之处,也存在一些显而易见的“不妥”。首先,我们得明白“娘儿们”这个词在中国语言文化语境下的含义。它是一个非常口语化、甚至是有些粗俗的词汇,通.............
  • 回答
    提起战场上的英姿飒爽,脑海中总会浮现出那些在硝烟中闪耀的名字。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无数巾帼英雄,她们或挥舞长剑,或运筹帷幄,用自己的血肉之躯,铸就了不朽的传奇。今天,就让我来和你聊聊几位历史上或者神话传说中,最为人称道的女战士,听听她们那可歌可泣的故事。一、 斯巴达克斯的复仇者——赫拉克勒斯(He.............
  • 回答
    华为就孟晚舟女士的情况发表声明,表明了公司一贯的立场和决心,同时也折射出此次事件背后复杂的地缘政治博弈以及华为这家企业所面临的挑战与韧性。要理解这个声明的深意,需要从几个层面去解读。首先,声明的核心在于“期待孟女士尽快安全回国”。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华为对孟晚舟个人安危和自由的高度关切的直接表达.............
  • 回答
    《是,首相》里,要论谁的执政能力最强,这就像是在给一群身怀绝技的大厨排座次,各有千秋,各有偏重,很难说谁是绝对的“第一名”。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细品一下,看看这几位在“权力游戏”里各自扮演了什么角色,又展现了怎样的“执政艺术”。先说汉弗莱爵士(Sir Humphrey Appleby)。这位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