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是,首相》中汉弗莱爵士、阿诺德爵士、弗兰克爵士、伯纳德、多萝西女士执政能力如何排序?

回答
《是,首相》里,要论谁的执政能力最强,这就像是在给一群身怀绝技的大厨排座次,各有千秋,各有偏重,很难说谁是绝对的“第一名”。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细品一下,看看这几位在“权力游戏”里各自扮演了什么角色,又展现了怎样的“执政艺术”。

先说汉弗莱爵士(Sir Humphrey Appleby)。这位是真正的“官场老妖”,外交部常任秘书。他的执政能力体现在两个字上:操控。汉弗莱的“执政”更像是在暗中操纵全局。他不是直接做决定的人,但他能通过精妙的语言艺术、对规则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人性的洞察,将任何事情引导到他想要的方向。他善于利用“程序正义”来对抗“实质正义”,用“考虑不周”来掩饰“故意为之”。他的能力在于他的耐心、他的知识储备以及他几乎无懈可击的逻辑诡辩。

他的强项在于维持现状和保护官僚体系的利益。他能把任何一项激进的改革拆解成无数个微小的、无伤大雅的部分,最后让改革胎死腹中。或者,他能巧妙地将一项改革的方向完全扭曲,使其服务于他自己的目标。他的“执政”更多是一种“不执政”的执政,是一种在幕后拨弄棋子的能力。你很难说他“做”了什么,但他总能让事情按照他的意愿发展。他的弱点在于,他过于保守,而且他的很多“智慧”都用在了钻营和规避责任上,而不是真正推动国家前进。

接下来是阿诺德·特纳爵士(Sir Arnold Traylor),也就是后面汉弗莱口中的“那位姓特纳的常任秘书”,在某些场景里被简称为“特纳爵士”,他虽然出场不多,但他的能力同样不容小觑。如果说汉弗莱是“操纵者”,那么阿诺德则是一位更注重实质性管理的官员。他同样是常任秘书,但也展现出了比汉弗莱更强的直接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会直接参与到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中,而且往往能提出更具建设性的方案,而不是仅仅想着如何把问题“圆滑”地处理掉。

他的执政能力体现在他的务实和对政策的深刻理解。他不像汉弗莱那样沉迷于语言游戏,而是更关注政策的实际效果和可行性。在某些集数中,他会直接与首相的计划产生碰撞,而且他的论点往往非常有说服力,因为他能从更宏观的角度看待问题,并且有能力提出替代性的、更优的解决方案。可以说,他在“执行层面”的执政能力比汉弗莱更强一些,也更有“正面推动”的意味。

再来是弗兰克·考克伯恩爵士(Sir Frank Cockerane)。这位是内政大臣,也就是内阁成员。他的执政能力直接体现在政治权力运用上。作为大臣,他的目标是实现政治议程,并且需要与议会、媒体和公众打交道。弗兰克是一位典型的政客,他善于争取政治资本,并且勇于承担政治风险。

他的强项在于他的魄力和决断力。他不像常任秘书那样需要顾忌那么多程序和细节,他可以直接下达命令,并且愿意为了自己的政治目标而奋斗。例如,在涉及民意支持或形象塑造的问题上,他会表现得更加积极和有冲劲。他的执政能力更多地体现在政治上的博弈和推动改革的勇气。当然,他也可能会因此显得有些鲁莽或不顾后果,但他的目标是实实在在的“执政成效”。

然后是伯纳德·沃利(Bernard Woolley)。这位是首相的私人秘书,从菜鸟做起,一路成长。伯纳德的执政能力,我们更应该称之为“学习和执行”的能力。他就像一块海绵,不断吸收着汉弗莱和首相的知识和经验。

他的强项在于他的忠诚、勤奋和日益增长的洞察力。他最初只是一个执行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开始能够理解汉弗莱的“潜台词”,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独立思考和提出自己的建议。他代表着一种渐进式、学习型的执政能力。虽然他没有汉弗莱的操控能力,没有阿诺德的务实远见,也没有弗兰克的政治魄力,但他在不断进步,并且在关键时刻能够起到“润滑剂”和“执行者”的作用。他的能力体现在他能够理解并执行复杂的指令,并且在有限的范围内展现出自己的智慧。

最后是多萝西·麦金托什(Dorothy MacGregor)(通常大家称呼她为“多萝西女士”或“麦金托什女士”),她是首相的首席私人秘书。严格来说,她和伯纳德的角色类似,都是辅佐首相的。但多萝西的执政能力,我们应该更多地理解为“支持和协调”的能力。

她与伯纳德一样,是首相的左膀右臂。但多萝西往往表现出更强的组织能力和对首相意图的准确把握。她能够有效地管理首相的日程,筛选信息,并帮助首相保持对主要目标的专注。她的执政能力在于她能够高效地支持领导者,并且通过自身的协调能力,确保指令的顺利传达和执行。她就像一位出色的“幕后指挥官”,虽然不直接出现在决策的前台,但她的存在对于首相的有效运作至关重要。在某些时刻,她甚至能展现出比伯纳德更强的原则性和判断力。

如果要粗略地排个序,可能会是这样:

1. 汉弗莱爵士: 在“官场游戏”和“维持体系”上,他是无敌的存在。他的能力是一种“智识上的统治”。
2. 阿诺德爵士: 如果将“执政”理解为“有效推行政策和管理”,阿诺德的务实和远见,让他站在了更高的位置。他更侧重“实质性的管理”。
3. 弗兰克爵士: 作为大臣,他的政治手腕和决断力,让他有能力去“实现”政治抱负。他的能力是“政治驱动的改革”。
4. 多萝西女士: 她的能力在于高效的“支持和协调”,确保首相能有效运作。
5. 伯纳德: 他的能力在于“学习和执行”,并且在过程中不断成长。

但这个排序非常主观,而且取决于你衡量“执政能力”的标准是什么。汉弗莱能让你相信什么都不用做就是最好的执政,而弗兰克则想让你看到实际的改变。阿诺德想让你看到政策的有效性,而多萝西和伯纳德则是确保这一切能够顺利进行的基石。他们每个人都在各自的领域展现了非凡的“执政智慧”,只是侧重点不同罢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以上十几个回答我都看了眼,基本全是在写影评,没一个明白什么叫“官场水平”,至少没一个明白本朝定义下什么叫“官场水平”。

但凡一个人有一丁点行政经验或者家里有人在部委或厅局工作,你就应该明白这5个人里除了弗兰克稳居倒数第一,其他四个人纯论“官场水平”都在伯仲之间。

为什么?因为评价官场水平最重要的不是其业务能力强弱,而是人脉资源、圈子交往、维持关系、权力制衡以及最重要的一点:审时度势,换句话说就是:居何位谋何政。至于话术水平、分析能力、交流能力甚至学历背景,那都是从政最基本的要求,不然你就是背景再硬,最后也肯定会被拿下来。什么样的人容易翻车?那些想让自己一点本事都没有的子女既富且贵的大叔大婶们。八九十年代北方一带的官宦之家还知道高考报志愿的时候得提前找北大清华招生办托关系送票子拿档案,然后才能给自己子女镀个金;现在全是网上报志愿再加上网络这么发达,舆论这么容易造势,想造假都得靠出国留学,没点本事根本不可能接班。更何况只要家里有点关系,而且孩子学历不太差、水平不太次,都能混的不错。只要不是天天想着打游戏和搞对象,有点笔杆子和嘴皮子上的功夫,或者雅思考个7.5托福考个110,不算多难的事。

好,说完这个回到问题,先说为什么弗兰克是这五个人里水平最次的?其一因为他人脉不够,其二不懂屈伸。

先说人脉。内阁秘书接班的时候,为什么阿诺德钦点汉弗莱?普通观众觉得很正常啊,任贤为能啊,我家汉妃牛津大学First Class Honor,长难句唾地成文,写稿件倚马可待,身高六英尺妥妥男神范,不选他选谁啊?

聪明一点的观众可能说,因为他俩有很多利益捆绑啊,阿诺德退休前还给汉弗莱交代了好多事情,汉弗莱很明显是嫡系啊,交权给他不是很正常吗?

都大错特错。阿诺德选汉弗莱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俩是牛津同一个学院的。而这个原因里最重要的点根本就不是牛津,也不是学历歧视,而是他俩有深刻的人脉交集和共同圈子。换句话说,阿诺德不是交权给汉弗莱,而是交权给自己的那套人脉和圈子。同样,如果阿诺德是剑桥系出身,他也会交权给剑桥那套人脉和圈子。

人们对于官场总有两个误解:第一觉得领导者一定是能力最强的人而忽略他的人脉所在和圈子背景;第二就是过分强调官场里的个体作用而忽略个体背后所代表的利益集团和人脉圈子所起到的推力。

实际上呢?领导者能力要强这不假,但是他想坐在最高的位置上,势必要隶属于一个强有力的集团和圈子,而正常情况下,他不过是其中最有能力的人之一。而这个圈子里所要进行的权力交接,也一定会在相同的人脉和集团里进行选择。这就是为什么阿诺德选了汉弗莱。

有权的人即使退休也很难放权,这是古今中外所有当权者的特点,所以阿诺德一定会确保自己以及自己所属的牛津公务员圈子即使在他退休后也可以享有相当的权力,按他自己的话说:power goes with permanence.

普通人因为视野所限,也没上过牛津剑桥,再加上某些众所周知的宣传手段,自然就以为诸如牛津剑桥等学校是人才辈出,而有才能者会最终登顶唐宁街。而实际上呢?只不过因为第一批当政者会多任用自己圈子的人才【说句题外话,这个世界上的学术天才确实非常非常少,但如果只讨论拥有不错从政能力的聪明人,实际数量其实多到你自己都想象不到】,于是造成了某一地或某一学校“人才辈出”的假象,而这些地区或学校又由于第一代执政者们的扶持而形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垄断,马太效应不断叠加,最终形成了一个牢不可破的人脉圈子。

这就好比商务部一个光华管理学院的人选了一个光华的学弟接班;科技部去订新WNGH的专家全是人家T大的(绝对绝对绝对没有特指某些事,莫要恶意揣摩,狗头保命)。

说回弗兰克,他单论业务水平接班内阁秘书有问题吗?肯定没问题,能坐到财政部常任秘书这个位置上的人,水平不可能差。但是他的人脉呢?很明显不行。即使不说和阿诺德之间的关系,金融街丑闻一事上就能看出他人脉既不如汉弗莱(和戴斯蒙-格雷布克有着不错的私交以及深刻的利益捆绑)甚至也不如多萝西(在金融街认识能提供内部情报的朋友)。当然了,弗兰克这个位置上的人不可能一点人脉都没有,但是至少和阿诺德的关系以及金融街这两件事就能看出来他的人脉和圈子在唐宁街高层里来说远不及汉弗莱,而这也就决定了除非出现极特殊情况,不然他只能是一个高级打工仔,做到一个大部门的常任秘书,利用专业能力做一些财务工作,而不能进一步被钦点去接班。

但看到这里肯定有人问了,你不是说伯纳德比弗兰克强吗?那伯纳德一个小年轻还就是个私人秘书,他就是再和阿诺德汉弗莱近,人脉至少在刚进唐宁街的那两年不可能超过弗兰克吧?

这就要说到弗兰克的第二个问题,不能审时度势。

人们经常说“男子汉大丈夫能屈能伸”,但是这句话里最重要的能力其实不是“能屈能伸”,而是“能看准屈伸的时机”。

弗兰克刚被首相暗示和汉弗莱成为公务员共同领导的时候什么反应?两眼冒光啊,仿佛飞黄腾达平步青云就在前方不远处了。这就是一种在官场极其不成熟的表现,弗兰克盯着的是一块更大的蛋糕,但是他完全忘了考虑自己的胃够不够吃下这块蛋糕。古往今来,最聪明的官场人士一定是最能审时度势也最能评估自身位置的人,弗兰克在这里根本就不明白,即使有首相的支持,他只凭自己此刻的人脉和圈子根本就当不成和汉弗莱平起平坐的人。所以后面汉弗莱只要略施小计,再加上他和阿诺德更近的关系,两个回合就能压倒弗兰克。再说的难听一点,弗兰克在制定加薪计划的时候虽然貌似权力很大,但实际上在真正的高层(汉弗莱和阿诺德的圈子)面前只是一个典型的领导手下的工具人,最后的美名都会归到汉弗莱这一方。人们只看到了汉弗莱找阿诺德商量如何实现加薪,觉得汉弗莱段位好低还得找前辈指点,谁看到了弗兰克连和阿诺德吃顿饭的机会都没有?

再说一句题外话,汉弗莱在剧中一直和外交部常务秘书关系非常好,不论是之前的那个身宽体胖的老兄还是后面那个衣冠楚楚的哥们。如果你愿意联想的话,你也可以认为这俩人都是汉弗莱---阿诺德这个牛津人脉圈子里的重要组成人物。而至于说弗兰克,至少在已有的剧情展现里,明显只是阿诺德为首的这个牛津圈子中的一个局外人。而弗兰克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他不能分析局势也不会审时度势,他根本就没有想明白,自己这个圈外人的定位就已经决定了他至少目前没有实力和汉弗莱掰手腕,最多只能保持已有地位慢慢发展自己。只被首相一句试探性的话诱惑到几乎和汉弗莱宣战,用愚蠢来说都不为过。

说完弗兰克就接着前文说说伯纳德,伯纳德纯论个人的人脉只能说是阿诺德-汉弗莱这个圈子里的一个边缘人物;再加上他在职级上只是一个私人秘书,看起来貌似是这五个人里最弱的,甚至在唐宁街和在外积累的人脉也绝对比不过财政部常任秘书弗兰克。

但是伯纳德是一个极其能审时度势的人。他在行政部的时候就是游走于大臣和常任秘书之间,在两边都能做成好人;在唐宁街更是把这种左右逢源的特点发挥到了极致,既可以深得首相信任,还可以适时利用自身私人秘书的便利帮助汉弗莱维持公务员利益(通知汉弗莱首相对于三叉戟的态度、提前告知首相对公务员加薪一事知情等)。他相比于弗兰克就非常清楚自身的定位,既没有因为站在首相身边就忘记了自己隶属于公务员系统而直接与汉弗莱完全对立,也没有因为自身是公务员而完全不帮首相。

我在这里举一个可能不太恰当的例子。社会经济学里面有一个概念叫“结构洞(Structural Holes)”,这个概念实际是从社会网络理论引申而来,意思就是说将个体模型化为一个个点,人际关系就是点与点之间的连接。而“结构洞”的意思就是两个并不熟识的人可能会需要第三方才能进行接触,那么这个第三方,作为穿针引线从而链接另外两个人关系的人,就掌握了一个“结构洞”。这个“结构洞”使得这个第三方虽然可能自身实力有限,却实际上在整个社会交际网络中拥有了更多的信息资源,甚至可以直接控制另外两个人的交际走向,进而获取了在社会中更大的竞争资本。而在公务员——政客这条交际线中,伯纳德就可以被认为是掌握了“结构洞”的那个人,而在公务员和政客一次次的连接对话中,伯纳德也逐步积累了更多的信息和人脉。

这种顶级的审时度势和左右逢源能力,以及和阿诺德-汉弗莱的牛津圈子之间的联系,再加上自身不断积累的资源和人脉,就决定了伯纳德在官场的下限一定不会低,而且极有可能成一番大事。公务员内部给他的评价是“high-flyer(前途无量)”,这个词在英国政坛语境里大概是什么程度的评价?我之前初中暑假去剑桥凯斯学院的时候听过一个专门研究英国政治的当地老教授的讲座,他用这个词形容了时任伦敦市长的鲍里斯-约翰逊,并且预言他很有可能在未来成为英国首相。

但是即便如此,政坛里或者阿诺德-汉弗莱的牛津圈子里一定不缺伯纳德这种人才,而且审时度势和左右逢源可以说是官场中的必备技能,那么为什么偏偏伯纳德就有“high-flyer”这么高的评价?其实你细看他的表现就能知道:伯纳德在剧里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非常喜欢抓语言逻辑上的错误,所谓“辞职小技巧”。但是很少有人看出来这背后伯纳德所拥有的一个重要特质:极其谨慎。而这一点在官场是太重要却也是太难得的能力,因为谨慎和自律一样,是一种极其消耗自身认知资源和精力的品质,能坚持数十年如一日更是难上加难,甚至要求这个人必须要在这方面有一定的天赋和对应的精力。但至少就伯纳德在官场上的表现来看,他一以至终地在坚持这种谨慎,其中我个人认为最经典的一幕就是圣诞特辑里伯纳德拒绝哈克夫人让他帮忙给选民活动信件贴邮票这个举动,这甚至可以说是教科书般的从政者谨慎思维:绝不跨越自身职权和所应管辖事务一步。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愿意被当成傻白甜和书呆子,也没人愿意装傻。除非,他在隐忍,在积蓄力量等待属于自己的机会。而这个品质,《是,大臣》以及《是,首相》全剧中所有中低层官员里只有伯纳德一人拥有(对比最明显的是外交部的卢克,按理说能被外交部安插进唐宁街是个不小的积累人脉和发展自己的机会,而且他自己本身也有不俗的业务能力,但是却因为太过张扬被哈克送走)。我甚至有时候都想把伯纳德说成是新入官场者的典范,他完全不是什么“小天使”,恰恰相反,他展现出来的野心和匹配野心的执行力与缜密程度如魔鬼般令人细思恐极。

插句题外话,伯纳德在《是,首相》最后一集里提到了他在BBC有认识的同学,而且可能谁都没注意汉弗莱录音带这件事实际上是被伯纳德轻描淡写地解决了,而且还把母带交给了哈克从而使得他拿到威胁汉弗莱的理由,进而帮首相解决了一件棘手的事。至于这背后,伯纳德剑桥和牛津的双背景,以及进入唐宁街后升级的人脉和圈子,或者更深一步还可以联想到他和他那位在BBC工作的同学之间在餐桌上进行信息与利益交换的过程。此时再回想他第一部第一集中去迎接哈克时的谦卑和平时人畜无害的表情,恐怖如斯。

当然,我以上并不是说把伯纳德碰到了一个无人可敌的制高点,还是我最开始那句话,官场里最重要的一点是:居何位谋何政。伯纳德装傻或隐忍只是由于他自身地位不高,还需要继续蓄力发展,所以他的官场水平在中低层来讲自然是很高的。而我之所以说伯纳德官场水平比弗兰克高是因为他能认清自己的地位,更能审时度势,所以伯纳德的低调、谨慎和坚忍就是一种正向行为;对于弗兰克来说,虽然他属于高层,但是自身人脉和圈子还不够,这种时候就绝不能硬刚汉弗莱,而是应该继续发展自身人脉并与汉弗莱保有良好关系,慢慢寻找时机。这样假以时日,进可能有机会获得更大权力,退也可以保住自己财政部常务秘书一职,选择在时机不成熟之时和汉弗莱宣战是下下策。但抛开中低层伯纳德和处于高层边缘的弗兰克,对于阿诺德和汉弗莱这种掌握大量资源并拥有实权的绝对高层人物来说,就不能以这伯纳德的处事标准来进行要求了。

对于伯纳德和弗兰克而言,他们两个由于没有绝对不可被替换的地位与资本,最好的策略就是尽量在不得罪人的情况下积累资源和人脉。但是对于汉弗莱和阿诺德这种级别的人物来说,不严格站队或完全不伤人是不可能的,甚至我们可以说,他们的权力来源就是自己选择站的那个队。

在官场上,最有力量的永远是拥有共同利益的集团而不是个人,阿诺德在汉弗莱被怀疑是间谍的时候说过一句经典的话:you're expendable(你是可以被牺牲的)就是一个集团面对个体(哪怕是一个很重要的个体)最真实的反应。

阿诺德和汉弗莱选择站的队很清楚:牛津圈子为核心的公务员集团。这个站队也就决定了他们和公务员集团之间形成了一个不可动摇的利益绑定,因此他们任何行为的出发点都必须是维护公务员集团,并同任何与公务员集团有利益绑定的集团进行资源共享以及利益交换。

有的人喜欢分析阿诺德如何做掉首相的政治顾问或者如何维护自身权力,但是说实话,相比于这种宫斗剧情,阿诺德在官场上最厉害的能力恰恰在剧中没有被直接展现,那就是和各集团之间极强的协调平衡能力和利益交换能力。这一点甚至不用明说,在内阁秘书这个实权位置上这是看家本领,别的事情不谈,单说阿诺德能在退休前谋得众多肥差职位或重要部门(国家安全委员会首脑、自由信息运动委员会主席),这个过程就少不了和对方的各种动态协调以及利益交换。这个利益协调过程汉弗莱经常向我们展示,和戴斯蒙的三次交流、与化工集团董事长的交流、同皇家歌剧院之间的联系,其实都是这种能力的体现。

不要小看这种能力,也不要瞧不上这种能力,这可以说是官场高层人物的必备技能,而且想拥有这种能力有着众多苛刻的前提条件:有过硬的人脉与背景、有强大的交际能力、有随机应变的头脑、有充足的信息资源、有对各类人和各集团准确的分析和预判。这以上每一项,都是百里挑一的条件,而作为内阁秘书,阿诺德和汉弗莱在这方面都是精英中的精英,无所谓谁高谁低。有的人可能会根据气场强弱说阿诺德强于汉弗莱,但是说实话,阿诺德强于汉弗莱的只是人脉和经验,两个人作为两代文官长,在具体的官场水平上是伯仲之间的。如果汉弗莱继续正常发展并且不操之过急,那么只要他有这方面野心(从他最后一集想争优秀公务员代表这个举动来看来看他是有的)他迟早会取代阿诺德成为公务员牛津圈子的领袖。

说句题外话,从小说里面给汉弗莱安排的进入疯人院的结局来看,不管是他是自身原因,还是没有斗过晚年阿诺德或后期伯纳德,都只能是猜测,按剧中汉弗莱的发展来看,他的官场水平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汉弗莱确实在诸多事项处理上(间谍案、加薪手段、和豪斯的辩论)显得没有阿诺德老练,但是汉弗莱在唐宁街还算是个新手,而且明显还在受阿诺德的直接制约,这只能说是地位以及经验的差距,纯论官场能力,汉弗莱只要继续发展是不会输于阿诺德的。

最后说两句多萝西,因为这个人在影射谁实在是过于明显了,所以实际上没有什么讨论她官场能力的必要。我唯一想说的就是多萝西比较有趣的地方,多萝西由于身份特殊(只是顾问),所以她最主要的工作在于帮助首相,从而以首相为依托逐步摄取自己的政治资本。多萝西表面上看是反公务员的,而且公务员也一直想拿掉她,但是实际上多萝西的精明之处正在于她不会对公务员赶尽杀绝,她看似观点激进但是可以随时转变立场接受现实(银行降息后没有反对有关于戴斯蒙的认命、提出还政于民的口号但是没有强硬坚持到底),再加上她和伯纳德还算不错的关系,以后在唐宁街两个人继续搭档也不是没有可能。

其实这也是这部剧最优秀的地方,剧中的展现的这五个角色每一个都是真正的政客,而不是无脑宫斗人物或浪漫至死的理想主义者。




汉弗莱:No deep commitment?

哈克:Only to Charlie.

汉弗莱:I see, a politician, Minister.

-----出自《是,大臣》第一部第二集,汉弗莱询问哈克有关于来访英国的布兰达总统查理的信息


后记更新:

本文是去年在国庆放假的时候无聊随手写的,文中错别字和措辞不当之处可能较多,望您老海涵。

我在评论中所探讨的对当前BIG SEVEN(或许可以加上8,毕竟我见过他好几次)的看法,以及相关看客的评论,系站方所删,我本人未做任何操作。不过,我愿意相信这是某位好心小哥在帮我们避免口实之灾。

同样,鉴于明后两年某些众所周知的事项,加上家里一些长辈的敲打,我将申请注销。预计鉴于当前形势,回答应该也不会被站方留存很久,后记部分仅作为完成退场且本文尚存留时的补充说明。

作者本人家庭自民国始至我父母一辈已在京津四世为政,我本人只是个在读本科的00后,但是对于很多事是打小就在接触的。所以最后还是想说,官场对外人其实是很难讲清楚的一件事,因为民众对于很多基础的政客思维和政治方法毫无概念,因此本文只站在普通观众的角度根据剧情做了最简单的延伸讲解,没有进一步探讨某些官场操作;当然,另一个原因是这些掰开了揉碎了讲一讲的话,一来不过审(俗话说得好:术不欲见),二来对诸位而言,其实绝大部分一辈子都用不着这些,而会用到的人,不至于沦落到看电视剧和知乎学政治。

《是,大臣》和《是,首相》我是初三和高一陪我妹学雅思的时候看的,个人认为对于普通人而言这是一部很通俗易懂的政治剧,因为它深入浅出地展示了政客思维方式和部分行政方法,并基于上世纪英国的具体国情讲述出来。但如果你看完之后只停留在电视剧本身或只停留在唐宁街的轶事,就很肤浅了。最简单的一点,这部剧借汉弗莱转述了大量文官的措辞技巧,借哈克和汉弗莱之间的矛盾展示了新兴变革与历史问题之间的行政阻碍,但这些只是政治的一面。更凶险也是更难的上下级权力制衡方法、平级沟通话术、动态人脉圈子交际技巧等等在官场里人均必备的技能,只靠每集30分钟的电视剧,很难全讲透。因为实际的舞台远不是三个人的小班子,更不是简单的首相给不给钥匙或秘书帮不帮忙。包括人们对于多萝西这个角色的争议,排开编剧刻意夸大讽刺的嫌疑,一定程度上也是编剧本人对于高层之间的具体交流发展过程缺乏认知所导致的(这可远不是认识几个内部人士就能弥补的)。举个例子,“高层”这个概念其实放在英国也是远不止内阁的,但是编剧对很多重要群体,诸如上下议院、司法体系、监察体系的描述太过泛化和模糊,内阁高层与这些实权政治群体之间的互动交流几乎为零,虽然这是为了用简化的方式让更多观众能比较快看懂,但这在很大程度上削低了官场的复杂程度。评论里有个哥们儿说这是喜剧,全是阿诺德的话还拍个P。但是不好意思,实际官场里,除非是傀儡或者一些学术专业领域的工具人,不然都不用说ZZJ这种级别的,你不论大小随便哪个混过几十年的实权人物拉过来,狠度如果连剧里塑造的这个阿诺德都比不上,那乌纱帽早就换人戴了。

最后的最后,虽然我知道说了也没用,还是想说一句,在High Power Distance Culture里,我理解各位对于官场和权力的态度,但是任何电视剧都只是一种娱乐而已,绝不会比实际生活更真实、更有教育力度、更有冲击力。所以我还是建议诸位,真想活的更好,除了看电视剧和人们在知乎上随手一写的东西,要多感受现实。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是,首相》里,要论谁的执政能力最强,这就像是在给一群身怀绝技的大厨排座次,各有千秋,各有偏重,很难说谁是绝对的“第一名”。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细品一下,看看这几位在“权力游戏”里各自扮演了什么角色,又展现了怎样的“执政艺术”。先说汉弗莱爵士(Sir Humphrey Appleby)。这位是.............
  • 回答
    《是,大臣》和《是,首相》中汉弗莱·阿普尔比爵士的结局,不能简单地说“凄惨”或者“成功/失败”。他的结局可以说是他多年官场生涯的一种延续,带着一丝黑色幽默,既有他体制内“常胜将军”的印记,也暴露了他作为公务员终究无法完全掌控政治格局的局限性。结局概述:在《是,首相》的最后,汉弗莱的结局是被调任为“英.............
  • 回答
    如果哈克首相和汉弗莱爵士(彼时已是常务次官或更高职位,我们不妨称他为“汉弗莱勋爵”)置身于当前的俄乌局势中,他们的反应将是一场经典的权力游戏、政治权谋与官僚斡旋的大戏。这两位老狐狸,一个精于操纵民意和党派利益,另一个则深谙官僚体制的运作法则和外交辞令的精妙之处,他们的应对方式绝非简单粗暴,而是充满了.............
  • 回答
    吉姆·哈克,这位经验丰富、略带狡黠的首相,接到那个电话时,正坐在唐宁街10号首相办公室里,手中把玩着一支掉了漆的钢笔。电话那头,魔法部部长,一个名叫克劳迪亚·邓斯坦的女爵,声音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压抑,吞吞吐吐地向他报告了一件“极为不寻常、需要最高机密级别的事件”。起初,哈克以为是邓斯坦又在哪个偏僻的.............
  • 回答
    英剧《是,大臣》(Yes Minister)和《是,首相》(Yes, Minister)以辛辣的讽刺和黑色幽默揭露英国政治体制的权力结构、官僚主义与道德困境,其“细思恐极”的细节往往隐藏在看似轻松的对话和情节中,暗含对现实政治的深刻批判。以下是两部剧中的关键细节分析: 一、《是,大臣》(Yes Mi.............
  • 回答
    英剧《是,大臣》(Yes Minister)与《是,首相》(Yes, Prime Minister)中的吉姆·哈克(Jim Hacker)是一位极具代表性又充满喜剧色彩的政治人物。评价他的执政水平,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因为他的“成功”与“失败”常常是交织在一起的,并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助手——.............
  • 回答
    北京、西安、南京,这三座城市的名字,放在中国历史的长卷里,都闪耀着皇权的辉煌,承载着王朝的更迭,是当之无愧的“古都”。而洛阳,这座同样有着三千多年建都史,无数传奇故事在此上演的城市,如今却只是一个普通的地级市,不禁让人扼腕叹息:洛阳,是先天不足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用“先天不足”四个字来.............
  • 回答
    在真实的军队里,首长们的样子,那可不是媒体上或者影视剧里那种千篇一律的刻板印象。他们是形形色色的,就像任何一个庞大的组织里的人一样,有各样的性格、经历和风格。但要说他们普遍具备的特点,那还得从几个层面说起。外在形象:首先,从外在上看,军队里的首长通常是体格健壮,精神饱满的。常年的部队生活和严格的训练.............
  • 回答
    谈到《红楼梦》中最出色的诗词,这个问题本身就带着点小小的“陷阱”。因为《红楼梦》的诗词之美,实在是太“杂”,太“巧”,太“浑然天成”了,很难用一把尺子去量出哪一首是绝对的“最”。它就像大观园里的女儿们,各有各的风采,各有各的动人之处。但是,如果非要我挑一首能代表《红楼梦》诗词艺术最高成就、最能触动人.............
  • 回答
    在魏国那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五子良将的名号可谓响彻云霄,他们是曹操麾下最骁勇善战的五位猛将。若要论五子良将之首,这其实是个略带争议但又相对清晰的答案,通常被认为是张辽。张辽何以能冠绝五子?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细细道来。一、战功赫赫,临危受命的守护者张辽的军事生涯,堪称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他早年跟随丁原,.............
  • 回答
    我脑海里浮现出好几首意象让人不太舒服的诗词,但要说“最恶心”,我脑子里第一个跳出来的,反倒不是什么血腥或者肉体上的描绘,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令人泛恶的感官错位。那是一首我很久以前读到的,具体作者和篇名我一时记不太清了,大概是写江南水乡的景致,用词却透着一股子湿冷黏腻的恶心劲儿。印象最深的是其中描绘的.............
  • 回答
    在《三国演义》这部波澜壮阔的史诗中,曹操之死无疑是后期剧情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而伴随他离世的,是一首名为《邺中歌》的诗,这首诗在书中也引起了不少读者的好奇:究竟是谁写下这首饱含苍凉与不甘的《邺中歌》呢?关于《邺中歌》的作者,书中并没有直接点明。但是,通过对诗歌内容、写作风格以及曹操当时心境的分析,我们.............
  • 回答
    关于美国击杀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圣城旅”首脑苏莱曼尼的事件,将其定性为“特朗普式的冲动决策”还是“一次有计划的‘火力侦察’”,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地缘政治、战略考量、决策过程以及不同解读的多种视角。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梳理事件的背景、各方的动机、可能的后果以及不同分析的可能性。特朗普式.............
  • 回答
    听到《自然》杂志上 Mark R. Looney 教授团队关于肺是造血器官的发现,我感到非常振奋。这确实是一个颠覆性的研究,它不仅刷新了我们对人体器官功能的传统认知,也为理解和治疗多种疾病开辟了新的思路。首先,这项研究的突破性在于其对“造血”概念的重新定义。 长期以来,我们普遍认为造血的主要场所是骨.............
  • 回答
    关于《海贼王》动画中革命军首领蒙奇·D·龙的恶魔果实能力,目前为止,动画官方并没有给出确切的答案,也就是说,在动画中,龙的果实能力仍然是一个谜。尽管如此,通过动画和漫画中展现的种种迹象,粉丝们已经进行了大量猜测和推测,其中呼声最高、最受认可的几种能力包括:1. 风风果实(或与风相关的能力): .............
  • 回答
    在华语辩论赛中,谈到举证责任,很多人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民事诉讼中的“证据原则”。但要说首要原则,我觉得事情没那么绝对,需要更细致地聊聊。首先,我们得明白,辩论赛和民事诉讼虽然都涉及“证明”和“责任”,但它们的目的、规则和语境是截然不同的。民事诉讼中的“证据原则”:在民事诉讼中,“证据原则”是司法公正.............
  • 回答
    赵云到底是武将还是文臣?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也触及到了对历史人物评价的多元化视角。关于他在成都武侯祠的地位,更是引发了不少探讨。首先,我们明确一点:赵云毫无疑问是一名杰出的武将。从史书记载来看,赵云的身份和功绩都集中在军事领域: 勇猛善战,战功卓著: 《三国志·赵云传》记载了他长坂坡单骑救.............
  • 回答
    王牌归位,武磊能否解渴国足?国足备战越南的世预赛,最令人振奋的消息无疑是武磊的回归。这位在西班牙人俱乐部曾有过高光表现的射手,近来在俱乐部赛场遭遇了进球荒,10场颗粒无收的尴尬纪录,让人不禁打上一个问号:在国家队,他能否重拾“大腿”的威力,成为球队攻城拔寨的关键先生?“王牌”的召唤,不容忽视的期待武.............
  • 回答
    要说魔兽世界里,抛开现任首领,哪个角色最有领导者气质,这可真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毕竟,艾泽拉斯这片土地上,人才辈出,尤其是为了各自阵营的存亡,总有那么些人站出来,肩负重任。先说联盟这边吧。要论领导力,那可真是群星璀璨。我们首先得想到的是吉安娜·普罗多摩。这家伙绝对是联盟中的一股清流,而且是那种越挫越.............
  • 回答
    关于本轮疫情首例确诊者上海夫妇的丈夫发声事件,网上流传的各种说法确实比较多,也有些复杂。为了更清晰地还原事情的真相,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点来梳理一下:1. 事件背景: 时间点: 大约在2022年初,上海首次报告了这例本地确诊病例,引发了外界的高度关注,毕竟是“首例”。 确诊情况: 这位首例患者是一位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