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历史上有哪些大发国难财的人?

回答
历史上的“国难财”是指在国家面临战乱、饥荒、瘟疫等灾难时期,通过非法或不道德的手段谋取暴利的行为。这类行为不仅是对社会秩序的破坏,更是对苦难中人民的无情剥削。下面将根据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类型,详细讲述一些历史上大发国难财的人及其行为。

需要强调的是,以下列举的人物和事件,仅为通过公开的历史资料进行的描述。在很多情况下,具体个人的名字可能难以一一考证,或者“国难财”的界定带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在动荡时期总会有一些人利用混乱和民众的困境来发财。



一、战乱时期的“军火商”与“囤积居奇者”

在战争年代,武器和物资的供应至关重要,也因此成为发国难财的重灾区。

1. 军火商(Arms Dealers)

背景: 任何一场大规模战争都伴随着对武器、弹药、装备的巨大需求。在战争期间,军火的生产和供应往往难以满足前线需求,政府会不惜高价采购。
发财手段:
抬高价格: 军火商会趁机大幅提高武器和弹药的价格,利用战争的紧迫性和政府对武器的迫切需求来获取巨额利润。
劣质产品: 有些不道德的军火商甚至会销售质量低劣、不合格的武器装备,以次充好,进一步压缩成本并放大利润,却将风险转嫁给在前线作战的士兵。
垄断供应: 通过控制关键零部件或生产技术,形成事实上的垄断,进一步抬高价格并确保销售渠道。
非法交易: 将武器偷偷卖给敌方,或者将本应支援己方的武器卖给第三方势力,从中牟取暴利。
历史案例: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第二次世界大战: 在这两次世界大战中,全球范围内涌现出大量的军火生产商和贸易商。例如,一些大型军工企业在战争时期订单暴增,利润也随之翻倍甚至翻数倍。虽然其中一些企业在战后也为国家做出贡献,但战争对他们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商机”。一些不法分子则会从事非法军火贸易,将武器卖给冲突地区或武装组织,从中获利。
近代中国的军阀混战时期: 在北洋军阀时期,中国政局混乱,各地军阀割据。外国列强和国内的军火贩子会向不同派系的军阀兜售武器,从内战中渔利。他们并不关心战争的正义性,只关心武器的销量和利润。

2. 囤积居奇者(Hoarders and Speculators)

背景: 在战争或灾荒时期,基本的食品、燃料、药品等必需品常常出现短缺。这为囤积居奇者提供了绝佳的发财机会。
发财手段:
低价收购: 在灾难初期或消息不确定时,以极低的价格大量收购市场上的必需品。
人为制造短缺: 将收购的物资藏匿起来,不投入市场流通,造成市场供应紧张的假象。
高价抛售: 在物资价格被推高后,再以数倍甚至数十倍的价格卖给急需的民众。
垄断定价: 通过控制某种关键物资的供应,对市场进行垄断定价,迫使民众接受高昂的价格。
历史案例:
任何饥荒时期: 例如,在近代中国的许多地方性饥荒(如1920年代华北的旱灾)中,都有地主、粮商甚至官员囤积粮食,然后在饥民饿毙之际,以天价出售。这些行为直接加剧了饥荒的烈度,是对生命的漠视。
战争时期的物资管制: 在一些国家实行物资管制时,不法分子会通过黑市交易来获取或出售被限制的商品(如食糖、汽油、药品等),从中赚取暴利。
疫情期间的“发国难财”: 近代的例子如SARS、COVID19疫情期间,一些商家会哄抬口罩、消毒液、药品等防疫物资的价格,甚至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这是典型的“发国难财”。虽然这些人不一定是传统意义上的“军火商”,但其行为本质是相似的——利用民众的恐慌和急需来牟取不义之财。



二、政治动荡与革命时期的“投机者”

政治体制的剧烈变动或社会革命往往伴随着权力真空和法律真空,这为一些政治投机者提供了可乘之机。

1. “革命投机者”与“新贵”

背景: 在革命爆发、旧政权垮台、新政权建立的过渡时期,往往存在着权力交接的混乱和资源重分配的机遇。
发财手段:
攫取旧政权资产: 在革命过程中,迅速占有、瓜分或出售被没收的旧政权财产,如土地、房产、贵重物品等,并从中牟取私利。
投靠新政权: 利用革命的契机,迅速“变节”或“拥护”新生的政权,通过吹捧、告密或提供“服务”来获得政治庇护和经济利益。
控制稀缺资源: 在新政权建立初期,往往需要建立新的经济体系,控制重要的生产资料(如工厂、矿山)或分销渠道的人,就能在价格体系尚未稳定时获取巨额利润。
利用新政策: 快速理解和利用新政权的经济政策或土地改革政策,通过购买、出售或投资来快速积累财富。
历史案例:
俄国十月革命前后: 在俄国革命推翻沙皇统治后,许多旧贵族的财产被没收。一些革命党中的机会主义者或地方官员,在执行财产分配和革命任务时,利用职务之便私吞公产,或者以极低的价格将国有资产卖给亲信。
中国国民革命与土地改革时期: 在国民革命时期,尤其是在土地革命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一些地方的革命政权在进行土地改革时,存在着一些干部利用职权将部分土地或财产私自占有或分配给亲属的情况。虽然革命的初衷是改变社会不公,但实际操作中难免出现权力滥用。
法国大革命期间: 在法国大革命推翻君主制后,对教会和贵族的财产进行了大规模的没收和拍卖。一些在革命中崛起的政治人物和投机者,通过低价购入这些财产,或者利用拍卖过程中的舞弊行为发财。



三、国家衰亡与政权更迭时的“瓜分者”

当国家面临亡国危机或政权即将更迭时,一些掌握实权的人物会抓住最后的机会来为自己谋利。

1. “亡国奴”时期的搜刮者

背景: 国家被外敌入侵,即将灭亡,或者内部发生政变,合法政府即将倒台。此时,社会秩序荡然无存,法律约束失效。
发财手段:
搜刮国库: 在政权垮台前夕,将国库中的金银财宝、古董字画等国家财富大量转移到自己手中。
出卖国家利益: 向侵略者或夺权者出卖关键情报、军事部署、甚至与敌方签订卖国条约来换取个人利益和安全保障。
劫掠民财: 在军队失控或地方官员卷款潜逃时,一些军阀、官员或土匪会趁机公开或秘密地劫掠百姓的财物。
历史案例:
王朝末期: 中国历代王朝的末期,往往伴随着腐败的加剧。在政权即将倾覆时,一些贪官污吏会疯狂搜刮民脂民膏,将国家财产和个人财富转移到海外或藏匿起来。例如,晚清政府在甲午战争战败后,国库空虚,但一些官员却早已将巨额财富转移。
殖民时期或被占领时期: 在国家被殖民或被占领后,一些当地的买办、代理人或傀儡政权官员,会充当殖民者的帮凶,协助殖民者搜刮当地资源和财富,从中获取一定的“分成”或特权。
某些政变时刻: 在一些政变发生时,如果控制军事力量或关键部门的领导人,可能会在混乱中迅速转移国家资产,以确保自己和他人的财富安全。



如何定义“国难财”的道德性

需要强调的是,“国难财”的定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时的社会伦理和法律。

非法 vs. 不道德: 有些行为可能在法律上是明确禁止的(如哄抬物价、走私军火),而有些则可能处于法律的灰色地带,但在道义上受到普遍谴责(如利用信息不对称赚取巨额利润)。
商业行为 vs. 剥削: 在某些情况下,商人为了降低风险而提高商品价格,这本身是一种商业行为。但当这种定价远远脱离了成本,纯粹是利用他人的苦难时,就构成了“发国难财”。
时代局限性: 某些在特定历史时期被视为正常商业行为或政治手段,在后世看来可能是不道德的。



总结

历史上的“国难财”现象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时期,其表现形式多样,但核心都是利用国家和民众的困境来谋取非法或不义的财富。这些行为不仅是对社会责任的背叛,更是对基本人道主义的践踏。识别和谴责这种行为,对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国家稳定至关重要。研究这些历史案例,也是为了警示后人,避免重蹈覆辙。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他们又是怎样在国家危难之中大发横财的?
user avatar
他们又是怎样在国家危难之中大发横财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历史上的“国难财”是指在国家面临战乱、饥荒、瘟疫等灾难时期,通过非法或不道德的手段谋取暴利的行为。这类行为不仅是对社会秩序的破坏,更是对苦难中人民的无情剥削。下面将根据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类型,详细讲述一些历史上大发国难财的人及其行为。需要强调的是,以下列举的人物和事件,仅为通过公开的历史资料进行的描述.............
  • 回答
    人类历史长河中,涌现过无数璀璨的文明与强盛的国度,而其中能够被冠以“帝国”之名的,更是如同星辰般点缀着我们赖以生存的这片土地。它们往往疆域辽阔,人口众多,拥有着强大的军事力量、发达的经济文化,并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后世的世界格局。提起人类历史上那些令人难以忘怀的大帝国,脑海中会立刻浮现出几个熟悉的名字.............
  • 回答
    波斯古国,古老的土地上,孕育了无数辉煌的篇章。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除了我们熟知的文化与艺术,还隐藏着一段段惊心动魄的征服与探索史,其中,那些大部队横穿险峻的卡维尔(Dashte Kavir)和卢特(Dashte Lut)荒漠的壮举,更是波斯民族不屈意志的生动写照。卡维尔和卢特,这两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
  • 回答
    历史上有无数因“小事化大”而产生的重大事件,这些事件往往源于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误解、偶然或决策,最终却引发了深远的政治、社会、经济甚至文化变革。下面我将为您详细讲述几个著名的例子:1. 刺杀斐迪南大公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小事: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视察.............
  • 回答
    历史长河中,有许多人,他们的生命轨迹仿佛被命运之神特别眷顾,一次又一次地从死亡边缘擦肩而过,最终留下了令人惊叹的传奇。他们并非因为拥有超凡武艺或神秘力量,而是凭借着一些难以言喻的机缘巧合、坚韧的意志,甚至是荒诞的运气,在生死关头获得一线生机。说起“命大”,我脑海中最先浮现的名字,总是与那些波澜壮阔的.............
  • 回答
    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下大棋”并最终被证明是深谋远虑的例子,往往是那些在极其复杂、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中,领导者凭借超凡的洞察力、坚定的意志和长远的规划,一步步引导国家或民族走向胜利,或是避免了灭顶之灾。这些决策并非一时兴起,而是基于对历史、人性、地缘政治、经济规律等方方面面的深刻理解。这里,我想重点.............
  • 回答
    历史上,海盗活动层出不穷,而其中一些海盗集团因其规模、影响力、活动范围以及给当时世界带来的混乱而尤为突出。以下是一些历史上著名的、规模较大的海盗集团,并会尽量详细地讲述: 1. 维京海盗 (Viking Raiders) (公元8世纪末 11世纪)维京海盗是历史上最早且最著名的大型海盗集团之一。他.............
  • 回答
    历史上,言语的杀伤力有时比刀剑更为深刻,它能穿透人心,留下难以磨灭的创伤。而有些话,更是以一种“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的方式,精准地击中对方的软肋,让人在无声的尴尬中体会到深深的恶意。这些话语并非直接的辱骂,而是暗藏锋芒,通过含蓄的表达,将轻蔑、嘲讽或贬低的情绪灌注其中。我想起一位曾经权倾朝野的王.............
  • 回答
    历史上,确实存在一些人物,他们在初次亮相时便展露出惊人的实力,仿佛天生就是要来搅乱一池春水,横扫一切阻碍。他们的出现,如同划破夜空的闪电,迅速点燃了人们的想象,也为后世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一、 西楚霸王 项羽提到“一出场就大杀四方”,项羽的名字必然是绕不开的。他仿佛自带王者之气,一出现便注定了他的.............
  • 回答
    历史上的地震,以里氏震级(Magnitude Scale)或矩震级(Moment Magnitude Scale, Mw)来衡量,超过9级的地震是极其罕见的,但它们确实发生过,并对人类历史和地理环境造成了毁灭性的影响。关于震级:在探讨超过9级的地震之前,需要理解两个重要的概念: 里氏震级 (Ri.............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历史上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偶然,却最终拨动了命运巨轮的时刻。这些时刻,就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的涟漪层层扩散,最终改变了历史的走向。1. 凯撒的“意外”渡河:高卢战争的导火索说到偶然,不能不提那位罗马史上响当当的人物——尤利乌斯·凯撒。公元前58年,凯撒刚刚被任命为高卢总督。当.............
  • 回答
    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兵器,最初的设计理念或许是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却阴差阳错地在战场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甚至改变了战争的进程。它们背离了设计初衷,却因为其独特的性能和战场适应性,获得了超乎想象的成功。1. 冲锋枪的前世今生:从“混乱”到“精准打击”提到冲锋枪,我们脑海中浮现的可能是《拯救大兵瑞恩》.............
  • 回答
    历史长河中,不少曾经被视作“捡到大便宜”的事件,最终却演变成了沉重的负担,甚至导致了严重的后果。这些“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故事,往往充满了讽刺与警示。一、美国购买路易斯安那:从“天上掉馅饼”到“烫手山芋”1803年,美国以约1500万美元的价格从法国手中购买了路易斯安那领土。在当时,这笔交易被誉为美国.............
  • 回答
    历史上,出身寒微却能凭借自身努力一步步爬升,最终实现人生逆转并报仇雪恨的人物并非没有。这些人往往经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但其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惊人的智慧,让他们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1. 韩信:从胯下之辱到国士无双提起底层逆袭,韩信的名字总是绕不开。他出身贫寒,早年生活极为困苦,甚至到了.............
  • 回答
    历史的长河中,总有那么些棋局,开盘时看似步步为营,却暗藏杀机;又有些看似损兵折将,最终却赢得满盘皆活。这些故事,往往精彩绝伦,令人唏嘘。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那些年,人们以为是吃亏,结果却偷着乐,赚大了的事儿。一、三国时期:孙权“借”荆州与刘备的“吃亏”与“占便宜”说到“吃亏占便宜”,三国时期的荆州问题.............
  • 回答
    历史上,功高震主却能善终,甚至继续在朝堂上发挥余热的例子,总是充满着智慧与权谋的较量。这类人物,并非一味地激流勇退,而是懂得如何将自己的锋芒巧妙地收敛,在权力中心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比如,战国时期赵国的名将 廉颇。这位将军以其勇猛善战闻名,长平之战前,他奉命死守,面对秦军强大的攻势,廉颇深谙“固壁不.............
  • 回答
    兵器发展史,就像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其中不乏那些让人拍案叫绝、甚至怀疑设计者是不是喝了什么“神秘液体”的惊世之作。它们要么是超越时代的创想,要么是出于无奈的奇思妙想,即便最终没能大规模装备,也足以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一、 狂想与现实的边界:那些“不可能”的武器1. 德国的“鼠”式超重型坦.............
  • 回答
    汉人“胡化”并非一个单一事件或时期,而是历史上多次民族交融、文化渗透的复杂过程。它指的是汉族文化受到北方游牧民族(常被泛称为“胡人”,包括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多个族群)的文化元素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被吸纳、融合的过程。反之,也有汉族文化对“胡人”产生影响的“汉化”过程。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和.............
  • 回答
    在中国历史上,“满门忠烈”通常指整个家族因忠于国家、忠于信仰或忠于某人而集体殉难或英勇牺牲。以下是一些历史上被广泛传颂的“满门忠烈”人物及其故事,尽管部分案例可能因历史记载的模糊性而存在争议,但其精神和事迹仍被后人铭记: 1. 岳飞家族(南宋) 背景:岳飞是南宋抗金名将,以“精忠报国”闻名,其家族成.............
  • 回答
    历史上确实存在许多因误会、误判或技术失误导致的“乌龙事件”,这些事件往往因意外的错误或误解而引发连锁反应,甚至改变历史进程。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乌龙事件及其详细分析: 1. 1942年:菲律宾误击事件(“菲律宾误击事件”) 背景:二战期间,美国海军在太平洋战场面临严峻形势。1942年,美军在菲律宾的巴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