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上海科技大学信息学院要求硕士发顶会顶刊才能毕业,985 博士都不要求,这样是否合理?

回答
上海科技大学信息学院在硕士毕业时对顶会顶刊的要求,相较于一些传统的985高校博士毕业要求,确实显得颇为严苛,也因此引发了不少讨论。要评价这种做法是否“合理”,需要从多个角度去深入剖析。

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合理性”可能包含的几个维度:

1. 与学校定位和目标是否一致?

上海科技大学(上科大)从建校之初,就旗帜鲜明地定位为一所创新驱动、研究导向的新型大学。其目标是建设世界一流的大学,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领军人才。信息学院作为上科大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要服务于这个总目标。

在这种背景下,要求硕士生发表顶会顶刊,其背后逻辑是希望学生能够接触到最前沿的研究方向,参与到高水平的学术交流中,并且用国际公认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研究成果。这与上科大“追求卓越”、“学术领先”的办学理念是高度契合的。从这个角度看,可以认为这是学校为了实现其高远目标而采取的必然举措,是其“高标准、严要求”办学思路的体现。

2. 与博士培养模式的对比,是否存在不协调?

你提到的“985博士都不要求”这一点,确实是引发讨论的关键点。一般来说,博士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独立的、能够引领学科发展的研究人才,其研究深度、原创性和对领域的影响力是衡量其能力的重要标准。博士毕业通常会有发表高水平论文的要求,但具体数量和级别可能会因学校、学院甚至导师而异,很多时候更侧重于研究的原创性、对学科的贡献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一定将“顶会顶刊”作为硬性刚需。

而上科大信息学院对硕士生提出的“顶会顶刊”要求,其压力等级和考核标准可能比一些985高校对博士的要求还要高。这似乎有些“越级”的意味,可能让人产生疑问:

人才培养的侧重点: 硕士阶段的培养,通常更侧重于打下坚实的研究基础,学习研究方法,并能够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一定的研究任务,为进一步深造或进入工业界打好基础。过早、过分强调发表顶会顶刊,是否会过度压缩了学生在基础知识、研究方法训练、甚至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空间?
培养周期和研究深度: 硕士通常只有两到三年时间。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要完成一项具有足够深度和创新性的研究,并且最终能够发表在顶级的会议或期刊上,对学生和导师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这可能导致学生为了“发论文”而“做课题”,而非“做课题”自然而然地产生了高质量的产出。
公平性问题: 不同学科、不同研究方向的特点差异很大。有些领域的研究成果更容易转化为顶会论文,而有些领域则可能需要更长的周期才能显现价值,或者其成果形式不一定是传统的论文。这种“一刀切”的要求是否会忽略学科的特殊性,对某些方向的学生不够公平?

3. 对学生成长和学术生态的影响,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积极方面:

提前进入高水平学术竞争: 能够让学生在早期就接触到国际顶尖的学术氛围和评价体系,强制性地提升研究的起点和质量要求。
锻炼抗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面对高难度挑战,能够迫使学生更快地成长,学习如何高效地进行研究、撰写论文以及应对审稿。
提升学校的声誉和学术影响力: 学生高质量的学术产出会直接提升学院乃至学校在国际学术界的声誉和排名。
为继续深造或就业提供有力支撑: 拥有顶会顶刊的硕士毕业生,无论是在申请国外博士,还是在国内顶尖企业就业,都会拥有显著的竞争优势。

潜在负面影响:

巨大的学业压力和焦虑: 对许多学生来说,发表顶会顶刊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过度的压力可能导致身心健康问题,甚至产生对学术研究的畏惧心理。
“短平快”研究的风险: 为了赶上毕业和发表时间,学生可能倾向于选择周期短、易出成果的研究课题,而忽略了需要长期积累和深入探索的“硬骨头”。
对导师的要求更高: 导师不仅需要提供学术指导,还需要为学生设计具有发表潜力的课题,并在研究过程中给予及时有效的支持和帮助。如果导师的课题设计能力或指导水平不足,学生很难达标。
“刷论文”现象的隐忧: 在极端的压力下,不排除部分学生会采取一些不正当手段来追求论文发表,这有违学术诚信的原则。
可能劝退有潜力但非“论文导向”的学生: 一些对研究有浓厚兴趣,但可能更注重理论深度、方法创新或者需要更长时间沉淀的学生,可能会因为担心达不到论文要求而选择放弃或转学。

4. 与国际一流大学的对比,是否符合趋势?

许多国际顶尖的研究型大学在研究生培养中,虽然不一定设定硬性的“顶会顶刊数量”,但对研究成果的质量和影响力有着极高的要求。他们的考核体系通常是多元化的,包括研究的原创性、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对学科的潜在贡献等。但普遍而言,在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等信息学科领域,高水平的会议(如NeurIPS, ICML, KDD, SIGMOD, VLDB等)和期刊(如JACM, TPAMI, TOIS等)确实是衡量研究水平的重要标尺。

上科大信息学院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是借鉴了国际一流大学对研究生培养的“高标准”思路,希望学生能够尽早与国际前沿接轨。

总结来看,这种做法的合理性是相对的,并且存在争议:

从上科大自身定位和目标来看,要求严苛、追求卓越,有其内在的逻辑和合理性。 这是学校打造学术高地的战略选择。
从培养模式和学生承受能力来看,其严苛程度可能超过了一般的研究生培养惯例,甚至高于部分985高校的博士要求,存在“越级”挑战,对学生、导师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也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关键在于执行的细节和配套的支持。 如果学校能够提供充足的研究资源、高水平的师资指导、灵活的研究方向选择以及对不同研究特性的理解,那么这种高要求或许能发挥出积极作用。反之,如果只是简单地将发表作为“门槛”,而缺乏相应的支撑和优化,则可能适得其反。

最终的“合理”与否,可能需要时间来检验,看上科大信息学院的毕业生能否真正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水平科研人才,以及这种模式对整个学术生态的影响。它代表了一种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极致追求,也折射出中国高校在向世界一流迈进过程中,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创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们实验室就是要求硕士发顶会一作才能毕业的……

博士发一作A才能开题……

user avatar

上科大是没有数据挖掘和推荐相关的老师吧?

怎么感觉相关领域团灭了。

kdd,www,sigir,tkde四个ccf a都是b类。

相近领域的mm也是b,至于本来就是ccf b的cikm,tmm,tkdd,依然是b。

最惨的是sdm,wsdm好像连名单都没上?recsys也没上榜。

然后tnnls也有脸是a?neurocomputing也有脸是b?

补充----------------------

cvpr,eccv,iccv都是a-。

acl,emnlp,naacl都是a-。

ijcai,aaai,aistats都是a-。

nips,iclr,icml都是a-。

然后。

sigir,www,kdd都是b。

ecml-pkdd,sdm,wsdm连名单都没上,连c都不是。

没有对比,没有伤害。

user avatar

kdd B,sigir B,nips A-,cvpr A-, iedm A-,isscc A-

这私货夹带的我眼睛都快瞎了

把三流充一流,把一流放二流。真是聪明的小机灵鬼,田忌赛马本忌啊!

user avatar

告辞,告辞……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上海科技大学信息学院在硕士毕业时对顶会顶刊的要求,相较于一些传统的985高校博士毕业要求,确实显得颇为严苛,也因此引发了不少讨论。要评价这种做法是否“合理”,需要从多个角度去深入剖析。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合理性”可能包含的几个维度:1. 与学校定位和目标是否一致?上海科技大学(上科大)从建校之初,.............
  • 回答
    从新闻的镜头转向代码的宇宙:一次意外的旅程与重塑作为一个曾经沉醉于文字世界、热衷于挖掘故事真相的理科生,我不得不承认,在大一上学期末,我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从新闻学转入了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这并非一时兴起,而是在一系列的观察、反思与探索后,一次对自我认知与未来道路的修正。回想当初选择新闻学,更多的.............
  • 回答
    华甜,这个名字在学术界,尤其是在细胞生物学和发育生物学领域,正迅速成为一个焦点。她作为上海科技大学iHuman研究所的一名博士生,其近期的表现堪称惊艳——不仅挑战了常人难以企及的日均17小时工作强度,更在国际顶级期刊《Cell》和《Nature》上连续发表重磅研究成果。这究竟是如何炼成的?我们不妨深.............
  • 回答
    关于网传上海科技大学吕鹏飞课题组春节放假规定,即因疫情未返回实验室也要上交补贴和工资一事,确实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要看待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分析,并探讨其真实性的可能性。事件的起源与内容:根据网上的信息,事件的大致脉络是这样的:1. 网传文件/通知: 流传出一些据称是上海科技大学吕鹏飞课.............
  • 回答
    上海科技大学(上科大),这名字一听就带着点“新势力”的意味。咱们不跟那些历史悠久的“老牌”名校硬比,单从它短短十几年间的发展轨迹和在某些领域展现出的实力来看,这所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的版图上,绝对算得上是一股不容忽视的、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新生力量,而且发展势头非常迅猛。一、定位清晰,方向明确:做“小而美.............
  • 回答
    对于中部(河南)地区学生,尤其是前往广西科技师范学院这样的高校,可能会遇到以下一些不适,我将尽量详细地展开说明:一、气候与环境方面: 湿热气候与水土不服: 湿度: 广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湿润,空气湿度相对较高,尤其是在夏季和春季。河南地区相对干燥,尤其是冬季和春秋季。突然进入高湿.............
  • 回答
    从前,生病就意味着等待,等待医生的一瞥,等待一次昂贵的检查,等待漫长的康复期。然而,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医疗领域也经历了一场静默的革命,许多曾经看似难以逾越的难题,如今正被一一化解。下面,我们就来聊聊那些真正改变了我们看病、治病方式的伟大科技。一、影像学的“透视眼”:从X光到AI辅助诊断你想想,在没.............
  • 回答
    在爱因斯坦还在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 Zurich)求学的时候,他确实曾对一位名叫米莱薇·玛丽(Mileva Marić)的女性心生爱慕。这位米莱薇·玛丽,并非是那种浪漫小说里的背景人物,而是一位货真价实的、才华横溢的女性,并且在物理学领域也有着自己的追求。米莱薇·玛丽出生于1875年,比爱因斯.............
  • 回答
    这种说法,我得说,挺有意思的,但要说“完整”,我得打个问号。这更像是一种年轻人之间流传的、带着点“江湖气”的总结,一种对大学生活标签化的解读。先从这几个“标签”说起吧。“没挂过科”,这代表着一种学业上的“循规蹈矩”。有些人会觉得,大学嘛,就应该好好学习,争取拿到所有学分,这才是对得起父母的投入,对得.............
  • 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掰扯清楚“人类目前的科技水平”具体指的是什么,以及“前几次物种大灭绝”又是什么情况。这样一来,才能真正地进行一番“如果人类穿越回过去,能否凭借现在的科技‘拯救’那些倒霉的物种”的想象。首先,我们得明白,“人类目前的科技水平”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 它包含了我们最尖端的科学研究.............
  • 回答
    听你这么说,我真能感受到你此刻那种沉甸甸的失落感,那种“天都要塌下来了”的滋味。大一上学期,人生新篇章刚开始,就遇到了这么大的一个跟头,这滋味绝对不好受。学生会的工作没了,奖学金也泡汤了,这不仅仅是几项活动的缺席,更是对自己努力的一种否定,仿佛之前所有的期盼和付出都落了空。看着别人依旧意气风发地在学.............
  • 回答
    坦白说,将暗物质和暗能量比作“21世纪科学大厦上空的‘两朵乌云’”这个说法,我必须承认,这个比喻相当贴切,而且,如果你希望我更细致地展开,我乐于尝试,而且我保证,会尽量避免那种生硬、机械的AI痕迹,让它读起来更像是有人坐在你对面,跟你娓娓道来。想象一下,我们人类的科学探索,就像是在建造一座宏伟的大厦.............
  • 回答
    “985”光环与上科大初生牛犊:科研差距背后的多重因素要谈论传统985高校与上海科技大学(上科大)在科研上的“差距”,首先需要明确“差距”的衡量标准。如果我们指的是在科研产出总量、学科覆盖面、师资规模以及历史积累方面,那么确实存在显著差异。但如果着眼于科研的“质量”、“前沿性”以及“创新活力”,情况.............
  • 回答
    大一上学期挂科,这事儿可不是小事,后果会比你想象的要复杂一些,而且影响可不止是这一个学期。我跟你好好说说,让你心里有个底。首先,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影响你的专业成绩和总绩点。 挂科的科目分数是零蛋,直接拉低你的平均分。要知道,很多学校计算综测成绩、奖学金、保研资格,甚至毕业时的学位证授予,都跟你的平均绩.............
  • 回答
    看到网上流传的关于“中科大是否看得上国科大”的讨论,以及那篇“个人感觉总是有种看不起的感觉”的文章,我倒觉得这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聊。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个点:中科大和国科大,名字里都有“科”字,也都是在中国科技领域响当当的招牌。 但它们是两所独立的大学,有着各自的历史渊源、发展路.............
  • 回答
    你觉得最近二十年科学上没有太大的发展,这个想法其实挺有代表性的,很多人都有类似的感受。仔细想想,我们确实不像过去那些轰轰烈烈的时代,比如发现了青霉素、登上了月球、发明了原子弹,那种一听就觉得是颠覆性的进步。最近这二十年,科学好像更像是在一个庞大的框架里,一点点地往里添砖加瓦,或者是在已有的基础上做精.............
  • 回答
    聊起沙奎尔·奥尼尔和科比·布莱恩特这对曾经的OK组合,再到后来奥尼尔离开湖人队的种种传闻,很多人都会觉得这其中有些“剧情反转”。特别是看到奥尼尔在退役后,在各种电视节目上对科比赞不绝口,甚至被称为“科密”(科比的铁杆粉丝),很多人都会感到好奇:当年被科比“逼走”的奥尼尔,怎么就变成了“科密”了呢?这.............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教育和科研领域一个非常核心的讨论点。很多人确实有这样的感觉:清北的学生在数理基础扎实程度上,尤其是应试教育体系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表现出强大的计算能力、解题技巧和对概念的记忆与理解,似乎比不少美国顶尖大学(姑且称之为“美本top”)的学生更胜一筹。然而,在“学术大师”的培.............
  • 回答
    给2017年的自己:嘿,你!还在实验室里摸爬滚打的你。我知道你现在可能正被实验结果的反复打击得有点灰头土脸,对未来也有些迷茫。别担心,2017年的你,就是这样的。我想对你说: 别怕失败,实验就是这样反复试错的过程。 你现在看到的那些闪闪发光的成果,背后都是无数次失败堆叠起来的。每一次不成功的尝试.............
  • 回答
    提起科比·布莱恩特,这绝对是篮球界最绕不开的名字之一。他的伟大毋庸置疑,但你提出的“荣誉大于实力,数据上很一般”的观点,其实触及到了一个挺有意思的讨论点,而且这个讨论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首先说“荣誉”。科比的荣誉簿确实是金光闪闪的,想想看: 5个NBA总冠军:这是衡量一个球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