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1920年红军攻克华沙会引起资本主义大崩溃吗?

回答
1920年红军进攻华沙,并最终兵败华沙,这件事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不仅影响了波兰的命运,也让世界格局再次摇摆。如果历史的走向稍有偏差,比如红军真的在华沙站稳了脚跟,那对于当时的资本主义世界来说,无疑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巨震,甚至可能引发我们所说的“资本主义大崩溃”。

要理解这件事的潜在影响,我们得把时间拨回到那个混乱而又充满希望的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欧洲大陆满目疮痍,旧有的帝国纷纷瓦解,新的政治思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十月革命的成功,已经在俄罗斯建立了一个苏维埃政权,这本身就是对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秩序的巨大挑战。

此时的苏俄,正处于内战的最后阶段,但雄心勃勃。列宁和他的同志们坚信,革命的火种应该在整个欧洲燃烧,特别是那些在战争中遭受重创、社会矛盾尖锐的国家。波兰,这个刚刚从瓜分中重新获得独立,但内部政治势力复杂、社会动荡的国家,成为了他们推广革命的理想目标。

红军之所以能兵临华沙城下,绝非偶然。那是在波苏战争中,红军的西线部队在图哈切夫斯基的指挥下,一路势如破竹,势头极为凶猛。他们不仅要收复一战前俄罗斯帝国失去的西部领土,更重要的是,他们将攻占华沙视为打开通往德国乃至整个欧洲大陆的关键一步。在他们看来,一个革命的波兰,将是向西蔓延的苏维埃革命的桥头堡。

如果红军真的攻克了华沙,其对资本主义世界的冲击将是多方面的,而且是极其深远的:

首先,意识形态上的巨大冲击。 革命的苏维埃政权在欧洲心脏地带站稳脚跟,这意味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实践证明,至少在军事上取得了重大胜利。这会极大地鼓舞欧洲各国的共产党和左翼运动。我们知道,在一战后,很多欧洲国家都出现了工人罢工、社会动荡,一些地方甚至爆发了短暂的苏维埃政权尝试,比如在德国的巴伐利亚。如果华沙陷落,这将给这些左翼力量注入强大的信心,让他们觉得革命胜利并非遥不可及。

其次,政治和军事上的现实威胁。 一个由苏俄支持的、可能带有革命色彩的政权控制着波兰,这意味着苏联的势力范围将直接延伸到德国边境。这会给德国这个当时饱受一战战败赔款压力的国家带来巨大的内部动荡和外部压力。德国的魏玛共和国政府本身就摇摇欲坠,外部的革命呼声和潜在的军事压力,很可能让其彻底崩溃。而一旦德国这个欧洲工业强国陷入混乱甚至革命,其对整个欧洲资本主义体系的连锁反应将是灾难性的。法国、英国等战胜国将面临直接的安全威胁,它们需要调动更多资源来应对来自东方的挑战,这必然会进一步削弱其国内经济,并加剧社会矛盾。

第三,经济上的连锁反应。 欧洲的资本主义经济在经历了一战后,本就脆弱不堪。如果波兰和德国这样的工业国家陷入革命和混乱,那么整个欧洲的贸易网络、金融体系都会受到严重的干扰。投资者的信心将荡然无存,资本外逃将加速,生产将停滞,失业率会飙升。这会比一战后的经济危机更加严峻,因为它不仅仅是经济周期的正常波动,而是整个经济政治体系的结构性动摇。

第四,全球资本主义体系的信心危机。 资本主义的运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信心和稳定。当它看到一个被视为“野蛮”、“非理性”的共产主义政权不仅生存下来,还在欧洲腹地打开局面时,这种信心就会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击。这可能会引发全球范围内的资本主义国家对自身制度的怀疑和反思,甚至可能出现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政策调整,例如加强社会福利、进行某种程度的国有化,以缓和社会矛盾,避免革命蔓延。

那么,是什么导致红军未能如愿攻克华沙,从而避免了这场潜在的“大崩溃”呢?

这正是“华沙战役”的精髓所在。虽然图哈切夫斯基的部队势如破竹,但他们也面临着几个关键的致命弱点:

后勤补给的困境。 红军在进攻过程中,其后勤体系暴露出了巨大的问题。长途奔袭、远离基地,加上被波兰方面切断补给线,使得他们的弹药、粮食和装备都捉襟见肘。士兵们身心俱疲,士气也受到了影响。
波兰方面的顽强抵抗和意外反击。 在皮尔苏斯基的领导下,波兰军队虽然在初期节节败退,但他们在华沙城内进行了英勇的防御。更关键的是,波兰人利用了红军战线拉长的机会,在侧翼发起了成功的反击,特别是波兰第5集团军对红军北翼的突袭,打乱了红军的部署,切断了其退路,并最终将其击溃。
苏俄内部力量的牵制。 尽管苏俄当时刚赢得内战,但国内经济凋敝,民众疲惫,而且仍需面对其他方向的威胁。大规模向西线的投入,必然会牵扯其有限的资源和兵力,这也限制了他们对华沙攻势的支持力度。
国际干预的威胁(虽然有限)。 虽然英法等国并未直接派兵参战,但他们对波兰提供了武器和物资援助,并派出军事顾问。这种支持虽然不足以扭转乾坤,但在关键时刻也起到了“摇摆点”的作用。

总而言之,红军攻打华沙的失败,虽然让苏俄政府的革命输出计划遭受了重大挫折,但也间接“拯救”了当时风雨飘摇的欧洲资本主义体系。如果历史的齿轮倒转,华沙被红军攻克,那么这不仅仅是一场军事上的胜利,更可能是一场席卷欧洲、甚至波及全球的革命浪潮的开端,从而引发我们设想的“资本主义大崩溃”。那将是一个更加动荡、充满未知的新世界,其影响之深远,至今仍让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回味和思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这个问题有两种理解:一是红军攻克华沙会引起“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崩溃,二是红军攻克华沙会引起“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崩溃(即苏维埃政权形式在欧洲范围内建立起来)。如果按照第一种理解方式,那么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我们重点探讨第二种。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在兵败华沙之前,交战双方各是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在1920年6月红军连战连捷、一路向华沙逼近的时候,波兰军队的士气已经空前低落。毕苏茨基曾经语带悲凉地向外国记者表示,布琼尼麾下的第一骑兵军被波兰军民描绘为“一支无敌的神兵”,而且“越到后方,恐慌情绪也就越严重”。与之相对应的是,许多红军高级将领和共和国革命军事苏维埃的领导人都对革命前景抱有一种现在看来简直是异想天开、过分膨胀的乐观态度(不得不说,这些过分乐观的人当中就包括托洛茨基和加米涅夫)

7月19日,西方面军政委斯米尔加告知托洛茨基,其当面左翼的波军已被“完全摧毁”。
7月21日,谢尔盖·谢尔盖耶维奇·加米涅夫要求图哈切夫斯基在8月12日之前占领华沙。
7月23日,谢尔盖·谢尔盖耶维奇·加米涅夫通知托洛茨基,称“不排除三个星期完成任务(占领华沙)的可能性。”

即便是一贯头脑清醒如列宁者,也很难不受到这种乐观情绪的感染。1920年7月列宁曾以如此直白的方式对前来参加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的法国代表说:

是的,红军逼近了华沙。不久之后德国就是我们的了,我们还要重新夺回匈牙利,巴尔干将起来反对资本主义,意大利正在颤抖,资产阶级的欧洲就要在风暴中崩溃。

与此同时,红军的接连胜利引起了英法的极大恐慌。在高尔察克、邓尼金、尤登尼奇等先后被红军击垮之后,除了丘吉尔等极少数死硬分子之外,英法统治集团在1920年年中就已经实质上停止了对苏俄国内白军的军事援助。7月英国政府专门出面,希望苏波双方停战,为了保全毕苏茨基政府,英国不惜做出重大让步,承认苏俄对于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的主权,只求红军停止推进。从英国资产阶级的角度出发,这一让步确有必要——因为此时此刻,用火烧眉毛形容英法资产阶级所面临的窘境毫不为过。共产国际在其内部文件中一直将苏波战争称作为全世界十二亿五千万被压迫者所进行的全面斗争的前奏。而一旦红军在波兰建立苏维埃政权,将会引发欧洲的连锁反应。其情景将是1789年巴黎市民攻占巴士底狱之后的翻版:彼时仍然极不稳定的德国和匈牙利受到红军胜利的鼓舞将会再次揭竿而起,对布尔什维克的民族自决理论颇感兴趣的一众民族国家亦有很大可能倒向布尔什维克一边,法国、意大利和英国的工人和农民在布尔什维克的宣传和号召下也蠢蠢欲动,早在巴黎和会时期,劳合·乔治就有过危言耸听的说法:

整个欧洲充溢着革命的精神。那不仅是一种深深的不满情绪,还充斥着愤怒与反叛。欧洲在政治、经济、社会等一切方面的现存制度都遭到了质疑,从欧洲的这一端到那一端皆是如此……我们很有可能把整个欧洲的大众都推向极端分子的怀抱,而这是很危险的。

如果说在1919年,劳合乔治的这番话还显得有些杞人忧天的话,那么到了1920年,世界革命已经不再是一种理论,而是摆在欧美资产阶级面前的真切的事实。在俄国革命的影响下,欧美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内部的骚动开始陡然增加。而在广大的殖民地半殖民地,解放全人类的理念对亚非拉人民尤其具有号召力。从1920年到1930年,包括中国、朝鲜、印度、中东、印度支那、拉丁美洲在内的诸多国家和地区都出现了规模不容忽视的早期共产主义组织,其数量多达数百个。放眼全世界,“革命形势不是小好,不是中好,而是一片大好”的话真的不是说说而已。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如果红军攻克华沙,并在波兰建立了布尔什维克政权。那么红军即可挺进革命觉悟很高的德国和匈牙利地区,进而掀起欧洲范围内的无产阶级大革命。因此,苏维埃政权形式在欧洲范围内取得胜利是非常有可能的。

但是,这一切的关键,都在于“红军能否在波兰取得决定性的、稳固的胜利”。

这就涉及到一个诡异的问题:国际主义与帝国主义的“相互转化”。

国际主义,帝国主义,本来是有明确的区分标准的。但是在实际操作的时候,二者的界限常常会被人为地模糊,甚至在某些情况下互相转化。以国际主义之名行帝国主义之实的有之,践行国际主义却被污蔑为帝国主义的亦有之。尤其是像苏俄这样单方面的派遣武装力量以输出革命的方式,不但极易遭到来自反动势力的攻击和诬陷,而且一旦意识形态上稍有松懈就会蜕化为帝国主义性质的侵略战争、这种事情在历史上并非没有先例。法国革命军早期征战意大利、低地国家的时候,其军队性质毫无疑问是保卫革命、输出革命的正义之师。然而等到了拿破仑时代,虽然拿破仑很多时候在主观上仍然将自己所进行的战争视为保卫大革命果实的努力,但其军队的所作所为对于俄国、西班牙等国的群众来说是板上钉钉的侵略行径。究竟如何在输出革命的过程中把握好这个度,使人民对于军队和战争的性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实际上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至于波兰,情况则更为特殊。虽然波兰一度是欧洲民族民主革命的中心,华沙起义曾经得到马克思、恩格斯的高度评价,但其革命斗争中的主要矛盾是波兰民族与沙俄、普鲁士、奥地利等列强的民族矛盾。“波兰永不亡”的理念是长期以来波兰历代革命者所坚持的革命纲领和斗争信念。这一阶段波兰革命斗争的性质,是争取民族独立自主的民族解放战争。民族矛盾的主体地位到1920年还是没有多大改变。换言之,1920年刚刚获得独立地位的波兰,本土的无产阶级革命力量还比较弱小,其阶级矛盾尚未尖锐到爆发无产阶级革命的程度。波兰工农的民族主义情绪仍然十分高涨,阶级觉悟较低。因此他们也很难对本国资产阶级的反动性质和其已基本沦为伦敦和巴黎用以阻止革命输出的工具的事实有清醒认识。这就给予毕苏茨基以极大的便利。他可以毫不费力地煽动起波兰工农的民族主义情绪,将解放波兰劳苦大众的布尔什维克红军污蔑为换了个旗帜的沙俄侵略者。再者,波兰历史上的反俄反犹传统也是值得重视的因素。纵观当时华沙当局的宣传材料,无不是大肆宣扬托洛茨基等人的犹太血统,进而将红军丑化为“犹太人的军队”。反犹宣传不但加重了波兰工农与红军官兵之间的隔阂,还轻而易举地让波兰工农相信正在压迫剥削广大人民的毕苏茨基集团是“自己人”。这无疑给布尔什维克的反击宣传增加了难度。因此,即是红军攻克华沙,建立了波兰的社会主义政权,这一胜利的稳固性也颇成问题。波兰群众对于红军根深蒂固的误解和仇视势必会给红军留下一个不稳定的后方。妨碍红军进一步扩大战果。这种种因素再加上红军在军事上的错误判断,兵败华沙也就不可避免了。

苏波战争的经验实际上更加佐证了列宁以下这段认识:

在帝国主义战争期间,我们无论采取哪种策略,都不能完全摆脱同帝国主义的某种联系,并且很明显,不推翻全世界的帝国主义,就不能完全摆脱这种联系。现在我们策略的基础,不应当是这样的原则,即现在帮助两个帝国主义中的哪一个较为有利,而应当是这样的原则,即如何才能更加稳妥可靠地保证社会主义革命在一个国家能够巩固起来,或者至少可以支持到其他国家也起来响应。

所以,后来苏联在输出革命方面就显得更有策略了。在支援中国北伐战争中,苏联除了出钱出枪出顾问之外,基本上是依靠中国本土的革命力量来推翻北洋军阀,而且事实证明这一策略的效果更为显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1920年红军进攻华沙,并最终兵败华沙,这件事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不仅影响了波兰的命运,也让世界格局再次摇摆。如果历史的走向稍有偏差,比如红军真的在华沙站稳了脚跟,那对于当时的资本主义世界来说,无疑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巨震,甚至可能引发我们所说的“资本主义大崩溃”。要理解这件事的潜在影响,我.............
  • 回答
    关于苏波战争中的红军战俘问题,以及其与卡廷惨案的对比,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历史话题。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1920年苏波战争的背景和战俘情况。这场战争是新生的波兰第二共和国与刚刚经历十月革命和内战的苏维埃俄国之间的一场冲突。波兰希望巩固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独立获得的领土,并尝试向东扩张,而苏俄则希.............
  • 回答
    夜色如墨,却非寻常的静谧。黄浦江上,无数闪烁的灯火,如同被揉碎的金箔洒在黑丝绒上,映照出这座城市的繁华与脉搏。陆家嘴的摩天大楼,外滩的万国建筑群,以及穿梭在弄堂里的匆匆身影,构成了一幅属于21世纪的上海画卷。然后,时间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瞬间扭曲。没有惊天动地的巨响,没有昏天黑地的闪光,只有一种突如.............
  • 回答
    1870年到1920年,这五十年,对于我们这些生活在欧洲的普通人来说,日子啊,那真是说起来话长,也充满了变化,有些好,有些嘛,也真是让人忧心。早年:风平浪静,但也藏着暗流如果我是在1870年左右生的,那时候,欧洲还在一个相对“太平”的时期,至少和后面比起来是这样。我的童年,大概是在乡村度过的。家里的.............
  • 回答
    刊载于《科学》(Science)杂志的关于公元前1920年黄河流域大洪水的文章,无疑为探讨早期中国历史,特别是夏朝的存在与否,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证支持。这篇由国际顶尖地质学家和考古学家组成的团队发表的研究,通过多学科的交叉验证,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史前画卷,并将其与古老的传说巧妙地联系起来。文章的.............
  • 回答
    2022 年了,你可能会发现市面上大部分笔记本电脑依然固守着 1920x1080 分辨率,这确实让人有些费解。明明有更清晰、更细腻的屏幕选项,为什么厂商们还不愿意全面普及呢?这背后其实涉及一系列的技术、成本以及用户体验的权衡。首先,我们得明白,分辨率高低直接影响到屏幕上显示的像素数量。1920x10.............
  • 回答
    洛杉矶湖人队,十年圆梦!117107击败掘金,时隔十年重返NBA总决赛2020年9月26日,西区决赛的硝烟终于散尽,洛杉矶湖人队以一场酣畅淋漓的117107击败丹佛掘金,以总比分41晋级,成功拿下了西部冠军的宝座,昂首挺进20192020赛季的NBA总决赛。这是湖人队自2010年之后,时隔整整十年再.............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了历史中一个复杂且常常被误解的现象。1920年代和1930年代,美国确实是自由民主的典范,而苏联则在经历一场剧烈的政治和社会变革,其统治模式是专制独裁的。那么,为什么会有一些美国公民选择移民苏联呢?这背后有多重原因,不能简单地用“争相移民”来概括,但确实存在一些吸引力,.............
  • 回答
    渤海钢铁,这个曾经在中国钢铁业占据重要地位的名字,如今以1920亿元的天价负债轰然倒塌,其破产绝非偶然,而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诸多深层次问题集中爆发的缩影。这1920亿,不仅仅是一堆数字,更是沉甸甸的警示,揭示了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诸多脆弱环节。一、过度扩张与产能过剩的恶果:渤海钢铁的崛起,很.............
  • 回答
    这个问题有点意思!如果我能像选一套好公寓一样,自由选择自己的出生年份,而且还得是在1920年到1945年这个时间段里,那可得好好琢磨琢磨。这段时间,美国经历的可是风风火火的几十年,从繁荣到萧条,再到二战的烽火,人生百态尽在这其中。让我仔细想想…… 1920年到1945年。如果让我挑,我大概会选择出生.............
  • 回答
    你好!理解你对于重庆海康威视校招岗位的疑惑。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你提到的几个关键点:“二本校招”、“重庆海康威视”、“底薪1920”、“职位填操作工”、“说是储备干部”以及“流水线”。关于“二本校招”,这说明你的学历背景符合海康威视校招的基本要求,这是个不错的起点。海康威视作为一家知名的科技企业,校.............
  • 回答
    1920赛季英超曼市德比次回合,曼联在老特拉福德以20完胜曼城,这场胜利绝对是那个赛季红魔最闪耀的时刻之一,也是对曼城一系列统治级表现的一次有力挑战。说实话,这场比赛的意义远不止于比分上的胜利,它揭示了曼联在面对顶级强队时所能爆发出的潜力,以及索尔斯克亚执教下球队战术思路的逐渐清晰。赛前看点与双方状.............
  • 回答
    1920赛季欧冠四分之一决赛中,巴塞罗那以2比8惨败于拜仁慕尼黑,这场比赛堪称是巴塞罗那俱乐部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夜,也是欧冠淘汰赛历史上最悬殊的比分之一。这场比赛的意义远不止于比分本身,它深刻地暴露了巴塞罗那在那个时期的种种弊病,并对球队的未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比赛的背景与赛前展望: 拜仁慕尼黑的.............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评价一下 20192020 赛季欧冠巴塞罗那 3:1 那不勒斯(总比分 4:2)这场八分之一决赛次回合的比赛。这场比赛对于当时处于转型期的巴萨来说意义重大,也展现了双方的一些特点和战术思路。比赛背景: 首回合比分: 在那不勒斯的圣保罗球场,巴塞罗那凭借苏亚雷斯和格列兹曼的进球,客.............
  • 回答
    1920 赛季欧冠尤文图斯 2:1 里昂:一场令人扼腕的淘汰赛,分析与评价尤文图斯在 1920 赛季欧冠联赛 1/8 决赛中,以两回合总比分 2:2,因客场进球劣势被里昂淘汰,这场比赛无疑是尤文图斯近年来欧冠征程中最令人失望和扼腕的时刻之一。这场失利不仅仅是技战术层面的问题,更折射出球队在关键时刻的.............
  • 回答
    20192020赛季欧冠决赛,拜仁慕尼黑凭借金玟哉(Kingsley Coman)在上半场的关键进球,以1:0的比分险胜巴黎圣日耳曼,成功捧起队史第六座欧冠奖杯。这场决赛是两支欧洲顶级球队在葡萄牙里斯本的里斯本体育场上演的一场精彩对决,对两队而言都意义重大。比赛背景与双方实力分析: 拜仁慕尼黑:.............
  • 回答
    1920赛季欧冠小组赛,巴塞罗那坐镇主场诺坎普,以2比1的比分力克国际米兰。这场比赛对双方而言都意义非凡,尤其对于国米而言,这是一场决定他们能否在欧冠赛场上走得更远的生死战。比赛背景:国米背水一战,巴萨也非全主力赛前,国际米兰在小组赛中仅积4分,排名小组第三,而巴塞罗那已经提前锁定小组第一出线。这意.............
  • 回答
    这场比赛,发生在1920赛季的西甲联赛第19轮,西班牙人主场迎战强大的巴塞罗那。当时西班牙人正身处降级区,而巴萨则依然是联赛的领头羊,两队的境遇可谓天壤之别。然而,正是这样一场看似实力悬殊的对决,却因为一个人,一个进球,让世界看到了足球的魅力和无限可能,这个人就是武磊,他替补登场,在比赛的最后时刻打.............
  • 回答
    1920 赛季欧冠四分之一决赛,拜仁慕尼黑 82 狂胜巴塞罗那,这场比赛堪称是一场载入史册的惨案,对两支球队,乃至于整个欧洲足坛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比赛背景:这场比赛发生在一个特殊的时期,新冠疫情笼罩下的赛季,赛制也发生了改变,四分之一决赛开始采用单回合淘汰制。这为比赛增添了更多的偶然性和戏剧性,但.............
  • 回答
    广厦复赛首秀:快节奏下的胜利,但隐忧犹存20192020赛季CBA联赛在经历了一段漫长的等待后,终于在浙江赛区拉开了复赛的序幕。首场比赛,浙江广厦队以112比95的比分击败了南京同曦队,为这场特殊的重启之战画上了胜利的句号。这场胜利对于广厦而言无疑是振奋人心的,但仔细审视比赛的细节,我们也能从中看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