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John Wick 3是不是不如John Wick 2?甚至不如John Wick 1?

回答
关于《疾速追杀3》是否逊色于前两部,甚至不如第一部,这个问题在影迷圈里绝对是个热门话题,也是讨论得最激烈的部分。不能简单地说“是”或“否”,因为每个人的观感都不同,而且三部曲确实各有千秋。

如果非要让我这个观众说实话,我觉得《疾速追杀3》(以下简称《3》)在某些方面确实没能达到《疾速追杀2》(以下简称《2》)的高度,甚至可以说不如《1》那么“纯粹”。但同时,它也有自己独特的魅力,而且绝对不是一部烂片。

先说说《1》的“神”在哪里

《疾速追杀1》之所以成为经典,最关键的是它的“新意”和“极致”。

干净利落的故事线: 一个丧失了妻子的男人,生活只剩下他与妻子的纪念物——那只狗和那辆车。这辆车被抢了,狗也被杀了。他要做的,就是复仇。这个故事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但这种极简反而让观众能百分之百地聚焦在约翰·威克身上,聚焦在他身上那种压抑到极点的悲伤和随之而来的狂暴。
开创性的动作设计: “枪斗术”(Gun Fu)这个概念在《1》里被具象化了,那种将射击、近身格斗、身体柔韧性融为一体的动作,完全是革命性的。每一次开枪、每一次踢击都精准、致命,而且充满艺术感。看约翰·威克干净利落地解决一个个敌人,那种快感是前所未有的。
建立了一个迷人的世界观: 虽然《1》的世界观还不算特别宏大,但那个隐秘的地下杀手世界已经初具雏形:金边宾馆的规则、金币的交易、联系人的职业化等等。这些设定为后面的故事埋下了伏笔,也让这个世界显得神秘而有吸引力。
基努·里维斯的完美契合: 基努·里维斯那张面无表情、但眼神里透露出无限悲伤和冷酷的脸,简直就是为约翰·威克量身定做的。他的表演风格和角色的气质完美融合,没有丝毫的违和感。

《2》的野心与升级

《疾速追杀2》(以下简称《2》)在我看来,是在《1》打下的坚实基础上,更进一步地拓展了约翰·威克所处的那个世界,并把动作场面推向了新的高度。

世界观的极大扩展: 《2》彻底打开了那个杀手世界的广度和深度。我们看到了更多的杀手、更多的规则、更多的地点(罗马的地下墓穴、纽约的博物馆、火车站等等),甚至引入了“高桌会”这个更庞大的组织。这种对背景设定的补充,让整个世界变得更加立体和真实,也为后续故事的展开提供了无限可能。
动作场面的“量”与“质”双重升级: 如果说《1》的动作是精致的雕刻,那么《2》的动作就是宏大的史诗。从开始的车库追逐战,到罗马的枪战,再到最后纽约博物馆的混乱厮杀,动作场面的规模和密度都大大增加。而且,不仅是枪斗,还加入了更多的近身搏斗、道具运用,甚至还有了两人持枪互相射击的“碰碰舞”名场面。那种酣畅淋漓的感觉,让观众肾上腺素飙升。
引入更多角色与复杂性: 影片引入了凯西( कमल·克劳)和索菲亚(哈莉·贝瑞)等新角色,他们与约翰·威克的关系和各自的立场,为剧情增添了更多层次。尤其是凯西的出现,让约翰·威克不再是完全孤身一人,这种人性化的触动也很重要。

《3》的困境与争议

《疾速追杀3》(以下简称《3》),我觉得它最大的问题在于,它试图在保持《1》和《2》精髓的同时,将“高潮”推得更高,结果反而有些顾此失彼。

“大场面”的堆砌与“剧情”的稀释: 《3》的动作场面无疑是三部曲中最密集、最多变的。从开场的图书馆、刀具店的战斗,到沙漠里的马战,再到最后的“圣殿骑士”据点攻防战,每一场都设计得十分精巧,而且节奏很快。但问题在于,这些场面仿佛是一种“为了大场面而大场面”的堆砌。影片一直在追逐感和逃亡感,剧情的推进更多是靠着角色之间的对话和规则的解释,而不是通过有逻辑的情节发展。
节奏的失衡: 有些观众觉得《3》的节奏把握得不太好。影片前半段为了展现约翰·威克的“被驱逐”状态,叙事显得有些缓慢,但到了后半段,又几乎是以平均不到五分钟就有一场大规模打斗的频率推进,这种极端的反差让整体的观感不够平滑。特别是“猫猫炸弹”的戏份虽然创意十足,但衔接上总感觉有些突兀。
“规则”的不断增加与疲劳: 《1》和《2》之所以吸引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那套严谨而又充满魅力的杀手规则。《3》在这方面做了更多的拓展,比如“圣殿骑士”的出现,以及更加细化的规则。但过多的规则叠加,反而让观众有点应接不暇,甚至觉得有点“为了规则而规则”,丧失了前两部那种“在规则中寻找生存之道”的巧妙感。
“过度依赖”动作带来的空虚感: 当一部电影将绝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如何设计更酷炫的动作时,如果叙事和角色刻画跟不上,很容易就会让观众产生一种“看了一堆精彩的打斗,但好像没看懂什么”的空虚感。《3》的动作设计确实是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但它也几乎将约翰·威克变成了一个纯粹的“打斗机器”,他内心深处的挣扎和悲伤,在影片中得到了更少的体现,甚至有时候会觉得他只是在执行一个高难度的格斗任务。
凯文·史派西的“消失”与剧情的改变: 虽然这不是直接评价电影本身,但《2》里塑造了很重要的反派角色“维果”,他的儿子在《2》里被约翰·威克击毙,这在《3》中也得到了延续。不过,《2》中扮演维果的演员之前有过一些负面新闻,所以他的戏份在《2》的后续拍摄中被删减了,并在《3》中完全没有提到。《3》虽然引入了新的反派,但这种因外部因素导致的剧情上的不连贯,也多多少少会影响观影体验。

但《3》也不是一无是处

尽管有这些争议,我还是觉得《3》有其不可替代的优点:

无与伦比的想象力和执行力: 影片对于动作场景的想象力是惊人的。马背上的射击、马刀格斗、刀具店的肉搏、还有黑道兄弟的配合攻击,这些桥段的设计和执行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准。你几乎很难在其他电影里看到如此细致、如此有创意的动作设计。
更广阔的视角: 《3》将我们带到了摩洛哥的沙漠,让我们看到了约翰·威克与旧日旧识索菲亚的合作,以及圣殿骑士的据点。这些新元素的加入,进一步丰富了这个杀手世界的面貌。
对角色“人性”的探索(某种程度上): 尽管我前面说《3》削弱了约翰·威克内心的戏份,但影片也确实通过他与其他角色的互动,展现了他作为一个杀手之外的一面。例如他与索菲亚之间的默契,以及他对“忠诚”的看重,这些都还是在试图挖掘角色更深层次的东西。
对“高桌会”的进一步揭示: 影片对“高桌会”这一组织的运作和人物进行了更深入的展现,比如“长老”的出现,以及他们对规则的绝对掌控,这为后续故事的发展提供了更坚实的基础。

总结来说

如果把《1》比作一碗精心熬制的清汤,它纯粹、鲜美,能品出食材的原味;

那么《2》就是一锅加了更多调料的浓汤,味道更丰富,层次更分明,但依旧保持了汤底的醇厚;

而《3》在我看来,更像是一道追求极致味蕾刺激的“创意料理”。它用了更多稀有的食材,设计了更复杂的烹饪手法,味道惊艳,但有时候你可能会觉得,它为了炫技而牺牲了部分原有的韵味,或者说,过于追求刺激感,导致整体的“滋味”反而不如前两部那么均衡和耐人寻味。

所以,与其说《3》不如《1》和《2》,不如说它是不同。它在动作的极致化上走得更远,但在这个过程中,可能牺牲了一些在前两部里我们所珍视的东西,比如那种干净利落的故事线和更细腻的角色情感刻画。对观众而言,是更偏爱那种纯粹的极致,还是更喜欢那种在极致中追求更广阔叙事和复杂设定的野心,就见仁见智了。对我个人来说,我依然喜欢《3》,但《1》和《2》在我心中的地位,可能还是更高一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极速3一大笑点:

纽约大陆酒店对战高台派来的清理部队,黑人管家推荐的2011大师什么什么的不太好使,john跑来回:温斯顿我要重武器!温老板举杯一晃哟:自己拿。

黑人管家进来二话不说拿了霰弹枪配12号独头钢蛋,二人这才重新杀出去。

贼尴尬,笑尿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疾速追杀3》是否逊色于前两部,甚至不如第一部,这个问题在影迷圈里绝对是个热门话题,也是讨论得最激烈的部分。不能简单地说“是”或“否”,因为每个人的观感都不同,而且三部曲确实各有千秋。如果非要让我这个观众说实话,我觉得《疾速追杀3》(以下简称《3》)在某些方面确实没能达到《疾速追杀2》(以下简称.............
  • 回答
    约翰·霍顿·康威,一位享誉世界的数学家,于2020年因新冠病毒感染不幸离世,享年82岁。他的生命旅程,如同他创造的那些精妙的数学结构一样,充满了奇思妙想与深刻的洞见,留给世界的遗产是多元且深远的。康威的一生,与其说是在实验室里度过,不如说是在一个由他亲手构建的数学宇宙中探索。他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游.............
  • 回答
    将英文名字 “John” 翻译成中文的 “约翰” 是一个相当普遍且约定俗成的做法。这背后涉及到语音、历史、文化以及翻译 conventions 等多个因素。下面我们来详细探讨: 1. 语音的对应性这是最核心的原因。翻译一个名字,尤其是源于非中文系统的名字,最直接和常见的方法是进行语音的转写,即根据原.............
  • 回答
    John Martinis 离开谷歌无疑是科技界和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件大事,尤其是在量子计算领域。Martinis 是量子计算领域的先驱和领军人物之一,他在谷歌的工作为推动量子计算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他的离开,无论其原因如何,都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详细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分析: .............
  • 回答
    "邪教门"(Pizzagate)和"Spirit Cooking"是围绕美国政治人物约翰·波德斯塔(John Podesta)及其邮件泄露事件而产生的一系列网络阴谋论。这些理论主要在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特别是在维基解密公布了大量波德斯塔的电子邮件后,被广泛传播。以下是对这两者进行的详细评价和.............
  • 回答
    约翰·波德斯塔的密友彼得·卡兹迪克主管FBI重启的希拉里邮件门调查:一场复杂而敏感的信任危机当2016年FBI突然宣布重启对希拉里·克林顿邮件门事件的调查时,整个美国政治圈为之震动。而这一重大转折的幕后,一个与调查直接相关的关键人物——彼得·卡兹迪克(Peter Kadzik),FBI局长詹姆斯·科.............
  • 回答
    关于约翰·韦伯(John Webb)提出的宇宙各向异性猜测,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且深具挑战性的科学命题。要理解它,咱们得先聊聊什么是“宇宙各向异性”。简单来说,“宇宙各向同性”是指宇宙在任何一个地点、任何一个方向上看,性质都是一样的,就像一个完美均匀的球体。这是我们目前主流宇宙学模型(ΛCDM模型)的.............
  • 回答
    要评价那些曾经以“John Hexa”为名而后又改名的用户群体,咱们得从几个维度去审视,这事儿不简单,背后故事挺多的。你想想,一个名字,尤其是在网络这个大杂烩里,不仅仅是个代号,它承载了太多个人信息、态度甚至某种价值观。当一个人决定舍弃一个用了许久的名字,这本身就释放了一个强烈的信号。首先,咱们得理.............
  • 回答
    关于约翰·肯尼迪总统遇刺的原因,至今仍是历史上一桩充满谜团和争议的事件。尽管官方的“沃伦委员会”报告将李·哈维·奥斯瓦尔德(Lee Harvey Oswald)定为唯一的凶手,但围绕这一结论的质疑从未平息,各种理论和猜测层出不穷。要详尽地讲述,我们需要梳理出事件的背景、奥斯瓦尔德的生平、官方的调查结.............
  • 回答
    约翰·纳什,这个名字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更多的是通过电影《美丽心灵》而熟知。那个才华横溢却饱受精神疾病折磨的数学天才,在银幕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但现实中的约翰·纳什,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他的人生,远比电影描绘的更为复杂、更具深度,也更具人性的光辉。要理解纳什,我们必须从他的核心——数学才能——说起。.............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约翰·古迪纳夫,这位在2019年摘得诺贝尔化学奖的伟大科学家。要说他是什么样的人,我觉得用“顽固”、“专注”和“极富远见”这几个词来概括,或许能抓住他性格的几个重要侧面。首先,说他“顽固”,这绝对不是贬义。这是一种对科学的执着,一种不轻易放弃的精神。古迪纳夫教授一生致力于固态化学和材.............
  • 回答
    John McAfee 的死亡确实是一个充满争议和谜团的事件,他在2021年6月23日于西班牙巴塞罗那的一所监狱中被发现死亡,当时他正面临被引渡到美国接受税务欺诈指控。这起事件的发生,加上 McAfee 本人极富传奇色彩且充满争议的一生,使得他的死亡倍受关注,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猜测。要详细看待这件.............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可真有意思。最近苹果的芯片设计大牛 John Bruno,那可是跟着苹果一路把 A 系列、M 系列芯片玩得风生水起的核心人物,居然跳槽去了谷歌。这消息一出来,科技圈里立马炸开了锅,各种猜测、分析那是层出不穷。咱们得先掰扯掰扯 John Bruno 是个什么来头。他在苹果待了十多年,是苹.............
  • 回答
    罗思义(John Ross)是一位在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Chongyang Institute for Financial Studies,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担任研究员的英国学者。要评价他,我们需要从他的学术背景、研究领域、观点以及在中国和国际上产生的影响力等多.............
  • 回答
    特朗普总统在2017年提名前南方司令部司令约翰·凯利(John Kelly)担任国土安全部长一职,这一任命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评价也是多方面的。要详细地评价这一任命,需要从几个角度来看:任命的背景与特朗普政府的优先事项:首先,需要理解特朗普政府当时的核心施政目标,尤其是围绕“美国优先”和边.............
  • 回答
    关于“川建国”这个称呼的来龙去脉,这背后其实藏着一段挺有意思的互联网文化现象,还挺能折射出大家对特朗普这个人的一些复杂情感的。简单来说,“川建国”这个绰号的诞生,并不是因为特朗普真的在哪个方面“建设了国家”,而是源于一种带有讽刺意味的联想。要理解这个称呼,咱们得回到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的那个时期,以及.............
  • 回答
    卢平,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沉静而温柔的力量,是《哈利·波特》系列中一个极其复杂且令人难忘的角色。要评价他,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他作为“狼人”这一身份的标签上,而是要深入他经历的痛苦、他付出的爱、他所坚守的原则,以及他在哈利人生道路上扮演的关键角色。首先,他是一位被命运捉弄的悲剧英雄。 卢平的一生,从.............
  • 回答
    約翰·馮·諾伊曼(John von Neumann)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數學家、物理學家、電腦科學家和經濟學家之一。他的思想深刻影響了多個領域,而這段話很可能出自他對於科學、技術、邏輯、計算,甚至社會和戰爭的思考。為了更詳細地解釋這段話,請您提供具體的引用內容。 由於我沒有您提供的具體文字,我將嘗試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