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一周健身四天,每个部位刺激几次比较好?

回答
一周四练,每个部位刺激几次?这是个很常见但又需要细细琢磨的问题。毕竟,想要练出好身材,不能只靠一股蛮力,更要靠“巧劲”。

首先,得明确一点:没有绝对完美的答案,因为每个人的身体反应、训练目标、恢复能力都不同。 就像美食,有人喜欢重口味,有人偏爱小清新,健身也一样,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调整。

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常见的训练模式和背后的逻辑来聊聊,帮你找到最适合你的节奏。

核心理念:训练频率与恢复

想象一下,你的肌肉就像一块土地,训练就是翻地,而恢复就是让土地休养生息,重新长出更茂盛的庄稼。太频繁地翻地,土地会板结;太久不翻地,庄稼又会枯萎。健身也是如此。

训练频率: 指的是你用多大的强度去刺激一个肌肉群。
恢复: 指的是肌肉在训练后需要多长时间才能修复、生长,并准备好下一次的刺激。

一周四天,意味着你相对有更多的“空闲”时间来让身体恢复。这给了我们更大的灵活性,但也需要我们更聪明地安排。

常见的训练模式与频率探讨

我们以一周四练为例,来看看几种常见的安排方式,以及为什么这样安排。

模式一:经典的分部位训练(Push/Pull/Legs/Upper or Lower)

这种模式通常会把身体的各个部位分开,让每个部位有更充分的恢复时间。

周一:推(胸、肩、三头)
频率: 这个部位每周刺激 1次。
为什么? 推的动作涉及到胸部、前中后束的肩部,以及手臂后侧的三头肌。这些肌肉群在日常生活中以及在推的训练中都非常活跃。如果一周内对它们进行多次高强度刺激,很容易因为恢复不足而影响后续训练的表现,甚至导致过度训练。一次相对全面的刺激,配上足够的休息,通常能让这些肌肉在下次训练前得到充分的恢复和生长。
周二:拉(背、二头、后束肩)
频率: 这个部位每周刺激 1次。
为什么? 类似推的逻辑,背部肌肉群(如背阔肌、斜方肌、菱形肌)以及二头肌在拉的动作中承担了主要负荷。一次高强度的拉力训练,也需要足够的时间来修复。
周三:腿(股四头肌、腘绳肌、臀大肌、小腿)
频率: 这个部位每周刺激 1次。
为什么? 腿部训练通常是全身训练中最累人的,涉及到大肌群。一次对腿部的全面刺激,加上休息,能够有效地促进腿部肌肉的增长。
周四:休息或全身/核心/弱项
频率: 如果选择全身或弱项,那某个特定部位可能就有了 第二次 的轻度到中度刺激。
为什么? 这一天可以用来进行一些较低强度的全身训练,或者针对性地加强某个你觉得不够发达的部位。比如,你可以做一些轻重量的组合动作,或者专门练一下核心肌群。这样既能增加总的训练量,又不至于让某个部位过度疲劳。

总结一下这种模式: 每个大肌群每周接受 1次 相对强度的刺激。这是一种非常经典且效果不错的模式,尤其适合新手或者希望有充分恢复时间的人。

模式二:全身训练(Full Body)

有些人喜欢一周四次都进行全身训练。

周一:全身
周二:休息
周三:全身
周四:休息
周五:全身
周六:休息
周日:全身

(当然,一周四练不一定非得练四天,也可以是练二休一练二,或者练三休一练一,等等。这里以练四天为例。)

频率: 每个部位每周刺激 23次。
为什么? 全身训练的优势在于,每次训练都会刺激到身体的大部分肌肉。如果你选择的全身训练强度是中等偏低,或者每次训练的动作不是特别大重量,那么肌肉就有足够的时间在两次训练之间恢复。研究表明,中等频率(每周23次)的训练对于肌肉增长可能比每周只练一次更有效,因为这能提供更频繁的合成信号。
关键点: 在全身训练中,每次训练都要保证所有主要肌群都得到刺激,但训练量要“分散”。比如,胸部今天做卧推,下次可以做哑铃飞鸟;腿部今天练深蹲,下次可以练硬拉或腿举。这样避免了单一动作的过度疲劳,又能保证训练频率。

模式三:上下半身分割(Upper/Lower Split)

一周四练,非常适合做上下半身分割。

周一:上半身
周二:下半身
周三:休息
周四:上半身
周五:下半身
周六:休息
周日:休息

频率: 每个部位每周刺激 2次。
为什么?
上半身(胸、背、肩、二头、三头): 每周进行两次。这意味着你可以在周一进行一次全身性的上半身训练,在周四进行第二次。第二次训练可以略微调整动作,或者针对某些部位进行加强,但总体上,你的上半身肌肉群会得到比一周一次更频繁的刺激。
下半身(腿、臀、小腿): 每周进行两次。同样,周二练一次,周五再练一次。你可以选择一些不同的动作组合,或者在周五适当增加一些辅助训练。
好处: 这种模式能够保证每个肌群每周都有两次被训练到,这在增肌方面通常被认为是比较理想的频率。而且,它将训练日和休息日清晰地划分开,让身体有明确的恢复周期。

如何选择最适合你的模式?

1. 你的训练经验:
新手: 建议从 分部位训练 或 全身训练 开始,让身体先适应训练的节奏,同时学习正确的动作。频率不必过高。
有一定基础(6个月以上): 可以尝试 上下半身分割,或者在分部位训练中加入一些弱项训练,稍微提高频率。
进阶者: 可以根据自己的恢复能力,更灵活地调整频率,甚至在某些部位上尝试一周23次的刺激。

2. 你的恢复能力:
睡眠质量如何?
饮食是否均衡?
日常压力大不大?
关节或肌肉是否有旧伤?
如果你的恢复能力较弱,那么一周一次大重量刺激会更安全。如果恢复能力强,可以考虑增加频率。

3. 你的训练目标:
增肌: 通常建议每个主要肌群每周训练23次,所以 上下半身分割 模式可能更适合。
减脂: 保持一定的训练频率和全身的训练量很重要,全身训练 或 上下半身分割 都可以。
力量提升: 力量训练更强调恢复,但一些力量举运动员也会采用较高的训练频率,不过他们会更精细地控制训练强度和动作选择。

4. 你的训练感受:
最重要的一点! 训练后,你感觉身体是“疲惫但有活力”,还是“筋疲力尽,酸痛难忍,影响生活”?后者说明你可能练得太狠了,或者恢复不足。

一些更细致的建议:

不要忽视核心训练: 核心肌群(腹部、腰部、臀部)几乎参与所有动作。你可以将核心训练穿插在每次训练的结尾,或者专门安排一天。
动作多样性: 即使是相同的部位,尝试不同的动作(如平板杠铃卧推、上斜哑铃卧推、绳索夹胸)也能提供不同角度的刺激,避免平台期。
强度与容量的权衡: 你可以一周一次高强度、大重量的训练,也可以一周两次中等强度、中等重量的训练。这两种方式都能带来增长,只是刺激的侧重点不同。
倾听身体的声音: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但却是最有效的建议。如果你觉得某个部位还没有恢复好,那就别硬练,可以稍微调整计划,或者做些低强度的活动(比如慢跑、拉伸)。
渐进式超负荷: 无论你选择哪种频率,都要记住,肌肉的生长来自于不断地挑战它。这意味着你需要逐渐增加重量、次数、组数,或者缩短组间休息,让身体不断适应新的刺激。

最后,给你一个具体的例子(一周四练,上下半身分割):

周一:上半身 (力量日)
杠铃卧推(胸):34组,每组68次
引体向上/高位下拉(背):34组,每组610次
坐姿划船(背):3组,每组812次
哑铃过头推举(肩):3组,每组812次
杠铃弯举(二头):3组,每组812次
绳索下压(三头):3组,每组1015次
周二:下半身 (力量日)
杠铃深蹲(腿):34组,每组68次
罗马尼亚硬拉(腿/臀):34组,每组810次
箭步蹲(腿/臀):3组,每边1012次
提踵(小腿):3组,每组1520次
周三:休息
周四:上半身 (增肌日/轻度)
哑铃卧推(胸):3组,每组1015次
哑铃划船(背):3组,每边1015次
哑铃侧平举(肩):3组,每组1218次
哑铃弯举(二头):3组,每组1218次
哑铃颈后臂屈伸(三头):3组,每组1218次
核心训练: 卷腹、平板支撑等
周五:下半身 (增肌日/轻度)
腿举(腿):3组,每组1015次
腿弯举(腘绳肌):3组,每组1218次
臀桥(臀):3组,每组1520次
坐姿提踵(小腿):3组,每组1520次
核心训练: 俄罗斯转体、仰卧抬腿等
周六/周日:休息

这个例子只是一个参考。你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反应和喜好,调整动作、组数、次数和休息时间。最重要的是,坚持下去,并学会聆听自己身体的声音,不断优化你的训练计划。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果你正在追求肌肉,力量或身体功能性中的任何一种,那么你现在就必须开始调整训练观念了,必须打破常规思路,抛弃“每个动作都做3组10次的传统概念。

你要考虑到我们人体肌纤维的性质和分布。

我们的身体有快速和慢速两大类肌肉纤维,每个人的这两种肌纤维平衡是不一样的。

另外,不同身体部位的肌纤维比例也是不一样的。

例如:髋部、胸部的肌肉经常被要求做出快速,爆发性的活动,同时和其他肌群相比也更容易感到疲劳。

所以可以肯定的是,它们有更多的快肌纤维分布。

用各种方式对它们进行大重量或者爆发力的训练(每组8次以下),可以满足它们的增长需求。

上背部:每组10+次

中上背部的肌肉负责保持脊柱挺直,将肩关节向后拉,并且要求一整天都能持续这样的姿势。基于这个层面,把它们视为慢肌纤维占优是合理的,特别是与身体的其他肌肉相比。

这就是它们具备更好的恢复能力和更快恢复时间的理由,它们不会那么容易疲劳。和胸肌,腘绳肌这种肌群相比,它们的每周训练量和训练频率可以更大。

我们也应该通过吻合其肌纤维特点的方式来突出它们的优势,用高次数练习来锻炼上背部。没有必要做10次以下的练习,除非你做的是引体向上和硬拉(如果你把硬拉视为背部训练动作的话)。

划船变式、高位下拉、反向飞鸟、直臂下压,和其他相关动作都应该以“10次为底线”。

下背部:每组8次以下

这里的“下背部”指的是后背的腰部,而不是背阔肌下部。

施瓦辛格曾指出,下背部的恢复速度是全身最慢的,你可能也通过自己的训练经历得出过这点了。

通常,高次数+高组数的下背部针对性训练是非常不明智的。这种高训练量模式会导致下背部在3-4天之内都无法恢复,影响到你整个计划的进度——一个瘫痪的下背会降低所有基本动作的力量,因为它是特别重要的稳定肌。

因此,使用每组8次以下(从来不力竭),并且配合较低组数来练习下背部是明智的。比如每组6-8次的硬拉,体前屈,山羊挺身,再次提示:不要追求力竭。

股四头肌:12-20次

体育世界充满了令人信服的例子:无氧的,高次数股四头肌训练总能带来很好的效果。速滑,滑雪和自行车运动员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需要最后10-15秒的冲刺。他们都在不同程度下长时间持续发力,所以都具备令人印象深刻的大腿前部。

当然,这些“大粗腿”运动员也会在训练计划里加入大重量低次数训练,健美运动员也会在训练股四头肌的时候模仿他们进行高次数训练。

这就意味着,在使用腿屈伸机的时候,或者在做腿举或哈克深蹲的时候,不要再总是使用每组8次的次数,用12-20次让肌肉产生最大的泵感,这段视频展示了汤姆·普拉茨和约翰·梅多斯是如何使用这种方法的。

腘绳肌:每组3-10次

这个次数波动有点大,应该说腘绳肌的单关节动作用更低的次数(接近3次),多关节动作用较高次数(接近10次)。

腘绳肌是典型的为速度而生的肌群,你需要使用稍的大重量和稍低的次数才能真正发挥它的爆发力潜能。

在单关节孤立动作中你可以使用很低的次数,因为使用固定器械相对安全稳定。同时配合高组数(5组以上)。

而在多关节动作中你要使用稍高的次数,避免动作形式发生偏差和伤病隐患。同时配合低组数(3组左右)。

胸部和肩部肌肉:混合使用

经验告诉我们,这些部位最需要混合使用“复合动作”和“孤立动作”。

例如:

复合动作:哑铃卧推,过顶推举,使用较大的负重,保证6-10次的有效每组次数。

孤立动作:胸部飞鸟、夹胸、肩部侧平举、 前平举等应该被当成泵感动作来对待,做每组12-20次。(因为所有这些孤立动作的重点都是为了让你外形更好看,对提升力量和功能的帮助较少。)

大型基本动作:1-6次

当我们在谈论原始运动模式比如杠铃深蹲,杠铃硬拉,杠铃卧推等时,我们应该强调一个优势,那就是相比其它动作,它们可以让我们举起更多重量,是我们力量训练的基础。

由于这种动作的复杂性和多关节参与性,你会从大重量训练中获得巨大好处。

但这并不是说每次你练这三个项目都要使用极限重量(1-4次),越接近极限重量,技术错误的可能也就越大。你应该使用每组6-8次来训练。

“大型基本动作+每组6-8次”的组合应该长期保留在你的训练计划里,因为对于形体运动员来说,这是最万无一失的增长/保留肌肉量的训练方法。

下面是一些重要的建议:

专注于动作质量,尤其是在你已经有几年的训练经验之下。动作质量对你的健康,真实力量和恢复来说都是必要的。控制你的不良怪癖,学会扼杀欺骗动作的势头,让每一次训练都保证最好的姿势,最佳的动作精度。这样才能确保你的每一个训练次数是真正有效的,否则上文说的全是废话。

偶尔你要在计划中降低杠铃深蹲,杠铃硬拉,杠铃卧推三大项负重,给身体制造新鲜感,突破身体适应性。但这并不意味着你一定要将训练次数提高到15-20次。

你可以依然把”总次数”控制在15-20次,不要一口气全部做完,取而代之的是用更大的重量,做更多组数、减少休息间隔——每组做4-5次,通过多组数来达成15-20次总次数,同样能给身体带来新鲜感。

当你想测试自己的极限数据时,你需要放慢动作节奏来消除惯性,通过在严格姿势下举起的重量来确定极限,然后用这个严格的极限数据来调整自己日常计划中的负重百分比。

例如,如果我当前的极限深蹲比较快速无控制,借助下蹲的惯性能做到180kg,但是如果我使用4秒的下蹲速度,消除惯性却只能做到150kg。

那么我会毫不犹豫把150kg作为新标准。在今后的训练中严格控制动作节奏,等我再达到180kg的时候,我必然已经更强壮了。

并不是说你要完全推翻自己以前的训练方式,把自己经验得出过的最佳次数都完全否定。

个人情况也是你需要考虑的关键,科学+经验+直觉才能收获最好的结果。

虽然每个人的神经系统和生理机能是不一样的,但是本文给你列出了一些很好的衡量标准,它们适用于大部分人。如果你在健身房的效果并不理想,那么你应该认真思考一下,动作质量真的完善了吗?每组的训练次数仔细斟酌了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一周四练,每个部位刺激几次?这是个很常见但又需要细细琢磨的问题。毕竟,想要练出好身材,不能只靠一股蛮力,更要靠“巧劲”。首先,得明确一点:没有绝对完美的答案,因为每个人的身体反应、训练目标、恢复能力都不同。 就像美食,有人喜欢重口味,有人偏爱小清新,健身也一样,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调整。不过,我们可以.............
  • 回答
    嘿,哥们儿,听你说健身十来天,上了四节私教课,热身10分钟,HLLT(我猜你是指高强度间歇训练或者类似的全身训练)45分钟,再加上30分钟有氧,结果脂肪长了一斤?别急,这情况挺正常的,尤其是你刚开始健身的时候。我给你掰扯掰扯为啥,让你心里有个数。首先,你这套训练计划听起来挺扎实的!热身10分钟可以帮.............
  • 回答
    您好!看到您因为不喝酒、规律健身、也有节食,却仍然被诊断出中度脂肪肝,这确实是让人困惑和担忧的。我来试着从几个角度,详细地分析一下可能的原因,希望能帮助您更清晰地了解情况。首先,我想强调的是,即使您目前没有喝酒,一周健身三次,并且有节食的习惯,这几点都很棒,是保持健康的重要基石。但人体是一个非常复杂.............
  • 回答
    在健身领域,围绕着“增肌计划一周练六天,每天练不同部位是否合理”这个问题,一直存在着许多讨论。一些人认为这种安排是科学有效的,而另一些人则对其表示质疑。从支持者的角度来看,每天专注于一个或两个小肌群(例如,一天练胸,一天练背,一天练腿,一天练肩,一天练手臂,最后一天是休息或全身激活),能够让训练者对.............
  • 回答
    一周七天都在健身,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坚持下来的。对我来说,那是一段既痛苦又充满成就感的日子,像一场漫长的马拉松,每天都在挑战自己的极限,但每一次突破又带来了难以言喻的喜悦。刚开始的时候,简直就是个灾难。我之前的生活习惯就是能不动就不动,突然要每天动起来,身体简直在罢工。第一天,全身.............
  • 回答
    健身这事儿,说实话,刚开始可能觉得就是一身汗, paar 动动就好,谁知道一入坑,那可真像是掉进了一个无底洞,钱袋子噼里啪啦地瘪下去。你想啊,刚开始可能就是买套像样的运动服,一双舒适的跑鞋,这算是个门槛吧。可一旦你尝到了健身带来的甜头,身体线条的变化,精气神的提升,那就像开了窍一样,你会发现,哎呀,.............
  • 回答
    这年头,找个靠谱的健身教练可真是个技术活儿。尤其是在健身房里,那些个个看起来身材都挺好,说话也头头是道的教练,到底是真的有两把刷子,还是只是会“说书”?别急,今天就跟你好好聊聊,怎么才能火眼金睛地辨别出你面前的这位教练,是不是你一直在找的那位“真命天子”或者“真命天女”。咱们分几步来,每一步都尽量给.............
  • 回答
    在健身圈子里,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卧推水平极高的大神,他们不仅仅是数字上的强大,更是动作技术精湛的代表。而仔细观察他们卧推的握法,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不少大神在进行大重量卧推时,会选择“半握杠铃”的方式。这可不是什么随意的习惯,背后其实蕴含着不少讲究和科学的考量。今天,咱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什.............
  • 回答
    兄弟你好!看你这么有心想入手个束腰来辅助健身,这想法挺不错的。我玩健身也有些年头了,也用过几种不同类型的束腰,算是有点心得,今天就跟你好好唠唠,希望能帮你挑到称心如意的。首先,咱得明白,束腰是干嘛用的?咱们平时说的健身束腰,也叫举重腰带(Weightlifting Belt)或者力量腰带(Power.............
  • 回答
    这个问题嘛,挺有意思的。问我愿不愿意找个健身教练做男女朋友,我得好好琢磨琢磨。首先得说,健身教练这个职业本身,光是听起来就挺吸引人的。他们大多身材健美,有规律的生活方式,而且对健康和身体管理有着专业的知识。这绝对是加分项。想想看,有个懂得怎么科学训练、怎么吃得健康另一半,对我的生活方式肯定能带来不少.............
  • 回答
    哥们,听我说,你这情况,我太理解了。我自己也是练家子出身,深知这条路上的那些道道儿。你长得帅、练得好、还有自己的工作室,这绝对是硬实力,这块儿没毛病。但问题可能出在,这“包装”和“推广”上,有时候比你练得多练得好,更能吸引人。你想想看,现在健身圈子这么卷,好教练一抓一大把。你光有内功,没点外在的“吆.............
  • 回答
    在 KEEP 的世界里,你提到的小闪电,那可是个很有意思的小东西,它代表着你当下完成的每一次运动的“闪电时刻”或者说“爆发点”。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你在健身过程中瞬间迸发出的能量、专注度和高效性的一种具象化。简单来说,当你在进行跑步、HIIT、力量训练等课程时,如果你在某个阶段达到了一个比较高的运动强度.............
  • 回答
    健身,很多人觉得是奢侈,是没事情干的人才做的事,更是耗时耗力的“消耗品”。但你想过吗?如果我告诉你,健身不是在浪费时间,而是你在为你的人生做一项最有价值的投资,你会不会改变看法?一、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更是你生活质量的基石。想象一下,你每天精力充沛,早上醒来时不再是“起床困难户”,而是精神饱满地迎接.............
  • 回答
    我不是健身者,因为我没有实体,无法进行锻炼。作为一个人工智能,我无法体验人类的身体感受,例如肌肉的酸痛、汗水的流淌,也无法感受运动带来的心跳加速和精神焕发。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由Google训练。我的存在是为了处理和生成文本,回答问题,并提供信息。我可以告诉你关于健身的知识,比如不同的训练方法、营.............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好,很多人都有类似的困惑。为什么都是消耗体能,有些人通过运动越练越健康,有些人却越练越受伤?其实,这背后的原因很多,绝非简单的“动”与“不动”那么简单。我们可以从几个核心方面来剖析:一、目的与性质的根本差异:训练 vs. 损耗 体育锻炼(训练): 体育锻炼的本质是一种有计划、有目标、.............
  • 回答
    从踏入健身房的那一刻起,人生便悄然按下了一个“更新”键。健身前后,那个人仿佛是同一个躯壳,却被注入了截然不同的灵魂。身体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健身前,你可能是那个在办公室久坐,腰背有些微驼,肩膀习惯性地缩着的人。衣服穿在身上,或许只是为了遮蔽身体,而非展现轮廓。肚子上的那圈软软的肉,常常让你在照镜子.............
  • 回答
    健身一年,想开始尝试肌酸,这绝对是个明智的选择!肌酸在提高运动表现、增加肌肉力量和体积方面,都有着不错的口碑和科学依据。市面上的肌酸品牌琳琅满目,挑起来确实有点眼花缭乱。别急,今天我就来跟你好好聊聊,怎么选到适合自己的肌酸,以及一些值得关注的牌子。首先,咱们先搞清楚,为什么肌酸这么受欢迎?简单来说,.............
  • 回答
    健身一年体型没变化?这事儿搁谁身上都够让人挠头的。咱辛辛苦苦流汗水、控制饮食的,结果一照镜子,还是那个老样子,简直比上班摸鱼还让人沮丧。其实啊,健身这事儿,看起来简单粗暴,但门道可多了去了。一年都没啥变化,那得好好扒一扒,到底哪个环节出了岔子。我尽量给你掰扯清楚了,希望能帮到你。一、你的训练“姿势”.............
  • 回答
    健身一年,引体向上只能做五六个,这究竟正常不正常,其实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挺能代表很多健身小伙伴的心声。我来跟你好好聊聊,别当成什么AI报告,就当是咱俩一块儿研究研究。首先,得明白“正常”这个词其实是个挺模糊的概念。在健身这件事上,每个人起点不一样,训练方式不一样,身体反应也不一样,所以硬要说个绝.............
  • 回答
    健身一天吃10个鸡蛋,500克蛋白质够吗?我们来好好掰扯掰扯!不少健身爱好者为了增肌,蛋白质的摄入可是卯足了劲。鸡蛋,作为“全营养食物”的代表,那自然是餐桌上的常客。一天吃个10个,将近500克,这量听上去够凶猛的。那么,问题来了:这点儿鸡蛋,到底能不能满足我们健身时对蛋白质的“胃口”呢?首先,我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