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36 岁男子比 3 岁儿子更痴迷奥特曼,家里模型摆满三面墙,为什么很多人长大了还喜欢收集儿时的玩具?

回答


人们即使成年后仍痴迷于儿时的玩具,如奥特曼模型,这种现象背后蕴含着复杂的心理和社会动因。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解析这一现象:



1. 怀旧与记忆锚点:时间的烙印
童年记忆的具象化:玩具是童年生活的“记忆锚点”,能唤起对过去时光的强烈情感共鸣。奥特曼模型作为儿时的“英雄象征”,承载着成长过程中与父母、朋友共同经历的回忆,比如与父亲一起看动画、与兄弟姐妹一起玩耍的片段。
时间的“定格感”:成年后,生活节奏加快,现实压力增大,玩具成为一种“时间胶囊”,让人在快节奏中回到慢节奏的童年,获得心理慰藉。36岁男子痴迷奥特曼,可能源于对“童年单纯与自由”的向往。



2. 心理安全感:童年创伤的补偿
对失控的逃避:成年人的生活中充满不确定性(工作、责任、人际关系),而玩具往往象征着童年的“安全区”。奥特曼作为“正义战士”,代表一种对抗邪恶的象征,满足了成年人对“掌控感”的需求。
童年缺失的补偿:若童年时期因父母忙碌或缺乏陪伴而无法充分体验玩具的乐趣,成年后可能通过收集玩具来弥补情感缺口。例如,36岁男子可能因童年时父母忙于工作,未能陪伴儿子,如今通过收藏奥特曼,重新构建“亲子互动”的情感联结。



3. 收集的成就感:自我实现的满足
完成的仪式感:收集玩具(如奥特曼模型)是一种“成就的积累”。每完成一个模型,都象征着对过去的“掌控”,这种成就感与成年后的工作成就形成对比,带来心理平衡。
“完美主义”的延伸:成年人往往追求极致,比如对模型的细节、比例、材质要求极高,这与童年时的“玩乐”形成反差,体现对“完美”的执着。



4. 社交与身份认同:群体归属的象征
收藏圈的社交货币:奥特曼等玩具在收藏界有特定的“圈层文化”,成年收藏者通过展示模型、讨论稀有版本,融入特定群体,获得归属感。36岁男子可能通过收藏成为“奥特曼爱好者”的一部分,满足社交需求。
身份象征:玩具可能成为个人性格或价值观的象征。例如,奥特曼代表勇气与正义,收藏者可能通过它表达对“英雄主义”的认同,或对童年纯真精神的坚守。



5. 神经科学:多巴胺的奖励机制
即时满足的诱惑:玩具的“完成感”会触发大脑释放多巴胺,这种奖励机制在成年后依然有效。例如,组装奥特曼模型的过程,即使枯燥,但完成时的成就感仍能带来愉悦。
“延迟满足”的反向需求:成年后更注重长期目标,但玩具的即时满足感反而成为一种“心理避难所”,让人暂时逃离现实压力。



6. 文化符号的再诠释:超越玩具的象征意义
奥特曼的隐喻:作为日本文化符号,奥特曼代表“对抗邪恶”的精神,成年人可能将其与现实中的挑战(如职场压力、人际关系)联系起来,赋予玩具新的意义。
“童年”作为理想化符号:玩具成为一种“理想化”的象征,代表未被现实侵蚀的纯真。36岁男子可能通过收藏奥特质,重新体验“未被世俗污染”的童年,形成一种心理防御机制。



7. 代际差异:成年人的“反叛”与“补偿”
对权威的反叛:成年人可能通过收藏玩具,反抗现实中的权威(如工作、家庭责任),以“重拾童年”的方式实现心理反抗。
对孩子的“情感投射”:36岁男子比儿子更痴迷奥特曼,可能源于对儿子成长的焦虑,或通过收藏“重新连接”童年与亲子关系,形成一种情感补偿。



8. 现代社会的“逃避现实”
数字化时代的“怀旧疗法”: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玩具成为一种“离线”的情感寄托。奥特曼模型的实体感与手工制作过程,让人在虚拟世界中找回“真实”的触觉与专注力。
“慢生活”的追求:成年人在快节奏中渴望“慢生活”,玩具的收集与组装过程,成为一种“放慢节奏”的方式,帮助缓解焦虑。



总结:为什么成年人更痴迷?
心理层面:怀旧、安全感、成就感、身份认同。
社会层面:社交需求、文化符号、逃避现实。
生理层面:多巴胺奖励、延迟满足的反向需求。

36岁男子痴迷奥特曼,不仅是对童年回忆的眷恋,更是一种复杂心理需求的体现——在现实与理想的夹缝中,通过玩具重构自我认同,寻找情感出口。这种现象揭示了人类对“童年”的深层依赖,以及成年后对“纯真”的永恒向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一个例子,相较于奥特曼更为小众、却代表着成年人对于幻想的更极致的一种追求——东方project。

东方Project的基础是日本同人游戏社团上海爱丽丝幻乐团所制作的一系列游戏,并在之后发展成了覆盖游戏、漫画、音乐、文学等诸多方面的一个领域。在该领域中,ZUN自行创作、ZUN与朋友合作和以ZUN的名义出版的作品叫做原作(一次设定),其他爱好者们自发进行的创作叫做二次创作。

而二次的同人创作,正是东方最为独特的魅力所在,在不同的人的手里,产生出符合他们幻想的故事,并在故事中展现出他们所幻想的甚至在现实中都找不到影子的世界。

成年人有继续保持幻想的权利吗?

经常有人说,成长是一个很残酷的事情,因为这个过程就是逐渐杀死自己小时候幻想的过程。

就比如“36岁男子比儿子更痴迷奥特曼”这个新闻乍看之下会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一样,在我们的既定印象中尤其是出于上一代人留下的既定印象,成年人似乎总是离玩具很遥远,沉重的生活压总是在成年人的肩头,车贷房贷、家庭重担、子女教育、工作压力、社会人际等一系列成年人所必然面对的事情层层笼罩,将生活变得灰暗无光。

但人呐,无论是多坚硬的外表下,内心深处都还是有着一块柔软的地方的,这里装着不经世事的天真无邪的孩子,小时候那些怀揣的幻想并不会随着年龄增长就彻底消失,而是被藏了内心深处的这片柔软的地方,哪怕在长大的过程中人们都会认识到奥特曼只是由圆谷公司拍摄的特摄片,但奥特曼中“正义战胜邪恶”、“爱与勇气的力量”,这些美好的品质仍是成年人同样在追求着的东西。

在现实生活中的委曲求全,不代表我们内心就真的放弃了此种追求。

为什么会有大人也喜欢奥特曼?为什么会有人喜欢二次元?为什么会有人喜欢收藏手办?

因为在坚持着对自己热爱事物的追求过程中,这样的人在发光,而且是成为他们自己的光——这是能突破大人世界沉重生活压力的黑暗的光。

其实对于幻想的追求,在我们的生活中早有先例,就拿看起来总是严肃的上一辈人来说,他们年轻时也沉迷于王侯将相的话本演义与侠义江湖的武侠小说,或者对偶像剧中的桥段充满希冀,只是在那个年代,这些事情统统还被归为于纯粹的娱乐活动,也因此在生活中他们也难寻同好,少有人可以与之交流。

但如今,无论追求实际的主流文化对对追求理想和幻想的亚文化态度究竟如何,但像奥特曼、东方这样的作品藉由网络促使的信息传递速度加快,人与人交流也更密切,具有着相同爱好的人们很快就能踏入同一个圈子,共同讨论、创作、分享自己购买的手办模型,以此方式毫无现实世界拘束地交流着自己对于理想与幻想的追求与热爱,甚至将这份追求与热爱变成职业。

在迪迦奥特曼中,有这样一句台词:其实每一个人都能靠自己的力量变成光。

就像这个引起人们讨论的新闻中,爱好收集奥特曼模型的三十六岁男子虎哥,在两年前辞去干了十年的工作,出于爱好开始在淘宝上卖奥特曼模型,不仅干成了一番事业,并且在这些年来,许多喜欢奥特曼的成年买家都被拉进了他组建的奥特曼交流群,凭借着淘宝这样的网络购物平台,远在中国甚至世界的各个角落同样喜欢奥特曼的人们从一次网络购物的经历开始,被互相联系起来。而作为淘宝店主的虎哥也成为了不同的人的相同的理想和幻想之间的纽带。

像虎哥这样的淘宝店主有很多,都是从自己的兴趣出发,开设店铺,然后却成为了共同爱好的纽带。原本为自己的热爱与幻想而发出的小小的光亮,就这样汇集在一起,也照亮着他人的心灵。

在迪迦奥特曼中,有这样一句台词:其实每一个人都能靠自己的力量变成光。

罗曼罗兰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愿你也能活成自己的光,然后一点一点地去照亮他人的梦。

以上

user avatar

我小时候喜欢玩游戏,但父母不让我玩,我只能偷偷的去其他同学家玩,在外面玩,攒钱买一台掌机已经是我能做到的全部了。

现在,我其实没时间玩游戏了,但不妨碍我想买的全买。不管PS4还是PS5,都是第一时间入手。配个50w日元的大液晶,各种外设也全购齐。游戏也都是想买就买,steam里的游戏不就是用来收藏的嘛,谁真玩呀。

人生一直都有遗憾,至少应该在能满足的时候满足一下。

user avatar

不知道还有没有人记得这个东西:


作为一个80后,别说什么奥特曼,变形金刚什么的,就是像上面这种“印第安小兵”,对小时候的我来说都是异常珍贵的!

在我印象里,一包这样的“印第安小兵”是10元,而且没有几个!对于当时月收入只有2,300的父母来说,这是非常奢侈的!

小时候,老爸狠狠心跺跺脚给我买的那包印第安小兵,我一直到高中的时候,有个同学来家玩非要要,我才非常舍不得的送给了他,送了之后就后悔了........

结婚之后还一直和老婆说起这事.........

另外,当年同学家里有一套变形金刚中“大力神”的组合机器人:

当时要买这么一套机器人至少要老爸老妈半个月的工资........

所以,这些对我来说是想都不敢想的,只能看看........

或许对我来说,这就是一种童年的遗憾吧.........


所以,结婚以后的我.........

有的时候自己都觉得自己有点“疯”........可是不知道为啥,就是想找回小时候的感觉,可能就像是有朋友说的“报复性”补偿吧........


好在我老婆理解我,因为她也有童年的遗憾........现在她喜欢收集很多小玩意,我们俩是谁也别嫌弃谁..........


或许就像那首歌里唱的:“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长大,长大后世界就没童话........”


以上是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