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寇自重,留着点力气,不把蒙古远逐漠北。或者开辟新战场,转而征辽;不然,预算吃紧,那就上书开辟海路,繁荣沿海水道,广辟财路,顺便征倭。
反正你得让他看到你在瞎忙活,顾不上谋反,他就不会瞎琢磨你了。
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就有个答案:张无忌最后带着赵敏远走天涯。甚至是暗示张无忌和赵敏最后去了蒙古高原定居。
在反抗蒙古统治者的战争中,张无忌可以说是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作为明教教主,按照书中的线索,张无忌的存在简直就是朱元璋登基的最大障碍。
因此,张无忌的最好归宿就是远走他乡,了却和明朝的渊源。
朱元璋的问题在于他出身社会底层,没有政治斗争经验的历练,对于统治阶层的治理一无所知,单纯认为“主强臣弱”就可以开万世太平。
实际上,政治斗争的精髓是政治势力均衡,一旦政治势力失衡,一方独大,最后必然会带来巨大的政治灾难。
朱元璋扶持藩王,将所有他认为是“强臣”的统统打掉,给朱允炆留下来一个由藩王拱卫中央,以皇族为主要上层阶级的统治局面。
但是朱允炆能眼看着藩王做大,最后不但不拱卫中央,反而会犯上作乱的局面形成吗?
所以太祖杀“强臣”孙子削藩。
朱棣玩靖难之役。
整个过程,就是因为明初的政治势力严重失衡引起的。
政治失衡的砝码太重,作为个人不过是小小灰尘,轻轻掸一下,你就完蛋了。
要想明哲保身,那就只有学张无忌。
张无忌的本事大家都知道,他的江湖地位大家也知道,他的政治声誉也了得,然而最后,只能携得美人远走他乡。
这就是善终的法子。
首先,如果你是老朱的亲朋好友,那么你活下来的几率是极高的,例如汤和、徐达、李文忠、沐英等;
其次,如果你是根正苗红的老朱旧部(例如淮西二十四将),那么只要你不作,主要是不违法乱纪、离李善长和胡惟庸以及蓝玉那帮太子班底远一点(特别是让子孙也离的远一点)、早点退下来,那么你活下来的几率也是很高的,例如郭英、华云龙、顾时、仇成等;
最后,如果你是后期才从别人那里投奔老朱的,那你赶快放弃兵权退下来,存活的几率也挺高的,例如......(好像从别人手下投奔过去的几乎都在洪武朝被杀了)
老朱部下的善终率是公爵50%、侯爵55%(没算战死或病死于洪武三年之前的,被贬或靖难时出事也算未善终),伯子男没统计过,但也不低:
你不违法乱纪,空印案和郭桓案就杀不到你头上来;你离胡惟庸和李善长远一点,早点放权回家享乐,胡惟庸案杀不到你头上;别跟着蓝玉那帮人去当什么太子班底,蓝玉案也杀不到你头上;靖难时别出头,有机会投降燕王,这就算完美了(不过四五十年后还有土木堡之变......)。
当然你要是死得早(洪武十三年之前就挂了,或者朱标死前就挂了),那就没你啥事了,把上面那段内容教给子孙。
至于投降元廷或者养寇自重啥的,我觉得你想太多了,朱元璋几个月就把元廷赶出关内了,之后更是十一次北伐蒙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