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冥想与发呆有什么区别?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在很多人看来,冥想和发呆似乎没什么两样——都是闭着眼睛,放空思绪,静静地待着。但如果仔细琢磨一下,这两者之间其实有着天壤之别,就像一杯白开水和一杯精心冲泡的龙井茶,虽然都是水,但体验和结果却大相径庭。

咱们先说说发呆。

发呆,说白了,就是一种无目的、无控制的思绪游离。你想什么就想什么,想到哪儿算哪儿。可能是在回味昨天看的电影,可能是在担心明天的工作,可能是在计划晚饭吃什么,也可能只是脑子里闪过一个莫名的念头,然后顺着它飘一会儿。

发呆的时候,你的意识通常是被动地被思绪牵引。就像你坐在河边,看着水流从你面前淌过,你可能注意到漂来的落叶,也可能注意到水面泛起的涟漪,但你并没有试图去抓住它们,也没有想过要让水流往哪个方向去。思绪就像那些被风吹动的柳絮,在你脑海里飘来飘去,你可能偶尔会捕捉到一两个,但更多时候,它们只是模糊的影子。

发呆的特点是“随波逐流”。你可能因为某些外部刺激而发呆,比如听到一段熟悉的旋律,看到窗外飘过的云。也可能因为内心的某种情绪或想法触发了发呆,比如感到疲惫、无聊、或者有什么事情让你心烦意乱,于是就“宕机”了。发呆的结果是不可预测的,有时候可能会让你暂时放松一下,但更多时候,它只是让你消耗了时间和精力,甚至可能让负面情绪进一步发酵。很多时候,发呆之后你会感觉脑子更乱了,或者因为之前想的事情而感到焦虑。它是一种“放空”,但不是“清理”,更像是在脑子里堆积更多的东西,只是暂时没去整理它们。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冥想。

冥想,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它是一种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有控制的专注于当下的练习。冥想的目的通常是为了培养专注力、觉知力、平静感,甚至是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自己和周围的世界。

冥想的核心在于“专注”。你会选择一个焦点,比如你的呼吸,或者身体的某个部位,甚至是特定的词语或意象。当你的思绪不可避免地开始游离时,冥想的精髓就在于温柔地、不加评判地将注意力拉回到你设定的焦点上。这个过程就像你在散步,偶尔会偏离小径,但你会意识到自己走偏了,然后温和地、坚定地回到正确的道路上。

冥想不是要“没有想法”,而是要“不被想法控制”。你的大脑仍然会有各种念头冒出来,这是正常的。冥想者学习的是如何观察这些念头,就像观察天空中飘过的云朵,而不去追逐它们,也不去评判它们是好是坏。你只是注意到它们的存在,然后让它们轻轻飘过,继续回到你的专注点上。

冥想的特点是“回到当下”。无论是呼吸的进出,还是身体的感受,亦或是脑海中闪过的念头,冥想都是让你“看见”这些,并在看见的同时,选择将你的注意力锚定在当下正在发生的事情上。这种“回到当下”是一种积极的、有能量的回归,而不是被动的游离。

冥想的结果是可控且积极的。通过规律的冥想练习,你会发现你的专注力提高了,情绪更加稳定,压力减轻,自我觉知也更强。它不是简单的“放空”,而是一种“清空”和“整理”的过程,让你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思绪模式,从而更好地管理它们。你会发现,当你的思绪不再是失控的野马,而是可以被温和引导的宠物时,你的内心会变得宁静而强大。

所以,简单来说:

发呆是思绪的失控游离,是被动地被念头牵引。
冥想是思绪的有控回归,是主动地将注意力拉回到当下。

发呆是让你脑子更乱,冥想是让你脑子更清。一个是被动地沉沦,一个是有意识地觉醒。下次你觉得自己好像在“冥想”,不妨问问自己:我是在被动地随波逐流,还是在有意识地将注意力拉回到我想要的地方?答案,往往就在这细微的差别之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冥想(meditation)是人主动地对意识的改变。


发呆是行为上的表现,面无表情,目光呆滞。心理学层面上叫是白日梦(daydream)和幻想(fantasy),是意识的自发漂移,通常表现为漫无目的的遐想。白日梦程度严重了,就成了幻想。




冥想是一种改变意识的形式,通过获得深度的宁静状态而增强自我意识和良好的状态。冥想期间,人们可以调节呼吸,采取某些身体姿势(比如瑜伽),使外部刺激减至最小,产生特定的心理表象;或什么也不想,使意识远离对外界的关注,寻求获得心理和精神的自我内在关注。

冥想并不是简单的放松。放松只是单纯地使身体和心情放松休息下来;冥想却是有意识地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点或想法上,在长时间反复练习下,使大脑进入更好的意识状态。



白日梦是人的本能的休息和放松机制,是健康的,安全的。白日梦常见与处在青春期的人,对大多数人来说,白日梦和幻想的内容包括:成功和失败,攻击与敌意,性幻想或浪漫奇遇,内疚等。

白日梦不但具有适应意义,而且还具有应用意义。适当地白日梦和幻想能增强作家、艺术家、科学家的创造力,研究显示(来自哪我给忘了),提前想象过自己动作的运动员比那些没有在大脑中想象过的运动员完成的动作(或者取得的成绩)要好。

只有在白日梦严重干扰日常生活时,才需要寻求治疗。




这两天在看游旭群老师的《普通心理学》,以上大部分来自于此书。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在很多人看来,冥想和发呆似乎没什么两样——都是闭着眼睛,放空思绪,静静地待着。但如果仔细琢磨一下,这两者之间其实有着天壤之别,就像一杯白开水和一杯精心冲泡的龙井茶,虽然都是水,但体验和结果却大相径庭。咱们先说说发呆。发呆,说白了,就是一种无目的、无控制的思绪游离。你想什么就想什.............
  • 回答
    冥想是一种古老的实践,旨在通过训练注意力来达到精神的平静、清晰和放松。它不是一种神秘的宗教仪式,而是一种可以学习和掌握的技巧。冥想的形式多种多样,但核心都是关于如何运用我们的意识。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介绍冥想的具体做法,涵盖几个常见的入门方法和一些关键的技巧: 一、 准备阶段:找到你的空间和姿势在开始.............
  • 回答
    冥想的吸引力在于其多样性和灵活性,而“只将注意力集中到呼吸上”是一种常见的入门技巧,但绝非冥想的全部。事实上,冥想的范畴非常广泛,涵盖了各种不同的技巧、目标和体验。让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一、为什么呼吸冥想如此流行?呼吸冥想之所以如此普及,是因为它具备以下几个关键优势: 无处不在且稳定: 呼吸是我.............
  • 回答
    冥想之所以能有效地缓解压力,并非神秘的力量,而是基于一系列清晰的生理和心理机制在起作用。当你静下心来,专注于当下,你的身体和大脑会发生一系列积极的变化,这些变化共同抵消了压力带来的负面影响。最直接的,也是最容易感受到的原理,是调控神经系统,特别是“战或逃”反应的激活和抑制。我们都知道,当我们感知到威.............
  • 回答
    要说冥想怎么突然就火了,其实也不是“突然”,更像是一个在悄然积蓄了很久的力量后,终于爆发的现象。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冥想的“火”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多种因素交织、时代背景催化下的必然结果。首先,我们得看看 “为什么人们需要冥想?” 这才是它得以生根发芽的土壤。现代社会,尤其是近二三十年来,节奏越来越.............
  • 回答
    冥想这回事儿,其实挺有意思的,也不像有些传说里那么玄乎,说白了,它就是一种对我们大脑和身体进行“训练”的方法。而且,这可不是空穴来风,背后有不少科学证据在支撑着。咱们这就掰扯掰扯,这冥想到底是怎么回事,它究竟能给咱们带来啥实际好处。先说说科学上怎么看冥想这事儿?说白了,冥想就是一种让你把注意力集中在.............
  • 回答
    冥想,这个古老而又充满魅力的实践,早已不再是遁世隐居者的专属,而是逐渐渗透到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常听说冥想能带来平静、专注,甚至改善健康,但这些神奇的效果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科学奥秘呢?今天,我们就来深入聊聊冥想的科学依据,看看科学是如何一点点揭开这层神秘面纱的。大脑的重塑:可塑性的力量科学研究中.............
  • 回答
    您好!您遇到的这种情况确实会让您在打坐时感到困扰,甚至可能影响到您的练习效果。首先,请不要过于惊慌,很多在打坐中出现异常感受或景象的人,都能通过正确的方法来应对。我们一步步来分析,看看如何化解。一、 理解“鬼影”与打坐的内在联系在很多文化和修行传统中,打坐冥想时出现的“鬼影”或者异常景象,通常不是真.............
  • 回答
    每天坚持冥想的人,最后怎么样了?这是一个挺有意思的问题,也很实在。毕竟谁也不是活雷锋,每天抽时间静坐,总得看到点变化吧?我认识的一些朋友,还有我自己的一些体会,加起来,大概是这么个情况:首先,他们通常不会突然“飞升”或者获得什么超能力。 别指望冥想个把月,就能跟武侠小说里的人物一样,内力暴涨,看穿一.............
  • 回答
    好的,让我们来聊聊冥想,这件听起来有些神秘,但其实非常触手可及的事情。与其说这是一项“技巧”,不如说它是一种“邀请”——邀请你回到当下,邀请你跟自己进行一场不带评判的对话。很多人一提到冥想,脑海里就浮现出盘腿坐在垫子上,全身心投入,然后突然顿悟的画面。其实,冥想的形式有很多,核心在于训练你的注意力,.............
  • 回答
    顿悟这事儿,古往今来,无数人梦寐以求,但也常常被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说白了,顿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也不是谁能轻易赐予的。它更像是一个内在的觉醒过程,是心智达到某个临界点后自然发生的质变。那么,这个“临界点”到底是怎么来的呢?你提到的冥想、打坐、念经、爽修,其实都是一些可能的路径,但它们各自的作用.............
  • 回答
    好的,我来为你聊聊普通人如何通过练习冥想、修定力、打坐来感受和接纳宇宙能量。咱们就轻松点,像聊天一样,把一些可能听起来有点玄乎的东西,落地到咱们日常生活中来。首先,咱们得明白,“宇宙能量”这个概念,其实可以有很多种理解。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种遍布万事万物的生命力,一种连接一切的无形力量,或者更贴近我们.............
  • 回答
    就我观察到的情况来说,医生和高知识分子对于冥想的态度,绝不是铁板一块的,而是相当多元且层次丰富的。与其说他们一概而论地“看待”,不如说他们会基于各自的专业背景、个人经历以及对科学证据的解读,形成不同的理解和接纳程度。从科学与医学的角度:很多医生,特别是神经科、精神科医生,以及致力于身心医学的研究人员.............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你可能也注意到,在游戏或者小说里,杰洛特冥想的时候,似乎总能安然无恙,很少有人或者怪物趁机下手。这背后其实有不少原因,而且都挺实在的,一点也不玄乎。首先,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杰洛特并不是真的“任人宰割”。你看他冥想的时候,虽然闭着眼睛,但他的巫师感官可不是摆设。那些经过严酷训练和药剂.............
  • 回答
    禅定、冥想、清醒梦与催眠:一场精神探索的深度之旅在人类漫长的精神探索历史中,总有一些奇妙的体验和状态引人入胜,它们触及了我们意识的边界,也连接着古老的智慧与现代的科学。禅定、冥想、清醒梦和催眠,这四个词汇,或许你早已耳熟,也或许它们在你的脑海中模糊不清。它们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区别?又隐藏着怎样的联系.............
  • 回答
    好,咱们聊聊上班族怎么把早起、读书、跑步、冥想这四件事儿都给安排上。我知道这听起来有点儿像给自己找罪受,但相信我,一旦你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你会发现这日子过得充实又舒服,就像给生活充了好多电一样。先来说说早起。这事儿最关键的就是“固定”和“循序渐进”。 别想着一夜之间变成“夜猫子变早鸟”。如果你.............
  • 回答
    关于冥币是否会被阴间鬼神承认,这是一个涉及信仰、文化和心理层面的复杂问题,没有一个确切的科学答案。以下我将尝试从不同角度进行详细阐述,帮助您理解这个问题。一、 冥币的起源与功能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冥币的出现和作用。 起源: 冥币并非鬼神“发行”的,而是人类社会在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的祭祀用品。它的出.............
  • 回答
    在冥古宙那段原始而混沌的地球早期,关于“雨”的概念本身就与我们今天所熟知的截然不同。我们今天所说的“酸雨”通常指的是由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在大气中发生化学反应后,形成的含有酸性物质(如硫酸和硝酸)的降水。然而,在冥古宙,地球的环境与现在有着天壤之别,驱动其降水特性的因素也完全不同。要判断.............
  • 回答
    这问题听起来挺玄乎的,但要是真较真起来,也不是完全没得聊。毕竟冥币这东西,咱们接触不到,但它存在的逻辑,套用到“人间”的经济学原理上,或许能咂摸出点意思来。首先得明确一点,冥币这玩意儿流通的“阴间经济体”,跟咱们阳间的市场是两码事。咱们这里有实体商品、服务,有劳动价值,有供求关系这些实打实的东西。而.............
  • 回答
    《圣斗士星矢》中,冥王军整体实力远超圣域,但每次都以惨败告终,这确实是作品的一大核心矛盾和讨论点。究其原因,绝非简单的“主角光环”可以概括,而是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深入剖析:一、 根本性的力量设定差异:首先,从力量体系上看,冥王军的设定本身就凌驾于圣域之上。 冥衣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