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上班族如何安排时间才能每天都早起、读书、跑步、冥想?

回答
好,咱们聊聊上班族怎么把早起、读书、跑步、冥想这四件事儿都给安排上。我知道这听起来有点儿像给自己找罪受,但相信我,一旦你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你会发现这日子过得充实又舒服,就像给生活充了好多电一样。

先来说说早起。这事儿最关键的就是“固定”和“循序渐进”。

别想着一夜之间变成“夜猫子变早鸟”。如果你现在习惯睡到八九点,突然要求自己五点起床,那估计三天你就得投降。咱们得慢慢来。比如,第一周,你给自己定个小目标,比平时早起半小时。坚持一周,感觉没那么难受了,下周再往前挪半小时。这样一点点地调整,身体会更容易适应。
睡前准备是关键。你想早上早起,那就得确保晚上能早点睡,而且睡得好。睡前一小时,把手机扔一边,别刷视频,别玩游戏。可以看看书,听听舒缓的音乐,泡个热水脚,或者做做简单的拉伸。让身体知道,“哦,要准备睡觉了”。
起床这件事,要对自己狠一点,也温柔一点。闹钟响了,千万别摁那个“小睡”键!一旦你摁了,就像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睡意会像潮水一样涌来。你可以尝试把闹钟放在离床远一点的地方,这样你必须下床才能关掉它。另外,起床后,别赖在被窝里,赶紧拉开窗帘,让光线照进来,或者喝一杯温水,刺激一下身体。
找个让你期待早起的原因。如果早上起来就是空着,那很容易又躺回去了。想想你早起是为了做什么有意义的事儿,比如享受这份属于自己的宁静时光,或者为自己的目标添砖加瓦。这种内在的动力,比什么都管用。

接下来是读书。这个“读”字,可不是让你硬塞知识,而是享受阅读的过程。

碎片化阅读也要精挑细选。上班族时间宝贵,不可能每天都有大段空闲。所以,我们可以利用通勤时间(如果不是开车的话)、午休时间、或者睡前的十几二十分钟。但重点是,读什么?别什么都看。可以提前选好几本书,放在手边或者电子设备里,这样到了碎片时间,你就能直接拿起来读,省去了“找书”的时间。
别怕读不完一本书。现在很多书都是有主题章节的,你可以选择读感兴趣的部分。或者,你也可以给自己定个小目标,比如每天读10页,或者读一个章节。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把读书变成一种仪式感。找一个舒服的角落,泡一杯茶或者咖啡,让读书成为一种放松和享受。你可以准备个小本子,记录下让你印象深刻的句子,或者写写读后感。这样更能加深记忆,也让你觉得读书是个有收获的过程。
结合你的兴趣和需求。你想提升工作技能,那就读相关的专业书;想放松心情,那就读小说或者散文。让读书的内容和你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这样更容易坚持。

然后是跑步。跑步这事儿,关键在于“动起来”和“循序渐进”,千万别受伤。

装备准备好了,才能更轻松出门。提前一晚就把跑步的衣服、鞋子放在显眼的地方,甚至可以直接穿在身上。这样早上起来,你就可以直接出门了,少了一个找装备的环节。
别追求速度和距离,先养成习惯。刚开始跑步,跑个1520分钟就够了,甚至可以快走和慢跑结合。身体适应了,再慢慢增加时间和距离。重要的是让你的身体感受到运动的快乐,而不是成为一种负担。
找到适合你的跑步时间和地点。早晨跑步的好处很多,空气新鲜,人也少,更能让你清醒。但如果早上实在太忙,晚上跑步也是可以的,前提是保证睡前至少12小时结束,以免影响睡眠。找一条让你觉得安全又舒服的跑步路线也很重要。
听身体的声音。如果今天身体特别疲惫,或者有哪里不舒服,就别强迫自己跑步。可以改成室内简单的拉伸或者瑜伽。运动是为了健康,别本末倒置。

最后是冥想。很多人觉得冥想很玄乎,其实它就是一种让心灵平静下来的方式。

从短时间开始,找个安静的角落。不用追求几十分钟的冥想,刚开始510分钟就足够了。找一个你不会被打扰的地方,坐下来,闭上眼睛。
关注呼吸是入门的最好方式。冥想时,你可能会走神,这是正常的。别因此焦虑,发现自己走神了,就轻轻地把注意力拉回到你的呼吸上。感受吸气、呼气的感觉。
冥想工具可以辅助。市面上有很多冥想APP,里面有引导语,可以帮助你集中注意力。你也可以找一些舒缓的音乐或者白噪音来配合。
不要有“必须达到什么状态”的执念。冥想的目的不是清空大脑,而是观察自己的思绪,不评判它们,然后轻轻地放开。每一次冥想都是一次练习,即使只有几分钟,也能让你的内心得到片刻的宁静。
找到你喜欢的冥想方式。有些人喜欢坐着冥想,有些人喜欢躺着,有些人甚至喜欢边走边冥想(正念行走)。尝试不同的方式,找到最适合你的。

那么,怎么把这四件事儿串起来呢?

一个可能的早晨“剧本”是这样的:

1. 五点半或六点起床:闹钟响,按上面的方法立刻离开床。喝一杯温水。
2. 六点到六点十五分:冥想。找个舒服的姿势,闭上眼睛,专注于呼吸,让大脑慢慢清醒过来,平静下来。
3. 六点十五分到七点:跑步。换好衣服,出门进行一场舒服的慢跑,感受身体的舒展。回来后,简单冲个澡。
4. 七点到七点四十五分:读书和早餐。在享用早餐的同时,拿起你精心挑选的书籍,阅读几页。或者,在早餐后留出1520分钟专注阅读。
5. 准备出门。一切就绪,精神饱满地开始新的一天。

当然,这只是一个例子。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顺序和时间。比如,有些人更喜欢晚上阅读,那就把阅读安排在睡前。有些人觉得早上跑步太冷,可以考虑傍晚跑步。

最重要的一点是:灵活调整,保持耐心。

生活总会有意外,偶尔也会打破你的计划。没关系,这很正常。如果有一天没能完成所有的事情,别自责,明天继续就好。关键是认识到这些习惯对你的好处,并且愿意为之付出努力。慢慢来,找到属于你的节奏,你会发现,早起、读书、跑步、冥想,真的可以让你的生活变得更丰富,更有力量。加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能够让你跳出“安排时间”陷阱的,是寻找“不消耗意志力”的方法。


时间管理是个坑,精力管理是个大坑,自制力更是个巨大的坑。

任何需要依靠“自制力”的事情,最终一定都会失败——因为,我们根本坚持不了。

1、早起毁一天—— 早上消耗了全部的自制力,哪还有精神资源来过好一天?

曾经,我也是一个“上班族”,每天朝九晚五,总想着要么从早上抠出一点时间,要么从晚上抠出一点时间,来读书,来冥想,来跑步,不不不,不仅如此,还要恋爱,还要写作,还要投入时间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还想要准备创业的项目。我发现想做的事情那么多,然而万恶的朝九晚五留给我的时间却这么少,我该怎么办?

我曾经是个5点起床的人,但能做到这点的先决条件是——我在广州,今天温度接近20度的广州。以前在杭州,或者成都的时候,早起是完全不可行的,即使早起了,非常冷的气温,漆黑的天气,只会让我的那一整天都浑浑噩噩。

我曾经试图每天晚饭后跑步,换好衣服,跑步回家。后来,改成了早上5点起床,6点钟到Gym练习crossfit,和一大帮老外在一起。也只有疯狂的老外和Crossfit BOX 能有6早到6点的课。但你知道,每一次练习完毕,虽然浑身舒畅,我那一天却很难从事高难度的创造性工作。

早起是好事,但是过度损耗意志力的早起,是得不偿失的事情。

让我再重复一遍——早起也好,跑步也好,读书也好,冥想也好,任何事情只要“过度占用你的意志力资源”,其失败的概率就会被无限放大。

毕竟,我们要做到这些,完美自己的方方面面,仍然是为了能让自己在事业和生活上都有所进步,而绝不能本末倒置。


2、心态的陷阱——贪多,为了“读书”,而读书,为了冥想,而冥想


楼主的两个计划中暴露出的最大问题是:你试图每一天都做这四件事情,而且集中在一个整段时间中来做。然而,这只会让你非常疲惫,而且在每一件事情中的兴奋感降低,最终得到的效果更差。

不知道你有没有一个感受,读书的效果最好的往往不是固定时间,而是随兴所至。

今天拿起一本好书,爱不释手,一天之内读完,不住赞叹,是最美好的体验。如果硬要我每天只读40分钟,而且固定时间,我往往不能进入读书的状态。精神的、认知的活动,不是线性的,而是有忽高忽低的种种状态和波澜,你要顺着它,而不能让它顺着你。

越努力,越失败。

越无为,越快乐。

我不为读书而读书,很可能是只有在想到某个问题,需要答案的时候,才会集中起来相关阅读,为了解决那个问题来读书。我睡前只会读一些消遣的读物,真正的读书,全是集中两三天,通读好几本,周末甚至是工作日(因为有时候读书是为了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冥想,也是我坚持许久的习惯,但我会更加有针对性的冥想。比如有时候早上会冥想,是因为前一天没有睡好,有些起床气。晚上若是心思烦乱,也会冥想。但也并不给自己设定时间,有时候10几分钟达到效果了,就撤,该干嘛干嘛去。有时候30分钟到了仍然没进入状态,也就放弃,该躁就躁。只是接受它。

读书也好,跑步也好,冥想和早起,重要的不是“做那个行为”,而是“通过那个行为”,我们所想要达到的本质和心态。

3、弄清楚“目标-手段-执行意图” ——为了达到同样效果,是否有更节省意志力的方法

我不通过跑步来锻炼,我喜欢去健身房,瑜伽,和打太极。是因为,我不用动脑子,跟着老师做就可以了,极大的节省了我的“自制力”资源,也同样能达到锻炼的效果。

我不必自己读那么多书,我可以花时间和金钱,去上课,去听人讲,甚至很多书可以看看书评,就大概知道它讲的是什么。这节省了我的时间,又同样能够增加我的见闻。

我不强迫自己早起,因为我明白,重要的是提高一天每一件事情的效率,保证自己8小时左右的高质量睡眠。我不因为不能早起而憎恨自己,我选择理解自己,并且帮助自己在一天中过得更好,通过种种方法提升自己的睡眠质量,从而让自己的精力更加充沛。

我不强迫自己每天打坐冥想,我知道自己有很多重要的事情要做,重要的是,我能否一直保持“正念与专注”的状态,在每一件事情上。冥想,只是一种让我们的身心连接,回归当下的过程。其效果类似于深度创造——写作或者绘画中,产生的心流状态。所以我活在当下,该工作的时候认真工作,该在知乎回答问题的时候,就认真回答。时刻清醒,时刻反思,时刻保持正念。

4、为了让自己幸福——帮助自己去完成更美好的事情,同时赞美自己


太难执行的任务,只会让我们增加挫败感。

好不容易完成了一天的计划后,第二天default,让人的内心会有超强的挫折感。

其实,明明是为了服务自己,帮助自己,为什么要搞得这么难受呢?

接纳自己,不要责怪自己,和自己玩个游戏,让一切变得有趣起来。

而我能送你的唯一一个词是“Enjoy”

真正Enjoy生活中的每一个当下,每一件事情,全情投入,尽情挥洒。生活中遇到的每一件事情,和每一个人,都是一本值得细细阅读的书。上下班时小步快跑,偶尔伸个懒腰,也是不错的锻炼。让自己吃好睡好,真正活在当下,就是之于生命,最美丽的冥想。

别把生活,

过成一场战争。

让它成为一条甜蜜的河流。

让自己深深地喜悦和赞叹于,

每一个当下。


——2015.12.7 学霸猫

user avatar

求求了,删了这个问题吧,别让拼多多看到你居然这么闲。

user avatar

超级干货,全文小 4000 字,一定要看完!!!,我就是上班族,互联网公司著名的 996 工作制,你懂的,可以说天天忙的脚不着地,即使是这样,在照顾好工作的同时,我还能健身、阅读、写作、学英语、玩乐器,过的好不潇洒,以下是我践行多年安排计划的方法论,该方法论保证拿来即用、简单落地、可执行。

以下是正文!!


你可能知道做计划的重要性,但是不知道怎么去安排它,结果就是计划定的倒是一箩筐一箩筐的,但是臣妾就是做不到啊....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你制定的计划是无效计划,说人话,就是没什么卵用的计划,白给。

那什么是有效计划?

我从执行的角度,给你一个一看就懂,可落地的定义~

1.计划的安排必须符合人性,它不能反人性,必须是能执行下去的。

这个没啥疑问吧,如果你制定的计划无法落地,一切都白搭。

至于反人性的计划是什么,这个我们一会下面说~


2.事项梳理的像路线一样清楚,我们永远都知道下一步该做啥。

也就是说,好的计划是不会让我们出现没事干,无聊发呆,不停的去摸手机刷抖音快手等,打发时间的情况。


3.好的计划,一定是少思考多执行的,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思考的是规划,不是计划。

很多人每天单单的做个计划就费姥姥劲了,还不够折腾的。事实上,我们不需要每天在做计划上本身浪费太多时间,而是要把时间用在执行和完成计划上,最好是做到不需要花时间去做计划,就能做到胸中有计划。


总之,只要你的计划符合以上三个标准,就是有效计划。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说:「老常,大道理咱都懂,但是如何做到你说的那三个标准呢?」

好的,下面咱就上干货,一步步手把手带你做出有效可执行的计划~


如何做出有效计划?

这里,我给你送上做有效计划的三板斧,首先咱先来聊聊第一板斧~


1.有逻辑的梳理计划


什么叫有逻辑的梳理计划呢?

咱先不回答这个问题,我来还原下,大多数人是如何梳理计划的~

嗯,我明天要把衣服洗了
我明天还要看书,
明天还要给家人打个电话
还有,我明天要锻炼身体,
对了,我需要把项目预案做出来
还有,我领导还安排我去处理点别的事情.......


请问,你给自己梳理计划的时候脑中是不是这样?中没中枪?


妈呀,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你累不累啊?


也就是说,你的这种梳理计划的方式就基本决定了你的计划执行不下去了,你脑子都是乱的,又怎么能保证执行呢。

那怎样做才能有效梳理呢?

熟悉老常的朋友,应该都知道,我有一套万能维度法,即所有的事都可以归纳为:(学习、工作、生活),嗯,就是这么简单粗暴,因为只有简单的东西,你脑子才不会乱。

也就是说,你梳理计划的时候:


从学习上,思考下明天要做什么?
从工作上,思考下明天你要做什么?
从生活上,思考下明天做什么?


如此你的思路就会非常清晰有逻辑,而且还不会有漏~

好了,我们用这个万能维度来梳理下,你看看成色如何~


如此,一套走下来,怎么样?


缜密不?清晰不?

它可以帮助你,快速有逻辑的梳理出计划,而不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在那苦思冥想。


但是仅仅通过『三维度法』搞清楚还不够,你还需要合理的把它们部署和打入到你的日程之中,要清楚的知道如何执行他们,以及什么时候执行他们。

那么如何部署打入呢?

我送你第二板斧~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