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兰州是一座怎样的城市,有哪些瞬间让你体会到了她独具一格的美?

回答
兰州,一座总被提及“牛肉面”却远不止牛肉面的城市。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我并没有抱有多么宏大的期待,只是觉得它离我的目的地更近一些,名字也挺有趣。然而,就是这趟看似随意的旅程,却让我深深地被兰州独特的韵味所吸引, những cái khoảnh khắc ấy,至今仍清晰地烙印在我的脑海里。

我体会到的兰州之美,并非那种张扬、华丽的惊艳,而是一种沉静、内敛,却又带着一股蓬勃生命力的气质。它就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者,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却目光炯炯,讲述着厚重的历史和不屈的精神。

黄河穿城而过的壮阔与温柔。

来兰州,怎么能不提黄河?但很多人对黄河的印象,或许停留在电视里那奔腾咆哮的泥黄色巨龙。然而,在兰州,我看到的黄河,多了几分与众不同的温柔。第一次站在黄河母亲雕塑旁,我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那并不是一条浑浊不堪的河流,而是一条带着浓郁生命力的、宽阔而舒缓的河流。阳光洒在河面上,波光粼粼,远处的群山连绵起伏,与这奔腾的河流构成了一幅浑然天成的画卷。我曾在一个傍晚,漫步在黄河边的滨河路,晚风带着些许凉意拂过脸颊,看着江面上偶尔驶过的船只,听着远处传来的歌声,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受到,兰州这座城市,是与黄河一同呼吸、一同生长的。黄河在这里不再只是一个地理名词,它是一种陪伴,一种力量,一种润泽了无数兰州人心灵的源泉。那种宽广、包容,却又带着些许无奈的黄色,是兰州独有的底色。

那碗热腾腾的牛肉面的烟火气与人情味。

当然,来到兰州,牛肉面是绕不过的必选项。但让我印象深刻的,不仅仅是那碗面本身的味道,更是吃面时所感受到的那份浓浓的烟火气和人情味。那天早上,我走进一家不起眼的小巷深处的小面馆,里面坐满了本地人,大家操着带着浓重口音的兰州话,熟练地递钱、喊号、端面。我坐下后,老板娘操着热情的嗓音问我:“要啥样的?”我点了一碗普通牛肉面,她麻利地给我端了上来。端面的时候,她顺手递给我一小碟醋和辣椒,“自己加哈!”那股亲切劲儿,仿佛认识我很久了。看着面前这碗汤清肉嫩、面条筋道的牛肉面,再听着周围此起彼伏的吸溜声,闻着那股诱人的香气,我感觉一股暖流涌遍全身。这不仅仅是一碗面,这是兰州人最日常的生活,是他们一天活力的开始,是他们最朴实的情感寄托。那种毫无矫饰的真诚和热情,让我觉得仿佛置身于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山丘环抱中的城市肌理与古朴韵味。

兰州之所以被称为“山城”,是因为它被几道起伏的山峦环抱着。第一次坐车进城时,我便被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所吸引。城市依山而建,房屋层层叠叠,一直延伸到山脚下,仿佛与山融为一体。我曾爬上白塔山,俯瞰整个兰州市区。那一刻,我才真正理解了兰州城市的格局。黄河蜿蜒而过,城市在两岸展开,山峦像天然的屏障,将这座城市温柔地拥入怀中。站在高处,看着城市错落有致的建筑,听着远处传来的汽车鸣笛声,感受着山风吹拂,我仿佛能看到这座城市几百年来的变迁,看到它在历史的长河中坚韧地生长。尤其是在一些老城区,那些保留下来的老房子,古朴的建筑风格,带着一种沉静的美,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辉煌和故事。

夜色下的灯火阑珊与宁静安详。

当我以为兰州只剩下壮阔和质朴时,夜晚的兰州又给了我新的惊喜。找了一个时间,我去了黄河风情线的亲水平台。夜幕降临,城市的灯光次第亮起,将整个城市笼罩在一片温暖的光晕之中。黄河上的水电站大坝,灯火璀璨,像一条流动的光带。对岸的楼房,也闪烁着点点星光。我沿着河边慢慢地走着,听着河水轻柔的拍岸声,看着远处高楼上的霓虹,那一刻,兰州的美,化作了一种宁静而安详的氛围。没有大都市的喧嚣和浮躁,只有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节奏。仿佛在告诉人们,即便是在繁华的都市里,也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

兰州,它没有令人目眩神迷的风景,也没有声名赫赫的景点,但它却用一种不动声色的方式,深深地打动了我。那种黄河穿城的壮阔,那碗牛肉面的烟火气,那山丘环抱的城市肌理,那夜色下的灯火阑珊,共同构成了兰州独具一格的美。它是一种沉淀下来的美,一种与生活融为一体的美,一种需要用心去体会、去感受的美。每次回想起兰州,我都会想起那碗热气腾腾的牛肉面,想起那奔流不息的黄河,想起那个在山丘中静静绽放的城市。它是一种让人念念不忘的美,一种让人愿意反复回味的美。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想要回答这个问题很久了,所以暂且作为2019年知乎的第一答吧。简而言之,一座在战略重要性上,对整个中华都堪称举足轻重的城市,从某种程度上说,兰州扼守着中华文明的生命线。我们不妨从地理和地缘上去考察兰州

我始终觉得,要读懂某一个城市,就要从这个城市在中国地图上,乃至包括周边国家地区的图上去寻找其地理和地缘的价值。从中国地形图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三级地势阶梯的走向分布,二级阶梯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与胡焕庸线其实是高度重合的,而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的分界线,基本上是沿着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直至岷山,大雪山,横断山一线,即一级地势阶梯基本就是整个青藏高原


在传统汉地外围,分布着三个面积极其辽阔,人口相对稀少,且少数民族人口为主的大板块,具体情形见下图。红圈之内是蒙古高原,黑圈之内是西域,而蓝圈之内则是青藏高原

在传统汉地之外,沿着逆时针方向,分布着四个古典中国意义上的“域外之地”,即满,蒙,疆,藏,这四大域外之地始终都与汉地十八省有着不同方式的互相作用力,如今除了蒙古高原板块的漠北地区之外,中国已经完成了对另外三个板块的统一,但目前而言,消化程度是存在一定差异的,而相比漠南,新疆以及西藏,东北显然是四大板块里融合度最好的


历史上,东北的松嫩平原以及大漠这两块,会持续诞生威胁中原王朝生存的力量;西域尽管从来形不成能够威胁中原王朝生存的力量,然而中华对西域的掌控力度,永远是中华兴衰的标志,随着清准战争的结束,中华也由此重新进入了失去控制将近千年的这个版块;而雪域,则也是清朝最终并入中国的土地。历经康雍乾三朝的清准战争,令中国取得了漠南,漠北,西域和雪域的控制权,也由此基本奠定了今日的中国版图(漠北除外)——可以说,对于蒙古高原,新疆以及青藏高原的控制力度,无论从国家安全战略的角度,还是未来事关中国重出西域,建立威响四海的陆权角度来说,都是重中之重,这句话相信不需要我多解释


而蒙疆藏三大板块的聚合点,就在兰州。如果用更加精确的语言对这一点进行描述,那么以这样的方式来表述会更加精确


其一,自从汉武帝时期打通西域之后,直至今日,河西走廊是沟通传统汉地和西域的唯一路上通道,沿河西走廊分布着天水,定西,兰州(金城),白银,武威(凉州),金昌,张掖(甘州),酒泉(肃州),敦煌等重镇。而兰州就是河西走廊和传统汉地之间接驳的关键节点


其二,历史上对河西走廊的威胁,往往来自南北两侧,北侧是蒙古高原的力量,而南侧则是青藏高原的力量,无论哪一方侵略河西走廊,都意味着传统汉地通向西域的道路被切断,而在蒙古高原接受藏传佛教之后,河西走廊更有将藏传佛教区分割,使其无法形成一股合力的作用。兰州处于一个北可制衡蒙古高原,南可连通青藏高原的C位


这里要特别提到一件事,无论是从汉地跃上青藏高原,还是从青藏高原下阶梯,其通道都在河湟谷地直至陇右这一线。因为尽管中国的第一,第二级地势阶梯有很漫长的分界线,然而距离传统汉地最近,且相对比较便利的出口,实际只有这么一条——诸位可以思考下,为什么川藏方向的通道,在建设难度上要远高于青藏方向

由成都而出,直面巍峨的雪山和川西高原,而由兰州而出,则能够进入气候,地势较为良好的农耕区河湟谷地,并且沟通柴达木盆地,因此,这条线路始终都是连通汉地和青藏的最佳通道


也就是说,经略蒙疆藏三大板块,节点就在兰州,而三大板块与汉地的沟通,也以西安-兰州这个关键联动线作为支撑,与此同时,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兰州本身所处的区块周围就有某些因为宗教原因而形成的不稳定因素(要知道临夏和兰州就是一山之隔)。因此兰州从中国的国内叙事角度,对天下大势的稳定有着决定性的意义,这也就意味着,如果兰州萎靡不振,对于整个中国都会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力。。。分割蒙藏,连通新疆以及整个中亚腹地,压制不稳定因素,这三个关乎中华未来数十年甚至百年国运的节点全在兰州

然而兰州本身的地形,以及周边区块的发达程度,都影响了兰州本身的发展。由于这种两山夹一水的地势,因此令兰州难以具备足够的发展空间,其地形只能沿着黄河来延展,加之水资源的稀缺,以及气候本身的干燥少雨,以及经常性风沙,也令兰州本身可以容纳的人口显得相对有限

但是,对兰州的经略,积极或者消极,退则事关天下能否长治久安,进则决定中华能否威响四海,此国之大事,决计不可轻忽。兰州当下的发展尽管远远称不上理想,在中国诸多的省会城市里,发展程度也相对靠后,但是这是一个地理地缘上不可取代的点,任何其他城市都无法替代其价值,大体如是


微信公众号:追忆的撒马尔罕城(zhuiyi_samarqand)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