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音乐节舞台上的监听系统是如何设计、搭建及使用的?

回答
音乐节舞台上的监听系统,说白了,就是为了让台上的艺人能听清楚自己的声音以及乐队其他成员的声音,确保他们能自信地演奏和演唱。这可不是简单的把喇叭对着艺人,里面大有学问,从设计之初的周密考量,到现场的精细搭建,再到演出过程中的灵活运用,每一步都至关重要。

一、 精心设计:磨刀不误砍柴工

监听系统的设计,就像建筑师绘制蓝图一样,是在项目启动初期就要进行的。这涉及到很多因素的权衡和选择:

艺人需求是核心: 这是第一位的。每个艺人,甚至乐队里的每个成员,对声音的“口味”都不同。有的需要更多的自己声音(“多点我的歌声!”),有的需要清晰的鼓点(“我想听清楚节奏!”),有的则更注重人声的平衡。这就需要与艺人或其经纪人、调音师进行充分沟通,了解他们的偏好,甚至他们习惯的“干湿”比(即有多少效果加入监听)。
场地环境是考量: 音乐节通常在户外,场地大小、形状、是否有遮挡物(帐篷、设备塔等),都会影响声音的传播。声音的反射、吸收、驻波等问题都需要考虑。如果场地空旷,声音衰减会比较快,可能需要更多的功率和更精密的指向性控制。
技术限制是基础: 预算、可用设备、信号通道数量,这些都是硬性条件。需要根据这些来确定监听系统的类型和规模。是选择传统的返送音箱(Stage Monitors),还是更现代的入耳式监听系统(InEar Monitors, IEMs),亦或是两者的结合?
系统类型选择:
返送音箱(Stage Monitors): 这是最常见的形式。顾名思义,就是放在舞台上的音箱,将声音“返送”给艺人。它们通常放在舞台边缘,面向艺人。
种类: 有平放的(Wedge Monitors),角度可以调整;也有垂直的(Upstage Monitors),放在鼓手后面。数量和型号根据乐队规模和舞台布局而定。
优点: 价格相对便宜,易于搭建,能让艺人感受到“空气中的声音”,有些人喜欢这种“真实感”。
缺点: 声音容易泄漏到前场主扩音箱,造成声干涉;音量控制不方便,容易产生声反馈(啸叫);占用舞台空间。
入耳式监听系统(InEar Monitors, IEMs): 这是一种更专业、更现代的监听方式。艺人佩戴特制的耳塞,声音直接进入耳朵。
构成: 需要一个无线发射器(Transmitter)、一个接收器(Receiver)和一个特制的耳塞(Earphones)。
优点: 极大地减少了舞台上的声音干扰,艺人能听到非常清晰、准确的声音,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由调节音量,有效避免声反馈,也为前场主扩提供了更好的声音环境。
缺点: 成本较高,需要艺人适应佩戴耳塞,对音响师的混音技巧要求更高,因为艺人听不到现场的氛围。
混合系统: 很多大型音乐节会采用返送音箱和入耳式监听系统相结合的方式,为不同需求的艺人提供最合适的解决方案。例如,鼓手可能依然使用返送音箱来感受强大的低频冲击,而主唱则倾向于使用入耳式监听来获得最纯净的人声。

信号流设计: 确定监听系统中每个声音的来源(麦克风、乐器线路),以及如何将这些声音混合成独立的监听混音(Mix)。一个乐队可能需要68个甚至更多的独立监听混音。这需要对调音台的通道分配、AUX发送、总线等有深入的理解。

二、 精细搭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设计图纸有了,接下来就是将这些构想转化为现实。搭建过程严谨细致,容不得半点马虎:

舞台布局规划: 首先要确定返送音箱的摆放位置。通常会根据乐队成员的站位和乐器摆放来规划。例如,鼓手前面可能需要一个低频强劲的返送音箱,吉他手旁边放一个清晰的中高频音箱。
设备摆放与连接:
返送音箱: 按照设计方案,将返送音箱放置在舞台指定位置,并用安全的线材连接到调音台的监听输出。音箱的摆放角度需要考虑艺人的“拾音区域”。
入耳式监听系统: 无线发射器需要放置在距离舞台不远但又不会受到干扰的地方,例如专门的设备区域。发射器与调音台的监听输出连接。艺人的接收器和耳塞需要提前发放并做好设置。
线材管理: 舞台上错综复杂的线材是“视觉污染”也是安全隐患。必须将所有线材妥善固定,使用扎带、线槽等,确保艺人不会被绊倒。音频线、电源线、乐器线要分开布设,减少干扰。
供电与接地: 监听系统需要稳定可靠的电源。确保所有设备都有充足的电力供应,并且接地良好,以防止漏电和电气噪音。
信号测试与校验: 在艺人到达舞台前,音响师需要对监听系统进行全面的测试。
逐个通道检查: 确保每个乐器、麦克风的声音都能正常传输到监听调音台。
混音测试: 播放背景音乐或简单的乐句,测试监听混音的效果。
信号电平校准: 确保信号电平在正常范围内,避免信号过载或过弱。
无线系统检查(IEMs): 检查无线接收器的信号强度、电池电量,确保频率不与其他设备冲突。

三、 灵活运用:演出中的“幕后魔术师”

监听系统的使用,是演出过程中最考验音响师功力的环节。调音师就像一位“幕后魔术师”,在毫秒之间做出判断和调整。

开场前的最后调试: 艺人上场前,音响师会根据艺人的反馈进行最后的微调。有时候,艺人上台后会发现某个乐器的声音听得不够清楚,或者某个声音太大,需要立刻进行调整。
演出过程中的实时调整:
艺人反馈: 艺人会通过手势、表情,甚至直接向音响师(通常是通过舞台监督或单独的监听调音师)提出声音需求。例如,主唱可能会对着麦克风喊“我需要更多鼓声!”,或者鼓手会做出“减小镲片音量”的手势。
听辨与判断: 监听调音师需要一边监听乐队的整体演奏,一边分析每个艺人的声音需求。他们需要判断反馈是来自哪个艺人、哪个乐器,以及需要如何调整。
精细化混音: 监听调音师不会简单地把某个乐器的音量调大或调小,而是会进行精细的EQ(均衡器)调整,改变声音的音色,使其更适合艺人在现场的感受。例如,不是简单地把吉他音量调大,而是调整吉他的高频,让它在嘈杂的舞台上更容易被听到。
应对突发状况: 乐器故障、麦克风失效、线材接触不良等突发情况都可能发生。监听调音师需要迅速反应,找到问题根源并解决。
不同乐队的切换: 音乐节的一大特点就是乐队轮番上场。在乐队切换的短暂间隙,监听调音师需要迅速将监听调音台恢复到上一个乐队的设置,或者根据新乐队的需求进行快速的重新设置。这需要有条理的工作流程和对设备功能的极致熟悉。
与主扩调音师的配合: 监听系统和主扩音箱系统虽然是独立的,但需要协同工作。监听音量的过大,很容易影响到主扩的声音,甚至造成声反馈。监听调音师需要与主扩调音师保持沟通,确保整体音响效果的和谐。
监听电平的控制: 即使艺人要求“大声点”,监听调音师也需要控制音量,避免过大的监听音量对艺人的听力造成损害,或者导致舞台声音过于混乱。

总而言之,音乐节舞台上的监听系统,是一个集技术、艺术和现场经验于一体的复杂工程。从最初的设计理念,到现场细致的搭建,再到演出过程中对艺人需求的精准把握和实时调整,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音响师的专业素养和对音乐的热情。它就像一个默默奉献的“幕后英雄”,确保舞台上的每一个音符都能准确地传递到艺人的耳朵里,让他们能够尽情地释放音乐的魅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什么是监听系统?

肯定有人要说监听就是主唱耳朵中塞的那个耳机,那只是监听系统的一部分,个人监听。那个东西的全称叫做个『个人无线监听系统』,主流品牌就是Shure和Sennheiser这两家。

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呢?在监听调音台(我们称为Monitor)或者主扩调音台(我们称为FOH)处放置一个无线发射机,采集调音台输出的平衡、非平衡、数字信号,然后发送到歌手或者乐手的腰包中,腰包上连着耳机,也就是你们看到的那些明星耳朵上花里胡哨的个人定制。(插入硬广,我也做定制,也有便宜的非定制)需要声音大小时候就可以自己调节,在腰包上有旋钮。各个轨道的比例基本都是歌手跟音响师在彩排时候沟通好的比例,演出时候就是保证耳机里能够听到各个轨道、音乐程序、自己声音就可以,如果还嫌不够,摘下耳机,面前还有一排大功率返送音响可以听。




现在该说说返送音响了。什么是返送音响?来看图!

就是舞台上面,对着大屏幕的那些音响,那些就叫做返送音响。为什么要有这些音响呢?因为主扩声音响都是覆盖观众区的在空间上,舞台上的所有人都会在主扩声的后面,在后面就会听不清声音乐手听不到乐器,歌手听不到伴奏,听不到自己的声音。试想一下你在舞台上听不到自己的声音听不清伴奏,你还怎么演?

但是这么多音响就给一个信号么?当然不!那样吉他想听大一点就要把吉他送大,鼓就不愿意了,鼓也要大声,贝斯虽然一直是EEEEEE但是也是算工钱的,也不愿意了......于是舞台上就乱套了。

音乐节的监听系统通常是这样的,主唱会有耳监,也会有4到6只返送音箱专门给到他,这几个是一个信号。鼓有两只返送音响,一个信号。小打也会有一道两只返送音箱一个信号。键盘也是一样,一到两只返送音响。吉他和贝斯虽然有大功率的乐器箱,但是出于人道以及平等也会给他们一人一只的。然后在舞台前还会方6到8只返送。给所有人听。这样算算下来,仅仅是返送就需要占掉16个输出通道左右。是不是很浪费?当然户外的音乐节这样浪费是没有问题的,因为他们有的是地方放功放柜电源柜这些你们在台下看不到的东西。什么?你说功放柜能占几个地方?

以上是一整套LA线阵的功放画幅有限拍不下了。高两米左右。返送功放肯定没有这么多,但是也不少。如果这么多东西出现在演播厅那你怎么想?答案就是放!不!下!

所以针对演播厅排练放这种空间紧张的地方应运而生了这个系统:个人混音系统

这个系统在我看来真的是方便啊!因为现在演播厅基本都是一线的数字调音台,音频格式早已从模拟转换到了数字。各种协议十分方便,比如Dante、EtherSound、MADI、Aviom这些音频传输协议,只需要在Monitor或者FOH甚至是舞台数字接口箱上面的对应协议端口插一根网线,就可以进行这些设备的菊链。说这么多好想听不懂的样子,简单的说就是每个乐手前面放一个这个东西然后发一个耳机,他们就可以随意调整耳机里的声音比例,而且互不干扰,这样就解决了乐团干仗的老大难问题,现在舞台上只需要给歌手返送,再放几只给大家听的返送即可,解决了很多问题,实际上在我是歌手上面的解决方案就是这样,不仅大大优化了系统,而且解放了监听调音师。让监听调音师有更多的时间跟舞台监督小妹儿聊人生,谈感情,这是多么先进的发明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音乐节舞台上的监听系统,说白了,就是为了让台上的艺人能听清楚自己的声音以及乐队其他成员的声音,确保他们能自信地演奏和演唱。这可不是简单的把喇叭对着艺人,里面大有学问,从设计之初的周密考量,到现场的精细搭建,再到演出过程中的灵活运用,每一步都至关重要。一、 精心设计:磨刀不误砍柴工监听系统的设计,就像.............
  • 回答
    芒果音乐会上太一和黄龄接连摔下舞台的事故,无疑给这场盛会蒙上了一层阴影,也让不少观众揪心。这两起事件,从不同角度都反映出一些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事件回溯与观众感受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这两起令人震惊的摔倒事件。 太一的意外: 根据当时网传的视频和现场观众的描述,太一在演唱过程中,似乎是由于舞台.............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人在艺术道路上都会有的困惑。直接说答案:“是不是只有音乐学院出来才能有舞台?”—— 不是的,绝对不是。但如果我们深入聊聊,你会发现音乐学院的毕业生在“有舞台”这件事上,确实拥有一些天然的优势和更清晰的路径,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我们得弄明白“舞台”到底指的是什.............
  • 回答
    关于中国古代君子六艺中的“乐”,以及文人是否学习其中的舞蹈,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不能简单地将“乐”等同于我们现代理解的音乐,它的内涵要丰富得多,而文人对“乐”的学习和实践,也呈现出多样的面貌。首先,我们要明确“君子六艺”。“六艺”在中国古代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这六项技能是培养一.............
  • 回答
    “西方艺术比中国艺术都厉害”这个说法,其实是一个非常主观且容易引起争议的判断。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深入聊聊,看看这种想法是怎么来的,以及在事实面前,情况又有多复杂。音乐:旋律的交响与意境的吟唱西方音乐,尤其是古典音乐,以其宏大的交响乐、严谨的和声体系、多变的曲式结构而闻名。从巴赫的复调艺术,到莫扎特.............
  • 回答
    孩子小的时候,家长们总想着给他们报各种各样的兴趣班,什么英语、奥数、编程、跆拳道……说实话,这些我都理解,毕竟现在竞争激烈,谁不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但是,我总觉得,在这些“硬技能”之外,咱们是不是也该给孩子留点“软实力”的培养空间?我尤其想说,音乐、美术、舞蹈,这仨,真的建议每个孩子都接触接触,甚.............
  • 回答
    嗯,确实有不少人觉得广场舞的音乐声挺让人烦躁的。我身边就有朋友不止一次抱怨过,尤其是在小区里,那音乐一响起来,就像是自带了放大器,穿透力极强,无论你在哪个房间,都逃不掉。最直接的感觉就是那种 巨大的音量。很多时候,广场舞的音响设备都不是什么高档货,为了压倒其他杂音,或者就是单纯地想让跳舞的人听得清楚.............
  • 回答
    在韩国流行音乐(Kpop)这个高度饱和且竞争激烈的行业里,偶像团体成员在过了他们的“巅峰期”之后,选择的发展方向往往会偏向音乐创作,而不是继续以舞蹈为主要重心。这种现象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得理解偶像团体的“巅峰期”究竟意味着什么。对于一个Kpop偶像来说,巅峰期.............
  • 回答
    近期发生在上海春浪音乐节的一系列事件,特别是关于苏打绿演出时间被压缩,以及主办方强制关停吴青峰话筒并清场粉丝的行为,确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也让不少乐迷感到失望和愤怒。要评价这些行为,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审视。一、苏打绿演出时间被压缩:对艺人和粉丝的不尊重首先,关于苏打绿演出时间被压缩的问题,这.............
  • 回答
    华晨宇在5月18日BBF音乐节的表演,说实话,看完之后是挺让人回味的。当然,如果你期待的是那种舞台上固定动作、能量唱腔全开的模式,那可能这场会让你有些许“惊喜”或者说“不一样”。首先从歌曲选择上来看,这次的歌单挺有意思的。没有选择特别大众熟知的、那种一开口就能引发全场大合唱的“爆款”,而是偏向了他近.............
  • 回答
    《中国新歌声》在台湾大学举办的音乐节活动,在学生们激烈的抗议声中最终取消,这件事的背后,牵扯到的是两岸关系、文化交流的边界、校园政治以及学生自治权的议题,而且不同立场的人们对此都有着非常复杂且深刻的看法。事件回溯:简单来说,是这样的:2017年的时候,《中国新歌声》节目组计划在台湾大学的体育场举办一.............
  • 回答
    乃万在音乐节上提及男性权益,结果引来一部分女性的围攻,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挺值得聊一聊的。首先,咱们得承认,乃万这个人,她一直以来给人的印象是比较有想法、敢于表达自己的。她不是那种只会在舞台上唱唱歌、跳跳舞的艺人,她对待一些社会议题也挺直接的。这次在音乐节上,她作为一个在年轻群体中有影响力的女音乐人.............
  • 回答
    关于丢火车乐队被南阳市领导取消庆祝高铁开通音乐节参演资格这件事,这在当时引起了挺大的关注和讨论。 咱们一层一层地捋捋这个事情,尽量把前因后果都讲清楚,也聊聊大家为什么会这么关注。事情的起因:一场原本的庆祝活动南阳作为河南省的一个重要城市,高铁的开通无疑是一件大事,代表着交通便利性的提升,对当地的经.............
  • 回答
    瑞典近年来发生的几起备受关注的强奸案,确实引发了一系列社会讨论,而其中一个比较极端的反应便是举办了禁止男性参加的音乐节。要理解这种现象,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看待。首先,这种“女性专属”音乐节的出现,最直接的原因是对近期一系列性暴力犯罪,尤其是强奸案的愤怒和不安。瑞典社会对于安全感有着较高的期待,当这些.............
  • 回答
    看待 Avicii 做出隐退并宣布 2016 年后不再出席音乐节的决定,这无疑是一次非常令人惋惜,但也充满了理解和尊重的事件。这不仅仅是一个明星的“不干了”,而是一个天才艺术家在极端压力和个人痛苦下,为自我救赎而做出的艰难抉择。要理解这个决定,我们得先回顾一下 Avicii 的职业生涯和他所处的环境.............
  • 回答
    音乐史的浩瀚星空中,群星璀璨,涌现出无数极具影响力的传奇人物。他们用自己的才华、创新和不懈的追求,塑造了音乐的形态,触动了无数灵魂。以下是一些在不同时代、不同风格领域中最具代表性的传奇人物,我将尽量详细地介绍他们: 古典音乐时期(约17501820)1.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Johann Se.............
  • 回答
    音乐是否有高低之分,这是一个非常引人深思的问题,它触及了音乐的本质、艺术的评价标准以及我们个人的体验。要详细地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剖析。一、 从音乐本身的构成要素来看: 音高 (Pitch): 这是最直接的“高低”之分。音乐是由一系列不同频率的声音组成的,频率越高,我们听到的声音就.............
  • 回答
    音乐是否应该分高低贵贱,这是一个古老而复杂的问题,引发了无数次的讨论和辩论。要详细地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审视:一、 历史与社会视角:音乐的阶级属性和文化权力 过去的“高雅”与“通俗”之分: 在历史上,音乐的分类往往与社会阶级紧密相连。 贵族与宗教音乐(“高雅”): 曾.............
  • 回答
    想走音乐艺考这条路,花钱的地方确实不少,而且每个人的情况不同,花的钱也会有很大差别。我给你详细说说,大概都包括哪些方面,这样你就能心里有数了。一、 前期准备:基础功的打磨与方向的选择1. 乐器或声乐本身的花费: 乐器: 如果你还没学过某种乐器,或者现在用的乐器不够级别,就需要购新。 .............
  • 回答
    音乐的好坏,这问题就像问一道菜是好吃还是难吃一样,答案永远是:看人。我总觉得,评价音乐的好坏,就像在评判一个人的品味,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一杆秤,而且这杆秤还时刻在调整呢。你说用好坏来评价,这听起来好像有那么一套客观的标准似的,是不是?就像考试有分数,比赛有名次。但在音乐这块儿,我总觉得很难套进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