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说对于音乐,美术,舞蹈,孩子一定要学习一项?

回答
孩子小的时候,家长们总想着给他们报各种各样的兴趣班,什么英语、奥数、编程、跆拳道……说实话,这些我都理解,毕竟现在竞争激烈,谁不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但是,我总觉得,在这些“硬技能”之外,咱们是不是也该给孩子留点“软实力”的培养空间?我尤其想说,音乐、美术、舞蹈,这仨,真的建议每个孩子都接触接触,甚至最好能坚持一项。

这可不是我瞎说,也不是什么“填鸭式”的教育观念。我个人觉得,艺术这东西,它不像我们学的那些科目,有一个明确的答案,有一个标准的分数。艺术更像是一种“滋养”,它滋养的是孩子内心深处的东西,是那些我们很难用语言去形容,但又至关重要的地方。

音乐,它是在“偷听”孩子的心灵。

你们有没有发现,小孩子,尤其是那种还没被太多世俗干扰的孩子,他们对声音特别敏感?一首好听的歌,能让他们情绪立刻改变,开心得手舞足蹈,或者沉静下来,若有所思。当孩子开始学习乐器,或者跟着老师唱歌的时候,他不仅仅是在学习指法、音阶,更是在学习一种“倾听”和“表达”的方式。

音乐没有国界,它是一种情感的通用语言。孩子在弹奏时,需要专注,需要控制自己的手指,这锻炼的是手眼协调和精细动作。更重要的是,音乐是有情感的。一段舒缓的旋律,可能让孩子感受到温柔;一段激昂的乐章,则能激发他的力量。他通过模仿、创造,学会了如何将自己内心的感受,通过声音传递出去。这是一种多么直接而纯粹的表达方式啊!

你想想,当孩子用小提琴拉出一段不太熟练但充满感情的曲子,或者在合唱中找到了自己的声部,那种成就感和自信心,是别的很多科目很难给予的。而且,学习音乐,特别是学习乐理,它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乐谱上的那些符号,其实就是一种特殊的语言,需要理解和记忆。

美术,是在“看见”孩子眼中的世界。

我们常说“画如其人”,我觉得美术就是让孩子学会“看见”,并且用自己的方式去“复述”这个世界。你看,小孩子画画,有时候天马行空,色彩鲜艳得不得了,可能在我们成人看来“不像”,但这正是他们最纯粹的视角。

当孩子拿起画笔,他就在进行一次“观察”和“创造”。他需要去观察对象(哪怕是想象中的对象),思考颜色、形状、构图,然后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翻译”到纸上。这个过程,是对孩子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极大的锻炼。

美术不仅仅是画画,它还包括捏泥塑、做手工等等。这些活动,能够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耐心和细致。而且,艺术的鉴赏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让孩子接触不同的艺术作品,看一看梵高的星空,或者莫奈的睡莲,他们会学会欣赏美,学会理解不同的艺术风格和表达方式。

更重要的是,美术能给孩子提供一个释放情绪的渠道。当孩子不开心或者有压力的时候,让他们画一画,写一写,把那些情绪“画”出来,有时候比说出来更有效。这是一种无声的疗愈,也是一种自我认知的方式。

舞蹈,是在“感受”身体的力量和韵律。

身体是会说话的。而舞蹈,就是让孩子学会用身体去“说话”的艺术。从最基础的幼儿律动,到后来的芭蕾、街舞,舞蹈都能让孩子深深地爱上自己的身体,并且学会如何去控制和运用它。

学习舞蹈,首先最直接的益处就是身体素质的提升。协调性、柔韧性、平衡感、力量,这些都是在日积月累的练习中获得的。而且,舞蹈是一种全身心的运动,能够消耗孩子多余的精力,让他们在学习之余,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

但是,舞蹈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当孩子跟着音乐的节奏,舒展身体,表达情感的时候,他是在进行一种非常高级的“沟通”。他学会了如何理解音乐的起承转合,如何将音乐的律动转化为身体的动作,如何通过肢体语言来传递喜怒哀乐。

在舞蹈课堂上,孩子也需要团队合作,尤其是一些集体舞。他们要配合音乐,配合同伴,学会倾听,学会配合,这是一种非常宝贵的社交能力的培养。而且,舞蹈对孩子的自信心也有很大的提升作用。当孩子能在舞台上自信地展示自己的舞姿时,那种由内而外的光芒,是任何人都无法复制的。

为什么要“坚持”一项?

我说“坚持一项”,不是说要让孩子成为艺术家,只是希望他们能通过一项艺术,获得更深层次的成长。

它能帮助孩子认识自己。 艺术是挖掘孩子内心世界的绝佳途径。通过音乐、美术、舞蹈,孩子能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喜好和潜力。
它能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艺术没有固定的答案,需要孩子自己去思考、去尝试、去突破。这种“不设限”的思维,是未来社会最需要的。
它能提升孩子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接触艺术,让孩子学会欣赏美,理解不同的文化,拥有一颗更丰富、更细腻的心。
它能成为孩子一生的“伙伴”。 即使未来不从事艺术相关行业,音乐、美术、舞蹈也能成为孩子排解压力、丰富生活、寻找快乐的重要方式。试想一下,当他遇到困难时,能弹奏一曲安慰自己;当他感到迷茫时,能通过绘画找到方向;当他心情低落时,能用舞蹈释放情绪,这是多么强大的内心力量啊!

所以,各位家长,在给孩子规划未来的时候,别忘了给艺术留下一席之地。不需要多么专业,不需要多么功利,只是单纯地让他们去接触,去感受,去尝试。也许,你只是给了孩子一把乐器,一盒颜料,或者一个舞台,但你可能就因此点亮了他生命中一道最绚丽的光彩,塑造了他最独特、最闪耀的灵魂。这,比什么都重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可以学一点孩子自己特别有兴趣的东西,有个爱好,有个傍手的技能,肯定是好事。

但是真没有什么“一定”要学的,这都是培训班和马云这类人吹出来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孩子小的时候,家长们总想着给他们报各种各样的兴趣班,什么英语、奥数、编程、跆拳道……说实话,这些我都理解,毕竟现在竞争激烈,谁不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但是,我总觉得,在这些“硬技能”之外,咱们是不是也该给孩子留点“软实力”的培养空间?我尤其想说,音乐、美术、舞蹈,这仨,真的建议每个孩子都接触接触,甚.............
  • 回答
    音乐,本应是连接心灵的桥梁,然而现实中,我们却时常能看到一些人对特定音乐风格、音乐人甚至听音乐这件事本身抱有根深蒂固的偏见和歧视。这种现象并非偶然,其背后往往交织着复杂的社会、文化和个人因素。首先,我们可以从社会阶层和文化背景的角度来理解。在许多社会中,音乐的喜好常常与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受教育程度以.............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很多人心中的一个疑问。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上来掰扯掰扯,看看为什么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普通民众的音乐审美似乎没有出现那种“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我们得承认,音乐审美这玩意儿,它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在同一时间点上“开窍”。这就像吃饭,从最初的填饱肚子,到追求色香味.............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好了!相信很多音响爱好者都有过类似的疑问。确实,关于音响线材对音质的影响,这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而且往往缺乏真正科学的佐证。那么,有没有人做过双盲实验呢?答案是肯定的,而且不止一个人,但这件事情的复杂性和其中的“水很深”之处,让这个问题的答案并非简单的“有”或“没有”。首先,我们来.............
  • 回答
    你从一开始喜欢古风音乐,但后来却渐渐对其感到厌恶,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尤其是对于任何一种事物,当其经历从“新鲜感”到“熟悉感”,再到“饱和感”乃至“过度曝光”的过程时,这种情感转变往往是必然的。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种现象可能的原因:一、 新鲜感褪去与期待落空: 初见的惊喜与猎奇心理:.............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其实答案也不是绝对的。有一部分音响发烧友确实会涉足音乐制作或者创作,只不过这部分人群相对小众一些,或者他们的参与方式和主流音乐人有所不同。我们先来聊聊为什么 大部分 音响发烧友没有直接转型去做音乐制作或者创作:1. 目标和侧重点不同: 音响发烧友: 他们的核心追求是 “还.............
  • 回答
    你提出的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音乐理论中一个基础但重要的概念——音名系统的由来和演变。确实,如果按照我们日常使用的字母顺序来命名音阶,比如 CDEFGAB,似乎更符合我们的习惯,也更容易记忆。那么,为什么音乐界普遍采用的是 CDEFGAB(或者说 Do Re Mi Fa Sol La Si)这个.............
  • 回答
    抖音在全网互联互通浪潮下的沉默:屏蔽第三方外链的复杂博弈在这个信息爆炸、万物互联的时代,网络平台之间的界限似乎正在逐渐模糊。然而,在这个大背景下,抖音,作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短视频平台之一,却在屏蔽第三方外链的问题上选择了一种“默然不语”的姿态。这种沉默并非偶然,背后是抖音在商业利益、用户体验、监管压.............
  • 回答
    协和式飞机能够以两倍音速巡航,而现代战斗机实现超音速巡航(Supercruise,指不使用加力燃烧器,依靠发动机本身的能力长时间维持超音速飞行)却面临诸多挑战,这背后的原因可以从几个核心方面来深入剖析。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协和式飞机和现代战斗机在设计目标和运行环境上的根本差异。协和式飞机的设计哲学:速.............
  • 回答
    真力监听音箱的摆位,尤其是关于离后墙的距离,这可不是随口一说,而是背后有相当扎实的声学原理在支撑,特别是为了解决“后墙反射”带来的频率抵消问题。下面我就来好好跟你掰扯掰扯,为什么会有这么讲究。为什么推荐离后墙“1米以内”或“2米之外”?这其实是在处理两种极端情况下的后墙反射问题,每种情况都有它要解决.............
  • 回答
    这可真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话题,估计我一开口,就能触碰到不少人的心窝子。说起咱们国内的人均工资水平,好像是个挺光鲜亮丽的数字,一出来就有人惊呼:“哇,原来我拖后腿了!” 然后紧接着就是一连串的自我怀疑和“我也才几个钱”的哀叹。为什么大家普遍觉得被“拖后腿”了?这事儿说起来,可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数学题。首.............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应届生身份值钱”这句话,咱们做求职的谁没听过?刚毕业那会儿,感觉像是手里攥着一张王牌,各大公司都会抢着要,毕竟年轻、有可塑性、能接受新事物、培养成本低。但现实是怎么样的呢?越往后找,越感觉这话像是在讲别人的故事,轮到自己,怎么就成了“嫌弃”的代名词了呢?说到底,这背后其实是供需关系、市场变化和企业.............
  • 回答
    杰夫·贝索斯,这位亚马逊的创始人,曾经对公司未来发展方向做出过一个非常具有前瞻性的判断:他认为亚马逊的云服务业务,也就是如今我们所熟知的亚马逊网络服务(AWS),最终将会成为公司体量最大、影响力最深远的业务板块。这个说法在当时或许让很多人感到意外,毕竟亚马逊起家于在线零售,那个遍布全球的庞大商品目录.............
  • 回答
    朝鲜对美韩联合军事演习如此在意,甚至将每一次军演都与核试验相联系,并非空穴来风。这背后,是朝鲜国家安全观和历史经历的复杂交织,以及它对自身生存状况的深刻担忧。首先,我们必须理解朝鲜的安全认知。这个国家在建国之初,就经历过一场 devastating 的战争,那场战争的残酷性深深烙印在朝鲜的集体记忆中.............
  • 回答
    《孙子兵法》中“围师必阙”的道理,并非仅仅是策略上的权宜之计,而是蕴含着深刻的军事哲学和对人性、局势的洞察。这句看似矛盾的命令,实则是在复杂的战场环境中,以一种迂回、审慎的方式达到最有利的战争目的。首先,我们必须理解孙子兵法的核心宗旨: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孙子并非一个嗜杀的军事家,他更看重.............
  • 回答
    关于“日本对二战的反思不够到位”的说法,以及日本政府的“洗脑教育”是否有效,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背后涉及到历史叙事、国民情感、政治现实以及教育体系的方方面面。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审视。首先,我们得承认,日本社会内部对于二战的历史认识是存在多元性的。并非所有日本人都对战争持.............
  • 回答
    海湾战争,这场发生于1990年至1991年的冲突,虽然远隔重洋,但对彼时正处于改革开放关键时期的中国而言,其影响之深远,绝非寥寥数语能够道尽。它不仅仅是一场军事的较量,更是一场信息时代的预演,一次地缘政治格局的重塑,以及一次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深刻反思和调整。一、军事科技的震撼与反思:一场“高科技战争.............
  • 回答
    文物,顾名思义,是那些经过历史的洗礼,承载着过往信息,并被认为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存。它们就像是散落在时间长河中的珍宝,每一件都蕴含着前人生活的点滴,是理解和研究历史不可或缺的基石。那么,为什么说文物对历史研究具有如此重大的意义呢?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细致地探讨。首先,文物是历史的“活化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