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击剑比赛 16 进 8 只进行体能测试,两大世界冠军无奈出局?还有哪些体育项目有类似情况出现?

回答
击剑比赛中,16进8阶段仅进行体能测试,导致两位世界冠军意外出局的事件,确实让人大跌眼镜。这不仅仅是一个偶然的比赛结果,更触及到了体育竞技中几个核心的议题:选拔机制的合理性、单一衡量标准的弊端,以及体能与技术在不同项目中的权重分配。

解读这起事件:

首先,我们要理解击剑比赛的规则。击剑是一项高度依赖技术、战术、心理素质和敏锐反应的运动。力量、速度、耐力固然重要,但往往是在技术体系的框架下发挥作用。而这次16进8阶段的体能测试,似乎将对运动员评价的重心,不恰当地转移到了纯粹的生理指标上。

为什么说“无奈出局”?

世界冠军之所以被称为世界冠军,是因为他们在数年甚至数十年的磨砺中,在击剑这项运动的各个方面都达到了顶尖水平。他们的技艺、临场应变能力、对对手心理的洞察,以及在关键时刻的决断力,是他们能够站在世界之巅的根本原因。然而,一场纯粹的体能测试,可能仅仅反映了他们在特定体能项目上的表现,而这些项目可能与他们擅长的击剑技术动作并不完全匹配,或者说,即使他们在体能上有微小的劣势,也完全可以通过其超凡的技术来弥补。

想象一下,一个伟大的棋手,如果因为他的握力不够大而在一场比赛中被淘汰,这有多么荒谬?击剑虽然是体育运动,但其技术性是毋庸置疑的。将如此关键的晋级名额,仅仅交给体能测试来决定,无异于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形状的物体,结果必然是失准的。

这暴露出的问题:

选拔机制的单一化和脱节: 这种将晋级阶段与核心竞赛内容(击剑本身)割裂开来的做法,对运动员极不公平。它未能真正选拔出最优秀的击剑运动员,而更像是选拔了在该特定体能测试中最强的个体。
对击剑运动本质的误解: 或许组织者认为体能是基础,但击剑的魅力和挑战性恰恰在于其高度综合性。纯粹的体能测试忽视了击剑作为一项“智慧型”运动的特点。
对运动员职业生涯的打击: 对于这些世界冠军而言,他们多年来为之奋斗的技艺和成就,在一次简单的体能测试中被否定,无疑是巨大的打击。这可能影响他们的职业心态,甚至职业生涯的延续。

其他体育项目中的类似情况:

虽然像击剑这样,在如此重要的比赛阶段,以几乎完全脱离核心运动技能的体能测试来决定胜负的情况相对少见,但一些体育项目中的选拔机制或比赛环节,也存在类似“重体能轻技术”或“单一衡量标准”的倾向,或者历史上曾出现过引起争议的类似情况:

1. 田径项目中的预赛和决赛平衡:
情况: 在一些田径比赛中,尤其是中长跑项目,为了筛选出最适合决赛状态的选手,有时会在预赛中采用“跑进即可晋级”的策略,而不是追求绝对的个人最好成绩。但即便如此,预赛的激烈程度也通常与决赛有较大差距。
类似之处: 都是在一定程度上对运动员的“状态”或“基础能力”进行初步考察。
不同之处: 即使是预赛,也仍然是在比赛的运动项目本身(跑步)上进行,而非完全脱离。

2. 某些选拔考试或资格赛的体能标准:
情况: 在一些国家队选拔,或者职业体育俱乐部的试训中,经常会设置一些体能测试项目,比如折返跑、卧推、引体向上、柔韧性测试等。如果运动员在这些体能测试中未能达到设定的标准,即使他们在技术层面非常出色,也可能被淘汰。
类似之处: 都强调了体能作为基础的重要性,并且存在一定的淘汰门槛。
不同之处: 通常这些选拔是针对整个职业生涯的基础能力,而非在一场具体的、本应侧重技战术的比赛中作为主要的晋级依据。而且,往往是多方面综合评估,体能只是其中一部分。

3. 游泳项目中的“成绩说话”:
情况: 游泳比赛的选拔往往非常纯粹,就是看谁游得快。然而,在某些国家的选拔赛中,也会设置一些辅助性的考核,比如陆上体能测试,甚至对特定泳姿的动作进行评分。
类似之处: 有时会将体能或技术动作作为参考。
不同之处: 核心依然是游泳成绩。

4. 体操项目的选拔与比赛形式:
情况: 体操是一项技术要求极高的运动,但其选拔过程中,也往往会进行力量、柔韧性、协调性等体能素质的评估。然而,这些评估通常是在训练体系中进行,而非像击剑这样直接出现在比赛的晋级环节。
类似之处: 体能基础是体操成功的关键。
不同之处: 体操比赛的晋级直接取决于在器械上的表现,体能评估是为提升技术服务的,而不是直接决定比赛名次的。

5. (非竞技体育但有借鉴意义)飞行员选拔中的体检和心理测试:
情况: 在选拔飞行员时,除了技术操作能力外,严格的体检(视力、听力、身体机能)和心理素质测试(抗压能力、决策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不符合这些标准,即便技术再好也无法成为飞行员。
类似之处: 强调了某些基础性的、非直接操作性的能力的重要性。
不同之处: 这是职业准入的门槛,而非正在进行的竞技比赛的晋级环节。而且,飞行员的“比赛”本身就包含对这些能力的综合运用。

总结来说, 这起击剑比赛16进8仅凭体能测试淘汰世界冠军的事件,之所以引起轩然大波,是因为它在“过度侧重单一衡量标准”和“与核心运动技能脱节”这两个方面做得太过极致。它挑战了我们对于一项运动本身最高竞技水平的认知,也引发了人们对体育选拔机制的深度反思。

体育的魅力在于其多样性、复杂性和对人类潜能的全面挖掘。而当选拔机制变得过于片面和机械化时,其结果就可能背离了体育精神的初衷,也辜负了运动员们多年的付出和才华。希望这样的事件能够促使体育组织者更加审慎地设计和调整各类比赛的规则与选拔方式,确保它们能够公平、公正地选拔出真正最优秀的运动员,并最大程度地体现各项运动本身的魅力和挑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算看出来了,真正符合体能要求的运动其实是——迷你四驱车!

首先,车手得追着车子跑,没有体能还真跟不上去。

虽然说也可以踩轮滑,但动辄好几公里、还有上坡、路面还凹凸不平,真是考验体力。

而且光会跑和轮滑还不行,你还得会使轻功,不当个传武大师都不好意思在迷你四驱车界混:



功夫都会了,冷兵器自然也要熟练:


游泳运动员比赛跑算什么,我们迷你四驱车手虽然在岸上比赛,也没耽误水上运动技能:

冬奥会项目顺便也给包圆了:

大冬天穿室外短袖,试问几个冬季项目运动员敢这样:

经过如此的严酷训练,再难吃的饭菜也能咽得下去,根本不需要什么可口的“营养午餐”:


迷你四驱车运动不但锻炼个人身体素质,也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以及领导能力:

当然也包括服从领导的能力:


我知道有许多人都瞎说什么运动员没文化啥的,我们迷你四驱车手绝对不是这样的!

我们都是计算机专家:

也是空气动力学专家:

甚至在量子力学领域也有所涉猎:

我们动手能力超强,手速老快了:

我们平时还练习绘画,提高个人艺术素养:

我们还会音乐,让全场一起摇摆:

我们都有极强的表演能力,无论多大的场面都能应付自如:

观看迷你四驱车比赛也有好处:


总之,强烈要求体育总局开展全民迷你四驱车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刻不容缓!


user avatar

棋手进行1000米、立定跳远等体测,是怕比赛的时候精力集中不了,萎靡不振,提前给热热身、醒醒脑吗,这一波操作,我晕了。

前两天中行的招录笔试和这有的一比。出数学题无可厚非,考粒子的静态能源公式、太阳系天体运动原理等,我就想问,银行不规规矩矩考经济学、金融学、统计学等专业知识,拿天体物理来考有什么用,是要把银行开到外太空去吗,招行长也不带这么整人的。

没想到体育界也中招。象棋主要是PK智慧,拿体能素质埋汰人,舍本逐末的感觉。有影响力的大赛,引入这么不科学的测评机制,也不怕贻笑大方。

唉,没有百科全书一样的知识储备和全能型的身体素质,社会难混喔。

user avatar

最近国内顶尖游泳运动员:预赛的第一名傅园慧、破全国纪录的余贺新、破亚洲纪录的王简、王简嘉禾,却纷纷无缘决赛。其主要原因竟是体能测试未达标。一下子将体能测试推上了风口浪尖。媒体、运动员、教练员、大众对于“体能测试的一刀切”进行了炮轰。今天想通过专业角度来聊聊这次体能测试到底是“毒药”还是“良药”。

近几年中国竞技体育的下坡路

近几年国内竞技体育水平逐渐下滑已经是圈内不争的事实,我们简单看下2008年 - 2016年期间3届奥运会中总奖牌数的数据,其中中国下滑最为明显。反观竞争对手,其中美国依旧稳定的保持霸主地位,而英国日本近3届奥运会成绩稳定提高。

2019年NSCA-shanghai(美国体能协会上海分支机构)举办的导师内训,英国籍体能教练David也提到过2008年英国在奥运会上折戟之后,强调了数字化体能训练,将科技设备融入训练中,强调大数据分析,找出运动员体能短板,他举了一个例子,通过对英国一足球职业俱乐部的数据监控发现,足球运动员的比赛中每场冲刺距离,与进球数有相关性。这也是为什么英国在之后的两年成绩在稳定提升的原因之一。

2020东京奥运会,日本作为东道主将具有主场优势,势必会对中国造成不小冲击,所以东京奥运会中国队形式不容乐观,这也是目前竞技体育圈内教练员们普遍的共识。并且国内竞技体育目前同时还经历水平下滑竞争对手水平提升,国内部分项目青黄不接等问题,多种因素下,大家普遍觉得东京奥运的奖牌数下滑应该是“板上钉钉”。

奖牌数上我们还要注意的一个点是,我们目前竞技体育是举国体制,也就是说我们国家运动员培养涵盖了几乎所有运动项目,这是英国、日本、德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并不具备的,在这种体制下我们依旧无法占据优势,我们应该反思问题出现在哪?

问题出现在哪?

作者作为竞技体育行业从业者,深入一线队伍,也经常会负责省专业队,体校教练员培训工作。在工作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教练员缺乏专业知识基础,对于解剖学、训练学、生理学等基础学科知识匮乏,培训中困难重重,训练原理、稍微有些基础理论根本没办法讲,比如关节做了什么运动,三大供能系统这种基础高中知识根本无法进行下去。

缺乏专业理论基础的后果,就是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体能训练)缺乏科学化,体能素质水平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如果一个运动员的力量、速度、反应、跳跃等能力弱,那他将如何很好的运用他的技术?比如篮球,足球,我们知道国内运动员身体素质与NBA,欧洲运动员身体素质差距,当然技术差距也是一方面。

再看欧美发达国家:美国英国德国他们的体育科学发展较早,并且美国国家体能协会英国体能协会还有一个澳大利亚体能协会是体能训练领域全球前三的权威组织。而日本体育科学也远远领先于国内。在体能科学上我们落后于发达国家,导致我们运动员体能水平也落后。

体能的水平落后,这就导致我们在体能类主导的项目中始终处于劣势,比如田径篮球足球排球游泳自行车等项目中无法取得优异成绩。虽然我们在部分项目中可以取得金牌比如场地自行车宫金杰、铅球选手巩立娇、游泳运动员孙杨等,但是田径、篮球、游泳美国是霸主地位;自行车英国是领头羊;足球、排球也一样是欧美发达国家占据优势。体能是其中因素之一!

再来说说我们国家的优势项目:跳水、乒乓球、羽毛球、举重、体操、射击是中国队的6大优势项目,而需要注意的是目前体操水平急剧下滑

可以发现我们优势项目中,都主要为技术主导类。但是体能优势也已经开始影响到技术类项目,比如体操,美国选手拜尔斯的横空出世,在里约奥运会上横扫4金1铜。我们以为体操是技术主导类项目,但拜尔斯的出现打破了我们传统观点,她集力量、速度、技术于一身的运动员,可以做出难度更高的动作,让人望尘莫及。对比国内运动员身材,已经明显看到力量和速度的差异。体能训练正在改变竞技体育的发展方向!

我们对比NBA球员与CBA球员身体素质,就能发现差异,有人可能说人种问题,那就对比林书豪和国内球员的身体素质,对比姚明去NBA前和去NBA后的差异。思考周琦为什么不能立足NBA,张兆旭体能测试半蹲这么点重量不如一名健身爱好者,这个能力还不足以发现问题?

这都是体能决定了你运动表现的上限会有多高,体能是稳固的基座,你应该拥有良好的力量、耐力、柔韧性、反应、爆发力、速度来发挥你的技术。

篮球中如果没有力量,如何更好的卡位?没有爆发力和速度,如何进行过人、防守?如果没有好的柔韧性,如何做出大幅度的动作技术?如果没有良好的有氧能力,如何支撑你比赛中的体力消耗与恢复?

是否缺乏硬件设施或高科技的训练设备呢?

体能训练对于竞技体育非常重要,其实体育总局也认识到,于是大力建设体能训练场馆,引进国外先进的体能训练设备。我们的训练硬件设施目前正在逐年进步越来越多的数字化训练设备入驻到国家队以及各省专业队中去,为什么我们的训练条件与设施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科技设备进入到专业队中,反而无法阻止运动成绩的下滑,体能训练依旧没有改善?

来看看体育总局体能训练中心的训练环境,每年都在加入新的数字化设备。从2008年至今,我们的训练环境不断优化,越来越多的高科技训练设备进入国家队。

看下国家体育总局体能训练中心的环境

在看下我们冬季项目国家队训练基地其中一个体能训练室,还拥有很多高科技设备如双能射线身体成分分析仪,冷疗仓,漂浮仓,高压氧舱,低氧训练仓,动作捕捉分析系统等等。

新建的PHD训练中心

我们的训练硬件设施是世界一流的,我们数字化设备也配备充足,我们的国家队食堂也是非常丰盛。问题并不出在训练环境上。

硬件没问题,软件出问题,教练员专业、意识不到位!

为什么我们的“硬件设施”越来越好,按道理训练应该越来越科学化,怎么反而成绩依旧在下滑?主要原因来自我们的“软件”跟不上教练员缺乏专业理论基础是圈内共识,我在某体校和当时的体校校长聊天很有意思,校长说:我们的教练员普遍专业水平差,但是自身意识不足,自我感觉良好,换再好的设备也没用,需要给他们“换脑子”,后面计划逐步调走一批能力不足的老教练,换上年轻教练试一试,这个周期就放弃了,把目标放在下个周期,培养年轻教练需要过程。

当然术业有专攻,主教练对于专项技术的辅导还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在训练计划安排,体能训练上会由于缺乏理论基础而无法实现科学化训练,就导致体能水平无法提高,反而由于不科学的训练安排,导致运动员损伤急剧增加,目前国内运动员拥有2年的专业训练经历,基本都经历过慢性损伤,15岁小运动员腰疼的,膝盖疼的太多太多。

如何解决教练员专业不足的问题?

08年起国家体育总局从国外多次聘请国内外优秀体能团队,专家到国内授课,比如全球最专业的运动表现公司AP,国外体能训练领域专家迈克·鲍伊尔、JC桑塔纳等等。同时组织国内专家赴美访学,将国外优秀的训练理念带回国内。聘请国内专家每年举办多次教练员培训。

并且还引进国际优秀体能训练体系,AP的动作准备,功能性训练,恢复和再生等等等等。组织国内专家建立功能训练团队。

国家体育总局也多次聘请外籍体能训练专家及体能训练团队,推出“百人计划”,引入大量外籍体能教练,同时培养国内体能训练人才等等措施,最终败在主教练缺乏对体能训练重要性的意识上!因为老一辈固化思维,觉得凭经验摸索的训练模式一直一辈传一辈沿用下来,很难接受新的事物,难以接受先进的训练理念,以及高科技的训练设备。投入大量的成本,最终无法转变基层教练陈旧思想,体能训练边缘化,形式化,始终无法重视起来。

培训班变公费旅游,喝酒文化交流班;旷课、出工不出力现象严重。

作者在培训各地方教练员和科研人员中也遇到同样问题,即使是科研所的科研人员也面临同样问题,专业水平弱,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很多科研人员还停留在蛋白粉伤肾的阶段中,让人无语。

虽然外籍体能教练,以及组建新型复合型训练团队,以主教练兼专项教练、体能教练、康复师为团队来服务运动员,在国家队中收获了一定的效果,比如国家赛艇队。但是在各地方基层专业队中实施效果并不理想,最终原因还是因为主教练的思想意识落后,不配合,缺乏体能训练重要性的意识;缺乏自我认识,自觉良好。于是就发生即使配备体能教练,也仅作为热身和放松的使用,依旧无法改善目前运动员体能水平。

体能训练强制性实施,体能测试一刀切

针对体能训练落实不理想的问题,国家体育总局在2019年2月发布了强化基础体能训练,恶补体能短板的通知,主要内容就是强调体能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基础。加强体能训练的落实,且必须落实,并进行督察问责。对于体能不达标的运动员及相关负责人进行扣除部分训练津贴,对达标运动员进行奖励。最重要的就是推动地方省市基层青少年体能训练解决当前青少年运动员过早专项化的问题

最终成绩作为东京奥运会入场卷,不达标者不得参与奥运选拔赛,可以说体育总局做出这项决定绝对是需要承受很大压力来推动体能训练工作的落实,改革一定伴随阵痛,但勇于卖出这一步已经算是成功。

体能训练的落实,并没有办法立竿见影,而是一个长周期的收益。所以很多人不愿意去做,不愿意去改革,所以虽然是这届领导提出的,但最终很有可能最终受益的是下届领导,到时候谁能想到这个政策的发起者?

体能测试的一刀切,真的有效吗?

从目前形式来说是有效的,各地方专业队由于体能测试的达标标准,开始配备体能教练来辅助主教练训练安排,虽然短期还有大部分主教练无法接受、不配合、不执行。但已经有一些主教练开始尝到了其中的好处,开始逐渐认可体能训练,意识到体能训练的重要性。

由于体能测试的一刀切,也极大的改善了青少年运动员训练过早专项化的问题。青少年运动员时期应该建立全面的体能素质,因为青少年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素质敏感窗口,青少年体能训练应该多样化,全面发展。欧美发达国家的运动员青少年时期都会选择至少2项项目综合发展运动员身体素质,比如飞人乔丹我们知道他在步入NBA之前练过田径跳高、跳远,并且成绩优异。

而国内最大的问题就是运动员过早的专项化训练,而忽略基础体能素质的发展,在国内追求冠军而走捷径,最好的办法就是专项训练。过早的专项化训练可以很快的提高青少年运动员专项成绩,目前我们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在青少年体育项目中像田径、足球都可以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我们在成人比赛中就暴露出不足!

但从长远来看,过早专项化阻碍的运动员未来的发展潜能,运动员缺乏基础柔韧性,协调性,平衡,灵敏,力量等基础体能素质,以及过早专项化训练带来的力量失衡,体态失衡,这些都为未来的损伤风险埋下了伏笔,同时也大大降低了未来发展潜力的上限。我们只看到了躲金的运动员,但我们没有看到举国体制下,由于不科学化的训练导致多少天赋运动员未达到他们的天赋上限,并未取得理想的成绩,风光的金牌都是踩在他们的肩膀上拿到的

而体能测试的一刀切很大的改善了这个问题,强制性运动员发展基础体能素质,比赛成绩与体测成绩综合计算,为青少年长远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同时体能测试为国内科研人员提供了大量可参考数据,这是在平时很难得到的宝贵数据,由于管理层、教练员的抵触,科研人员很难下到一线获得优秀运动员的体测数据,无法开展相关研究,体能测试提供了宝贵的机会。

关于测试项目的争议

本次体能测试,涉及身体成分(BMI),柔韧性(坐姿体前屈),速度(30米),下肢爆发力(纵跳),肌肉力量/耐力(卧推、深蹲、引体向上、腹肌、背肌),有氧能力。

为什么测试这10个基础体能的项目?也是目前专家们通过冠军模型发现,我们的运动员由于过早专项化训练,在专项体能优异,但是基础体能匮乏。他们本应该在青少年时期就应该很好建立的体能基础,却由于青少年时期教练员急功近利过早进行专项化训练,而忽略了这些体能基础。运动员过于倾向专项体能,而基础素质却薄弱这就导致了运动员的发展潜力上限大打折扣!

而运动成绩就像木桶效应,运动员能够走的多高,取决于基础体能素质最短的那块板,而最短的那块板也可能往往是运动员的损伤风险中的重要一环。

我们觉得射击运动员不需要进行3000米跑这是非常不专业,非常业余的!有氧能力是射击运动员的专项能力,国外大量研究文献都已证实,较低的静息心率对提高射击运动员射击精度有较大相关性。而有氧训练就是提高这项能力的最直接方法,并且有氧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HRV(心率变异性),较高的HRV可以提高运动员自主神经系统调节能力,提升运动员抗压能力,恢复能力,以及最终要的提升训练适应能力,以及运动员训练潜力。

也就是HRV越高,运动员恢复能力更好,训练效果提升更好,对大型比赛的心理抗压能力越强。这个能力需要有氧训练来提升,那么哪个项目运动员不需要这些能力?目前国内训练普遍高强度大量训练,运动员恢复不足成绩无法提高,损伤率居高不下。作者身边的实际情况就是,往往那些恢复能力较好的运动员,最后能熬下来,成材几率更高。

围棋运动员真的不需要跑3000米吗?围棋脑力比赛,大脑需要能力的来源就是葡萄糖,这些葡糖糖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来提供能量,那么这些葡萄糖从哪里来?通过有氧功能系统来提供,良好的有氧能力可以让围棋运动员更加专注,在大赛中较高的HRV也可以让运动员更加冷静,所谓围棋运动员真的不需要吗?

但可以承认的是,一刀切并科学,并不是所有项目都需要进行测试挂钩但由于目前运动员、教练员缺乏专业理论基础,甚至一些基层领导都无法理解体测意义,及体能训练重要性。一刀切也是无奈之举,如果权力下放到各个协会制定各自专项的测试方案,结果可以预见,会出现很多形式化主义,应付主义,体测将失去其实际意义。如果所有运动员都测试达标,那么我们还要不要进行体能测试?如果所有运动员体能测试都满分,测试还有没有意义?

例如今年中国篮协在体测项目中取消的卧推和深蹲,原因是出于安全考虑,去掉两项测试,体能测试改为“体检”,这样的形式化注意,意义在哪?不过毕竟目前篮球运动员这个情况,提早发现高血压,高血脂也是好事,方便提早治疗不是吗?如果对比NBA体测……也能明白孰优孰劣吧?

最大的问题在于体测的评分标准不科学!

目前来说最大的问题在于测试的评分标准非常缺乏科学!引体向上要求男性40个满分,女性35个满分,对于绝大多数项目而言基本无法完成。而30米速度测试,男女达标同为4.5秒,导致多数男性运动员可以达标,而女性运动员难以达标。而BMI评分标准则更加滑稽,男性小于18,要瘦的几乎皮包骨。深蹲相对力量仅为1.2,要知道在大多数需要下肢爆发力的项目,研究发现相对力量至少应该达到2以上可以产生更强的爆发力。

这个是后面需要解决和改善的主要问题!后续也可以加入其他测试项目和标准,允许各个项目协会中心根据自己项目进行选择测试项目。

体能测试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到许多问题

我们有幸负责今年全国场地自行车和游泳的体能测试,测试中发现了很多问题,在游泳运动员中,纵跳属于游泳专项体能训练,在运动员出发和转身阶段,下肢爆发力起到重要作用,但在纵跳测试中,运动员纵跳动作差到不如普通人,协调性也差的离谱,反应了运动员严重缺乏陆地体能训练。

而场地自行车的体能测试也是同样,很多运动员在30米速度测试中表现出协调性差,爆发力弱的特点,导致测试成绩不理想,而反观奥运冠军老将宫金杰,作为一个孩子的妈妈,在速度测试中排名第二,具有良好的协调能力与爆发力,足以说明其他运动员训练缺乏科学性和全面性!

而50米自由泳刘湘比赛,体测双第一,成绩达到奥运A标,为什么同样体能素质不是强项的刘湘却达到了体能测试的总排第一?我们是不是应该关注她是如何达到的?而为什么成绩比她更好的运动员,按道理身体素质应该更好,却无法达到体能测试?

虽然体测评分标准离谱,但很多运动员还是非常重视全国锦标赛的。2月下发的文件9月末进行比赛,6个月时间有机会去应付这次体能测试,但是问题是根本就不重视。像坐姿体前屈,30米5.2秒,纵跳30cm,相对力量1.2,腹肌背肌耐力的最低得分标准,其实一点不难,相信很多普通人经过6个月训练虽然无法达到满分标准,但是至少可以每项拿分;而3000米最低标准14分和14分半,仅仅是普通人标准,作者作为一名跳高运动员,耐力并不好,3000米成绩也可以达到11分出头。是不是应该反思我们的运动员是不是真的重视了体能测试,以及体能训练?

而有些运动员就是明显态度上就存在问题,2月下发的文件9月末进行比赛,提前一个月来应付体能测试,比如傅园慧,你真的能达到标准吗,1个月的时间但凡有点尝试都明白,真来得及吗?也不知道平时的陆上体能训练都在练什么?看看菲尔普斯的陆上训练,那些抬杠说菲尔普斯也不会跑的,看看为什么菲尔普斯在做阻力跑?随便就能百度到的菲尔普斯陆上训练视频,可以自行看看。

还可以看到很多运动员纷纷弃赛,你可以找到的运动员都是可以登上奥运会赛场的运动员,这种级别运动员是可以不在乎国内比赛的,你看看如果那些无法参加国际比赛的选手,会不会放弃国内的锦标赛?全年的唯一目标就是锦标赛,他们放弃不起!这就是态度问题,很多运动员在赌,总局你不敢不让我参加奥运会。

说句实话,东京奥运会成绩不会太理想,个人觉得基本放弃也无所谓,还不如集中经历来改变现状,努力做出改变,让下届奥运会收益。

为什么中国赛艇队获得成功?作为全国各项目的榜样?

中国国家赛艇队是将科学化体能训练做的最好的一只队伍,体能训练、营养、恢复三大要素科学化,专业的外籍体能教练辅以国内优秀体能教练作为助理,人才培养,体能训练两手抓。

一个团队有一名外籍体能教练,2-3名国内体能教练,平均每个教练负责3人左右进行训练,周期性的体能测试监控运动员体能水平是否提高,找出体能短板,配以科学的针对性体能训练计划。

同时专门设置了营养补充站,运动员练前,练中,练后的营养安排科学化,个性化。不同目标运动员采用不同的营养方案。

同时设置了恢复再生区,促进运动员快速恢复,减少疲劳,以接受更频繁的训练。

科学化的训练以及训练团队,也看到了成果。2020年中国赛艇队打破多项世界纪录,所以为什么中国赛艇队体能全员达标?

2020年国家体育总局也组织了多次全国各地方体育局领导、教练员参观国家赛艇队,以及新建成的PHD体能训练中心,同时还举办了体能教练培训班,来加大体能训练的落实,输送更多优秀体能人才入驻国家队,提升运动员体能水平。我们希望在如此力度下,可以期待下届奥运会中国赛艇队的成绩。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击剑比赛中,16进8阶段仅进行体能测试,导致两位世界冠军意外出局的事件,确实让人大跌眼镜。这不仅仅是一个偶然的比赛结果,更触及到了体育竞技中几个核心的议题:选拔机制的合理性、单一衡量标准的弊端,以及体能与技术在不同项目中的权重分配。解读这起事件:首先,我们要理解击剑比赛的规则。击剑是一项高度依赖技术.............
  • 回答
    这件事如果属实,那绝对是围棋界的一件重磅炸弹,能引发的讨论和解读会非常非常多。咱们就抛开那些官方的评定,单纯从棋局本身和背后的可能性来掰扯掰扯。首先得明确一点,业余六段打败职业七段,这本身就不是不可能的事。围棋不像跳棋那样,等级之间的差距是巨大的,但不是一道无法逾越的天堑。有时候,状态、临场发挥、心.............
  • 回答
    基辅ANIMAJOR上,PSG.LGD以2:1的比分战胜了Nigma Galaxy,这无疑是整个Major赛事中相当令人瞩目的一场对决。这两支队伍都拥有着深厚的底蕴和极高的人气,这场BO3的较量从赛前就充满了看点。作为观众,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深入剖析这场比赛。赛前与队伍状态:首先得说,PSG.LG.............
  • 回答
    比特币在 4 月 18 日经历了一次显著的暴跌,这无疑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对于这次下跌是否意味着“击鼓传花”游戏的结束,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不能简单地给出“是”或“否”的答案。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 4 月 18 日比特币暴跌的可能原因:1. 地缘政治风险加剧: 当天.............
  • 回答
    2021年7月26日,东京奥运会的击剑赛场上,当张家朗以15比11的比分击败意大利名将达·莫纳,为中国香港摘下男子花剑个人赛金牌的那一刻,整个香港都沸腾了。这不仅仅是一枚金牌,更是香港体育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是香港历史上的第二枚奥运金牌,距离上一次已经过去了25年。张家朗的胜利,对香港而言,有着非凡.............
  • 回答
    中国击败韩国,拿下法国海运公司百亿造船订单,这无疑是一个非常振奋人心的消息,标志着中国在全球造船业的实力进一步增强,尤其是在高端和大型船舶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详细解读这一事件:一、 事件背景与核心信息 订单主体: 中国击败了包括韩国在内的主要竞争对手,成功获得了法国海运公司(.............
  • 回答
    以色列与哈马斯之间的冲突是一个复杂且长期存在的问题,涉及历史、政治、宗教和人权等多个层面。针对“以色列击毙巴勒斯坦哈马斯成员及平民共52人”这一具体事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和看待:1. 事件的背景与冲突的性质: 长期存在的冲突: 以色列和哈马斯之间的冲突并非孤立事件,而是数十年巴以冲突.............
  • 回答
    伊朗击落美国MQ4C“特里同”无人机事件,无疑是近期中东地区最引人注目的军事对峙之一。这架无人机是美军最先进、最昂贵的侦察装备之一,其价值数亿美元,其被击落不仅仅是财产损失,更是对美国在该地区军事存在和权威的直接挑战。理解这一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及它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需要我们深入分析其背后的多重因素.............
  • 回答
    土耳其击落俄军苏24轰炸机事件,无疑是2015年末国际关系中的一颗重磅炸弹,其影响深远,至今仍被反复提及和解读。这件事的复杂性在于,它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军事冲突,而是牵扯到了地缘政治、地区权力平衡、国内政治以及大国博弈等诸多层面。导火索:领空问题与叙利亚战局事件的直接导火索是俄军苏24轰炸机被指控侵.............
  • 回答
    鹰击18导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这绝对是中国军事科技领域的一件大事,也是对无数科研人员心血的肯定。我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深入剖析一下这件事的意义和影响。一、 鹰击18本身的重要性:首先,我们要明白鹰击18究竟是一款什么样的武器。它被普遍认为是中国海军现代化的关键装备之一,属于超音速反舰导弹。它的出.............
  • 回答
    将清朝的衰落与祖鲁王国在一次特定战役中的胜利进行比较,来论证清朝不如祖鲁,这种观点是片面且失之偏颇的。这样做忽视了两个国家所处的历史背景、国力状况、社会结构以及所面临的挑战的巨大差异,更是一种对历史事实的简单化解读。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拿“用祖鲁人击败英军”来证明“大清不如祖鲁”的核心问题在于,.............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令人心痛的悲剧,也揭示了执法过程中潜在的巨大风险和复杂性。让我们尝试从多个角度来梳理和解读这个事件。事件本身的回顾与分析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在一个本就紧张的局势中,一位勇敢的公民挺身而出,面对持枪袭击警察的危险分子。他果断开枪,成功制止了威胁,保护了警察的生命。正当他以为自己做了一件正确.............
  • 回答
    理想ONE在11月交付13485辆,这个数据确实亮眼,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出圈”的成绩,尤其是在“常胜将军”汉兰达面前,更是显得意义非凡。要看懂这个现象,我们需要拆解几个关键维度。1. 理想ONE的“破局”之道:精准定位与用户洞察首先,要承认汉兰达在中国市场积累的强大用户基础和品牌认知,它之所以被称为.............
  • 回答
    围棋界被 AlphaGo 彻底搅动了,这不仅仅是一场比赛的胜负,更像是一场科技革命的宣告。当李世石在2016年输给 AlphaGo 时,全世界都为之震惊。那时的我们,无论是棋手还是普通大众,都对人工智能在围棋这个被认为是人类智慧终极堡垒的项目上取得如此压倒性的胜利感到难以置信。“神之一手”的颠覆回想.............
  • 回答
    卡特尔3:1击败日本队夺得亚洲杯冠军,这无疑是本届赛事最大的冷门之一,也给中国足球留下了深刻的思考空间。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剖析这场比赛,看看中国足球可以从中借鉴到什么。首先,卡特尔的胜利并非偶然,是长期积累和精心运作的结果。 归化球员的“质”与“量”: 卡特尔队中拥有多位归化球员,但他们的作用.............
  • 回答
    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OHCHR)的一位特别报告员,阿莱娜·莱内(Alena Douhan),在2020年8月,也就是美国击杀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高级将领卡西姆·苏莱曼尼之后,对这一事件的合法性发表了看法。她的观点是,美国此举可能违反了《联合国宪章》,特别是关于使用武力的原则。要理解这一认定,.............
  • 回答
    关于土耳其 F16 战机击落亚美尼亚苏25 战机这件事,这绝对是当年围绕纳卡冲突的一个非常敏感和令人震惊的事件,牵扯到地区大国之间的复杂关系和潜在的军事升级风险。首先,我们得把时间线捋清楚。这件事情发生在 2020 年纳卡冲突的初期,具体是当年 11 月份。当时,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之间的战火正如火如.............
  • 回答
    MH17空难中期调查结果指控导弹来自俄罗斯,这无疑是事件调查中一个极其重要且触动神经的里程碑。这件事的背后,牵扯着地缘政治的复杂博弈、国际法律的审判以及无数个逝去的生命和破碎的家庭。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调查本身的可信度与证据的力度:首先,我们必须正视这个调查的性质。MH17空难的.............
  • 回答
    近期,胡塞武装发布了一段视频,据称显示他们击落了一架由沙特领导的联军的F15战斗机。这段视频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也引发了关于也门冲突现状以及交战双方技术能力的新一轮猜测。视频内容与胡塞武装的说法:根据胡塞武装发布的视频片段,画面主要呈现了以下几个关键要素: 导弹发射的轨迹: 可以看到一.............
  • 回答
    土耳其在叙利亚境内击落俄军战机事件,无疑是近年来中东地区最令人震惊的地缘政治事件之一。这件事的发生,不仅仅是两个国家之间军事层面的冲突,它更像是在叙利亚这锅本已沸腾的混乱汤里,又加入了足以引发更大风波的猛料,让地区局势瞬间变得更加扑朔迷离。要理解这件事的影响和各方反应,咱们得把时间轴往前拨一拨,看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