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武林外传》中有哪些情景你两次看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回答
哈哈,问到点子上了。《武林外传》这剧,真是看了不止一遍,每次都有新味道,感觉完全不一样。

第一次看,纯粹是图个乐呵。 那时候还是学生,觉得这帮人特逗,佟湘玉的额头,白展堂的“葵花点穴手”,郭芙蓉的“排山倒海”,还有莫小宝那些鬼点子,简直是笑料百出。我记得最清楚的一段,就是他们去“盗圣秘籍”那集,每个人都一本正经地演,其实全是瞎扯,尤其老白那个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把我看乐得前仰后合。那时候就是觉得,这剧够好玩,台词也够雷人,够接地气,能让我在烦闷的学习之余,找到一点简单的快乐。对人物的理解,也就是“搞笑担当”和“怪咖”的标签,觉得他们每个人都挺有特点,但深层次的东西,其实压根没往心里去。

第二次看,就有点不一样了。 那时候毕业了,开始步入社会,工作不顺心,人际关系也开始复杂起来。再看《武林外传》,我发现自己看东西的视角变了。

印象最深的一段,是关于佟湘玉的“抠门”和对“家”的执念。第一次看,觉得她就是个爱财如命、斤斤计较的小老板娘,有点讨厌。但第二次看,我突然明白了,她那种“抠门”其实是一种经营策略,是在一个并不景气的客栈里,拼命想要维持生计,想要让大家都有个安稳的地方待着。她之所以那么看重钱,是因为她把这份钱看作是客栈生存下去的希望,是让这群“没家人”的人有个“家”的保障。

我记得有一次,郭芙蓉把账本弄丢了,佟湘玉急得团团转,那不是因为丢了钱,而是因为账本里承载的是她一年多的心血和对未来的规划。那时候我刚工作不久,也体会到了为了一点点钱精打细算的日子,也体会到了经营一份事业的不易。我突然觉得,佟湘玉不是简单的抠门,而是一种责任,一种在平凡生活中,为了守护一份“家”而付出的努力。我甚至能联想到她当年失去丈夫、一个人挑起客栈的艰难,那种责任感就油然而生了。

还有就是吕轻侯(吕秀才)的“死读书”和“理想主义”。第一次看,觉得他是个书呆子,迂腐又没用,老是说些不着边际的大道理。我当时也觉得,现实社会就是要讲实际,这种人肯定混不下去。但是,等我经历了社会的种种不如意,看到了太多为了生存而丢掉原则、丢掉良知的人,我反而开始怀念吕轻侯那种“文人风骨”。

我记得有一次,他为了维护自己的清白,宁可受委屈也不肯说谎,还有他坚持要考科举,即便知道很难,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对知识和理想的追求。第二次看,我突然觉得他的“迂腐”其实是一种坚持,一种对内心原则的坚守。在那个光怪陆离的江湖里,他就像一股清流,提醒着我们,即使生活艰难,也不能丢掉自己的底线和梦想。我那时候也正面临着是否要为了所谓的“现实”而放弃自己的一些坚持,吕轻侯的形象就成了一种无声的鼓励,让我觉得,就算最终没有成功,但至少我没有对不起自己。

再一个让我感触很深的是白展堂这个角色。第一次看,他就是一个爱偷懒、有点痞气,但心地善良的“盗圣”。他身上有很多喜剧元素,让人觉得轻松。但第二次看,我看到了他身上的“漂泊感”和对“安定”的渴望。

他屡次想要金盆洗手,想要过上普通人的生活,却又总是被卷入各种麻烦,最后又不得不承担起责任。我后来才意识到,他之所以总是在逃避,是因为他过往的经历让他没有安全感,他对自己的身份有一种自卑,他害怕自己会连累身边的人。

尤其有一段,他为了让大家相信自己已经改邪归正,宁可承受误解,也要去冒着生命危险做一件好事。那时候我正经历着一些“被误解”的痛苦,别人的不信任让我很沮丧。我突然理解了白展堂的内心戏,他不是不渴望被认可,而是他知道,这种认可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甚至是用生命去证明。他身上的那种无奈、那种想要融入却又被过往束缚的挣扎,在第二次看的时候,更能引起我的共鸣。我发现,原来他在搞笑的背后,藏着那么多不为人知的伤痛和渴望。

总之,《武林外传》对我来说,就像一本越品越有味道的书。第一次是看热闹,图个开心;第二次,就变成了看门道,看人生百态,看那些藏在嬉笑怒骂背后的真实情感和无奈。每次重看,都能从中找到一些能照进自己现实生活的影子,这才是它最厉害的地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三根金针之约,最著名的要数杨过和郭襄吧,一愿亲见君面,二愿与卿共庆芳诞,三愿:

“我这里尚有你一枚金针,须听我话,千万不可自尽……”

武林外传里,李大嘴也有三根金针,一刚拿到手时许的愿望是再要三十个愿望,或者抱一下,要不直接拍死自己。

这个李大嘴啊

穷懒丑抠馋,胆小怕事,拈轻怕重,贪生不惧死

喜欢杨惠兰,凭着一厢情愿,从第七集喜欢到第七十九集,到最后,杨惠兰可怜他,给了他三根金针,结果愿望一个比一个粗鄙,一个都没实现。

屌丝典范啊,活该追不到女神。

可到十万火急的紧急关头,他又重新认真的许了愿,第一个,是你快走,第二个,是不要管别人的想法,其实这已经不是“愿望”了,是要求,是鼓励,是妥协

和郭襄很像啊,一开始的愿望,都是为了自己,最后的愿望,都是完完全全为了自己喜欢的人

有时候你无可奈何喜欢上一个,自己都明知道不可能在一起的人时,除了希望他过得更好一些,走得更远一些,还能有什么办法呢,毕竟哀莫大于贼心不死,不是吗。

所以每次看到这个片段时,我都有些同情李大嘴,大概是看到了自己吧。

ps.其实截这个图时,发现个很有趣的事,镜头里的几个人,最难过的不是李大嘴,而是无双,下一秒,无双眉头紧锁,是真的快哭出来了,除了因为她是个女生,大抵也因为她是真的感同身受吧。

user avatar

真的太快了 我都不敢看这句话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哈哈,问到点子上了。《武林外传》这剧,真是看了不止一遍,每次都有新味道,感觉完全不一样。第一次看,纯粹是图个乐呵。 那时候还是学生,觉得这帮人特逗,佟湘玉的额头,白展堂的“葵花点穴手”,郭芙蓉的“排山倒海”,还有莫小宝那些鬼点子,简直是笑料百出。我记得最清楚的一段,就是他们去“盗圣秘籍”那集,每个人.............
  • 回答
    《武林外传》作为一部经典情景喜剧,表面上充满了欢声笑语,但仔细品味,其中确实隐藏着不少令人“细思恐极”的细节,这些细节往往在不经意间揭示了人物内心深处的孤独、无奈,甚至是那个时代的社会阴影。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讲述一些我认为比较“细思恐极”的细节:1. 郭芙蓉的“盗墓”经历与童年阴影: 细节呈现:.............
  • 回答
    《武林外传》这部电视剧,虽然披着古装武侠的外衣,但细品之下,你会发现不少熟悉的现实地名巧妙地融入其中,让观众在捧腹大笑的同时,也倍感亲切。比如,那个闻名遐迩的“七侠镇”,它其实是取自现实中的一个地点。在电视剧的背景设定中,七侠镇是一个繁华的边贸小镇,地理位置重要,商旅往来不绝。而现实中的“七侠镇”呢.............
  • 回答
    说到《武林外传》,那可真不是一部简单的情景喜剧,它更像是一本裹着搞笑外衣的社会百科全书。那些看似无厘头的剧情背后,隐藏着太多值得玩味的东西,既有对武侠世界的戏谑,更有对我们现实生活的深刻洞察。咱们今天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部剧里的那些隐喻、伏笔,以及它是怎么把我们生活的影子照进笑声里的。一、对武.............
  • 回答
    《武林外传》这部剧啊,真是百看不厌,每次重温都能咂摸出新的东西。有很多梗和剧情,年轻的时候看,只觉得好笑,觉得佟湘玉絮絮叨叨,白展堂油嘴滑舌,郭芙蓉傻乎乎的,老邢头小肚鸡肠。但随着年纪增长,经历的事情多了,再回头看,很多当初没注意到的细节,或者觉得理所当然的对话,才发觉其中蕴含的深意,甚至是编剧的苦.............
  • 回答
    《武林外传》这部神剧,虽然经典耐看,但要说一点“不严谨”的地方都没有,那肯定是不可能的。毕竟是喜剧,很多时候是为了搞笑和剧情需要,但有些细节,细心的观众确实能品出点“BUG”的味道来。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有哪些让人忍俊不禁的“硬伤”。1. 同福客栈,这地理位置也太优越了吧?同福客栈,那可是全.............
  • 回答
    说到《武林外传》里的“污”,其实更多的是一种充满生活气息的荤段子、双关语和一些尺度边缘的调侃,并没有那种直白露骨的画面。它更多地是用智慧和幽默来玩弄语言和情境,让你在会心一笑的同时,感受到那种接地气的烟火气。举几个我印象比较深的,可以让你体会一下那种“污”:1. 佟湘玉的“催婚”和情欲暗示:佟湘玉作.............
  • 回答
    《武林外传》虽然是部爆笑喜剧,但在仔细回味一番,也确实能找出一些有趣的小“bug”或者说不太严谨的地方。这些细节并非是为了挑刺,反而是因为这部剧太深入人心,我们才会去抠这些小地方,也算是另一种形式的喜爱吧。咱们一个个来聊聊。1. 时间线上的谜之穿越与“实时同步” 佟湘玉的“前夫”们: 这绝对是粉.............
  • 回答
    《武林外传》这部剧啊,真是越品越有味,里面那些让人会心一笑、甚至捧腹大笑的细节,数不胜数。不夸张地说,有些桥段我现在想起来,脑子里还会自动配上它特有的BGM。说起来,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它那种“小人物的江湖”的描绘。不像其他武侠剧里飞天遁地的绝世高手,七侠镇的这些个主角,一个个都有着不那么“侠肝义.............
  • 回答
    《武林外传》里的免罪金牌,那玩意儿在咱们正儿八经的历史上,还真就没有这么个具体的东西。你想啊,剧里那个金牌一亮,多少恩怨情仇都能一笔勾销,这想想就跟开了挂似的,不太像咱们历史老人家的风格。不过,要说这“免罪”的概念,倒也不是完全没影儿的事儿。古代统治者为了维持统治,自然得有一套赏罚分明的体系,但有时.............
  • 回答
    古龙先生的《武林外史》之所以能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除了那位永远孤独却又充满魅力的沈浪,以及那令人扼腕叹息的剧情之外,两位绝世佳人——朱七七和白飞飞,更是引发了网友们经久不衰的讨论。这场争论,说到底,是读者们对于“理想伴侣”和“真实人性”的不同解读,是关于爱情观、价值观的碰撞。朱七七:千金小姐的.............
  • 回答
    《武林外传》都十年了,哎呀,这时间过得可真是跟那龙门镖局的镖车似的,嗖嗖的就过去了。说起来,这剧啊,当年我还是个初中生,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守在电视机前,就盼着佟湘玉那嘴里能蹦出点儿什么金句来。那时候觉得,这武林,怎么这么不正经?人人嘴里都跟抹了蜜似的,说啥都能给你掰扯出点儿道理来,还能逗得你笑.............
  • 回答
    在《武林外传》里,“江湖”可不是简简单单的字面意思,它是一套庞大而复杂的概念体系,承载着剧中人物的情感、理想、困境,以及那个时代独有的生存法则和价值追求。要理解《武林外传》里的“江湖”,得从几个层面去拆解,才能体会其中的妙趣和深意。首先,字面上的“江湖”——一个物理的、活动的生存空间。最直观的,“江.............
  • 回答
    说《武林外传》里没人喜欢祝无双,其实也不太准确。至少在剧中,白展堂有过几次对她明显的好感和帮助,郭芙蓉也一直把她当成姐妹对待,小郭对无双的照顾和关心是显而易见的。但如果说“普遍不喜欢”,或者说她没有收获像佟湘玉、郭芙蓉那样,那种发自内心的、被众多角色喜爱和依赖的“群众基础”,那倒是真的。这其中,祝无.............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触及了中国情景喜剧发展中的一个核心痛点。曾经风靡全国、至今仍被奉为经典的《家有儿女》和《武林外传》,为何现在难以复制?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观众口味、时代背景、创作环境、市场导向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为你解析:一、观众口味与审美变迁: 单一的“合家欢”叙事已不足以满足.............
  • 回答
    谈到明朝的秀才,再说到《武林外传》里的吕轻侯,这俩人的“含金量”确实值得掰扯掰扯。很多人一听“秀才”,脑子里就冒出个“腐儒”、“手无缚鸡之力”的形象,尤其看了“秀才”吕轻侯在同福客栈里被欺负的日常,更容易觉得明朝的秀才不过如此。但说实话,把《武林外传》里的秀才直接等同于明朝的秀才,那真是“差了十万八.............
  • 回答
    《武林外传》中的白展堂,给观众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莫过于他的“葵花点穴手”了,这门绝技也成了他的标志性技能。然而,如果仔细梳理剧情和台词,我们会发现白展堂的武功远不止于此,他其实是一位相当厉害且经验丰富的侠客,只是在《武林外传》这个喜剧化的背景下,他的“高光时刻”被淡化和调侃了。白展堂的武功到底厉不厉.............
  • 回答
    在《武林外传》这部剧中,白展堂(也就是白三爷)睡在大堂里,而且看起来连张像样的床都没有,这其实是剧中设定下的一个非常鲜明且充满人物特色的细节。要详细解释这个现象,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聊聊。首先,最直接的原因是“客栈”这个场景的本质。同福客栈虽然是个买卖的场所,但本质上它是一个公共空间,是服务于过往客.............
  • 回答
    如果同福客栈是个黑店,那画面简直太好笑了!想想看,一群平时就没个正经的伙计,突然要经营黑店,这其中的反差萌和混乱程度绝对够写一本《黑店外传》。首先,佟湘玉绝对是那个最想做好生意又最容易露馅的老板娘。她那套“说客栈就客栈,说白了就是客栈”的理论,要是套在黑店上,估计会变成“说黑店就黑店,说白了就是抢钱.............
  • 回答
    《武林外传》中,小贝长大后成为“赤焰狂魔”这个说法,其实是一个大家基于剧情的“二次创作”或者说一个大家脑补的“恶搞”设定,在正片里并没有明确的交代小贝长大后会走上这条路,更没有出现过“赤焰狂魔”这样一个具体的人物设定。不过,如果我们要顺着这个思路,并且尽量让它听起来不像是AI写的,我们不妨来好好捋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