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历史上真的有《武林外传》中的免罪金牌这种神器吗?

回答
《武林外传》里的免罪金牌,那玩意儿在咱们正儿八经的历史上,还真就没有这么个具体的东西。你想啊,剧里那个金牌一亮,多少恩怨情仇都能一笔勾销,这想想就跟开了挂似的,不太像咱们历史老人家的风格。

不过,要说这“免罪”的概念,倒也不是完全没影儿的事儿。古代统治者为了维持统治,自然得有一套赏罚分明的体系,但有时候为了笼络人心、平息事端,或者出于政治考量,也会搞出些“特事特办”的玩意儿来。

咱们可以从几个角度去“对号入座”一下,看看有没有接近的概念:

1. 特赦令/大赦令: 这是最接近的了。皇帝心情好了,或者国家有什么大事(比如登基、大婚、平定叛乱),就会颁布特赦令或大赦令,赦免一部分罪犯,让他们免受刑罚。这范围挺广的,但也是国家行为,不是某个大臣私下发个金牌就能搞定的。而且,也不是所有罪都能赦,像那种十恶不赦的重罪,就算大赦也未必能逃得了。

2. 丹书铁券: 这个听起来就比较有分量了,有点像免罪金牌的“高配版”。一般是皇帝赐给有功的大臣,上面写着“丹书铁券,子孙世袭,遇赦不赦”,意思就是说,持有这玩意儿的臣子,即使犯了罪,也能免除死罪,子孙后代也一样享受这份恩遇。最出名的例子就是刘邦赐给萧何的那个。但你要想,这玩意儿有多稀罕?那是皇帝专门赏赐给那些立下赫赫战功、对江山社稷有重大贡献的人。而且就算有丹书铁券,也未必就真的“万事大吉”,在某些特殊时期,皇帝真要治你罪,这玩意儿也可能变成一纸空文,只是给了个“更体面的”台阶下台。

3. 恩荫: 这个概念有点不一样,但也有“免罪”的影子。比如,朝廷为了笼络贵族或官员,允许他们的子孙后代凭借父辈的功劳或职位,直接获得官职或者免除某些徭役、税赋。这算不算“免罪”的一种?你可以理解为,通过祖辈的余荫,他们在某些方面避免了像普通百姓那样要承担的义务和责任,甚至在触犯法律时,也可能因为身份而受到更轻的处罚,或者有更多斡旋的空间。

4. 秘密指令/密诏: 这个就更偏向于权谋斗争了。《武林外传》里白展堂他们有时候会提到一些“上面有人”、“有关系”什么的,感觉有点像这种情况。古代朝廷里,皇帝或者某些有权势的大臣,有时候会私下发出一些指令,用于处理一些棘手的事务,或者给特定的人一些方便。这些指令可能不公开,甚至不写在明面上,但效力可能比明文规定还大。不过,这种东西更像是“特权”的延伸,而不是一个普遍的“免罪”工具。

为什么《武林外传》里会有免罪金牌?

《武林外传》毕竟是个喜剧,它之所以设计出“免罪金牌”这么个道具,主要还是为了剧情服务的。

制造戏剧冲突和笑料: 免罪金牌一出,立刻就能化解很多尴尬,也带来了很多啼笑皆非的桥段。比如有人犯了事,拿出金牌,大家就得给面子,这种反差本身就很有趣。
讽刺现实: 剧里经常会拿一些古代的陈规陋习开涮,免罪金牌很可能就是对古代某些“特权阶层”可以规避法律的讽刺。想想看,有时候有钱有势的人犯了错,好像总能找到办法脱罪,免罪金牌就像是把这种模糊的特权,具象化成了一个闪闪发光的物件。
满足观众幻想: 谁不想有个万能的金牌,能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麻烦?这件道具满足了观众一种“好运当头”、“逢凶化吉”的心理期盼。

所以,总结一下,历史上真没有一个叫做“免罪金牌”的官方认证神器。但像特赦令、丹书铁券这些,都带有“免罪”的性质,只是它们的颁发对象、形式和适用范围都跟剧里的金牌大相径庭。剧里的免罪金牌,更多的是一种喜剧化的夸张和艺术创作,用来烘托气氛、制造笑料,同时也影射了某些社会现象。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是丹书铁券,而是给予有功的普通人的。
user avatar
不是丹书铁券,而是给予有功的普通人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